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年轻交下好人缘,一生都会多旺事

——人际社交中必须看透的人性法则年轻时交下好人缘,我们的一生则会有很多旺事发生,我们在别人眼中的位置越重要,影响力就越大。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突破,敢想敢做,就能在关键时刻迎来机遇,勇于接受挑战充实自我的人最终能取得成功。

人性社交中因此必须看透的人性法则有:80/20法则、不图回报法则、宽恕法则、皮格马利翁效应、晕轮效应、蜕皮法则、托利得法则、福克兰法则、小池法则和王安法则。

80/20法则:找到最有用的80%

杰出与平庸的区别在哪里?杰出者能够知道产生80%收获的,究竟是哪20%的关键付出,他们能提醒自己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键的少数上,而不是用在获利较少的多数上。而平庸者则相反。

在原因与结果、努力与收获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典型的情况是80%的收获来自20%的努力;其他80%的力气只带来其余20%的结果。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80/20”定律,又称“马特莱法则”或“二八法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社会学家维弗烈度·帕累托提出来的。

经过对群体长期的观察、研究,维弗烈度·帕累托发现: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骨干人才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普通员工则占多数;只要能控制住重要的少数领导人物,即能控制全局。经过多年的演化,这个原理已变成当今管理学界所熟知的“80/20”定律——即团队里20%的人创造了80%的价值,而其余20%的价值则来自80%的普通工作者。

这一定律提示人们,将20%的经营要务,明确为企业经营应该倾斜的重点方面;指导企业家在经营中收拢五指捏成拳,突出重点,全力倾斜,以此来牵住经营的“牛鼻子”,带动企业经营的各项工作顺势而上,取得更好的成效。

eBay公司CEO梅格·惠特曼主持了一次收缩销售战线的会议,并在会议上与大家再次检查用户数据。经过两天的排列和整理,惠特曼和团队几位主要领导发现,eBay公司20%的用户,占据了公司总销售量的80%。针对这一发现,大家重点讨论的一致结果是:公司80%的销售额都是这部分人促成的,这20%客户的决策对eBay公司的发展和收益来说,非常关键。于是eBay公司管理层决定核心追踪这20%的核心用户。当追踪到这20%核心用户的身份时,他们发现这些人都是严肃的收藏家。

有了这样的发现,惠特曼和她的团队决定,不再投放大量的广告去吸引客户,公司锁定在这20%的收藏家更容易关注的专业媒体如《玩偶收藏家》和《玛丽·贝丝的无檐小便帽世界》上,并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支持核心客户,从而带动eBay公司自身有更加良好的销售。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用户上,向核心销售商提供了特权和许可,促成eBay公司诞生了“大销售商计划”,这一决策的重大转变成为eBay成功的关键。eBay公司将客户分为金、银、铜三类:每月销售25000美元,即为金牌用户;每月销售10000美元,即为银牌用户;每月销售2000美元,即为铜牌用户。此外,获得了买家好评的大销售商,eBay公司就会在他的名字旁边加注一个专用徽标,并给他们提供更便利的客户支持(比如,金牌销售商可以拥有24小时客户支持的热线电话)。

随着竞争加剧,那些一向依赖大众客户的快餐业也把眼光投向“核心用户”,因为他们终于发现,20%的核心客户占去了客流量的60%,而在销售额和利润中所占的份额就会更大一些。

肯德基公司了解到自己的核心客户通常是那些在车上就餐的人,这类人,由于他们不大喜欢在开车的同时还要处理剩下的骨头,肯德基公司就专门为这些人推出了一种鸡肉三明治。快餐业的核心客户是单身男士,这类消费人群年龄在30岁以下,一般每月光顾快餐店20多次。肯德基公司客户服务部高级主管纳鲁尔曾对《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说:“我们的核心客户现在可能正在肯德基公司以外的其他地方,吃掉了一吨鸡肉三明治。”

一些跨国公司的老板,之所以活得轻松,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二八定律”的贡献。

比尔·盖茨的企业资产有数百亿美元之巨,可他却能轻松地“周游列国”;与比尔·盖茨的企业相比,股神巴菲特的企业毫不逊色,每星期他都会安排时间观赏两部电影。

像GE这样的超级跨国公司,实力雄厚,适时确定并不断调整企业阶段性20%的重点经营要务。在“二八定律”的指导下,规模很大的企业被管理得有条不紊,那些重点经营要务在倾斜性管理中得到突出处理,起到了有效发挥带动企业整体性经营全面发展的“龙头”性作用。

世界上许多事物,都是按78:22这样的比率存在的。比如空气成分中,氮气占78%,氧气及其他气体占22%。人体中,水分占78%,其他为22%。“美国人的金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为什么犹太人有着如此高超的经营技艺?因犹太人认为,存在一条78:22的宇宙法则。在生存和发展之道上,犹太人始终坚持“二八法则”,把精力用在最见成效的地方。

正是依着犹太人经商的二八法则,美国企业家约克尔走向了销售油漆的成功之路,并建立了自己的油漆公司。

约克尔当时在格登公司销售油漆时,第一个月仅挣了170美元。约克尔仔细研究犹太人经商的秘籍,发现了他们的这个“二八法则”,他便运用这个方法来分析自己的销售图表。约克尔发现,80%的收益来自20%的客户。但是,回过头来一看,他对所有的客户花费了同样多的时间——约克尔意识到,这就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于是,约克尔把那些不活跃的52个客户分派给别的业务员去关照,而自己则集中精力在最有希望的核心客户上。成效立刻显现出来,他一个月就赚到了1000美元。

在运用“二八定律”方面,通用电气公司也走在了前面。

通用电气公司把奖励放在第一,它的薪金和奖励制度使员工们工作得更快、也更出色,它奖励的是那些完成了高难度工作指标的员工。

摩托罗拉公司内部也有相应的规定,公司高管层,有这样一个雷打不动的看法:在100名员工中,前面25名是好的,后面25名差一些,应该做好两头人的工作。对于后25名,公司不放弃不抛弃,而是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对于表现好的(前25名),要设法保持他们的激情。

诺基亚公司高层也信奉“二八法则”,为最优秀的20%的员工设计出一条梯形的奖励曲线、规划出其相应的成长道路。

传统的智慧教你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那样做风险太大。可是“二八定律”却要你谨慎地选定一个篮子,将你所有的鸡蛋都放进去,然后像老鹰那样集中力量死死盯紧它。

许多人喜欢“脚踩两只船”,更多人期望“鱼和熊掌均可兼得”,这样的理念与做法,势必稀释企业资源,分散管理层精力,导致企业战线漫长,元气耗伤。

抓住了“20%”,牵住了“牛鼻子”,你就能取得经营的成功。80/20原理对我们的自身发展也有着重要启示。我们要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在琐事上,要抓主要矛盾。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想“做好每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的人,就能活得轻松。要想面面俱到,还不如在重点突破上花工夫。把80%的资源花在能出效益的关键的20%的方面,这20%的方面又能带动其余80%的发展。

不图回报法则: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不图回报定律是布施定律的补充。你布施的时候永远不要企望获得回报,你越是不指望回报,你将得到的回报就会越大。正如一句古话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做人一定要抛开自私,不能心中只有一个自己,应该从别人那里求得有益的帮助,开启自己的心智。作为对社会的回报,我们应该帮助别人,这是公平的规则。“投之以木瓜,报之以桃李”。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偶然的事情将会决定你的未来命运,但前提是你必须助人和受助。

一天王先生开车赶着去会见重要客户,路上看到一位老先生的汽车爆胎了。王先生因为赶时间不想管,但又觉得必须管,于是停下车帮他换轮胎。王先生把轮胎换好了,老先生给王先生一笔钱表示感谢,王先生婉拒了,老人家祝他一路好运。

王先生继续上路,当赶到约会地点,却发现客户比自己来得还晚——因为客户竟然就是路遇爆胎的那位老先生,老先生很爽快地就和王先生签了协议。

对于王先生来说,这不是运气,而是定律。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慈善家做善事,有时连受恩对象都不知道是谁,他们是不需要别人感恩。

