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农村改革与开发

第一节 农村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990年,推广吉子现乡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推行土地有偿承包和改革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实行村组集体资金村筹乡管村用体制,以及富城镇侯村实行“双田制(门粮田、责任田)”、羊泉镇羊东村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和吉子现固险村发展林果业生产等不同路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经验和做法。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完善土地承包制,加强集体资金管理的决定》,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加强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稳定土地承包制,优化承包经营形式。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壮大村组集体经济。实行村筹乡管村用体制,管好用活集体资金。

1 995年,由县委农工部牵头,先后三次组织人力深入交道、吉子现、茶坊、牛武、富城5个乡镇的景村、曹家庙、安子头、固险、茶坊、川口、吉子湾、清泉寺、埝沟、监军台10个行政村,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现状和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情况及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富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状况调查报告》《富县村级集体经济状况调查报告》,并形成《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在富城镇监军台先行延长土地承包期、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试点工作。试点中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原则,采取“双田制”形式,建立土地有偿使用机制和流转机制,在严格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的同时,对群众原承包土地进行妥善调整,把土地承包期延长到30年。对责任田全部实行有偿使用,每年可为集体收回承包费8万余元,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为全县进一步搞好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起到了借鉴作用。

1 996年1 2月,延安地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建设调研培训会在富县召开,地委副书记白灏辰到会讲话,国家试验办副主任温铁军及外国专家进行专题辅导,培训会达到预期目的。会后由农工部牵头抽调1 2名调查员分赴3个乡镇,对9个村285个农户进行土地问题问卷调查,调查形成的全部资料报送国家试验办,为国家制定延包政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1 998年2月,国家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办公室批准《富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验方案》,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验试点工作安排意见》,确定首批在牛武镇清泉寺、申家沟、牛武村,富城镇莲花池、伏龙、南教场村,羊泉镇郭丰、鹿首、曲南村,直罗镇文家庙4乡镇1 0个村试点。对抽调的43名工作人员及试点乡镇的党委书记和试点村的支部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集体农耕地调整试行办法》《土地有偿使用试行办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定实施办法》和《富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试验有关补充规定》等配套文件,为试点工作提供政策依据。试点工作进展平稳,按期完成试点任务,为全面开展30年延包工作提供了经验。

延长土地承包制 1 998年1 1月,富县落实延长土地承包期政策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参加会议约700人,会议印发《富县落实延长土地承包期政策工作安排意见》《富县落实延长土地承包期政策实施方案》和1 5个延包工作队250个延包工作组编组名单及延包工作考核验收标准、工作人员守则。同时印制富县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和富县集体土地使用权承包合同。11月6日,各工作队、组进村开展工作。12月4日,召集县延包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各工作队队长、羊泉镇各延包工作组组长及郭丰村全体村民在郭丰村召开“一书一证”填发现场会。现场填发“一书一证”1 86份,达到了以会代训的目的,促进延包工作顺利进行。

富县落实延长土地承包期政策工作做到“三坚持一尊重”:其一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原则,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体制。其二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既维护政策严肃性,又体现方法灵活性。其三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公开政策要求,公开延包程序,公开延包结果,使整个延包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其四尊重大多数群众意愿原则,延包中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体现大多数农民群众意愿。严格把握和明确五个政策问题:其一,“坚持大稳定”的工作前提,在第一轮承包期的基础上,把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1 998年至2028年)。其二,严格控制机动地,原则上不留机动地,人均耕地在2亩以下的村,机动地不得超过总耕地面积的5%;在2亩以上的村不得超过8%。其三,坚决制止借延包工作增加农民负担,县委决定乡镇统筹按农业人口分摊,一定3年不变;村提留、农业税、农产品定购任务按农户承包土地面积分摊;义务工、积累工按劳力数分摊的。土地承包费,严格按照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分摊到户,主要解决村提留部分。其四,妥善解决“双田制”问题,稳定群众开发主导产业的热情。不管是“口粮田”“责任田”都一律承包到户,签订30年不变的土地承包合同。其五,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准许承包方在合同规定的年限内,依法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继承、委托代耕,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1 999年1月,对全县土地延包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共抽查1 29个村,走访、问卷1 270个农户。据统计,全县250个行政村中,实行集体经营的有富城镇城关、圣佛峪、南教场3个村,实行统分结合的有富城镇监军台、北教场、寺坡3个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244个村,其中1 90个村按人口承包土地、54个村按人劳比例划分土地。共延包耕地1 7 678公顷,签发“一证一书”26 964份,清收欠款66.6万元,兑现合同1 836份,处理各类遗留问题356起。问卷结果显示群众满意率94.2%。

