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天过海”的衍生地

相传,唐贞观十九年(645)春,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大军征讨高丽国。大军从长安起兵一路向东部沿海地区进发,经过数十日的长途跋涉,一日大军来到渤海岸边。唐太宗在随军主将徐茂公、李道宗、张士贵等人的陪同下来在渤海岸边,君臣几人边勘察地形边商讨东征大计。从未经历过海战的李世民,面对白浪排空,波急涛涌的茫茫大海顿觉头晕目眩,翻肠倒肚。众将见此情形,赶忙将唐太宗搀扶到马上,返回军前,在距离海边数十里选一块高地安营扎寨。这块高地就是现宁河区境内的制高点丰台镇。

原来李世民自小就有晕船的毛病,再加上数日来长途跋涉饱受颠簸之苦,刚刚又眼见沧海茫茫难以东渡,自觉东征大计难以全功,因此不几日就病倒了。这下子可急坏了徐茂公、李道宗、张士贵等人,大家一面请太医为李世民调治病症,一面召集众将士商讨对策。话说大将军张士贵手下有一名军士叫薛仁贵,自幼受高人传授,精于武功兵法、奇门异术。特别在东征高丽之前,九天玄女曾夜授白虎鞭、水火袍、震天弓、穿云箭、无字天书五件宝物相助。九天玄女本是道教中精通兵法、擅长军事韬略、法力无边的上古战神,曾多次降临人间传授兵法奇门,帮助帝王将相匡扶正义、铲恶除暴。薛仁贵听说皇帝病倒的事情后,就在一天夜晚,偷偷地请出了九天玄女赠给他的“无字天书”,供奉在桌案之上。只见薛仁贵点燃三支香插在香炉之上,然后面对天书行三拜九叩之礼,口中念念有词。大约一刻钟后天书上出现了一幅画面:只见一艘宽阔无比的大船周围用青色的幔帐围着,正中有几张桌子,桌子周围皇帝和几位大将军在一起饮酒。画面旁边还有几行字,写的是:天尊无量、道法无边、瞒得天子、渡海平安。薛仁贵将画面内容和显示的文字反复思考,终于理解了其中的深意。

天尊阁主体一层殿内供奉的元始天尊神像(摄于2015年)

第二天一早,他就把自己想出的策略禀告了大将军张士贵。张士贵一听感觉此计甚妙,于是和徐茂公、李道宗等人商量一番后就安排薛仁贵依计而行,负责操办此事。

又过了两天,李世民病体逐渐好转,薛仁贵那边也将计策准备妥当。于是三位主将一起到李世民帐中朝见,徐茂公奏道:“有一老叟,精通过海之术,能将海水变干,可助我军东征成功。”太宗听罢龙颜大悦,随即命令三人带路,前去会见老人。就这样,君臣四人在薛仁贵引领下穿过一条由帷幕遮蔽的通道,来到一个五彩绣幔、红毡铺地的大帐之中。唐太宗在薛仁贵的指引下见到一位事先安排好的白发长须老者,唐太宗见这位老者鹤发童颜、道骨仙风,顿生敬意,赶忙命人大摆筵席,召集群臣与老人一同饮宴。席间,李世民不断夸奖老者道法高超,功高盖世,谈笑间,病体竟然完全康复了。酒过三巡,忽闻帐外风声四起,涛声如雷。霎时,室内四壁晃动,脚下颠簸起伏,桌上杯倾盏落。唐太宗大惊,忙问薛仁贵等人缘由。这时,薛仁贵走到帷幕旁,伸手揭开帷幕。但见眼前大海茫茫,波涛汹涌,水天一色。太宗急忙问道:“这是什么地方?莫非我君臣都在大海之中吗?”这时,徐茂公、张士贵才从实奏道:“这是臣等用的‘瞒天过海’之计,借此风势,大军已经渡过大海,即刻就要到达东岸了。”

天尊阁主体一层殿内供奉的道德天尊神像(摄于2015年)

后来,李世民完成东征,大军再次回到丰台镇驻地,唐太宗又想起“瞒天过海”的事情。于是,张士贵、徐茂公等人就把薛仁贵求得的“瞒天过海”之计的过程,原原本本地禀奏给了皇上。在李唐时期,道教极为盛行,当时道教地位在儒、释之上,居三教之首,道教教主老子被尊为唐宗室的“圣祖”、天上的至尊神与李唐皇朝的护国神。唐太宗对于这次天尊点化,“瞒天过海”的说法更是深信不疑。为了感念天尊的护佑,李世民即刻颁旨,命人在丰台修建一座宫观,用以供奉道教三清圣祖。为了将道观修建好,并保持香火永旺,李世民特派军师徐茂公负责勘察风水,选址绘图。徐军师经过勘察发现,整个丰台镇的外部大环境正好处于山环水抱的风水核心之中。再看丰台镇的镇域环境,依然是山环水抱的风水格局。丰台镇中心是由两条大路十字交叉而成的四条主街道,其中十字街心是地势最高的一座高台,四条大街由十字街心开始地势逐渐下降,四条主街道两侧的地势又较街道稍低。按照风水学来说,平原处高者为山。在丰台十字街心不远处,分别有穿境的还乡河与绕城的黑龙河贯通而成的护城河。经过一番勘察后,徐军师选中了十字街东南部,黑龙河北岸的位置用来修建道观。如此,道观又恰好处于丰台镇域内山环水抱的风水宝地。就这样,经过数月的工程,一座庄严富丽的道观拔地而起。观名为三清宫,主体建筑就是专门供奉三清道祖的天尊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