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技术路线图

(1)在经济发展方面,智能共享汽车系统工程是智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现实需求。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信息化(以互联、交互等为代表)、智能化(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基础)是未来汽车产业战略发展的制高点和重要技术发展方向。当前智能汽车的发展正面临基于单车高等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瓶颈和产业化前景不清晰等挑战。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2019年以来欧盟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利用数字化道路交通设施支撑的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发展路线,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已被看作高等级智能汽车突破技术瓶颈与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在顶层战略和技术路线的指引下,新型城市智能共享汽车因具备车辆自动化、道路智能化和网络互联化三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技术特征,正在成为全球相关研发企业重点聚焦的3个研发方向(自动驾驶乘用车、自动驾驶商用车、自动驾驶城市共享汽车)之一。因此,基于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技术和共享出行的理念、方式、技术的新型城市智能共享汽车,将为智能汽车突破单车高等级智能技术瓶颈,实现产业化,这也是智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现实需要。

注:智能汽车或智能网联汽车的显著特点是软件驱动,发展智能汽车是国家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赋能。根据麦肯锡的相关研究数据,仅车辆产品的数字化就将极大地带动数字经济发展。目前,数字化软件在D级乘用车的整车价值中占约为10%,预计今后每年将以11%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30年数字化软件将占整车内容的30%。同时车辆数字化软件的快速发展可带动智能终端、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其他具有数字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在社会贡献方面,智能共享汽车系统工程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节能减排、交通安全等诸多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些带来了城市交通出行需求增加。然而,私家车保有量的增长以及道路资源的有限引发了严峻的交通供需矛盾、交通环境污染等诸多社会问题。智能共享汽车将为缓解上述社会问题提供重要动力,在智能共享汽车涉及的智能网联技术方面,研究表明,先进驾驶辅助(ADAS)、车-车/车-路协同(V2X)、高度自动驾驶等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可减少汽车交通安全事故50%~80%,提升交通通行效率10%~30%。在智能共享汽车涉及的共享方面,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相关研究成果,一辆高效运行共享汽车可减少9~13辆私家车上路使用。截至2018年底,我国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达到2.01亿辆,按照共享汽车与私家车1∶9的比例推算,智能共享出行系统的高效运行可使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降低一个数量级。因此,智能共享汽车将为汽车产业有效解决安全、拥堵、能源和环保问题提供全新可能,对降低城市交通拥堵以及有效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3.4.1 发展目标与需求

1.城市移动出行场景需求

1)城市移动出行总体需求

智能车辆技术、共享出行服务技术及智能交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将从整体上驱动城市出行效能、出行经济性、便捷性等的大幅度提升释放城市空间。

2)城市居民出行需求

城市居民出行成本的降低、消费行为习惯的持续影响、智能汽车技术及共享出行服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促使具备“共享特征”的个性化出行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使得出行“第三空间愿景”成为可能。

3)出行载具变革需求

受自动驾驶和车辆模块化技术的影响,“第三空间”与多功能底盘分离,能同时满足“多用途运输”车辆形态,从而显著提升载具的运行效率与经济性。

4)出行服务创新需求

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技术的叠加影响,将产生新的交通供给服务形态—“智能共享型出行服务系统”,促使个性化出行需求和经济型出行得到平衡。

2.发展目标

1)宏观布局目标

到2025年,搭建动态交通模型与动态出行模型,充分发挥动态交通模型的功能和优势,实现智慧出行的数字孪生模拟。

到2030年,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城市道路地标与导航地图识别系统,以及基于天气环境影响下的智慧城市服务系统,实现智慧城市的精确网络。

到2035年,建立一体化的城市机动出行协同服务与城市交通信息管控中心,实现智慧城市便捷、舒适的用户端体验。

2)中观布局目标

到2025年,完成面向智能共享车辆运行的通行规则与交通组织方法,完成路与车智能融合感知、定位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形成新型的感传一体化感知设备,突破群体车辆运行安全状态辨识与认知关键技术,研发路车智能融合控制方案与区域交通控制关键技术,在限定区域开展示范应用。

到2030年,完成道路交叉口群的路车融合控制与控制节点协同关键技术的研发,完成融合一体化车外支撑平台中核心功能智能路侧设施的研发,并开展基于SC-ST-SV框架和5G-V2X系统融合的智能共享出行规模化集成应用。

到2035年,在中心城市实施基于SC-ST-SV框架和5G-V2X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融合一体化的、功能完备的车外支撑平台常态化集成应用。

3)微观布局目标

到2025年,在车辆技术层面,突破自动驾驶系统融合感知和决策技术、5G-V2X核心技术、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技术、全新整车架构和线控底盘技术;在交通技术层面,突破智能路侧设施技术、基于网联-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调度管理核心技术、城市智能共享汽车出行服务平台等核心技术;在社会生态层面,突破智能共享汽车的安全性认证流程和方法,提出智能共享汽车认证所需的工具链需求,推动并完成相关政策法规的初步修订和完善,完成城市智能共享汽车的整车研发,并在局部区域开展示范运行。

到2030年,基本完成智慧城市出行云服务系统建设,提供可靠的不间断服务,城市网联智能交通设施形成规模,基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汽车融合一体化的智能共享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城市智能共享汽车开始大规模服务于城市居民的出行。

到2035年左右,城市智能共享车成为部分智慧城市个性化出行的首选。同时,载具的运行效率与经济性得到有效提升,并支撑城市居民出行效率、出行经济性,便捷性和安全性地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