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耕除草与病虫害防治

4.1机械化中耕除草

5—8月每月中旬各中耕除草1次,深度20 cm。中耕均匀不漏耕,经常保持表层土壤疏松,尤其是在早春,行间勤旋耕可减少杂草。低温和雨后及时中耕,可降低土壤湿度,减轻病虫害危害。

4.1.1作业机组准备

(1)优先选择获得省部级农机推广鉴定证书的旋耕除草机械。

(2)选择的旋耕除草机械的工作幅宽应与酿酒葡萄种植行距相适应。

(3)配套拖拉机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检验,技术参数应符合旋耕机的配套要求。

(4)拖拉机连接好机具后,机组停放在平整的地面上,观察左右旋耕部分刀尖离地高度是否一致。调节拖拉机下拉杆、提升杆,使旋耕部分处于左右水平状态;调节拖拉机上拉杆使机具处于前后水平状态;调节限位链使机具左右对称并锁紧。

(5)拖拉机驾驶员应具有拖拉机驾驶证,掌握旋耕机的操作、维护保养、常见故障排除技能以及相关安全知识。

4.1.2作业程序及操作方法

(1)机组顺着葡萄行间方向,从地块一侧按行开始采用梭形方式作业。

(2)作业开始,应将旋耕机处于提升状态,先结合动力输出轴,使刀轴转速增至额定转速,然后下降旋耕机,使刀片逐渐入土至所需深度。严禁刀片入土后再结合动力输出轴或急剧下降旋耕机,以免造成刀片弯曲或折断,加重拖拉机的负荷。

(3)在作业中,应尽量低速慢行,这样既可保证作业质量,使土块细碎,又可减轻机件的磨损。要注意倾听旋耕机是否有杂音或金属敲击音,并观察碎土、耕深及除草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进行检查,排除后方可继续作业。

(4)在地头转弯时,禁止作业,应将旋耕机升起,使刀片离开地面至少20 cm,并减小拖拉机油门,以免损坏刀片。提升旋耕机时,万向节运转的倾斜角应小于30°,过大会产生冲击噪声,使其过早磨损或损坏。

(5)在倒车、过田埂和转移地块时,应将旋耕机提升到最高位置,并切断动力,以免损坏机件。如向远处转移,要用锁定装置将旋耕机固定好。

4.1.3作业质量要求

(1)碎土率不小于60%。

(2)旋耕后地表植被残留量不大于200 g/m2。

(3)旋耕松土除草的作业深度为15 cm左右。

4.2病虫害防治

4.2.1防治原则

要立足早期预防,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4.2.2主要病虫害种类

主要病虫害种类:霜霉病、白粉病、白腐病、灰霉病、炭疽病、黑痘病、毛毡病、褐枯病、褐斑病、酸腐病、二星叶蝉等。

4.2.3农业防治

(1)在秋季修剪后和春季分别进行残枝落叶的清除。

(2)灌水后适时进行种植沟中耕,清除杂草。

(3)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

(4)加强夏季管理,避免树冠郁蔽,使之通风透光。

4.2.4化学防治

4.2.4.1化学防治原则

(1)化学防治具体用药主要执行《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及《GB/T 8321 (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并应符合NY/T 393—2013标准规定条件。

(2)做到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注重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混用,按照规定的浓度、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要求使用。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酿酒葡萄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

(3)对化学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准确的记录。

(4)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的使用应按照《NY/T 393—2013》标准规定执行。所有有机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均禁止使用,禁用二苯醚类除草剂和其他除草剂。

4.2.4.2总体防治方法

(1)出土后未发芽可全园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若已发芽可喷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

(2)5月下旬,主要防治白腐病、穗轴褐枯病等,可用50%多菌灵WP500~700倍液、80%代森锰锌WP800~1000倍液等防治。

(3)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主要防治霜霉病、白腐病等,可用200倍液半量式波尔多液、78%科博WP600倍液、25%甲霜灵锰锌WP600倍液、72%杜邦克露WP700倍液、72%霜疫净WP700倍液等交替配合使用。

(4)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主要防治白粉病、灰霉病等,可用70%甲基托布津WP1000倍液、4%农抗120EC800倍液、氰菌唑EC1000倍液、50%速克灵WP1000倍液等交替使用。金龟甲可用人工捕杀和糖醋液诱杀。

(5)秋季修剪后可全园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降低病虫源基数。

4.2.4.3主要病虫害的发病及具体防治方法

(1)霜霉病。发病症状:叶片发病时,病部呈油浸状、角状,淡黄色至红褐色,限于叶脉。发病四五天后,病斑部位的反面形成幼嫩、密集白色似霜物。严重时病叶枯焦,早期脱落。新梢受害时,初生呈水浸状、略凹陷的褐色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斑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后期病组织干缩,新梢生长停滞,扭曲枯死。幼果受害时,病部呈褐色,变硬下陷,上生白色霜状霉层,易脱落。半大果粒受害时,病部呈褐色至暗褐色,软腐,但在果粒表面很少产生霜霉,萎蔫后脱落。果实着色后不再被侵染。

