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地质构造

5.3.1 地质构造的工程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查明区域构造特征及其与测区地质构造的关系;

2 查明测区内各主要褶皱与断裂的位置、展布规律、形态特征和组合特征;

3 调查构造结构面;

4 调查新构造运动和活动断裂的发育情况和活动年代。

5.3.2 褶皱的工程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查明褶皱的褶皱轴位置、走向变化和倾伏形态等基本要素;

2 查明褶皱类型、规模、形态、顶部的特征;

3 查明组成褶皱的地层时代、岩性、相变或地层厚度的变化,以及劈理和拖拽褶皱等低序次构造特征;

4 查明褶皱核部岩层的破碎程度和两翼层间错动发育情况;

5 查明褶皱的形成时期,分析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形成机制和与其他构造的组合特征。

5.3.3 断裂的工程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查明断裂的位置、产状、规模及其平剖面上的形态特征和展布特点,与断裂配套发育的次级构造;

2 查明构造破碎带和影响带的宽度及其变化情况、胶结程度、岩脉充填情况和断裂面附近岩石、矿物的压扁、拉长、切断、扯开及定向排列等变形现象;

3 查明断层泥、碎块岩、角砾岩、片状岩、糜棱岩等各类构造岩的工程地质特征;

4 分析断裂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形态特征、序次和组合关系,并根据断裂切割地层或岩脉时代,分析断裂的形成时期;

5 根据断裂两侧岩层层位的对比,旁侧构造的特征、断裂面的擦痕和阶步等痕迹,判断断层两盘相对错动方向和活动次数;

6 测定断距时,应区分视断距、水平断距和铅直断距,并应注意空间变化情况。

5.3.4 构造结构面的工程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查明结构面的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2 分析结构面在不同岩性和不同构造部位中的发育规律及随深度的变化;

3 进行节理裂隙分组,观测研究切断错开、限制终止等分布规律以及共轭配套规律,分析节理裂隙的成因类型。

5.3.5 节理裂隙统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小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节理测绘可结合区域构造进行,宜了解主要节理的产状、性质、组数和密度;

2 中、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应结合拟建工程的位置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专门的节理裂隙统计,统计点不应少于两点;

3 统计点宜布置在测绘调查区范围,选取风化程度较低,出露面积不小于2m2的基岩露头点;

4 现场绘制节理裂隙编录图,比例尺可选用1∶50~1∶10;

5 宜采用扫描线法或取样窗法获取结构面节理面产状样本进行统计,可采用玫瑰图和极点赤平投影等密度图、极点图、等密图等对结构面产状、发育规律进行分析,确定优势方位结构面的产状。

5.3.6 活动断裂的工程地质测绘除应符合本规程第5.3.3条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调查活动断裂的断层崖、断层三角面、冲沟走向的错位、洪积扇的迁移等地貌特征;

2 活动断裂对地下水、地表水系和植被发育的影响情况;

3 第四系的断裂活动痕迹及特征,根据有断裂活动痕迹地层或上覆地层的地质年龄,初步确定断裂活动的最新时限,区分全新活动断裂和非全新活动断裂;

4 根据区域构造和地震资料,分析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明确断裂带历史地震或古地震的震级;

5 对全新世仍有活动的断裂,应进行全新活动断裂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