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与改革开放

石和平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40年;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40年;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40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40年的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延安精神不仅是我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且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巨大精神动力,推动改革开放,必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

(一)延安精神是改革开放的信念源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是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党的理想信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延安精神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新的历史时代。

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在遇到各种干扰的时候,党始终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从而使党的基本路线日益深入人心,自觉和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反复强调:“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

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事业之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只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共同的理想,有铁的纪律,有强大的精神武器,拥有了这些优势,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以及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中战无不胜,勇往直前。

(二)延安精神是改革开放的思想源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创造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局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结束了王明教条主义的统治,实事求是,制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开创了抗日战争新局面。延安时期,我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摒弃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初期,各种忌讳改革,拒绝改革,固守已经弊端丛生、僵化过时的体制不放的思想存在很多,这些思想障碍束缚改革的步伐。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著名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打破了思想僵化,大大解放了干部和群众的思想,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正是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世界、指导实践。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使人民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所有这些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可见,不解放思想,不冲破传统观念,不打破思想枷锁,改革就无从谈起。

(三)延安精神是改革开放的群众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从事一切革命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并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延安精神的核心。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秉持了这一宗旨,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核心位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

邓小平同志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党员同群众的联系……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之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不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改革的实质和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现代化,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4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快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首位;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改革成败和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把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始终放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正是这样,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新焕发出了蓬勃生机,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827122亿元;占世界经济总量比由1978年的1.8%,跃升至2017年的15%;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从1978年的第十,跃升到2017年的第二;外汇储备从1978年的1.67亿美元到现在稳居世界第一位……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四)延安精神是改革开放的力量源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949年10月26日,毛泽东给延安和陕甘宁人民的复电中指出:“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1936年到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我庆祝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周恩来1970年在接见参加延安地区知青工作座谈会代表时讲话说:“……要恢复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进行这样一项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事业,没有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没有一股积极进取、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是难以想象的。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1月《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具备的四个前提”,其中之一就是“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他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我们拥有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够赶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为了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差距,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

江泽民反复强调: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永远艰苦奋斗。胡锦涛强调:全党继承革命优良传统,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新时期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不仅政治上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经济也濒临崩溃的边缘。1978年全国有两亿五千万的绝对贫困人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元。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由于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特别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影响,各种享乐主义的思想大为发展。把艰苦奋斗视为“过时”,享乐腐化风靡全国。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如何走出困境,实现中华民族由弱变强,不仅需要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转变,而且迫切需要发扬延安精神,长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探索,经过奋力拼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广大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的成就。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基础。

弘扬延安精神推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几点启示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40年来弘扬延安精神推动改革开放的经验,对于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很多重要启示。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灵魂不能丢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政治方向对一个党、一个党的组织、一个党员干部来说都极端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人要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伟大目标,就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必须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资产阶级自由化等一系列西方负面腐化思想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共产党人的精神生活侵蚀十分严重。不少党的干部,适应不了新形势、新情况,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约束力差,思想上出现了大的滑坡,出现了信仰危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导致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乘虚而入,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最终走上了腐败、犯罪、愧对党和人民的道路。

在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风险,也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干扰。要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健康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就是要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这样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不能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总书记讲,“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经过40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所以,这种改革不同于以往一般意义上的改革,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是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攻坚性改革,是伤筋动骨的改革。改革是我们实现追赶超越的唯一捷径,只有真改实改快改、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才能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才能抢占发展先机。

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是人口大国、网络大国,但并非人才强国,网络强国;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处于世界后列,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城市化程度、工业化程度,仍处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本质不能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群众工作经验和优良传统,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所有这些,使我们党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了巨大的物质精神力量。这是40年来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根本经验。实践再一次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最多的就是人民群众,在基层调研中接触最多的也是人民群众,在决策部署中关注最多的还是人民群众。他指出,“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提出共享发展理念,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还面临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和其他不利因素。为此,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个特征不能改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特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反“四风”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来推进。习总书记强调,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

如今,我们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国家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但“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不比不发展时少”。利益固化的藩篱、制度建设的漏洞、贫富差距的拉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等,都属于要解决的难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丝毫不比过去轻。“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艰辛的努力,没有奋力拼搏的奋斗,是不可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强自立;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因此,只有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总之,改革开放需要延安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需要延安精神。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前人进行的革命、改革、探索的继续,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弘扬延安精神,使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作者系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宣传委员会副主任、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