发病规律:病菌在病组织中或随病叶残留于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在温度18℃~24℃有水滴条件下萌发成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自叶背气孔侵入,进行初次侵染,或再次侵染,重复侵染使病情不断加重。

防治方法:秋天清扫果园,剪除病枝、病果,将其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加强栽培管理,发病前喷布科博1∶0.7∶240倍波尔多液(每隔10~15 d一次)进行保护,发病初期喷布具有内吸作用的杀菌剂,例如:甲霜灵、乙膦铝、西酰吗啉、甲霜灵锰锌等。

(2)白粉病。发病症状:叶片发病时,最初在叶片表面形成白粉状斑块,以后病斑变为灰白色。病斑大小不等,轮廓不齐,整个叶片布满白粉,病叶卷缩枯萎、脱落。果实发病时,首先褪绿,斑上出现黑色星芒状花纹,上覆一层白粉。后期病果表面细胞坏死,呈现网状线纹。病果不易增大,易开裂,着色不正常。

发病规律:病菌在被害组织内或芽鳞间越冬,第二年在温度25℃~28℃、空气相对湿度40%~100%时,通过孢子侵入寄主组织后,菌丝蔓延于表皮外,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夏季闷热多雨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葡萄栽植过密,枝叶过多,通风不良时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清除菌源,加强栽培管理,选栽抗病品种。药剂防治,保护剂白菌清;芽鳞松散时,喷布40%福美砷WP200倍液,重病园于开花前和幼果期各喷一次25%粉锈宁WP1000~1500倍液。

(3)白腐病。发病症状:果穗发病时,首先在穗轴、小穗轴或果梗上发病,开始穗轴出现水渍状、不规则形的浅褐色病斑。病菌蔓延,常使整个果穗或部分小穗腐烂脱落。感病果粒呈水渍状,浅褐色至全粒变褐腐烂,随后在果粒上产生初为灰白色,后为灰黑色小粒点。枝蔓发病多发生于破损部位,开始病斑呈水渍状,逐渐扩展为长梭形、暗褐色病斑,表面密生黑色小粒点。后期病部皮层纵裂或与木质部分离,严重时呈麻丝状。叶部受害,叶片呈现大型椭圆的浅褐色病斑,有同心轮纹。其上满生不太明显的灰白色小粒点,发病后期,病组织干枯、易破裂,重者病叶干枯。

发病规律:病菌在土中或枝蔓病组织上越冬,在温度为28℃~30℃、95%以上相对湿度时,孢子经伤口侵入,进行初次侵染或再次侵染。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

防治方法:清除病源,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地面施药,如在地面喷布200倍液灭菌丹药液;生长期喷药保护,喷布50%福美双WP500~700倍液、喷克可WP600倍液或科博600倍液与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混用。

(4)灰霉病。发病症状:此病主要为害葡萄的花穗和果实。花穗发病多在开花前,穗轴和果梗上,病斑初为淡褐色,水渍状,接着变为暗褐色或黑褐色,病部腐烂、软化。开花后,感病花表面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果梗受害后,在受害病斑部产生黑色霉状物。果实感病后,白葡萄变为褐色,黑葡萄则呈红色。叶片发病产生不规则褐色病斑。

发病规律:灰霉菌主要在病部越冬,病菌在温度15℃~20℃、相对湿度90%以上易造成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清除越冬菌源,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保护剂科博、退菌特、铜制剂等,治疗剂烯唑醇、多菌灵、甲托等。于开花前和花后成小粒状时喷。

(5)炭疽病。发病症状:主要发生于着色或快成熟的果实上。果实发病时,幼果表面呈现黑色、蝇粪状病斑,着色期后病斑逐渐扩大,出现圆形稍凹病斑,浅褐色,病斑扩展到半个果实以上,病果软腐。病斑上出现黑色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果逐渐干枯,最后变成僵果。叶发病主要在叶脉和叶柄出现椭圆形病斑;深褐色,果梗和穗轴发病,主要在该部位产生暗褐色病斑。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一年生枝蔓上越冬,在温度25℃~30℃、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时,病菌进行初次侵染或再次侵染。高温多雨是此病的流行条件。

防治方法:清除菌源,改善果园的环境条件。药剂防治:萌芽前喷布1~1.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病原菌;生长期喷洒50%退菌特WP800倍液或75%百菌清WP600~800倍液。

(6)黑痘病。发病症状:该病主要为害植株的幼嫩器官。叶片染病多在叶脉两旁,叶内产生水渍状小点,渐变成褐色斑点。后期斑点中心枯死并脱落形成空洞。花穗染病时,花蕾呈现褐色小斑点而枯死,幼果受侵染最初形成散生的褐色小点,渐扩大为病斑,四周暗褐色,边缘有紫褐色晕圈,中为灰白色。新梢在幼嫩时表现症状,后期皮层硬化,严重时枯死或停止生长。