推行土地流转机制 1 990年,耕地继续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统一合同格式、统一签订、统一鉴证,明确县人民政府与承包户的权利、责任和义务,1 5年不变。1 998年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30年不变。2003年3月1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印发《农村土地知识问答》3850册,签订土地租赁、转让、承包合同2630份,完善修订土地承包经营合同7286份,补发经营权证书5486本,签订土地流转协议705份。2004年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员制度》《合同查阅制度》《流转合同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2009年,全面调查农村土地流转情况。201 0年流转耕地272公顷,其中自发流转1 96公顷,占流转总面积的72%;经过组织流转76公顷,占流转总面积的28%。其中转让流转3.9公顷,占流转总面积的1.4%;转包流转1 50.4公顷,占流转总面积的55.3%;租赁流转75.4公顷,占流转总面积的27.7%。

农业机构改革 1 990年7月,富县县级农业机构改革的基本框架是保留现有的农委,组建四个服务中心,即在农业局的基础上组建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下设两公司一场一站,将农技推广中心改建成农业技术综合服务公司,完善原有的种子公司,将经营管理站改建成农村合作经营管理总站;在畜牧局基础上组建牧工商服务中心。下设两公司,将畜牧站改建成畜牧兽医技术开发服务公司,将原牧草工作站、公路动物检疫站、畜牧良种场划归该公司。将商品牛开发公司改建成畜产品开发公司,并积极与商业局所属的食品公司开展横向联合,搞好畜产品经营;在农机局的基础上组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下设一公司一厂一站,完善农机经销公司、农机修造厂和监理站;在果业局基础上组建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下设两个公司,将园艺技术服务指导站改建成果业技术开发公司,将苹果示范场划归该公司;将苹果经销中心改建成果工商公司;在老区建设办基础上组建扶贫服务中心,仍归计委系统。将原有农技推广中心所属的农业广播学校、农机局所属的农机学校移交给在农业职业中学设立的农业技术培训服务中心。

1 993年6月,《富县县级机构改革方案》实施运行。县政府农业机构设置农林牧业局。县委县政府撤销农村工作部,业务交农林牧业局;撤销农业委员会。原农业局、林业局、果业局、畜牧局、农机局5个局级设置分别改建成5个综合开发服务中心,均隶属农林牧业局管理,实行平滑过渡,逐步向企业化发展。原农工部非常设机构:加强基层办公室,农村社教办公室撤销,业务并入农林牧业局;改革试验办公室保留牌子,业务并入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原农业委员会非常设机构:主导产业办公室撤销,多种经营办公室、农业区划办公室保留牌子,业务并入农林牧业局。

1 994年3月,恢复县委农工部,内设农村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农村奔小康领导小组办公室。1 996年1月,撤销县农林牧业局,设立县农牧局和林业局。原农林牧业局的林业管理职能移交林业局。11月,调整农业、畜牧、农机、果业机构设置,成立县农业局,属县政府工作部门,其畜牧职能移交县畜牧局;撤销县畜牧综合服务中心,成立县畜牧局,事业性质,属县政府直属机构;撤销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成立县农业机械管理局,事业性质,属县政府直属机构;撤销县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成立县果业局,事业性质,属县政府直属机构。

