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苏联在1991年的突然解体,给世界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苏联所在的这片广袤区域分裂为15个主权国家,并开始走上各自独立的发展道路。与此并行发展的是世界不同区域的地区一体化进程,西欧的欧共体发展为欧盟并发行了统一货币欧元,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扩容并与中国成功建成自由贸易区,非洲共同体也推进为非洲联盟。这种地区一体化,不仅带来经济上的收益,更促进地区局势的稳定,并使相当多国家的自身发展也受益于此。对这一现象带来的形势变化,俄罗斯著名外交官卢金曾不无感慨地评价道:“我们发现自己已不再处于‘现代化的欧洲’和‘落后的亚洲’之间,而是处于‘两个欧洲’之间的一个奇怪的中间地带。”[1]卢金所指的“中间地带”即是后苏联空间,其地区发展明显缓慢,甚至在某些时期呈现停滞的状态。因此,地区发展方向的再定位和发展模式的重新选择就成为后苏联空间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该地区的各个国家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反复思考的重要课题。近30年间,后苏联空间内的国家在“分”与“合”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矛盾心理,重新进行地区一体化的声音也不时出现。

但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地区化路径并不一定一样。[2]独联体空间的一体化很难符合传统的理论模式,一方面它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却在某些领域发展了较深的经济合作。[3]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重要一点是这一地区的独特结构,该地区存在一个核心大国——俄罗斯,呈现某种“一强多弱”的格局。因此,俄罗斯对后苏联空间发展地区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认为“俄罗斯对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涨潮’和‘退潮’”。[4]冷战后期,苏联国力的不断衰弱,是造成其自身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作为加盟共和国之一的俄罗斯也是在追求本国强大的目标指引下选择独立出苏联,推动了苏联的最终解体。此后的近30年间,俄罗斯经历了不断坠入低谷又不断爬升的过程,其核心目标是追求国家的强大,作为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保留着对苏联强大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深切怀念。为了实现国家强大,重塑昔日辉煌,俄罗斯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后苏联空间的政策也几经变化,从抛弃“小伙伴”到重新重视“近邻国家”再到支持欧亚一体化等等,作为地区主导国家,俄罗斯的不同政策影响了整个区域的地区一体化进程。本书以俄罗斯的政策和后苏联空间的地区一体化进程为例,研究的核心议题是如何解释俄罗斯在地区一体化问题上的态度和政策的变化。以国家复兴为目标的俄罗斯,为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选择抛弃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采取脱离战略,在日后又选择回归后苏联空间,提出开展地区一体化?为何俄罗斯推动地区一体化的意愿不是一贯强烈,而是存在强弱起伏?为何俄罗斯发展地区一体化的方式和政策措施也存在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