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分析:语言与人性的奥秘
- 王新刚
- 1090字
- 2021-06-03 10:45:38
语言分析
我们知道所有的心理分析无论其假设的侧重点是什么,都必须由语言和行为进行解释。在新理论中从意义的角度讲行为可以用语言来表示,所以我们只进行语言分析即可。这一切看起来非常简单,其实它不仅包含了三大原理,而且包含了100多年来无数人孜孜不倦的探索。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功能理论不可能迈出这一步。
任何一个新理论的开拓都离不开积累,在以前的几个主要理论体系中,本书认为精神分析和认知主义都朝着功能主义的方向靠近。认知主义就不用多说了,因为表征本身就是认知研究的核心。在对精神分析理论的不断修正中,后来的精神分析学家就非常强调动作语言、推理、选择和意向。他们主张将活动变成一种动力,思维成为表征,情感成为释放,与意向和情感的斗争成为结构和适应作用。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这些内容和我们的功能理论中的内容非常相似。例如,所谓的动作语言,在新理论中我们可以将其解释为行为功能词。推理在新理论中是以心理逻辑和逻辑作用等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的。选择是新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机制。意向性则包含在所有的心理作用中。我们不仅将行为或动作作为一种功能,而且将感觉、情绪和认知也作为一种功能。它们与表征形成对应关系,并且可以应用联结主义原理对心理的所有活动做出解释、预测和控制。
在新理论中所有的心理内容和过程都可以通过语言分析得到。语言由不同的词汇构成,一般来自环境的词是范畴性的,而来自机体的词则是功能性的。功能性的词汇激发了心理过程,范畴性词汇一般作为条件与功能性词汇相联结,使心理过程更加丰富和复杂。在这些功能性的词汇中,我们一般将其分为三类:动力类、非动力类和执行类。
对词汇的功能意义的判断是基础性的,但也是新理论内容的一部分。例如,大部分功能词都存在极化现象:美—丑,好—坏,去—不去,等等。由此我们可以建立起极化作用和矛盾理论。当矛盾存在的时候,心里就有一种寻求一致性的动力,这又需要我们建立起转化作用和平衡理论。
心理过程的激发有两种动力源:机体自身和环境。当机体自身作为动力源时,我们要做的是对这种心理动力的执行,也就是实现;反之压抑行为的发生就是妨碍。当环境作为动力源时,我们需要的是对可能的行为进行强化,反之就是弱化。心理学的复杂和困难之处在于它总是有很多不同的研究水平。它不像化学那样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就能分析所有的物质和化学反应。在心理分析中不仅需要知道一系列不同词汇的功能意义,而且要知道它在不同应用水平上的作用,同时要忍受模糊性。
语言和行为的丰富性以及随意性在心理分析中确实是一个问题,这需要心理学家在具体工作中有一定的灵活性,而这一点很难把握,有时候你可能觉得心理分析更像艺术而非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