2002年8月,撤销农业机械化管理局,行政职能移交农业局,组建农业机械技术服务中心,隶属农业局管理;撤销畜牧局,其行政职能移交农业局,组建畜草兽医服务中心,隶属农业局管理;老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与农业发展办公室合并,组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保留老区扶贫开发办公室牌子;果业局由政府直属机构改为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由农业局代管。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2004年4月,成立县蔬菜管理局、县蔬菜技术服务站、县能源管理办公室、县动物检疫站4个农业事业单位。理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加挂农民科技培训中心牌子,与县农业广播学校实行一套人员三块牌子;县畜草兽医服务中心更名为县畜牧事业管理局,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更名为县农机事业管理局,以上两局由农业局代管,是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管理局;撤销县后续产业办公室,业务并入县蔬菜管理局。将种子公司、畜产品开发公司、种畜示范场、果业总公司四个单位全面推向市场,单位整体转移,实行企业化管理,原待遇不变,由单位统一组织围绕主导产业办实体,搞创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基层涉农站所改革 1 998年4月,全县1 3个乡镇,共有基层站所88个,主要包括:计生站、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土地所、法庭等,编制624人,实有在岗人员652人。2004年5月,乡镇果树站、蔬菜站与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合并,交道、钳二、吉子现、南道德、寺仙、北道德7个塬区乡镇设苹果技术服务站,张家湾、直罗、张村驿3个川道乡镇设蔬菜技术服务站,富城、茶坊、牛武3个乡镇设果菜技术服务站。同时保留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牌子。2009年,乡镇机关机构设置为“三办七所(站)”。三办是党委、政府内设的具有行政职能的工作机构,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七所(站)是党委、政府下设的服务性事业机构,即农业综合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所、财政所、文化站、社会治安综治中心、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经营管理站并入财政所,以财政局管理为主,农经总站管理为辅。司法所、法庭、派出所、国土所、工商所、地税所等部门派出机构,实行双重管理,以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

第二节 综合开发

农业区划 1 990年,富县仍沿用20世纪80年代的农业区划,根据境域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特征,将全县划分为高原沟壑农牧区、川道农牧林业区、低山丘陵林特区三大区块。高原沟壑农牧区包括交道、羊泉、钳二、寺仙4乡镇及北道德、南道德、吉子现、富城、张村驿5乡镇部分行政村,共1 31个行政村。川道农牧林业区包括洛河、葫芦河流经的茶坊、富城、洛阳、张家湾、直罗、张村驿、吉子现、南道德8个乡镇的60个行政村。低山丘陵林特区包括张家湾、直罗、张村驿、北道德、岔口、茶坊、牛武7个乡镇的51个行政村和1个国营农场。

富县农业区划将土地按照坡度大小划分为六个等级,一、二、三级坡地均小于或等于1 5°。土地类型包括平地、平缓坡地和缓坡地。其耕地类型面积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87.35 %。就陕北地域而言,富县耕地质量属于好的和比较好的。

1 994年调整农业区划,只对部分区域内作物布局予以适当调整,主要将高塬沟壑农牧区由种植小麦调整为栽植苹果,玉米及小秋作物逐步退出塬面地块,向沟地、台硷地及塬边峁梢过渡。豆类可在苹果幼园套种。截至201 0年,仍按此区划布局发展各区块适宜的种植产业。

项目开发 2002年,富县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项目开发县区。2003年,在张村驿镇川口村、张村驿村、下河湾村等改造中低产田667公顷。维修小型水库1座、拦河坝2座,建设溢流堰1处,衬砌渠道31千米,建立渠系建筑物1 4处。整修机耕路20千米,建立水稻良种繁育基地6.7公顷,建沼气池1 00口,造林6.7公顷。培训农民技术员3000人次,投放农业仪器设备20台件。示范推广大棚蔬菜和沼气养殖项目。2004年,在直罗镇直罗村、南家湾村、安家川村、贺家坪村改造中低产田467公顷。维修拦河坝2座,建设排灌站2处,衬砌渠道6千米,埋设输水管道10千米,建立渠系建筑物1 0处,改良土壤400公顷,整修机耕路1 0千米,造林6.7公顷。培训农民技术员4000人次。示范推广科技田33.3公顷。2005年,在张家湾镇川庄村、张家湾村等改造中低产田467公顷。建设拦河坝1座,衬砌渠道1 0千米,建立渠系建筑物20处。建设良种繁育基地66.7公顷,整修机耕路3千米,造林46.7公顷。培训农民技术员2880人次。示范推广高效农田66.7公顷。

