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现代零售物流的发展

零售物流是物流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现代零售企业取得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本节以前文为基础,对现代零售物流的发展进行探讨。

现代零售物流与传统零售物流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现代零售物流是以商流和物流的分离为前提的。所谓“商(流)物(流)分离”,是指流通中的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1]。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只有当物流在零售中被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进行研究和管理时,才能称之为现代零售物流。

其次,现代零售物流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规划系统化。物流的各个环节,被放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进行设计和规划。

(2)技术专业化。物流的各项作业通过专业化的设备高效完成。

(3)管理信息化。基于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即时更新,实施和贯彻物流管理。

(4)作业标准化。物流作业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式来完成。

回顾零售物流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的发展,并结合上述特征,我们可以将现代零售物流的标志归纳为以“托盘单位化”为代表的机械化作业和以“信息数字化”为代表的系统化管理。

作为20世纪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性创新之一,标准托盘和专业设备的配套使用,将劳动密集型的散箱搬运转变为机械化作业。这种机械化作业以标准托盘和商品组成的托盘单元作为基本操作单位,因此被称为托盘单元化。托盘单元化不仅大幅提高物流作业效率,而且将基于散箱的管理转变成基于托盘单元的管理,管理效率同步提升。因此,我们将其视作现代零售物流的标志之一。

另外,现代信息技术在零售物流领域的应用,不仅帮助企业实现内部管理的信息化,而且使跨组织、跨企业的数据实时交互成为可能。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数字化,更是成为零售物流迈向精益化管理和一体化协同的关键驱动力。因此,将“信息数字化”作为现代零售物流的另一标志,也就顺理成章了。

明确现代零售物流的基本特征和两大标志之后,对其发展史的探索,可以从前三节中阐述的物流理论的发展史、物流实践的发展史和现代零售行业的发展史切入。参照世界现代物流理论发展大事件(见图1-1),现代物流理论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同一时期,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等现代零售形式已经出现。但是,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形成领导行业发展的大型零售企业。此外,虽然计算机技术已经出现,但并没有被大范围应用在零售企业的物流活动之中,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一时期的零售物流活动仍然以传统方式为主,手工管理穿插在其他业务活动中。

20世纪70年代,随着部分零售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物流的系统化和标准化管理开始成为左右市场竞争的关键。1970年,沃尔玛在美国建立第一个配送中心。同一时期,计算机技术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通用操作系统和微处理器的研发阶段。1970年,美国IBM公司发布IBM S/370计算机,将硬件和软件分离开来,软件的价值得以明确。我们据此可以推断,各个行业的信息化进程,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原点的。

与此同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标准托盘和叉车的配套作业模式,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到20世纪80年代,托盘单元化物流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综合以上不同领域的发展历史可以得出,现代零售物流的初始阶段,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现代物流理论在西方国家已经被大多数零售企业所接受。同时,随着个人计算机在企业的快速推广,零售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逐渐得到普及。在这一时期,零售物流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具有一定规模的零售企业为提升竞争力,开始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零售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化建设,为下一阶段的供应链一体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世纪90年代至今,西方零售物流进入一体化阶段。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期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提出,人们对零售物流的理解,开始从单一的企业内部功能逐步转变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理念。《现代物流管理》一书提道:“仅对单个企业的物流活动进行控制是不够的,必须对整个供应链的所有成员或关系较近的成员的物流活动实施一体化管理。”在同一时期,经过市场竞争,西方零售行业逐步走向集中化,出现了以沃尔玛为代表的超大型零售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20世纪90年代初期,世界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不同企业间的低成本数据实时交互成为可能,EDI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得到应用。在以上三股合力的作用下,现代零售物流开启了一体化进程,这一进程,至今仍在不断推广和深化。

通过以上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西方国家现代零售物流的升级,主要由以下三股力量推动:一是物流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二是零售行业的整合,三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西方国家零售物流发展历程如图1-5所示。

图1-5 西方国家零售物流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零售物流的起步较晚,和西方相比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首先,作为现代零售物流标志之一的托盘单元化,仍处于初始阶段。从中国零售发展大事件(见图1-4)中可以看出,中国现代零售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同一时期,中国第一批大学院校开始设立物流管理专业,从事物流理论的研究。然而,由于中国现代零售行业刚刚起步,大部分零售企业专注于对终端门店的拓展,对物流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生产企业则是将重心放在生产技术的改进和产能的提高上。作为结果,这一时期中国的零售物流,基本采取传统的人力作业和粗放管理方式。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技术被引入中国。同时,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西方零售企业和快消品生产企业来到中国开拓市场,零售物流开始得到重视。进入21世纪后,对物流的重视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务院出台一系列物流振兴方案。在企业层面,零售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开始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零售企业,“发展零售物流”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行业共识。

虽然发展零售物流的呼声前所未有地高涨,但受制于理论研究起步晚、基础设施老旧、管理理念滞后等不利因素,托盘单元化的发展依然缓慢。托盘单元化的基础是托盘标准化。关于中国托盘标准尺寸的争论,一直持续到2007年。这一年,中国国家标准明确规定,1200毫米×1000毫米为优先推荐尺寸。从2008年开始,该托盘尺寸被零售行业作为行业标准进行推广,标志着托盘单元化在中国迈出坚实的一步。

与托盘单元化的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信息数字化在中国零售物流中的应用。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在中国呈现跳跃式的发展趋势,零售终端领域更是出现了诸如移动支付等一系列引领世界零售行业潮流的创新。零售物流领域的信息数字化,虽然与西方国家存在差距,但就其发展速度而言,可谓突飞猛进。

西方零售物流的数字化进程,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便已开始,经历了数字化物流初始阶段、企业内部数字化物流阶段和全数字化物流阶段三个阶段。中国零售物流的数字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经过20年的发展,大多数零售企业的内部物流,已经部分或全部实现了信息数字化。一些行业领先的零售企业和生产企业也开始尝试利用EDI技术,实现供应链上跨企业的数据交互,其与西方零售同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跨企业数字化的深度和广度上。图1-6对中国零售物流发展历程进行了汇总。

图1-6 中国零售物流发展历程

综上所述,中国零售物流呈现信息数字化发展快、托盘单元化发展慢的特点,总体来看,目前仍处于企业内部数字化物流阶段。在下一个10年,中国零售物流的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一方面,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何通过节省物流成本,创造新的利润源,是每个企业应当正视的问题。另一方面,供应链协同才刚刚开始,其可能创造的价值难以估量。当然,无论新的利润源,还是供应链价值的创造,都可能面临诸多已知或未知的困难。不管怎样,从单一的企业物流,过渡到基于跨组织、跨企业协同的供应链一体化阶段,中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必将迎来下一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