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兹伯里的铁钟声

埃及的金字塔以古老为特色,中国的万里长城则以绵长著名,而英国的小城市索尔兹伯里则以美景出名。在这座小城里,一排保存良好的木桁架屋伫立在中世纪的街道旁,星期二和星期四上午,广场上的市集闹哄哄的,就跟过去七百年来一模一样。口渴想来一杯啤酒的游客只要腰一弯,就可以进入地板发出吱嘎声、楼层低矮的酒吧,有典型的英国名字(如“陈年麦酒屋”“国王之首”)、纯粹的英国名字(如“马车和马匹”“假发与鹅毛笔”),或英国特有的名字(如“野味腰腿肉”)。但索尔兹伯里最吸引人的景点却是在13世纪建造的宏伟教堂和周围绿意盎然、宁静祥和的院子。作家布莱森在《哈!小不列颠》一书中宣告:“我百分之百认为索尔兹伯里大教堂是全英格兰最美丽的建筑,教堂的院子则是全英格兰最美丽的空间。”无怪乎画家康斯特布尔会在对面的河岸架起画架,捕捉大教堂和四周草地流露出来的宁静庄严。

索尔兹伯里大教堂以许多纪录出名:123米的高耸尖塔是全英国最高的,院子的面积也最大;目前仅存四份原始版本的大宪章就有一份存放在它的会议厅里;这里收藏的时钟很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古老的,而且目前还能运作。时钟在14世纪末期制作,原本放在教堂的钟塔里,钟塔在18世纪时遭到毁坏,这座中世纪的古董钟被送到储藏室,接着就被遗忘了。20世纪初期又被人发现,经过整修后放在地面层的北翼长廊上,离大教堂西侧的入口不远,现在仍放在同样的位置。

在最近一次参观时,我约了普雷斯特,他的职称就跟这个城市一样充满英国味:他是隶属索尔兹伯里大教堂教长和参事的守钟人。伴随着我们的耳朵听着似乎有催眠能力的时钟滴答声,普雷斯特解释了钟上许多零件的重要性。一眼就能看到的部件就是垂直的铁质齿轮。普雷斯特指出,齿轮利用地心引力的力量转动:后方的滑轮上挂了两块重石,重石落下时的拉扯力量让绳子从一双横向木头圆柱上松开,转动其中两个齿轮(其中一个控制所谓的“时间列车”,另一个则控制时钟的敲打装置)。当重石掉到地上,时钟就需要“上发条”:用一对外形像汽车方向盘的铁轮把重石吊回原处。

大多数访客可能都没注意到时钟最重要的零件,也就是擒纵器。擒纵器由两个重要部件组成:叫作“立轴”的垂直轴,和来回摆荡的水平铁条,叫作“摆杆”。摆杆两端吊着两个小重物,控制时钟滴答声的速率。操着一口英格兰西南部上流社会口音的普雷斯特说:“运作了六百多年的时钟当然换过一些零件,但这座钟大致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这套机械和我们心目中的“时钟”形象相去甚远。就跟所有的古代装置一样,没有指针也没有钟面,只用鸣钟(现在已经拿掉了)来报时。整座机械放在边长一米多的方形铁框盒里,从外面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索尔兹伯里的钟跟当代的机械钟一样,并不特别准确,一天内就有可能快慢多达15分钟。罗马人只要用好一点的日晷,基本上在晴天的效果和这也差不多。普雷斯特说:“这座钟制作出来的时候,一个小时只分成四等份。当时的人还没有分钟的概念。”不像今日,我们“戴着时髦的手表,匆忙到分秒必争。古人守时的概念是最近的一刻钟或一小时”。

普雷斯特告诉我,虽然确切的起源未定,但据教堂历史记载,早在1368年,就有雇员负责帮钟上发条。他说:“我敢大胆地说,这是英国最早出现的时钟。或许在世界上其他地方还有更古老的钟,但我想我们这座钟一开始就占了上风。”

以教堂出名的小镇韦尔斯在索尔兹伯里西方60公里处,正好在薛普顿和切达中间,这里也有一口中世纪的钟。事实上,设计师可能和索尔兹伯里的大钟的设计者是同一个人,但这两座钟的设计理念可说是南辕北辙。

韦尔斯的钟有华丽的钟面,精巧地描绘出地球、月亮、太阳和星辰,展现出14世纪大众心目中色彩缤纷的宇宙(以地球为中心的世界观后来被哥白尼推翻了,留下来的描绘也非常少)。钟上有标明小时的指针,在显示24小时的钟盘上移动,分钟的指针应该是在16世纪时加上去的。

除了一天的时刻外,韦尔斯的钟亦显示太阴月的日期和月相。还会定时表演:在钟盘上方,迷你的中世纪比武每一刻钟上演一次,4名小小的武士骑在马上绕圈奔驰;每个方向各有两个人。当他们在转圈时,一名武士一定会被敌手打倒,不过几秒钟后他又会跳回原位,准备面对下一次战斗。过了这么多个世纪,他已经被打败3500多万次了。教堂的数据库管理师尼尔说:“我们老说他现在应该学会闪躲了,但是他总学不会。”

在14世纪,这两座钟是革命性的产物,但未来的发展却超乎想象。14世纪中期就已经有了真正的“自鸣钟”(每小时都会响,从1声到12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只要能听到钟声就知道现在几点。制钟匠开始在机械上安装钟盘和指针。事实上,刚开始只有一支显示小时的针,早期的钟只要能告诉大家现在大约几点钟就够了。

但时钟演变得愈来愈可靠、愈来愈准确、愈来愈精密。少数时钟根本就是耀眼的展示品,成为整个城市的焦点,出现在史特拉斯堡、布拉格、哥本哈根和欧洲其他重要城市的巨型天文钟就是一例。

不久之后,法院和市政厅开始传出钟声,接着银行和商店也装了时钟。富裕的市民也买钟放在家里。缩小的时钟很快就出现了:不用落锤,装了可以旋紧的弹簧后,时钟更便于随身携带;16世纪一开始,随身怀表问世了。过了还不到一百年,女皇伊丽莎白一世就把表戴在手指上(这只表甚至有个小闹铃——指定的时间到了,就会有一支小叉伸出来搔她的指头),钟表变成非常普遍的装置。

伽利略的图画说明如何用钟摆来精确计时。这张图很有可能由他的儿子文森罗绘制(时间约为16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