2006年,在张家湾镇黑水寺村、炮楼村、小山子村等改造中低产田467公顷。修建小型水库1座,衬砌渠道9千米,建立渠系建筑物35处。整修机耕路4千米,造林6.7公顷。培训农民技术员4000人次。示范推广高效农业田33.3公顷。2007年,在钳二乡上下古堆村、钳二村、上下良村改造中低产田666.67公顷。建设排灌站1处、小型蓄排水工程1处,配套输变电线路3千米,埋设输水管道59千米,建立渠系建筑物600处。整修机耕路6千米,建成沼气池1 50口,造林6.8公顷。培训农民技术员2950人次。示范推广高效农业田1 33.3公顷。2008年,在羊泉镇东里村、郭丰村、东陈超村、羊西村、羊东村、侯家庄村等改造中低产田600公顷。埋设输水管道60千米,建立渠系建筑物1 200处,建设小型蓄排水工程1处,改良土壤266.7公顷,整修机耕路8千米,造林46.7公顷,建成沼气池1 50口。培训农民技术员3000人次。示范推广高效农田1 33.3公顷。2009年,在北道德乡纪路村、北道德村、上下柳池村改造中低产田733.3公顷。埋设输水管道59千米,建立渠系建筑物1 200处,建设小型蓄排水工程2处,改良土壤266.7公顷,整修机耕路9千米,发放农机具20台套,建成沼气池1 00口,造林53.3公顷。培训农民技术员3000人次。示范推广高效农田1 33.3公顷。201 0年,在北道德乡四合村、金村、缑家庄村改造中低产田533.3公顷。埋设输水管道55千米,建立渠系建筑物1 000处,改良土壤467公顷,整修机耕路1 0千米,造林46.7公顷。培训农民技术员3000人次。示范推广高效农田1 33.3公顷。

投资管理 2003年投入综合开发资金334万元,2005年投入428万元,2009年投入81 5万元,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截至201 0年,增加灌溉面积2333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 267公顷,提高项目区主导产业苹果和蔬菜的灌溉能力。修建的砂石生产路延伸机械作业面积和空间,大批沼气池的建成使用,村庄道路的硬化美化,输水管线大面积覆盖连通,群众广泛享受国家投入带来的实惠。实施测土配肥,推广应用有机肥,使项目区苹果累计每亩增产200千克左右,共增加产值26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累计增长525元。苹果蔬菜产业优势提升,项目区群众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2003年4月,成立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实行工程项目招标制。遴选陕西鑫联监理公司和延安江河监理公司进驻施工现场监理。2006年起,委托延安华晟立信招标代理公司招标、评标和定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项目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实施《富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报账实施办法》《富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内部审核报账办法》,规范报账程序,严格资金管理。实行项目建设公示制,将项目区建设地点、主要内容、建设标准、投资规模、规划平面图、建设成果制成公示牌,在项目现场公示。

粮食自给工程 1 996年始,富县连续6年实施粮食自给工程,县政府成立粮食自给工程领导小组,农业局负责新技术推广、良种引进、仪器设备购置、耕作制度改革、培肥改土、农技推广服务设施建设、农技员培训等农业项目实施;水利局负责水库修建、渠系配套、旱地改水田、坡地改梯田、机电排灌等水利项目实施;农机局负责农用机械技术推广、新机具购置、服务队建设等农机项目实施。项目区涉及交道、牛武、茶坊、钳二、羊泉、吉子现、张村驿、直罗、张家湾9个乡镇。通过实施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截至1 998年,全县累计增产粮食1.09万吨,完成省市下达三年增产粮食0.69万吨任务的1.6倍,9个项目乡镇三年累计增产粮食0.96万吨,占全县增产粮食的89%。2001年,项目区粮食总产5.29万吨,粮食平均单产294千克,年可调出粮食0.84万吨,实现自给有余目标。

第三节 扶贫开发

1 990—201 0年,富县财政投入扶贫资金累计4545.88万元,其中2001—201 0年投入3479.78万元,主要用于产业扶持、移民搬迁、就业培训和解决人畜饮水、交通道路、农电改造、农田整修、学校修建等问题,重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持续改善。

农村产业扶贫 1 990—2000年为开发式扶贫阶段向扶贫攻坚阶段转变时期。1 993年全县确定贫困村1 0个,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分别为3000户1.3万人。1 994年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 997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扶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县有2个市直驻县单位、83个县级行政事业单位、440名领导干部包村扶贫。当年各级包扶部门单位及干部共为贫困村、贫困户投资捐款39.3万元,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救助失学儿童27名。“八七”扶贫攻坚省市累计拨付富县扶贫开发资金1 364.4万元,其中扶持农业产业408.2万元,人饮工程475.6万元,文教卫生1 23.3万元,水库、电力、交通1 69万元,其他1 88.3万元。完成移民搬迁21 1户91 6人。2000年,全县贫困户及贫困人口降至200户800人。

