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道德经》有无德育功能?

《道德经》是否具有德育功能?此前中国学界有过针锋相对的激烈论辩,但毕竟有点情绪化的味道。有学者说,《道德经》根本就不是一部讲“道德修养”的书,任何形式的“道德修养”都不讲。[6]这个看法实在有些过头。不错,《道德经》写作初衷是“授牧民之术于君王”,重在向君王传授统治之术,但我认为这并不排斥讲人的品德修养。须知,“以德治国”也并非当代才有的观点。

文选德先生对此问题的处理是比较客观的。他在《〈道德经〉诠释》“前言”中说自己之所以要做这项工作,是因为我党我国新颁布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同时他又在该书“后记”中说,“老子说道论德,并非就是只做做学问,说说思想,而是要修身养性,齐家治国”[7]。这已明确表明《道德经》的德育功能。但他在诠释过程中非常谨慎,生怕有借古讽今或借古颂今之嫌。这当然是古籍解读应有的态度。

《道德经》的德育功能毋庸置疑,但这绝不是因为书名有“道德”二字。实际上,“道德经”这个书名也是后人所为,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都是无书名无章节的,且马王堆帛书与郭店楚简不同,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故或可名为《德道经》。另外,后人也有将其直接名为《老子》的。

然而,不管怎么说,《德道经》这部书就是讲德论道的。何谓“道”?《周易·系辞上》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孟子·公孙丑下》又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即宇宙万物之本原或品德、规律之义,《德道经》第25章等多处之“道”也有同义。何谓“德”?在老子看来,即道德、品性、节操。《周易·乾卦》中也有此一用法,如“君子进德修业”。合起来看,“德”与“道”在老子著作中被视为哲学的一对范畴,“道”为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规律,是万物之本体;“德”是人们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对“道”的修养有得于己,可谓“德”。《德道经》中的“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就表明了“德”、“道”及其与“自然”之关系。

当然,《德道经》的德育功能不可与当今德育著作同日而语,但从人本这个层面而言仍有很多东西相通。如《德道经》涉及不少自然和社会的对立统一现象,属于人本身的就有美丑、善恶、荣辱、公私、贵贼、是非、怨德等,这些又何尝不与人的品德修养有关?而且,《德道经》有很多篇章就在讲人的品德修养,“其要义是法自然、讲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