一个人应该知恩图报,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报恩是受恩者一种自觉行为。

人们反感的是施恩索报,给了他人一点恩惠,就天天惦记着他人什么时候感自己的恩。要是他人不感自己的恩,就恨死对方。这会令人们怀疑施恩者是别有用心。如果施恩的人有强烈的目的,那么,这种“恩”,就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本来很好的事情,被“索取”给破坏了。

查里斯是一名职业律师,在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刚开业时,他连一台复印机都买不起。他开一辆掉了漆的宏达车,在小镇间奔波,虽然业务萧条,但也兢兢业业地做职业律师。后来移民浪潮高涌,一浪接一浪的移民涌进美国时,他接了许多移民的案子,常常深更半夜被唤到移民局的拘留所领人,还不时地在黑白两道间周旋。终于“媳妇熬成了婆”,查里斯扩大了办公室,电话线换成了四条,又雇用了专职秘书、办案人员,气派地开起了奔驰,处处受到礼遇。

但,天有不测风云,他将资产投资股票,几乎尽亏。岁末年初,移民法又再次修改,职业移民名额削减,顿时门庭冷落。几乎只在一夜之间,查里斯从辉煌的天堂走到倒闭的地狱门口。

一天,他收到了一家公司总裁写的一封信:总裁愿意将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他,并聘他为公司和其他两家公司的终身法人代理。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找上门去,总裁是个40开外的波兰裔中年人。“还记得我吗?”总裁问。查里斯摇了摇头。他实在想不起还有这样一桩事情。

总裁微微一笑,从硕大的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5块钱汇票,上面夹的名片印着查里斯律师的地址和电话。

看着疑惑的查里斯,总裁开口了:“10年前,我在移民局排队办工卡,排到我时,移民局已经快关门了。当时,我不知道工卡的申请费用涨了5美元,移民局不收个人支票,我又没有多余的现金,如果我那天拿不到工卡,雇主就会另雇他人了。这时,是你从身后递了5美元上来,我要你留下地址,好把钱还给你,你就给了我这张名片。”

随着总裁的讲述,查里斯也渐渐回忆起来了,但是仍将信将疑地问:“后来呢?”

“后来我就在这家公司工作,很快我就发明了两个专利。我到公司上班后的第一天就想把这张汇票寄出,但是一直没有。我单枪匹马来到美国闯天下,经历了许多冷遇和磨难。这5块钱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所以,我不能随随便便就寄出这张汇票。”

查里斯的遭遇似乎有点离奇,但是世上所有的离奇都带有偶然性,只要这种偶然性再次发生,就会成为人生的重大转机。试想一下,如果故事中的查里斯不去用5美元助人,他怎么可能会受到总裁那么大的恩惠呢?尽管他起初不是有意的,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种无意的助人行为,带来的是受助后的成功。

帮助别人才能帮助自己。做人之道并非秘不可解,就拿“助人亦助己”来说,我们都看到了这样的事实:每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都曾经得到别人的许多帮助。几乎历史上有很多获得成功的人,都曾受到一个心爱的人或一个真诚的朋友的鼓励。如果没有一个自信十足的妻子苏菲亚,在伟大的文学家中就找不到霍桑的名字。当他伤心地回家告诉她,他在海关的工作丢了,他是一个大失败者时,她却很高兴地说:“现在,你可以写你的书了!”

宽恕原则:放过别人也是饶了自己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免不了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免不了会出现矛盾,产生不愉快的事。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让矛盾激化,那事情就有可能无法收拾,你也可能因此失去一个朋友,多一个敌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宽容彼此,双方都能主动退一步,化干戈为玉帛。

如果把消极思想比作一棵树,那么其树根就是“嗔心”,把这棵树根砍掉,这棵树就活不长。要砍掉这棵树根,必须懂得如何宽恕。第一个需要宽恕和原谅的对象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对你做过或正在做什么不好的事,都必须完全、彻底地原谅他们;第二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伤害过或正在伤害你的人,记住你无需与他们勾肩搭背嬉皮笑脸,你无需与他们成为好朋友,你只要简单地、完全地宽恕他们,就可以砍掉消极之树的树根;第三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你自己!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请先真诚地忏悔并保证不再犯,然后——请宽恕自己。内疚这一沉重的精神枷锁不会让你有所作为,相反会阻碍你成为面貌焕然一新的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上千仞,无欲则刚。”法国诗人雨果说得好“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选择宽容,更要正确把握宽容,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

苏格拉底被人踢了一脚,却表现得若无其事,他对不了解的人解释:“这就好比一头驴踢了我,我也应该像它一样踢回去吗?”这个故事作为宽容的典范流传至今,但我们还是嗅出了其中的异味。我们与其把它看成宽容,不如把它归入机智。他把人来比驴,用辱骂表示自己的轻蔑,实际上并没有宽容。

宽容之于为人,首先要宽容自己,只有宽容自己的人才可能对别人宽容。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的烦恼有大半是源于自己。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者从古有之。芸芸众生,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争强好胜不是不可,但是要有个度,超过自己的能力妄求太多,就会为少许身外之物所累,使得自己生活得身心疲惫而失去了做人的乐趣。只有承认自己某些方面不行,才能于淡泊之中体味出真谛,于宁静之中获得充实,才能不至于因嫉妒之火而吞灭心灵之光。宽容自己在这里也是善待自己。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大都是有顺有逆,在这虽然短暂的旅途中,难免会跌倒,但是我们要知道宽容这必然的坎坷,在逆境之中要懂得为自己释怀。当我们把失意、委屈、愤懑放下时,我们即刻又能够勇敢地站起来。就在我们放下的一刹那,会得到一种新的体悟,同时心灵与智慧也会得到自由、宽慰与成长。

宽容更外在的表现在于宽容别人——不仅宽容别人的错误更要宽容别人的长处。宽容一词可以做如下“拆卸与重装”:唯宽可以容人。这个世界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当别人无意甚或是有意的侵犯到我们时,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想,看看是否有可以宽恕他们的理由,如果对方真的错了,那么试着原谅对方的错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有足够宽广的胸怀。其实原谅对方的错,同时也是你不再拿对方的错误惩罚自己,如果别人错怪了我们而我们再因此难过,那不恰恰是双重犯错吗?

有天晚上,一位老禅师出来散步,发现院墙角放着一张椅子,一看便知有出家人耐不得青灯孤寂而出去排解郁闷了。老禅师便搬开了椅子,自己蹲在院墙角。不久,果然有位小和尚翻墙而过,踏着老禅师的背跳进了院子。小和尚发现自己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师傅的背,便紧张得惊惶失措、张口结舌。但老禅师并未厉声斥责他,只是平静地说:“夜深天凉,快回去多穿一件衣裳。”

事后,老禅师没再提这件事,可是所有禅院的弟子都知道了,从此没人再越墙外出闲逛了。

老禅师宽容了弟子,自己也没陷于气急败坏的境地,小和尚也因老禅师的谅解而顿生醒悟。

这就是老禅师宽容所起的作用。他提供了师生之间互动的空间,也孕育了教育与成长的机缘。生活中宽容使我们表现出的好的性情,也会引发起别人的回应。

宽容更为难做到的是“宽容别人的长处”。这似乎不合逻辑,可是看看宽容的定义就知道,宽容的中心词是容忍。那当然包括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房龙说过:“一切的不宽容都来源于嫉妒。”其实对别人优点的不宽容恰恰是一个人心胸狭窄的表现。

当丹东被送上断头台时,权欲熏天的罗伯斯庇尔也走到了自己的末日,这是法国大革命最不宽容的一个范例。要治理好天下,必须要有雅量。比如宋太宗,在这方面表现得就很突出。

《宋史》也有记载宋太宗高风亮节的史事。一天,宋太宗与两个重臣一起喝酒,边喝边聊,两臣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他们越比越来劲,干脆斗起嘴来,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

侍卫在旁看着实在不像话,便奏请宋太宗,要将这两人抓起来送吏部治罪。宋太宗没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别把他俩送回了家。

第二天上午,这两个大臣都从沉醉中醒来,想起昨天的事,便惶恐万分,连忙进宫请罪。宋太宗看着他们战战兢兢的样子,便轻描淡写地说:“昨天我也喝醉了,记不起发生什么事情了。”