1 999年4月,开展小额信贷扶贫工作,截至2000年落实信贷扶贫资金688.35万元,扶持9095户35800余人新建果园1 933公顷,841户3537人发展烤烟200公顷,种植粮食1 40公顷,养殖牛羊400余头(只),设施种植426棚,蘑菇种植基地2处。2001—201 0年,县政府和各商业银行采取灵活方便、整贷零还、无需抵押、财政贴息的方式,累计发放小额贴息贷款6968万元,其中2001—2004年发放3635万元,扶持1 6 996户发展蔬菜大棚6760棚,新增果园1 71 1公顷,圈养羊子1 51 7只,圈养猪1 760头,稻田养鱼1.9公顷。2005—201 0年发放2220万元,扶持1 844户大棚、苹果、畜牧养殖设施建设和物化投入。2009年县政府按照“周转使用,互助发展”原则,在8个乡镇1 0个行政村实施千村互助资金项目,利用省市投入的1 90万元项目资金发放贷款51.4万元。到201 0年累计发放互助资金223.62万元。

2002—2009年,县委、县政府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 283.5万元,修建房屋2330间,为38个村740户5435人实施移民搬迁。201 0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1 8.36万元,捆绑部门资金1 80万元,实施交道镇鲁家庄、茶坊镇新民村移民示范村建设,新建房屋400间1 1 400平方米,新修村庄道路2千米,排水渠3.4千米,铺设自来水管道2.59千米,龙头入户50户。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放在强化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重要位置,坚持不懈地搞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2001年,县政府投资20万元,加强县职业中学、富城镇农民技术学校和北教场村农民技术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建设,为职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创造条件。2005—2009年,县财政累计投入培训经费30万元,围绕产业开发,开展林果业、棚栽业和养殖业等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 02期,培训农民1 7 7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万余份,有效提高广大农民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技术,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同时,还把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的有效途径,按照“培训一人,输出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动员、培训,有序组织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到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学习培训有关专业技术,先后有1 231名贫困家庭子女通过培训学习被安置就业,增强贫困家庭造血功能,减轻贫困家庭负担,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基础设施扶贫 1 990年投入23万元建设钳二乡水上塬工程,铺设管道8.53千米,建抽水站、供水站、蓄水池各1处,解决5个行政村2832人饮水问题。1 991年投入1 6万元,解决南道德、寺仙两乡1 2个行政村1 280户5760人生产生活用电问题;以工代赈为5千米黄直路配套1 4万元,为钳二、寺仙两乡人畜饮水工程配套1 6万元。1 993—1 995年,投入68.78万元用于公路、输电、水利设施建设。1 997年启动“甘露工程”,在钳二乡下良村等5个村修建人饮工程5处,解决5000余人200余头大家畜饮水问题;实施洛阳乡咀头村石桥建设项目。1 998年投入85万元,扶持甘露工程5个项目,建设寺仙乡太平村、牛武镇阳畔村、洛阳乡柳湾村等7处人饮工程,解决5800余人670余头大家畜饮水问题;建设钳二乡闫村道路和小石桥,扶持牛武镇清泉寺村、羊泉镇郭丰村、洛阳乡白草坬村修建校舍3处,解决240余名学生上学难问题。1 999年,运用宜兴市扶贫帮困资金1 1万元,农村打建水窖1 80眼。

2000年投入24万元,在吉子现乡安子头村、吉子现村、羊泉镇上善化村新打机井3眼,为张家湾镇炮楼村、小山子村、富城镇圣佛峪村、寺仙乡太平村修建饮水工程4处,解决850户3600人、800头大家畜饮水问题;投入6万元修建富城镇秋家沟石桥,解决45户21 0人交通困难问题。2002年实施钳二乡下良村、卜巷村、钳二村、南道德乡谢家坬村人饮工程,新打机井4眼,修建水塔1座,解决524户21 24人、200余头大家畜饮水困难;投资1 30万元,实施张家湾镇五十亩台、直罗镇姜家川、张村驿镇罗儿山、富城镇督河、钳二乡姚家塬重点村建设,整修农田6.7公顷,旱改水地1 0公顷,修建乡村道路20千米,建设桥梁1座,建设维修学校2所、饮水工程3处、灌溉工程1处。2003年投资1 50万元,实施吉子现乡河南、茶坊镇岔口、杨家湾、交道镇王窑科、羊泉镇南章、富城镇东太安重点村建设;整修村级道路9千米,建人饮工程3处、蓄水池1个、水塔2座,打机井2眼,建学校3所、淤地坝2座、人工草场7公顷,改造低压输电线路4千米。2004年,投资1 55万元,实施北道德乡下柳池、钳二乡下良村、交道镇小塬子、南道德乡前北沟、茶坊镇黄甫店、寺仙乡太平重点村建设;整修村级道路16.2千米、生产道路3.5千米,建钢桥1座、土桥2座、淤地坝2座。建设和改造学校5所,架设农电线路0.3千米,建人饮工程9处,水塔、蓄水池9座,打机井3眼,铺设输水管道1 1.5千米。2005年,投资1 45万元,实施羊泉镇上立石、下善化、直罗镇安家川、北道德乡雨家塬、南道德乡兴民、茶坊镇东红重点村建设;建桥梁2座、水塔4座,整修村级砂石路5.1千米,打机井1眼,铺设管道12.1千米,建学校2所。

