规模的影响

在任何人类的系统中,规模都是一个核心元素。规模的波动对团体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重大影响。

团体规模和复杂性

随着团体规模的增长,其复杂性也随之变强。试想你要给一个15~20人的团体安排一场会议,哪怕是至少不跟任何成员的日程安排冲突,也相当困难!团体会遇到无数复杂情况,其自身的复杂性也会因此上升。本章就会讨论这些复杂情况。

量化的复杂性:指数化的复杂程度随着团体规模的增长,团体成员间可能发生的互动也会呈指数地增加。统计结果如下:

团体成员数 可能存在的互动数

2      2

3      9

4      28

5      75

6      186

7      441

8      1,056

在一个两人组合中,只存在两种可能的关系,即A对B或反之。A和B可能对他们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看法。A可能视B为亲密好友,而B可能仅仅视A为一个熟人。在三人团体里,则可能存在9种关系模式:

1. A对B 4. C对A 7. A对B和C

2. B对A 5. B对C 8. B对A和C

3. A对C 6. C对B 9. C对A和B

仅仅增加一名成员,团体的复杂性就会大大增加。研究显示,团体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成员达到8人或以上时,安排会议议程就会变得极其困难。举个例子,戴安(Diane)和斯坦利·库克(Stanley Cook)在照料他们日益庞大的家庭时面临的重重困难。大学时,他们梦想着有一个大家庭。他们的愿望实现了,远远超出预期。他们有5个亲生子女和106个寄养子女!这些寄养儿童里很多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有先天残疾。这对惊人的夫妻收养了其中13个孩子。也就是说,同一时期有13个孩子一起居住在这个房子里。要避免家里一团糟绝非易事。“家里还算井井有条,”戴安·库克解释道,“每个人都有贡献。”

复杂性与团体事务:规模很重要 规模的差异对团体事务有几大影响。第一,相对于小团体,大型团体里通常有很多毫无参与感的人。这种情况部分是因为在大型团体里对发表言论机会的争夺更加激烈,很多不善言辞的成员宁愿安静地坐在一边,也不愿意为了发声而大打出手。这也意味着在大型团体里能言善辩的人更容易当上领袖,因为一个人在团体里的影响力部分来自他的言论。

第二,较小的团体更容易抑制公开反对的声音、扼杀不满的苗头。较小的团体会对异见者施加更多压力令其服从主流。反对派更有可能诞生在较大型团体里。在一个6人团体里,可能只有一个不愿意服从集体的人。但如果团体扩大到12个成员,就很容易诞生两个或者更多的异见者,形成反对派。

在电影《十二怒汉》(12 Angry Men)中,只有一个陪审员在初次投票时投了“无罪”,经典的一幕便是他为了维护公平和正义以个人力量与众人对峙,这戏剧化的一幕一直为观众津津乐道。这个势单力薄的陪审员跟众人争辩良久,但是最终表示如果没有人支持他,他就选择放弃。他跟法官达成了一个交易。如果下一次投票时仍然没人投“无罪”,他就会随大流改变立场,把被告送上死刑场。而他随后便获得了一个同盟,故事有了更加戏剧化的展开。当你不再孤身奋战时,与主流对抗就没那么难了。

第三,团体会影响合作的程度。曾有研究对比了人数在12~30之间的不同团体,发现人数最少的团体合作程度最高,也就是说大家在完成任务时更加依赖彼此,更为团结,而领袖的力量也更突出。但是随着团体的逐渐庞大,合作程度便会降低。这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目标无法达成,冲突增加。其他研究还发现,较大的团体里容易产生派系和小团体,导致团体气氛紧张、充满竞争。

第四,当团体超过10人时,成员们会更不满意。团体的整体氛围往往会随着规模的扩张恶化。任务更加难以操作,矛盾增加,团体里的核心成员往往会对其余成员表现出攻击性,强迫其他成员去服从他们。

因此,参与度减弱,分歧增加,合作程度降低,满意度减少,这些方面都会明显降低较大型团体的生产率。麦西亚·布兰科(Marcia Blenko)和她同事在2010年的研究显示,在一个7人的决策小组中,每增多1名成员,决策效率就会下降10%左右。按照这个定律,一个17人的团体基本上就“无法做出任何决定了”。太多的团体成员会导致决策停摆,无法合力做出决定。

另一项针对329个团体的2,623名成员的研究显示,3~8人的团体远比9人或以上的团体更高效。其中,3~6人的团体生产率是最高的。

因此一个团体的理想规模是多大呢?是3~6人,还是七八个人?答案是永远没有完美的成员数。亚马逊CEO 杰夫·贝佐斯信奉“两个比萨原则”。当两个比萨不够所有成员吃时,这个团体就太大了。很明显,这个原则对于何为理想的团体规模来讲,并非一个明确的硬性标准(是小比萨、中比萨还是大比萨?是薄底的还是厚底的?)对于一个团体来说,最完美的规模就是用最少的人数最高效地完成任务。当然这也不是硬性标准,但当我们去衡量一个团体的规模是否合适时,我们会在质量和速度中做出取舍和平衡。如果团体的出发点是决策的质量,那么七八个人的团体是最合适的。若团体成员各自精通某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团体任务又要求在几个方面有非常深入的知识和技能,那么这类小型团体就是最高效的。但是如果团体的出发点是速度,那么3~4个人就比较合适。那些有上百个成员的大型团体虽然会有更多的资源,但它们的决策过程有时会慢得让人发疯。