现代的领导,难免遇到下属冲撞自己、对自己不尊的时候,学学宋太宗,既不处罚,也不表态,装装糊涂,行行宽容。这样做,既体现了领导的仁厚,更展现了领导的睿智,不失领导的尊严,而又保全了下属的面子。以后,上下相处也不会尴尬,你的下属更会为你倾犬马之劳。

杰克逊是策划部的副主任,但刚进公司的时候,他所策划的第一个产品就惨遭市场淘汰。不久公司董事长召见他。他怀着战战兢兢的心情前去见董事长,并且已做好了被开除的思想准备。

董事长问杰克逊:“你就是使我们付出这笔代价的人吗?”杰克逊满怀沮丧之情地点点头。董事长却说:“好,恭喜你,勇于接受风险的开拓者。你犯了错,那表示你在做决策并且勇于接受风险。我要表扬你。如果你不去尝试错误所带来的酸涩的滋味,那么我们公司就不会成长。”那以后,杰克逊开始真正卖力地工作,专注于市场调查和销售渠道,并且用从董事长那里得到的宽容之心处理问题,最终成为大有作为的CEO。

宽容也是人们爱情的坚石,也是保证花儿永远盛开的秘方。人是经常犯错误的动物。且不说我们凡人,就是神仙也会做错事的。历史上又有多少伟人也会偶尔犯些不大不小的错误,甚至有些还毁了自己辛苦建立的丰功伟业。

是人就都会犯错误。当然深陷爱情中,爱得甜蜜蜜的人也好,爱得水深火热的人也好。都未脱离人的范畴,所以犯错是必不可免的事情。如果因为对方是你的爱人,你便不允许她犯错误,那么,对不起,爱情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就像一阵风一样,一去无影踪。

对于犯了错的爱人,只要不触及法律,只要不是天大的事情,你可以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可以批评,可以教化,但是最后一定要宽容。给你爱的人以自由,让他去做他想做的事,以真诚,以疼惜。给你爱的人以空间,让他去自由飞翔,以宽厚,以广阔。你给他自由与空间,他不仅也给你自由与空间,还会给你感激和信赖。如果这是加减法的盈利计算,你绝对是赚了。

对爱人的过去更要宽容。遇见你之后,她仍是自由的,无论感情或是身体,你无法约束。能约束他的只有他自己对你的爱。所以,聪明的人千万不要做这种无用之功,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遇见你之前,她更是自由的。她有着怎样的往事,有着怎样的经历,也都与你无关。你可以试图倾听,以了解你的爱人,但不可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没有人想让自己的过去一塌糊涂,如果碰巧如此了,那只能是运气不好。像爬山迷了路一样。没有人愿意,但还必须一步一步地走,不管是下山还是坚持去山上看日出,都得从迷沼中走出来,才能得天见月。这是人世间最无可奈何的事情。不该受到指责。也许,遇到了你,今后的路就由你指引着往前走,也许不会迷路了,直达山顶,也许还会两个人一起迷路,谁又知道呢?所以,一定要宽容对方的过去。不要去指责,挖苦,更不要去嘲笑,戏弄,甚至鄙夷,冷笑。

两个心存理解和宽容的人,携手走路,便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便没有过不去的大风大浪,便没有过不去的急风骤雨。从黑发走到白发,从挺拔走到佝偻,从浓烈走向温馨,人生岂不是幸福无边吗?

皮格马利翁效应:你会得到你期待的当我们传递对他人的期望时,就会对他们自身的期望值产生影响。我们在别人眼中的位置越重要,影响力就越大。对我们来说,认识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既能造就人也能毁掉人。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期待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它的主要内容是: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地期待,只要你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反之亦然,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皮格马利翁效应”一词描述了期望所具有的巨大改造力量。当我们传递我们对他人的看法以及期望时,我们就能够创造一种几乎带有磁性的张力,而这种张力能够把他们引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通过言辞、声音以及身体语言,我们传递或积极或消极的看法和期望。

“皮格马利翁效应”近些年已经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20世纪70年代初,一位名叫戴维·罗森哈恩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从历时两年的一次令人惊讶的实验中获得“皮格马利翁效应”。

为了发现精神病院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对病人所产生的影响,罗森哈恩和他的几位同事获准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身份,住进一些精神病院。除了医院的主要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没有人知道这些研究者的真实身份。

住进医院的当天,罗森哈恩还没有拿到医院发给病人穿的罩衣,因此当时仍穿着宽松长裤和针织套衫,很安静地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房里。进来的医务人员显然误把罗森哈恩当成了参观者或医生。他主动和罗森哈恩攀谈起来,两人聊了挺长时间,并且聊得相当愉快。这时这个病房的一名护士打手势叫出了这位医务人员,罗森哈恩听到护士告诉这位医务人员,自己是刚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几个月的住院观察,罗森哈恩几乎每天都能见到这位医务人员,但从护士告诉他罗森哈恩是病人的那刻起,他就再没有和罗森哈恩说过一句话!从他住进医院那一刻起,人们就已经确立了对他的新期望。他不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并且,在住进医院的这段时间里,罗森哈恩总是随身带着个笔记本,并不断在上面草草记下他的详细观察。所有的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医务人员,从来没有人问过他在写什么。

与罗森哈恩随行的同事们在其他医院也获得了极其类似的发现。

哈佛大学研究员罗伯特·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也向我们展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影响力。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极其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

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老师们在教这些实际上是随意挑选出来的学生时,会真的把他们当作特别的学生来教。老师们行为的每个方面都传递了他们对这些学生的信念。之后罗森塔尔还对社区学院里学焊接的学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取得的研究结果同样引人注目。

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伟大的国王,他住在塞浦路斯岛上,他渴望成为英雄,并渴望得到爱情,然而遗憾的是他经常感到孤独。为了避免孤单和烦恼,皮格马利翁喜欢上了雕塑。一天,他开始雕刻一个美丽的女人,并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个雕塑工作中。

皮格马利翁雕塑的是一位栩栩如生的美丽女人,当所有的雕塑工作完成,皮格马利翁发现自己已不由自主深深地爱上了她,他希望这个美丽的女人时刻都跟他在一起,如果能让这个石头雕塑拥有生命,他愿意不要世界上的一切东西。他的心都碎了,他很想很想让这个雕塑拥有生命,为了达成这样的愿望,每天他都向希腊爱情女神阿佛洛狄特祈祷,希望爱神能够帮助他满足愿望。

爱神阿佛洛狄特被痴心的皮格马利翁感动了,因此她决定帮助他。阿佛洛狄特来到人间,用魔法把这个冰冷的石雕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美丽女人。

每一位出色的家长、教练、老师和领导人都是像皮格马利翁那样积极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永远不低估别人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尚未挖掘的伟大之处。作为领导人,我们首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团队里的成员发现并培养他们的特质。这意味着我们常常要比他们自己先看到他们的卓越才华。我们必须向他们展示他们所拥有的这种才华,这样他们就会开始同样地看待自己。

洛杉矶加州大学篮球队的传奇教练约翰·伍顿就是一个现代版的皮格马利翁。他对他的球员们深信不疑并极为尊重。他期望他的球员们首先是学生,并经常用言行来传递这种期待。结果他的球员们的毕业率达95%。他手下的很多球员毕业后在商业、医学、教育等诸多领域里都取得了成功。

在伍顿教练眼里,球队中的每一员都非常重要,无论是场上的球员,还是那些在更衣室里收拾毛巾的人。他把他的球队形容为一辆调适得当的汽车。球队中得分最高的球员或“球星”相当于发动机。但无论你的发动机多么强劲有力,如果你的车没有车轮,那么你就走不了多远。得分高的球员要想拿球并得分,离不开善于控球和善于传球的队友的帮助。那些防守顽强并把球交给得分球员的球员就相当于车轮。坐在板凳尽头、很少有上场机会的球员就相当于固定车轮的螺帽和螺栓。如果没有人在球队训练时和先发球员积极拼抢并在比赛中给予他们全部的支持,先发球员则很容易丧失他们的良好状态,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因此,没有人知道哪位球员会在什么时候发挥出最重大的影响,但要成为球星的最大要素就是获得球队中其他人的支持。

