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

对于学生而言,文章概括与学习是思维导图最常用的用途。它在概括文章内容的同时,让我们对文章有深入的认识,掌握文章脉络,帮助记忆,提高写作技巧。

《沁园春·雪》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篇文章,先来回忆一下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篇文章非常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中小学生往往读几遍就能牢牢记住。但是教学目的应该是希望学生掌握文章的书写结构、修饰手法,了解文章相关的背景以及历史知识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背熟”为目的,一旦记住便不求深入了解,学习变成走马观花。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可以很大程度改善这样不够深入的学习习惯,将每一篇课文精华牢牢地“吃透”。

在画中心图的时候,我觉得整篇文章气势磅礴,我想到了山川、河流、雪花,于是我选用发散性和形状感更强的雪花作为中心图。仔细阅读原文以后可以发现,文章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写景和写人,于是主干便可以画成“景”和“人”。确定好主干以后扩充分支,即对每一个句子进行分析并提取关键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写“北国”,所以画上第一条分支和写上关键字“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对“北国”的进一步描写,因此下一级分支可以分别提取关键字“冰封”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写“长城”,具体形容为“莽莽”,以此类推,整个写景的主干和分支填充完成。第二段写人用同样的思路,可以将主干发散出“江山”“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和结尾5条分支,画上配图,这张导图便基本完成。

本张导图总结

将整篇文章去掉连接词,用导图和关键字展示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清文章的脉络,特别是用的修饰手法。在语文考试的时候,往往会给出阅读材料让同学进行分析,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段的写景当中,北国、长城、大河、山分别采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最后一句用了比喻和拟人;第二段写人当中,用具体的事情进行了列举,最后感叹和充满信心地结束全文。概括起来,可以得出“写景多用比喻,写人用具体事例”的结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这是比读死书更有效、更科学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