曾有一场模拟审判将6人和12人的两个组进行对比,人数较多的组思考时间更长,投票也更多。但陪审团的标准人数就是12人,因为陪审员通常会面临着无数个选择,而且他们的任何决定都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如果你的自由取决于一个陪审团的裁定,你肯定希望这个团体是质量优先,而不是越快越好。基于陪审团的结构,它不太可能快速做出决定,也很难达成共识。在非匿名投票的情况下,每个成员都需要仔细考虑案件的关键点和证据,才能在投票里达成共识。

然而,相比工作效率,其他环境因素(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成员可获得性、任务复杂程度等)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团体的规模。我曾经在一个培训招聘人员的训练营工作过。最开始,特别小组的成员只有7人。整个训练营弥漫着不满情绪,很多人都对自己无法参加特别小组感到不满。最终,为了维护和谐,这个7人小团队变成了20人的大团队。在接下来几个月里,这20个成员从未同时出席过会议,而且会议常有人交头接耳或者打断别人的讨论。优秀的沟通者能够在较大的团体里高效工作,但是规模的增加总会带来更多挑战。

组织:多个团体的集合

团体增长到一定规模就会变成具有多个分支机构的组织。例如你决定跟两个朋友合开一个小公司。我们暂且叫它电脑维修分销公司(简称CRUD)。创业初期,你们的团体结构很随意,分工基本上就是平均分配。因为你们三个合伙人是朋友,所以沟通也是平级交流,不像等级秩序森严的大公司。你们的工作标准和决策程序也只是根据三人的实际情况而定。

如果小公司成长迅速,你们就得开始招聘员工、拓展生意,公司的工作也会变得更加复杂。你们需要制定工作流程。你们可能需要买一些卡车来组成一个电脑维修 “机动队”。你们还需要有工作服,制定工作规范。对日新月异的电脑行业来说,定期培训也必不可少。公司还得建立正式的申诉程序来处理员工跟上司之间的矛盾。你们可能会决定再开一个CRUD折扣店,甚至把公司做成连锁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出售特许经营权。现在你们必须要雇用管理人员、会计和律师,建立董事会,发售股票,而你们自己则变成了公司的高管。一门小小的生意也可能会成长为一个大型组织。

就拿脸谱网来说,现在它是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络。2004年的脸谱网只是哈佛大学校园内的一个小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他的室友及同班同学爱德华多·萨维林(Eduardo Saverin)、达斯汀·莫斯科韦兹(Dustin Moskowitz)、克里斯·休斯(Chris Hughes)开发了一个哈佛学生的在线交友社区,很快它就变成了全球范围内举足轻重的社交媒体。尽管关于扎克伯格是否窃取了脸谱网创意的争议一直存在,但它在创办后的短短10年内就从一个4人公司发展壮大为在全球有超过6,300名员工的国际组织,这一点毫无争议。

当小团体变成大型团体,最终进化为复合型组织时,它们内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会随之变化。相较之下,小型团体更加个人化。小型团体内的权力分配相对比较平均,而团体则作为一个整体来运行。随着团体规模的增长,一切会变得日益正式。传统的大型组织都是分级结构(成员由上至下等级森严),各级权力泾渭分明,有从上到下的沟通网络。但目前很多公司开始向扁平化结构转型,逐渐打破了上下级角色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更强调团队合作。

在组织内部使用社交网络沟通也有助于公司推进扁平化结构。在传统的组织里,公司利益高于任何个人利益。单个员工对公司这个整体来说可能没那么重要。但是在关系紧密的小型团体里,失去任何一个成员都可能导致团体的终结。

信息流是区分小型团体和复合型组织最重要的特质。通常,组织底层的负面信息很难传达到团体顶层,即便能传到,也得遭遇种种耽搁。谁想听坏消息?传来坏消息的信使经常会被枪毙。

当团体较小时,糟糕的决定往往无处藏身。没有了庞大的机构来藏污纳垢,你捅的任何娄子都无处遁形。比方说你们三个人经营一个小公司,其中一个人犯傻做了损害公司利益的事,你的选择立刻就缩小到了两种可能(当然除非你装聋作哑)。因为犯错的人就是你的两个合伙人之一。

相较而言,大型组织里的信息失真更为严重。管理人员通常扮演着守门人的角色,监控着信息,决定哪些可以被传到高层。但是一条信息从底层传到组织的最高管理者那里时,它可能已经面目全非。同样,当信息从顶层传到底层时,它可能也已经严重失真。

在较小的团体里,沟通往往更加直接,信息经过多次转手以讹传讹的情况较少。团体越小,要向整个团体传达信息就越容易,因为信息的失真程度会降低。

尽管组织并非本章的重点,我仍然会在这里囊括一些组织的知识背景。因为这跟你们很多人都息息相关。本书中讨论的所有内容都与提高组织内的沟通能力有关。毕竟,“一个组织可以看成是一群团体”。在大型组织的系统里,工作往往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这是第7章的主题。

总的来说,团体即系统。系统的三个要素即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变化的适应能力和规模的影响。小型团体与大型团体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而对大多数决策型团体和问题解决型团体而言,最合适的规模即它们能够最高效完成任务的最少人数。基于我们目前学习到的小型团体的理论基础,我会在下一章讨论团体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