在日常管理中,如果我们的管理者像皮格马利翁一样,坚信自己的每一位下属员工都是人才,都是千里马,都有能力为公司做出积极的贡献,并在与员工的接触中,有意无意地在工作中向员工传达这种信息,你的这种做法将对你下属员工的绩效有着积极的影响。管理者期望的力量对员工来说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在这种效应的影响下,员工可能会给予管理者积极的反馈,按照领导的期望行事并最终达到成功。

古人说“用人不疑”和“点石成金”,也就是这个道理,任用别人,就应该相信别人的能力,给别人传达一种积极的期望。要想使你的员工发展得更好,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其实江湖上的相士给人看命相时也经常使用这种手法暗示对方。

当然,如果一个管理者认为自己的下属都是饭桶,一无是处,并经常批评指责自己的下属,那么他的下属也可能真的变得一无是处,成为公司的负债资本,这是一个非常危险而又可怕的现象,我们的管理者要引起重视。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凯奇进这家外贸公司已经三年之久,但业绩一直平平。凯奇之前的上司希尔顿是个非常傲慢和刻薄的女人,她对凯奇的所有工作都不加以赞赏,反而时常泼些冷水。

一次,凯奇主动搜集了一些国外对公司出口的纺织品类别实行新的环保标准的信息,但是希尔顿知道了,不但不赞赏她主动工作的行为,反而批评她不专心本职工作,后来凯奇就再也不敢关注自己业务范围之外的工作了。

凯奇觉得自己不像其他同事一样奉承她,所以希尔顿不欣赏她,但凯奇自问自己不是能溜须拍马的人,所以不可能得到希尔顿的青睐,她也就自然地在公司沉默寡言,坚守平平业绩了。

从美国回来的汤姆接任了希尔顿的工作,新调来主管进出口工作,新上司新作风,对同事经常赞赏有加,特别提倡大家畅所欲言,不拘泥于部门和职责限制。在他的带动下,凯奇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汤姆积极鼓励,凯奇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她也不断学会新东西,起草合同、参与谈判、跟外商周旋……凯奇非常惊讶,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的潜能可以挖掘。想不到以前那个沉默害羞的女孩,今天能够跟外国客商为报价争论得面红耳赤。

其实,凯奇的变化,就是我们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起了作用。在不被重视和激励、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人往往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左右,对自己做出比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人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往更好的方向努力,随着心态的改变,行动也越来越积极,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在现代企业里,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传达了管理者对员工的信任度和期望值,还更加适用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即使是在强者生存的竞争性工作团队里,许多员工虽然已习惯于单兵突进,我们仍能够发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其中最有效的灵丹妙药。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会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一些优秀的老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在企业管理方面,一些精明的管理者也十分注重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激发员工的斗志,从而创造出惊人的效益。

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是对是错

“晕轮效应”是指由于对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较深刻、突出,从而爱屋及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认识。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晕轮效应”。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因为喜欢,所以爱屋及乌,这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和光环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

光环效应影响了我们对很多事的看法,包括对公司员工的评判。我们普遍认为,能管理好人力资源的公司比管理不好人力资源的公司业绩要好得多,《平凡的员工非凡的业绩》里就是这么认为的。这自然说得通,如果一个公司能够吸引人才,给他们提供有助于他们创新多产的工作环境,激励他们为大众谋福利,这样的公司业绩应该不错,难道还会不好吗?但是你要小心晕轮效应。如果一不小心,我们难免将任何一家公司的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其员工。

IBM连续两次荣获由《财富》推出的“美国最受赞赏的公司”的调查殊荣。

时任IBM公司CEO的约翰·奥佩尔(John Opel)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及IBM的长处在哪里时,他将功劳都记在了他的员工身上:“秘密就在我们的员工,是我们的员工成就了IBM。这群勤奋互助的人认同本公司最基础的信条,并且在互相交往以及和公司以外人员打交道时都自觉遵行。”

英雄惜英雄,IBM要找的人就是和当下正努力建立IBM宏图伟业的员工们一样的人,他们积极向上,乐于创新。奥佩尔说每天他上班时,周围都是聪明努力、热爱创新的人。IBM的员工不但了不起,而且一直在防范他们滋生自满的情绪。“如果我们公司认为一名员工的言行中表现出了自满自大,那整个公司的形象都被抹黑了。今天的英雄可能明天就是乞丐。”

20世纪80年代后期,IBM没发现自己主打产品微机和中大型主机的商品化趋势,因此业绩迅速滑坡,到1992年,公司账面已经出现大额赤字。奥佩尔的接班人约翰·阿克斯(John Akers)也被撤换。

这一批在1984年还被大肆吹捧的人那时却成了众矢之的,被人当作IBM业绩下滑的原因。《华尔街日报》一位记者在他的《蓝色巨人》一书中批判了IBM的“西装革履的企业文化,顽固的官僚主义”,还有它“骄傲自满的高层管理人员”。这批员工适应20世纪六七十年代IBM的发展需求,但是当行业内部有所变革时,IBM坐失良机,这些员工就成了被指责怪罪的对象。

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晕轮效应。不难发现,拍广告片的多数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而很少见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为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一个作家一旦出名,以前压在箱子底的稿件全然不愁发表,所有著作都不愁销售,这都是晕轮效应的作用。

企业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为大众了解并接受?一条捷径就是让企业的形象或产品与名人相关联,让名人为公司做宣传。这样,就能借助名人的“名气”帮助企业聚集更旺的人气。要做到人们一想起公司的产品就想到与之相连的名人。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阿迪达斯的足球运动鞋闻名于世,全赖很好地利用了奥运会这个资源。

1936年的奥运会,阿迪达斯足球鞋走向世界。这一年,公司创始人阿迪·达斯勒突发奇想,制作了一双带钉子的短跑运动鞋。为使这种样式特别的鞋卖个好价钱,阿迪颇费脑筋。

当他听到美国短跑名将欧文斯最有希望夺冠的消息,于是他把钉子鞋无偿地送给欧文斯试穿,结果不出所料,欧文斯在那届运动会上四次夺得金牌。当所有的新闻媒介、亿万观众争睹明星风采时,那双造型独特的运动鞋自然也特别引人注目。之后,“阿迪达斯”的新型运动鞋便开始畅销世界,成为短跑运动员的必备之物。

每逢有新产品问世,阿迪总要精心选择试穿的运动员和产品的推出时机。1954年,世界杯足球赛在瑞士举行,决赛那天,体育场一片泥泞,匈牙利队员在场上踉踉跄跄,而可以更换鞋底的足球鞋阿迪达斯却让德国队球员健步如飞,并首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阿迪达斯新型运动鞋又一次引起轰动效应。马上,整个联邦德国乃至全世界的体育界,都成为阿迪达斯的商业舞台,产品几乎供不应求。

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赛开幕,阿迪达斯又身价倍增地和明星的名字关联在一起。联邦德国名将乌韦·赛勒尔腿部受伤的消息已传扬多时,他却在绿茵场上驰骋如故。为使他得以重返球场,阿迪特意为他赶制了一双球鞋。赛勒尔的这双鞋自然又一次成了赛场新闻而传遍世界。

在外人看来,阿迪达斯运动鞋似乎与冠军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穿上它就意味着成功。其实,这种必然联系来源于阿迪多次对成功者的准确预测与选择。也就是说,只有把握好产品的推出时机,才能借名人声誉创出名牌产品,而这也成为了阿迪达斯得以成功的良策。

飞鸽牌自行车也是因为很好地利用了名人效应,才得以扬名海外。百年老厂天津自行车厂是世界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厂之一,它制造的飞鸽牌自行车行销神州大地,极受消费者欢迎。但天津自行车厂为把自己的自行车推向世界,费了不少的劲,但都不得门径。

1989年2月,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布什即将访华。正为开拓海外市场犯愁的自行车厂领导得到消息后眼睛一亮,布什夫妇是一对自行车迷,酷爱自行车运动。这为他们打开海外市场找到了突破口。

天津自行车厂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新华社,愿意把飞鸽牌自行车作为礼品,送给布什夫妇。新华社于是将这个想法又上报给了国务院。国务院对这件事十分重视,最后答应以刚投产的飞鸽QF83型男车和QF84型女车作为送给布什夫妇的礼品车。