发病规律:病菌在叶痕等处越冬。当气温在30℃以上、连续24 h或更长的潮湿条件下,便会形成孢子,如遇降雨便会形成初次侵染。病害发生最适温度为24℃~26℃。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

防治方法:清除病源,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开春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展叶后每隔10~15 d喷1∶1∶200倍波尔多液或70%代森锰锌WP1000倍液及喷克600倍液。

(7)毛毡病。发病症状:主要为害葡萄叶片,也为害新梢卷须。幼果叶片受害后,初期叶背面产生许多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随后叶正面受害部位隆起气鼓泡状,叶背面病部着生一层很厚的毛毡状纯白色绒毛,后期变为褐色。

发生规律:葡萄锈壁虱主要以成虫在芽鳞潜伏越冬,第二年5—6月,在新梢上发生。成螨在被害部的毛毡层内产卵、繁殖后代。

防治方法:消灭越冬虫源。药剂防治:芽萌动后喷洒一次1~1.5波美度石硫合剂,发病后喷10%歼灭4000倍液或其他低毒杀虫剂。

(8)褐枯病。发病症状:此病主要为害葡萄幼穗。幼穗受害时,小穗轴产生褐色湿润状病斑,后向四周扩展,并失水干枯,果粒也随之萎缩脱落。

发病规律:病菌在病组织内越冬,第二年开花前后进行传播侵染,病菌只能侵染幼嫩的穗轴,组织老化后,病菌再不能侵染。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幼芽萌动前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从幼穗抽出至幼果期,每隔10 d左右喷药一次,50%甲基托布津WP500~800倍液,50%多菌灵WP1000倍液,50%速克灵WP1000倍液,50%退菌特WP800~1000倍液。

(9)褐斑病。发病症状:此病只在叶片表现症状,有大褐斑、小褐斑之称。发病最初出现不规律斑点,颜色初期暗褐色,后变赤褐色。病叶最初在植株的下部,特别是位于荫蔽处的叶片上,后期病叶干枯破碎,早期脱落。

发生规律:病菌在病叶或结果母枝的粗皮中越冬。第二年病菌借气流和雨水,通过叶片背面气孔侵入,引起初次侵染或再次侵染。病害由下部叶开始发生,逐渐向上部叶发展。雨多易发此病。

防治方法:清除越冬菌源,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保护剂喷克、科博、波尔多液,治疗剂烯唑醇、多菌灵、甲基托布津。

(10)酸腐病。发病症状:成熟期发病,果粒褐色或红色,果穗松散,烂果后只剩壳,可以见到白色的小蛆(醋蝇:属于果蝇属),有醋酸味。

防治方法:以防病为主,病虫兼治,必备是防治酸腐病的优秀药剂。建议自封穗期起使用必备400倍液二次,每次600 g/亩,15 d一次;封穗期加喷歼灭,注意重点喷洒穗部。

(11)二星叶蝉。发病症状:以成虫、若虫在叶背吸食汁液,被害部位先成小白点,严重时叶片成白色,全叶失绿或焦枯并脱落,影响果实成熟和花芽分化。

防治方法:秋冬季节集中清扫葡萄园,减少越冬虫源,生长季节注意栽培管理。药剂防治:在第一代虫发生时开始及时喷药防治。喷无公害杀虫剂,如10%歼灭4000倍液。

4.2.5机械化植保作业要求

4.2.5.1作业机组准备

(1)优先选择获得省部级农机推广鉴定证书且满足葡萄施药作业要求的喷杆式喷雾机(自走式或悬挂式)。

(2)配套拖拉机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检验并达到合格,技术参数应符合喷杆式喷雾机的配套要求。

(3)喷杆式喷雾机应调整到良好的技术状态,调整相关参数以满足农艺要求。

(4)拖拉机驾驶员应具有拖拉机驾驶证,掌握喷杆式喷雾机的操作、维护保养、常见故障排除技能以及相关安全知识。

4.2.5.2作业程序方法

(1)机组顺着酿酒葡萄种植行方向,从地块一侧按行开始采用梭形方式作业,作业中应尽量采用出地转弯方式,对不能出地转弯的地块,应在留好的作业道转弯。

(2)根据病虫害发生的轻重程度,适当提高或降低作业速度,一般保持在4 km/h左右。

(3)拖拉机配套机组转弯、掉头或转移时应升起喷杆式喷雾机并停止喷雾作业。

4.2.5.3作业质量要求

(1)保证不重复作业、不遗漏作业。

(2)喷雾机在额定工作压力下喷雾时,施药液量误差率≤10%。

(3)机具在额定工作压力下工作时雾滴连续、均匀,雾形完整。

(4)采用风送喷雾防虫或治病时,喷洒在作物上的雾粒数≥25粒/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