2006年,投资1 85万元,实施吉子现乡地洛河、寺仙乡现头、张村驿镇树坡、钳二乡孙家塬、茶坊镇油坊塬、富城镇小塬子、羊泉镇北章重点村建设,整修村级砂石道路12千米,建桥2座提水工程1处,蓄水池、水塔4座,打机井2眼,铺设引水管道11.5千米,架设农电线路3千米,解决8乡镇1 1村875户3621人饮水和行路难问题。2007年,投资1 70万元,实施北道德乡湫塬、钳二乡上杜宜、茶坊镇李家坡、牛武镇南家岔、左家沟、南道德乡东现头、张家湾镇黑水寺重点村建设,整修村乡砂石道路33.5千米,建拱水桥1座、土桥1座,蓄水池、水塔6座,沼气池117口,打机井2眼,铺设输水管道1 5.3千米,农电线路3.8千米。2008年,投资1 65万元,实施张村驿镇张村驿、寺仙乡高家河、钳二乡东太奇、北道德乡樱桃塬、茶坊镇西沟门、羊泉镇肖村重点村建设,续建张家湾镇黑水寺重点村。整修村级砂石道路1 5.7千米、街道2.06千米;新打机井1眼,建水塔1座、供水池2座、沼气池50口,铺设输水管道8.4千米、排水渠盖板2.1 5千米。2009年,投资275万元,实施直罗镇药埠头、屈家沟、羊泉镇早潮塬、钳二乡上良村、北道德乡永录、渭家河、茶坊镇大申号、高家庄、交道镇老寨子、张家湾镇新尧子沟、水磨坪重点村建设。维修滚水坝3座、蓄水坝1座,整修村级砂石道路9千米、生产路1 6千米,修建村落巷道2.5千米、水渠1.35千米、钢架桥1座、滚水坝1座、过水桥2座、沼气池1 5口。201 0年,投资358万元,实施新农村建设基础工程,整修村道1 3千米、生产路20千米,修建巷道8千米、水渠2.34千米,建过水桥3座。是年,8家省级企业2家县级企业参与帮扶1 0个行政村,投入资金21 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

生产资金扶持 1 990—1 993年,县政府投入烤烟生产资金50万元,投入苹果生产资金45.3万元,投入畜牧业生产资金22.2万元。1 999年,确定富县为省级贫困县。组建扶贫分社7个,服务中心21个,村级联保小组1 50个,扶持759户31 45人,发放贷款1 8.21万元。2000年发放贴息贷款650万元,帮助9095户3.5万人,建设苹果园1 980公顷、核桃233公顷、红枣200公顷、温室大棚菜426座、蘑菇生产基地2处。2002年,发放贴息贷款1 000万元,扶持91 32户3.8万余人,发展温室大棚菜1 950座,新建苹果园1 71 3公顷,发展稻田养鱼20公顷,建沼气池358口。2003年发放贴息贷款955万元,扶持2400户发展温室大棚菜2850座,1 1 4户养羊1 51 7只、养猪546头、养牛51头;投放270万元扶持宏佳果业有限公司。2004年发放贴息贷款1 843万元,共扶持1 01 0户4200人,建成温室大棚1 960座,发展养殖240户、养猪1 1 00头;扶持羊泉宏佳果贸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2005年发放贴息贷款1 50万元,扶持温室大棚菜和畜牧养殖产业。2006年发放贷款470万元投放于温室大棚菜、畜牧和苹果产业。2007年发放贴息贷款400万元,扶持苹果产业和温室大棚菜产业各200万元,涉及1 3个乡镇46个村252户2538人。2008年发放贴息贷款400万元,扶持苹果和畜牧产业各200万元,涉及1 3个乡镇46个村252户1 082人。201 0年发放贴息贷款400万元,扶持养猪户88户。争取涉农项目贴息贷款指标3830万元,其中宏佳果贸有限责任公司苹果商品化处理加工物流中心建设3000万元,金果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冷库扩建项目380万元,田村宏前果业有限责任公司4000吨果品气调库建设450万元。扶持苹果产业化龙头企业。