当年2月25日,李鹏总理将这两辆自行车作为礼物送给布什夫妇时,他们十分高兴,并当场表示明天就会骑一骑。全世界百家媒体报道了这一场面,通过新闻的传播,飞鸽牌自行车开始名扬全世界。

天津自行车厂抓紧时机,加快了向美国出口自行车的步伐。不久,造型新颖、性能可靠的飞鸽牌自行车就源源不断地飞到了美国。借助于布什夫妇,飞鸽牌自行车终于打开了海外市场。

名人本身不能为企业创造什么价值,但是其在公众中的无形影响力却是企业求之而不得的。所以,要想使你的产品迅速为大众所知,打开销路,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名人为你做广告。而拍广告片的多数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而很少见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

据说玛丽莲·梦露死后,有一位收藏家买到了一只梦露的鞋子,他把这只鞋子拿到市场上去展示,参观者如果想闻一下,须出100美元的高价,但愿意出钱去闻的人竟然络绎不绝,排起了一条长龙。梦露的鞋子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呢?答案就是“晕轮效应”。

在政界,依靠继承父亲打下的江山而在竞选中顺利当选的人被称为“二世政治家”。在金融界也有向“二世”传授经营学的课程,就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其实,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依靠“父母光环”平步青云的例子比比皆是。

还有,知名人士的评价或权威机关的数据会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信任感,人们迷信权威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虽然觉得有些观点没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或者有许多疑问,但只要是出自权威部门或权威人士,人们就会全盘接受。

推销员在发展会员时往往会说:“著名演员某某也加入了我们的俱乐部。”虽然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但是往往能奏效。

……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蜕皮法则:超越自己,才能上进

对自己或对工作不满的人,首先要把自己想像成理想中的自己,并且拥有极好的工作机会。再假定现在的自己和工作就和想像的一样,再采取行动。如果耐心地进行这种自我改造,就能发挥个性中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精神力,使自己和工作完全按照理想的样子发生改变,从而蜕变而出,取得成功。

许多节肢动物和爬行动物,生长期间旧的表皮脱落,由新长出的表皮来代替,通常每蜕皮一次就长大一些。能不断超越自己,你终能取得成功。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区,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要划地自限。只有勇于接受挑战充实自我,你才会超越自己,发展得比想像中更好。

杰克是个十分潦倒的销售员,他每天都埋怨自己“怀才不遇”,命运在捉弄他。去年的圣诞节前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充满佳节的热闹气氛。他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孤单一人,以酗酒度过了他的圣诞节,没有新衣穿,也没有新鞋子,更甭谈新车子、新屋子了。他不禁感叹道:“今年我又要穿着这双旧鞋子度过圣诞了!”随即准备脱掉穿着的旧鞋子。

这时候,他看见一个年轻人自己滑着轮椅走过来,他立即顿悟:“我有鞋子穿是多么幸福!他连穿鞋子的机会都没有!”

经过这次顿悟,这位推销员蜕掉了自己萎靡不振的一层皮,从此脱胎换骨,发奋图强,力争上游。不久,他就因为销售成绩显著而多次得到加薪。最后,他又开办了自己的销售公司,并最终成为了一名百万富翁。

面对挫折,面对沮丧,我们需要坚持。看不见光明、希望,却仍然孤独、坚韧地奋斗着,这才是成功者的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超越自己,成就自己。

有人说:“不管爱迪生有多少电灯,只要有一只寿命超过20分钟,我情愿付100美元,有多少买多少。”有人说:“这样的灯,即使弄出来,我们也点不起。”

爱迪生研究电灯,全世界都在等待他的成果。但半年后人们失去耐心了,做电灯研究工作的爱迪生经历屡次失败时人们纷纷质疑:纽约《先驱报》说:“爱迪生的失败现在已经完全证实,这个感情冲动的家伙从去年秋天就开始电灯研究,他以为这是一个完全新颖的问题,他自信已经获得别人没有想到的用电发光的办法。可是,纽约的著名电学家们都相信,爱迪生的路走错了。”

英国皇家邮政部的电机师普利斯在公开演讲中质疑爱迪生,他认为把电流分到千家万户,还用电表来计量,是一种幻想。

煤气公司竭力说服人们:爱迪生是个吹牛不上税的大骗子。就连很多正统的科学家都认为他在想入非非。

爱迪生研究电灯的工作难度出乎意料地大,1600种材料被他制作成各种形状,用作灯丝,效果都不理想,要么寿命太短,要么成本太高,要么太脆弱,工人难以把它装进灯泡。

但不管人们怎么说,怎么质疑,爱迪生不为所动,继续着自己的实验,继续摸索。在进行这项研究一年之后,他终于造出了能够持续照明45小时的电灯,完成了对自己的超越。

经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爱迪生不但促成了自己的蜕变,牢牢树立了自己在世人心目中伟大的发明家地位,而且促成了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大变迁。正是因为有了他的这项发明,人类才真正进入了电气时代。

对自己或对工作不满的人,首先要把自己想像成理想中的自己,并且拥有极好的工作机会。再假定现在的自己和工作就和想像的一样,再采取行动。如果耐心地进行这种自我改造,就能发挥个性中本就具有的强大的精神力,使自己和工作完全按照理想的样子发生改变,从而取得成功。

小米和小克是好朋友,从小一起长大。小米很聪明,学什么东西都是一点就明白,他知道自己聪明,也就显得很骄傲。小克的脑子比起小米的就笨了一点儿,尽管他平时很努力,但成绩总是维持在中上等水平。

相比小米,小克经常感到一种自卑,但小克的母亲总是鼓励儿子:“小克,不要总是用别人的成绩来衡量自己。比赛开始时呼啸而过跑在最前面的总是那些飞快奔驰的骏马,但经过长途跋涉后最终抵达目的地的,却往往是耐心与毅力化身的骆驼。”

在妈妈的感化下,老觉得自己很笨的小克却能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特长,从各个方面不断充实着自己,一点点地超越着自我,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业绩。

小米总是认为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可惜的是他一生的表现也很一般,最后也没能成就任何一件大事。为此他心里很是不平衡,以致郁郁而终。

他常常质问:“我的聪明才智远远超过小克,我应该比他更有成就,成为最后的卓越者。”

智者告诉他: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竹篓,竹篓里都放了同样的东西,包括聪明。只不过把你的竹篓放在了你的胸前,你因为既能看到还能触摸到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没想到这却误了你的终生!而小克的竹篓是背在背上的,他看不到自己的聪明,总是在仰头看着前方。所以,他一生都在不自觉地迈步向上、向前,不断地超越自我。

一个人光有聪明是不够的,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大智慧者。

好木桶和坏木桶每天负责为主人送水回家。每次挑水,完好无损的木桶总能把满满一桶水从远处小河边运到主人家,而有一条裂缝的木桶往往在运达目的地时就只剩下半桶水。

主人虽然不嫌弃他,但坏木桶深感自卑和内疚。一天,它在小河边对主人说:“我每次只能运送半桶水而你却从不嫌弃我,我感到很惭愧。”主人却惊讶地说:“你看看路旁的鲜花,总是盛开在你的这一边,而并没有长在好木桶那边。是你创造了这路上美丽的风景,你有什么好惭愧的呢?”

