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淮河流域风能资源评估及分散式风电开发

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灾害频繁,这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节约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对大气的排放。然而,生产要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就成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瓶颈问题。风力发电是目前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技术最成熟的、最具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利用方式,是21世纪最具大规模开发前景的清洁新能源之一。

《IPCC可再生能源与减缓气候变化特别报告》研究表明,全球风能资源能够满足电力消耗对风电开发的需求,风能资源不是风电发展的障碍,但全球的风能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匀。随着风能资源评估技术的进步,人类对风能资源储量和分布的认识越来越准确;随着风电开发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风能资源可以得到开发利用。

2001—2012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由38万kW增加到7532万kW(不包括我国台湾地区),累计安装风电机组53764台,居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第一位。内蒙古自治区2012年累计风电装机容量1862万kW,占全国累计总装机容量的25%,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内蒙古、河北、甘肃、辽宁省(自治区)的累计装机容量占全国的52%,我国的风电开发大部分分布在“三北”地区。2010年,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建设项目在甘肃酒泉竣工,装机容量536万kW。后续还将建立内蒙古东部、内蒙古西部、河北坝上、新疆哈密、吉林西部、江苏和山东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同样是2010年,我国首个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10万kW海上风电项目正式建成投运;100万kW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完成招标,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建设正式启动。

与此同时,我国风电并网和消纳正逐步成为制约风电开发的最主要因素。由于风电开发高度集中于“三北”地区、风电和电网建设不同步、当地负荷水平低、灵活调节电源少、跨省跨区市场不成熟等原因,“三北”地区的风电并网瓶颈和市场消纳问题已开始凸现,弃风现象比较突出。分散式风电开发可以减少电力输送,提高风电并网能力。我国内陆地区具有满足发展分散式风电的资源潜力,有必要开展小尺度局地风能资源评估,为地方分散式风电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提出在已运行的配电系统设施就近布置、接入风电机组,不为接入风电而新建变电站(所),不考虑升压输送风电;要求电网企业对分散式多点接入系统的风电发电量认真计量、全额收购。国家能源局这一举措有利于促进中国内陆地区低速风电场的发展,有效缓解风电并网遭遇的困境。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风电开发以陆上集中风电场为主,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建设,并探讨开展分散式并网风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