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校凡例

底本 流传至今的明赵开美翻刻宋本《伤寒论》,共存五部,分别收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台北故宫博物院。前三种为初刻本,有少许讹字。后两种为修刻本。据钱超尘先生研究,故宫本改正了初刻本的部分讹字,后出转精。本次点校即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赵开美翻刻宋本《伤寒论》缩微胶卷本为底本。

校本 本书所用校本,主要有以下诸种:

南朝无名氏钞录《伤寒论》残卷本两种,分别见于敦煌残卷S202、P3287。

康治本《伤寒论》,简称“康治本”。该本钞于日本康治(公元1142-1155)年间,底本是“唐贞元乙酉岁(805年)”所钞写的《伤寒论》,由日本高僧最澄和尚传写至日本。所用版本为日本安政五年京都书林刻本。

康平本《伤寒论》,简称“康平本”。该本由侍医丹波雅忠钞录于康平三年(公元1060)二月十七日。先于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伤寒论》(1065)、《金匮玉函经》(1066)。盖来源于唐代传本。所用版本为日本修琴堂藏《和家氏伤寒论》,参以叶橘泉覆刻本。

《千金翼方》。唐孙思邈晚年(682年)撰《千金翼方》,辑录编次《伤寒论》单行本,载于其书的卷九至卷十。内容与《金匮玉函经》接近,经过孙思邈重新编次,坊间或称唐本《伤寒论》。所用版本为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日本文政十二年重雕元大德本。

《太平圣惠方》。《太平圣惠方》卷八所收《伤寒论》文本,以其刻于淳化年间,故又称淳化本。所用版本为金泽文库本。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简称“成本”。该本以北宋治平本为底本,是第一部全面注释本。出版后,逐渐取代宋版《伤寒论》。所用版本为《四部丛刊》所收上海涵芬楼景印明嘉靖汪济明刊本。

《金匮玉函经》八卷。是《伤寒论》的别本。林亿等《校正金匮玉函经疏》云:“《金匮玉函经》与《伤寒论》同体而别名。”所用版本为康熙五十五年刊行的陈世杰本。

《脉经》。所用版本为《东洋善本医学丛书》影印静嘉堂文库所藏仿宋何大任本,条文序号使用的是拙校《脉经》(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出版)。校语中书名后的第一个数字是卷,第二个数字是篇,第三个数字是篇中的条文序号。如《脉经》7.8.53,即《脉经》卷七第八篇第53条。

《千金要方》。所用版本为《东洋善本医学丛书》影印静嘉堂文库所藏宋版《备急千金要方》。校语中书名后的第一个数字是卷,第二个数字是页,a、b是当页的a面或b面。如《千金要方》20-15a,即《千金要方》卷二十第十五页a面。

《外台秘要方》。所用版本为《东洋善本医学丛书》影印静嘉堂文库所藏宋版《外台秘要方》。校语中书名后的第一个数字是卷,第二个数字是页,a、b是当页的a面或b面。如《外台秘要方》1-4b,即《外台秘要方》卷一第四页b面。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称“桂林本”。该书虽为晚出,版本文字大抵依据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其间或参校《金匮玉函经》,或参校康治本、康平本、《千金翼方》、《脉经》,或凭臆见改动古文。然以社会上流传较广,故此次亦将其列入参校本中。所用版本为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排印本。

其他所引,随文标注。

目次 原本卷首有《仲景全书目录》,《目录》之下分卷,卷下录篇名。其中,《目录》卷次但作“卷第×”,正文则作“伤寒论卷第×”;《目录》“卷第×”下但录篇名,正文篇名下有“第×”。这次整理为方便检阅,在全书之前另加《目次》,《目次》悉从正文,卷次作“伤寒论卷第×”,篇名后加“第×”。

文字 底本使用简体字。其中,大字正文下的夹注,用比正文小一号的字迻录在“()”内。明显的错字,如“己”误为“巳”,径予改正;属于《异体字整理表》中的异体字,按照出版物用字规范,改为正字;有区别意义时,则根据具体情况保留异体字、繁体字。以上均不出校记。至于“问答”之“荅”、表示“以上”意思的“右”等之类,则严格遵照底本迻录,不敢擅作更改。

校记 本次采用有异即校的详校方式。底本可以确定的误字,仿照中华书局点校《二十四史》之例,用“()”括起,并使用比正文小一号的字,正确的文字则写在“[]”里,用与正文字号相同的字,并出校记说明校改依据;其他可供参考的校勘意见,在校记中说明,不敢轻易改动底本文字;少数词语的词义及用法特别,也偶在校记中及之。详细注释,待他日从容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