第四节 能源开发

2000年起,实施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沼气建设同养畜果菜配套发展。2003年全县农村沼气池建设完成1 535口。2005年,实施“一池(沼气池)三改(改厕、改圈、改灶)”工程,在吉子现乡田村开展沼肥试验,8立方米沼气池可解决5亩果园有机肥投入,沼渣根底施肥1 00%,沼液配合农药喷施防病虫60%以上。施沼果园果树长势旺盛,萌芽率提高,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无明显危害,果实膨大快,优果率提高20%,商品率提高1 3%,亩均节约投资300元。在果农陆续接受的基础上,以养殖积肥、庭院用气、园施沼渣的生态循环为模式,推广沼气能源生态农业建设,全年完成沼气池1 276口。2009年,在1 3个乡镇的1 8个行政村建成沼、畜、果(菜)、网、草配套一条龙中型养殖小区,1 00立方米中型沼气池配套养畜1 00头以上,可解决6.7公顷果园、3.3公顷大棚蔬菜有机肥,提供用气20户。北道德乡照八寺村秦保全养殖小区的沼、畜、果示范点,带动养猪200头、果园施肥5公顷。茶坊镇新民村季双龙养殖小区带动养猪1 08头,大棚菜施肥3.3公顷。全年完成沼气池1 369口。201 0年,全县累计建成沼气池1 4 799口,养殖小区1 8个,后续服务点33个。

下杜宜1 00立方米沼气池修建中

2003年9月1 5日,陕西省农业厅和省计划委员会在富县召开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启动会议,参观交道镇白家村庭院三结合沼气示范点和茶坊镇吉子湾村大棚四位一体沼气建设示范点。2004年6月24日,陕西省副省长王寿森来调研富县苹果产业,参观北道德乡上高池村沼气建设。10月15日,国务院宣传信息研究司司长忽培元一行调研富县北道德乡上高池村和交道镇白家村建沼养畜工作。2005年5月26日,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政协报的记者及农业部科教司领导深入富县农户,采访调研沼气建设情况。2008年9月3日,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视察富县伏龙村沼气建设情况。201 0年,富县被省农业厅评为“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单位”。

第五节 管理机构

1 990年,农口设农业委员会,对农业实施综合管理。农业局是县政府行政职能部门,设局长1人,副局长2人,干部9人。1 992年7月25日,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我县县级体制改革的若干政策规定》。1 993年6月,《富县县级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撤销农业委员会,组建农林牧业局。原农业局、林业局、果业局、畜牧局、农机局局级设置分别改建为5个综合开发服务中心,均隶属农林牧业局管理。撤销原农业委员会非常设机构主导产业办公室,多种经营办公室、农业区划办公室保留牌子,业务并入农林牧业局。1 996年1月,撤销富县农林牧业局,设立富县农牧局和富县林业局,原农林牧业局的林业管理职能移交林业局。11月5日,撤销富县农牧局,成立富县农业局,属县政府工作部门,其畜牧职能移交富县畜牧局。2002年8月1 0日,县委、县政府对县级机构进行调整和设置。在农业机构中将农机局、畜牧局行政职能移交农业局,并隶属农业局管理,果业局交由农业局代管。2004年4月,依据《富县农口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和《富县农口事业单位改革实施细则》,新成立富县蔬菜管理局、富县蔬菜技术服务站、富县能源管理办公室、富县动物检疫站4个农业事业单位,理顺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富县农业广播学校等事业机构管理体制。富县畜草兽医服务中心更名为富县畜牧事业管理局,富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更名为富县农机事业管理局,均成为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管理局,并由农业局代管。

201 0年,县农业局仍属政府职能部门,正科级建制,对农口部门实施综合管理。设局长1人,副局长2人,编制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