接受自己,自己瞧得起自己,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认同自己的能力,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与环境和他人积极互动的心理定势。通俗地说,就是能够愉悦地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某些缺陷,并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托利得法则: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自己即使得了一定的“理”,也不能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让对方走投无路,对方为了“求生”,就有可能“不择手段”,这可能对你也会造成伤害。放他一条生路,宽宏大量一些,他“逃命”要紧,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H·M·托利得提出: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宽容,宽容不仅是给别人机会,更是为自己创造机会。同样老板在面对下属的微小过失时,则应有所容忍和掩盖,这样做是为了保全他人的体面和企业利益。

器量狭小、排挤同事的人,一定也会遭到其他人的排挤;把同事当作阻挡前途的障碍,一定难以在办公室里立足。对于那些跟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人,不妨试着去赞美他,或请他帮一个小忙,往往可以神奇地化解彼此间的敌意。在职场上,减少一个敌人的价值胜过增加一个朋友。

我们外出就餐,常常会看见这样的状况发生:服务生端菜上楼不小心与一位下楼的先生相撞,服务生手中的菜盘掉到地上打个粉碎,菜汤溅到了下楼的客人的裤子或皮鞋上。服务生连忙说:“先生,对不起,我给您擦,对不起……”边说边弯下腰来用餐巾纸为这位先生擦裤腿和皮鞋。有些客人一般到这程度也不计较了,但也有的客人不仅不解气,还怒气冲冲地骂:“你是干吗吃的,长眼了吗?”服务生犹如犯了天大的错一样,还在连声说着“对不起,非常抱歉!”有些客人还不依不饶地要找经理……很多行为都不是当事人故意的行为,都赔礼道歉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自古至今,宽容被圣贤乃至平民百姓尊奉为做人的准则和信念,得饶人处且饶人即是宽容的表现。生活中我们需要博大的胸怀,不拘小节的潇洒和这种伟大的仁慈。

春秋时期,楚王请了很多臣子们来喝酒吃饭,席间歌舞妙曼,美酒佳肴,烛光摇曳。同时,楚王还命令两位他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位臣子敬酒。

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吹灭了所有的蜡烛,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员趁机揩油,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到座位上并在楚王耳边悄声说:“刚才有人趁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你赶快叫人点起蜡烛,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了。”

楚王听了,连忙命令手下先不要点燃蜡烛,却大声向各位臣子说:“我今天晚上,一定要与各位一醉方休,来,大家都把帽子脱了痛快饮一场。”

众人都没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后来楚王攻打郑国,有一健将独自率领几百人,为三军开路,斩将过关,直通郑国的首都,而此人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于他,而发誓毕生效忠于楚王。

林肯冲破重重阻碍当上美国总统之后,仍沿用了一个能力很强的死对头任部长之职。幕僚和随从们都十分不解。

“他是我们的敌人,应该消灭他!”大家愤怒地建议。

“把敌人变为朋友,”林肯解释说,“既消灭了一个敌人又多得了一个朋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宽容者有着宽广的胸怀和巨大的智慧。

同一办公室里有年龄、条件相仿的同事实在是件头疼的事,因为人人都会把你们两个拿来比较。其实办公室里同事间本来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以健康心态看待竞争关系,同事的能力愈来愈强,等于是在无形中促使你提升实力。更何况,在全球化时代,就不应该把眼光局限在同一屋檐下的同事,而应该将全球的精英视为真正的竞争者,如此一来,自然就不需要把同事当“冤家”看待了。

当然,作为公司的一位职员,难免会碰到对你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难以相处的人也肯定少不了,如果你对他们也显示出极其厌恶之意,则无异于显示自己度量狭小。所以你应该拿出你的诚意来,诚心诚意欣赏对方的长处,对于对方出错的地方,你也应该开诚布公地与他商讨,消除彼此之间的敌意。在公司中,有竞争才有进步。如果你在“搏击”过程中,输给了竞争对手,这时你更需要有承受打击的度量,不能就此消沉,而应该诚心诚意恭贺、欣赏对手的能力,消除你的敌意,并继续保持你与升迁了的对手的良好人际关系以及愉快的办公室气氛。这样你的表现会赢得更多人的赞赏,从而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坚实的人际基础。

得饶人处且饶人,自己即使得了一定的“理”,也不能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让对方走投无路,对方为了“求生”,就有可能“不择手段”,这可能对你自己也会造成伤害。放他一条生路,宽宏大量一些,他“逃命”要紧,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如果有一天狭路相逢,即使有一天他势旺你势弱,他也会有一定的报恩之心,同样也会放你一条“生路”的。其实搏击中的宽宏大量,是在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同时还可能“不打不相识”,化干戈为玉帛。

罗素曾评价维特根斯坦的一部新作论点荒谬,但依然豁达地同意将其出版。杰斐逊曾说,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将誓死捍卫你言论的自由。

福克兰法则:没有方向就先原地不动当不知如何行动时,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任何行动。我们不得不经常面对许多突如其来的状况,如果事前没有预料,遇事又手忙脚乱,就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法国管理学家D·L·福克兰针对企业管理提出:没有必要做出决定时,就有必要不做决定。

对于一个企业的决策者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不得不经常面对许多突如其来的状况,如果事前没有预料,遇事又手忙脚乱,就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一般在活跃的市场经济中,各个企业的经营者都会面临大量的市场机会,至少表面看起来是这样的。但这种机会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没有人知道。经营者不知道应该保持现状还是继续进取。其实经营者可以通过对面前的机会进行筛选,去掉不符合条件的选择,看是否有合适的选择留下来,就知道自己当前处于什么状况下,是应该做出选择还是保持现状。

美国以生产儿童玩具闻名的吉尔伯特公司就曾遭遇这种狼狈的局面。

吉尔伯特公司的强项是生产科技型的儿童玩具,如电动玩具、玩具显微镜和化学玩具,等等。尽管公司的规模不算最大,但每年的销售额却十分可观。公司生产的飞行牌火车和积木玩具曾经使一代又一代的美国儿童为之着迷。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借助电视广告,呼啦圈、蝙蝠车以及拼图魔方等新型玩具在一夜之间风靡全国。这种促销手段,尽管收费不菲,但带来的收益甚是可观。

但久负盛名的吉尔伯特公司对电视促销方式反应迟钝,他们依旧注重过去的那种邮寄目录以及橱窗陈列的促销方式。对于新开张的自选式超级市场和廉价折扣店,吉尔伯特公司更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1961年底,公司的年销售额开始滑坡。这时,公司做出将52%的股权以4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杰克的决定。

杰克分析销售滑坡的原因,认为是因为广告力度不够和产品老化,于是他又决定在设计新产品的同时,将销售人员也增加了5%。

事实证明杰克的决定是错误的,因为他将增加的宣传费用全都用在了传统媒体上,而新产品的开发也完全超出了公司的能力范围。杰克将公司有限的资金平均地投放到新开发的15种产品上,结果导致资金的大量积压和成本的不断增加。

并且,吉尔伯特所开发的新产品,前几年就已经风行市面了,他们只是步人后尘。第二年的财务报表显示,公司不仅没有走出低谷,反而越陷越深,全年累计亏损。

自此之后,吉尔伯特公司几经换将,也采取了不少的自救措施,但都收效甚微,最终走上了破产的道路。

“我什么也不害怕,也不害怕丢钱,但我害怕不确定性。”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这样说。这位导致英国货币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量子基金的灵魂人物,仍然把“不确定性”视为企业经营的最大对手。他对“害怕不确定性”的理解是:担心自己在主观上不能把握不确定性,而不是期望在一个确定性的环境中经营。

在理想状态下,企业试图在“知己知彼”基础上的决策模式,面对日益动荡复杂的竞争环境将越来越力不从心。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进行战略决策、化不确定的劣势为竞争中的优势,是新的市场环境下对企业经营者提出的新挑战。

应对不确定性有这样五个层次:以不变应万变,忽略不确定性;以实力换时间,降低不确定性;培养洞察力,感知不确定性;增加灵活性,适应不确定性;寻找不对称性,消除不确定性。

两个牧童进深山,入狼窝,发现两只小狼崽。他俩各抱一只小狼分别爬上大树,两树相距数十步,片刻老狼来寻小狼。其中一个牧童在树上掐住小狼的耳朵,弄得小狼嗷叫连天,老狼闻声奔来,气急败坏地在树下乱抓乱咬。此时,另一棵树上的牧童则拧小狼的腿,这只小狼也连声嗷叫,老狼又闻声赶去。就这样,老狼不停地奔波于两树之间,终于累得气绝身亡。

这只狼之所以累死,原因就在于它企图救回自己的两只狼崽,一只都不想放弃。实际上,只要它守住其中一棵树,用不了多久就能至少救回一只小狼。

不要总是试图获取最多利益。过高的目标不仅没有起到指示方向的作用,反而由于目标定得过高,带来一定心理压力,束缚决策水平的正常发挥。事实上多数环境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决策水平做支撑,一味地追求最高利益,势必将处处碰壁。而且,很多人不了解尽快停损的重要性,当情况开始恶化时,依然紧抱着缥渺的勾想,无法客观分析状况,以赌徒的心态,盲目坚守以致持续深陷,直至无法挽回的地步。这时平衡的心态往往更重要。

不确定性有一定的客观性,即使是主观上可以消除的不确定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也无法实施,比如信息成本太高,投入收益不成比例,等等。

巴菲特以其在股票市场投资很少失手而被称为“股神”,其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就是认为股票的价格最终是由股票所代表的资产收益价值决定的,所以他在股票选择上,就是购进那些按照投资价值被低估的股票长期持有,而不管股票市场如何波动。

有人曾质疑巴菲特当年没有购买微软的股票从而错失了一个赚大钱的机会是不是一次失误。虽然从现在来看,如果巴菲特当时买了微软的股票肯定会大赚。但是,在当时,决定巴菲特是否购买的是其基本的投资理念,如果微软这样的风险型企业进入他的投资组合,那就肯定会有其他的同样风险型的企业进入,巴菲特只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了一种自己最能够把握的组合方式而已。

巴菲特的事例旨在说明,即使你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方面具有了把握的能力,扎根下去,就可以产生抵挡外部风云变幻的能力,从而建立牢固的基业。

《梦溪笔谈》记载:海州知府孙冕很有经济头脑,他听说发运使准备在海州设置三个盐场,便坚决反对,并提出了许多理由。后来发运使亲自来海州谈盐场设置之事,还是被孙冕顶了回去。当地百姓拦住孙冕的轿子,向他诉说设置盐场的好处,孙冕解释道:“你们不懂得作长远打算。官家买盐虽然能获得眼前的利益,但如果盐太多卖不出去,三十年后就会自食恶果了。”然而,孙冕的警告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他离任后,海州很快就建起了三个盐场,几十年后,当地刑事案件上升,流寇盗贼、徭役赋税等都比过去大大增多。由于运输、销售不通畅,囤积的盐日益增加,盐场亏损负债很多,许多人都破了产。这时,百姓才开始明白孙冕坚决反对的理由,在这里建盐场确实是个祸患。

一时的利益显而易见,人们往往趋利而不考虑后果。这种现象,古今皆然。看到什么行当赚钱,就一窝蜂而上,结果捷足先登者也许能获利,步他人后尘者往往自食恶果。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在制定一个经营决策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而不能被一时的利益蒙蔽了眼睛。一个团队的领导一定要学会发挥集体的力量,特别是做事关企业命运的决策的时候。万万不可因头脑一时发热,拍拍脑袋就制定个错误决策而毁掉自己经营一生的成果。决策时拍脑袋,指挥时拍胸脯,失误时拍大腿,追查时拍屁股。这种“四拍”型领导需要反思了。

小池法则:不要满足做井底之蛙

有人常常埋怨命运的不公平,别人机会多多,自己却永远默默无闻。其实不然,命运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只要你善于思考,勇于突破,敢想敢做,你就能在关键时刻迎来机遇;相反,如果你随波逐流,甘于平庸,就只会使自己的智慧之泉干涸、创造之井枯竭。这样一来,当机遇之神来临时,你也会视而不见。

日本管理学家小池敬提出:越是沉醉,就越是抓住眼前的东西不放。

有人常常埋怨命运的不公平,别人机会多多,自己却永远默默无闻。其实不然,命运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只要你善于思考,勇于突破,敢想敢做,你就能在关键时刻迎来机遇;相反,如果你随波逐流,甘于平庸,就只会使自己的智慧之泉干涸、创造之井枯竭。这样一来,当机遇之神光临时,你也会视而不见。

“南辕北辙”说的是:从前,魏国有个人要从中原到南方的楚国去。他从太行山脚下出发,骑着马朝北行进,他脸上还流露出一股兴奋劲儿,一路上逢人便说“我要到楚国去”。

路人告诉他说:“你方向走错了!到楚国去,要向南走。”魏国人回答说不碍事,他有一匹跑得很快的好马。“可是不管你的马多好多快,朝着这个方向走,是到不了楚国的!”路人继续劝说他。这个人还是觉得完全不碍事,“不怕不怕,我还有很多的盘缠呢!”

路人没见过这么固执的人,于是说:“盘缠再足也不顶用,你首先方向走错了,朝着这个方向走,还是到不了楚国的。”这人还是很自信,“没关系,我赶马的本领高。”结果,这个拥有很多盘缠,骑着跑得足够快的马的魏国人,最终也没到达楚国。

这个糊涂的魏国人,不听好心人的指点劝告,自以为马快、钱多、技术精就可以到达楚国。他这样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我们可以断定:他的马越好,盘缠越多,赶马的本领越大,离楚国也就会越远。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也有很多人经常干出“南辕北辙”这样的傻事来。明明错了,却执迷不悟,不承认不纠正,把原本可以避免的事态更加扩大,最后落得不可收拾的境地。

人生就如同去一个地方一样,一步步地向自己所定的最终目标走去。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现成的路,每一步都必须在探索中行进,走对方向就是在朝成功一步步逼近,如果走错了方向则越走越远。因此,人要经常看看自己走的路,看看东南西北,自己是南来北往还是东去西归,弄清方向,是成功的前提。

你的方向错了,还在继续吗?在匆匆的现代生活中,要经常给自己留下点时间,静静地思考,独自地想想近期的事业、学业进展如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是向目标迈近了一步,还是更远了?如果是更远了,就及时地纠正,赶紧掉转方向,重新踏上征程,不要找不着“北”了。如果是更近了,那么就继续走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一位旅者,经过险峻的悬崖,一不小心掉落山谷,情急之下抓住崖壁下的树枝,上下不得,祈求佛陀慈悲营救,这时佛陀真的出现了,伸出手过来接他,并说:“听好!现在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

但是旅者执迷不松手,他说:“把手一松,势必掉到万丈深渊,粉身碎骨。”旅者这时反而更抓紧树枝,不肯放下。

执迷不悟的旅者,紧抓住某个念头,死死握紧,不肯松手去寻找新的机会,发现新的思考空间,所以陷入愁云惨雾中。即使佛陀真的出现了,若还是执迷不悟,谁也救不了他。

其实,人只要换个想法,调整一下态度,或者更改一下作息,就能让自己有新的心境。只要我们肯稍作改变,就能抛开坏心情,迎接新处境。

在信息时代,善于思考、懂得创造比具有丰富的知识更重要。信息时代是物质性极弱的时代,非物质需求成为人类的重要需求,信息网络的全球架构已使人类生活的秩序和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每个现代人都应努力开拓视野,以适应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

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职场已宛如一块不易坚守的阵地,“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莫名其妙地丢了饭碗。但是,如果你能不断地用新思维突破常规观点,努力超越自己的过去,那么,无疑将会极大地增加你胜出的砝码,并为你创造出一飞冲天的气势。

美国MIT多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蒂招人的要求特别有意思。大学毕业时考试成绩全都是A的人,他们并不感兴趣,如果有人在大学毕业时考试成绩中有很多A,但中间有两个D的人,他们才选择。这类人由于个性与众不同,在大学学习时并不是很用功的,并不循规蹈矩地做事情,但这些人往往很有创造性,对事物很警觉,反应非常灵敏。真正的人才不是看他学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能不能承担风险,不循规蹈矩地做事情。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商场竞争更是瞬息万变。企业的成长,个人事业的发展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和突破。一切事物的推动必以人为主体,人的新观念才是克敌制胜之道。只有接受新观念和新思潮,才能促使你及你所在的企业进一步发展。凯恩无疑就是实践这一道理的成功者。

宝洁公司产品设计部的普通职员凯恩因牙刷事件而进行的全方位思考,为公司创造了新产品,并因此得到提升,成为宝洁公司的副董事长。

一次,凯恩感到不舒服,他的牙龈老是一刷牙就出血,起初他想,可能是刷牙时动作太重了。于是,下次刷牙时他就尽可能地使动作放轻些,可还是出血。

于是,他开始认真地找原因。他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牙刷毛太硬了,毛柔软些就不会出血了。他便把牙刷放在开水中泡了泡。但用泡软毛的牙刷刷牙,牙龈还是出血。最后,他沉思良久,终于领悟:肯定是牙刷毛顶端太尖锐,刺破牙龈造成出血。

凯恩找来放大镜放在牙刷顶端一看,发现牙刷顶端是呈四角形的。他想,如果能把牙刷顶端磨成圆球形,那就不会划破牙龈了。凯恩兴奋地把他的设想告诉了公司。公司也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主意,马上予以采纳。后来宝洁公司生产的顶端全部磨成球形的牙刷在推出市场后,销量跃居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畅销且经久不衰。

别做一根筋,要勇敢地展开你思想的双翼,向左、向右、向上、向下,不断地飞翔,总有一个绝佳的方法在某个角落等待你去发现。高效能的成功者从不迷信以往的经验、传统和权威,也从不迷信自己。他们只会用开放的胸怀接纳事物,用多变的思维解决问题!

但是,有些人却常常陷入某种权威的思维定势之中,自设陷阱、自设障碍,以致“一根筋”地坚持到底,迷迷糊糊地转不过弯来,最终荒废了自己的聪明与才智,使得很多本可以办成的事情没有办成,可以完成的工作没有按时完成。

王安法则:犹豫不决之人成不了大事犹豫不决的人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人尽量不做太多的决定,而且尽量拖延决定,他们根本做不了事情,因为他们一点也没有行动。第二种类型的人习惯仓促地做决定,但他们所做的决定不太成熟,而且一定半途而废,他们时常在冲动与考虑欠周的行动之间自寻麻烦。

美籍华裔企业家王安博士提出: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遇。

犹豫不决的人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人尽量不做太多的决定,而且尽量拖延决定,他们根本做不了事情,因为他们一点也没有行动。第二种类型的人习惯仓促地做决定,但他们所做的决定不太成熟,而且一定半途而废,他们时常在冲动与考虑欠周的行动之间自寻麻烦。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地接收新的资讯、技术和管理理念与方法,才能保持常新,保证取得竞争的胜利。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断地学习是最重要和最佳的途径。据权威机构统计,目前美国排名前25家企业中,有80%按照“学习型组织”的模式在改造自己;世界排名前100家的企业中,有40%按“学习型组织”的模式在进行彻底的改造。在它们中间,英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商Rover做得尤为出色。

全球最富生命力的汽车制造厂商Rover,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因内部管理混乱,产品质量每况愈下而陷入发展困境中,每年的亏损超过1亿美元。如此糟糕的环境,让Rover当时几乎无前景可言。

而仅仅是几年之后,Rover产品的质量极为优异,几乎囊括了业界所有的质量奖。汽车全球销量几乎扩大了一倍,摇身一变成为了全球最富生命力的汽车制造厂商之一。

1993~1994年全球汽车市场刚刚复苏,Rover的销售额竟增长了16%!不仅一举扭转了巨额亏损,而且盈利颇丰,人均创收增长了4倍!与此同时,员工的满意度和生产率也创历史新高,并且持续高涨。它的豪华系列车型一跃成为新的“马路之皇”,而Rover 600则跻身世界最畅销的汽车排行榜。在北美和亚洲,其产品供不应求。到1996年,年产汽车达到500多万辆,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超过80亿美元。

Rover重振雄风与几年前的境况简直判若两人,它的秘诀是什么?答案是:Rover集团董事会主席格林汉·戴维上任伊始,就致力于让公司成为学习型组织。

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新技术日新月异、高素质人才的匮乏以及顾客对产品的挑剔等全球汽车业动荡的环境让Rover只有奋力拼搏,才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面对群雄纷争的全球汽车市场,Rover这只小鱼如果游不快,就会葬身鱼腹。

凭着对企业的透彻了解和远见卓识,戴维先生认为,除了成为学习型组织,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外,Rover别无选择。在戴维的领导之下,Rover对旧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使公司变成了全新的学习型组织,从而实现了自己业绩的飞跃。

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研究,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及40年。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人们发现大部分公司失败的原因在于组织学习的障碍,这严重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及成长。对一个企业来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是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只有在学习中,才能全面提升竞争力,建立市场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快速传递缩短了空间距离,把世界各地的市场信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信息就是机会,就是财富。但是,信息所提供的机会稍纵即逝,谁能快速拿捏,谁就能把握市场供需,谁就能获得财富,也就能成为时代的佼佼者。选择了在机会面前果敢决策,你就选择了成功。

中国光大实业公司董事长王光英再带领团队时,就鼓励大家,凡事要有勇气,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不要事事请示,把握住机会。

1983年,他看到了一份工作人员为他准备的报告:智利一家倒闭的铜矿由于急于还债,需要处理一批倒闭前矿主为加快工程进度而采购的二手矿车,这1500辆矿车均为名牌车。

王光英一拍大腿,他火速派人与矿山老板取得了联系,传达愿意买车的意愿。几乎同时火速成立了工作人员派遣组,并邀请了一个负责购车的专家。临行前,王光英告诉大家,要有勇气,只要大家认为车好价格好,就果敢拍板成交。

这些卡车载重7吨至30吨不等,矿主包租了一个体育场,将这些车整整齐齐地摆放,矿主对即将出手的1500辆车保护得令人感动,他让工人将所有的车都细心地涂抹了防锈油。专家组人员看到这些车时,齐声赞叹之余,同样一丝不苟地验车,各项指标确实令人满意。验车结束后,派遣组人员丝毫不耽搁,马上与矿主讨价还价。矿主由于还债心切,最后双方很快以原价八折的价格成交了。协议刚达成,一位美国商人就开始开采铜矿。

因而,王光英的这次果敢决策,为国家净赚了2500万美元。试想,要是他面对信息犹豫不决,瞻前顾后,那批车肯定就被那位美国商人捷足先登了,2500万美元也会进了别人腰包。

有“华尔街的神经中枢”之称的摩根能成为美国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叱咤风云的大金融家,成为国际金融界“领导中的领导者”,全有赖于年轻时的两次冒险投资为他打下的坚实基础。他这种果断的个性,是由勇敢、大胆、坚定和顽强等多种意志素质综合而成的。

平时注意养成干脆利落、斩钉截铁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育果断的个性。无论什么事情,不行就是不行,要做就坚决做。生活中不少事情确实既可以这样又可以那样,遇上这样的小事,就不必考虑再三,大可当机立断。否则,连处理日常的生活琐事也不干脆,拖泥带水,你又怎么能够培养果断的性格来呢?

一匹毛驴幸运地得到了两堆草,然而幸运却毁了这可怜的家伙,它站在两堆草料中间,犹豫着不知先吃哪一堆才好,就这样,守着近在嘴边的食物,这匹毛驴活活饿死了。

面对突然变故,有些人手足无措,而一些伟大的人物,此时仍然镇定自若,他们都是一些果敢决策的高手。审时度势后,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些狐疑寡断者,简直是无可救药的。他们不敢决定各种事件,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决定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是吉是凶。有些人本领不差,人格也好,但因为寡断,他们的一生就给糟蹋了。

分析他们该出手时犹豫不决的原因,根本的一点,就是怕犯错,而怕犯错,而这又是一个人易犯的大错。犹豫不决是避免责任与犯错的一种“方法”,它有一个谬误的前提:不做决定,不会犯错。

齐国有个女孩美貌过人,两个年轻的小伙子闻讯前去求婚。东家的儿子很丑但是家财万贯,西家的儿子相貌英俊但是很穷。那女孩的父母不能决定选谁,就去问他们的女儿想嫁给哪个。女孩不好意思说话,母亲就说,你想嫁哪个就露出哪边的胳臂。结果女孩露出两个胳臂。母亲奇怪地问她原因,女孩说:“我想在东家吃饭,西家住。”

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看上去是一个笑话,但却不失为一种稳健的决策。在很多情况下,当一种趋势出现时,有些人一个劲地陷入哪个好哪个坏的争论之中,事实上没有这个必要,只要没有明确的二者择一的必要,就不必太早决策。利与弊往往是事情的一体两面,很难分割。有的人明明事先已经编制了能有效抵御风险的决策纪律,但是一旦现实中的风险牵涉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往往就不容易下决心执行了。很多股民在处于有利状态时会因为赚多赚少的问题而犹豫不决,在处于不利状态时,虽然有事先制定好的止损计划和止损标准,可常常因为犹豫不决最终使自己被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