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在以控制为主的世界里,冲突不可避免
- 亲子冲突:父母如何正确处理亲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 慧海
- 20033字
- 2021-01-25 09:34:11
很多父母之所以会和孩子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是因为他们总在控制孩子。孩子在婴幼儿阶段,对父母言听计从,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父母的思维却还停留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并没有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面对着渴望独立、想要自主的孩子,父母的控制欲望变得越来越强烈,而孩子的反抗也更加激烈,这样,亲子冲突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孩子从来不是父母的私有物
乐乐正在读初一,他的个头长得比爸爸还高。但是在妈妈心中,乐乐始终是个可爱的小孩子。每天早晨,妈妈都会为乐乐做好早饭,还会特意加一个煮鸡蛋。有的时候,乐乐不想吃鸡蛋,但是妈妈却很坚持。妈妈对乐乐说:“早晨需要营养,吃鸡蛋还更耐饿,能够保证你一上午能量充足,投入学习。”乐乐对此不以为然,说:“学校里每天中午都三菜一汤,至少有两个荤菜,我的营养全面着呢,根本不需要额外补充!”然而,妈妈根本不搭理乐乐,依然每天早晨都为乐乐准备一个煮鸡蛋。其实乐乐更喜欢吃煎鸡蛋,撒上辣椒面和孜然粉,但是妈妈认为煎鸡蛋有太多的油,不健康,所以妈妈坚持让乐乐吃煮鸡蛋。
有一天早晨,妈妈做了乐乐最不喜欢吃的白粥,还给乐乐准备了两个煮鸡蛋。乐乐终于爆发了,冲着妈妈吼道:“我不吃了!我宁愿饿着肚子去上学,也不想吃煮鸡蛋,我都快吃吐了!”妈妈很生气,对乐乐喊道:“你这个白眼狼,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有多少孩子想吃鸡蛋还没有呢!我每天辛辛苦苦地给你做饭,你还抱怨,不领情!”爸爸被妈妈和乐乐的争吵声弄醒了。爸爸很纳闷:这母子俩为什么大早上的就吵架呢?
乐乐气呼呼地去上学了,一口饭都没有吃,妈妈气得坐在沙发上暗自掉眼泪。爸爸小心翼翼地询问妈妈,这才知道妈妈与乐乐之间发生的争吵是因为煮鸡蛋引起的。爸爸对妈妈说:“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饮食喜好,其实不吃鸡蛋也可以吃其他东西呀,你为何非要强迫他吃煮鸡蛋呢?最近这段时间,他每天都吃煮鸡蛋,肯定吃腻了,不如换别的东西给乐乐吃吧。”妈妈对爸爸一番抢白:“好啊,那以后就由你起床为乐乐做早饭吧,我还能睡个懒觉呢!”爸爸一声不吭,赶紧去洗漱,把妈妈煮的鸡蛋吃了后就去上班了。爸爸走了之后,妈妈有些懊悔:孩子爸爸也是好心,想要劝说我不要和乐乐较劲,我对他急赤白脸的,幸好孩子爸爸是个好脾气,没和我吵架。
后来,妈妈不再给乐乐做煮鸡蛋,而是改成煎鸡蛋。有的时候,她也会给乐乐做虾仁面,补充优质蛋白,这样就不用吃鸡蛋了。不再吃煮鸡蛋的乐乐非常快乐,每天早晨都心情愉悦地吃早餐,再也没有和妈妈吵架。
看到这样的情形,很多父母是否都觉得非常熟悉呢?在一些家庭里,父母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和孩子发生尖锐的冲突,这是因为父母和孩子都寸步不让,都想捍卫自己的权利。尤其是作为父母,已经习惯了安排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吃喝拉撒,所以当发现孩子有了主见,不愿意再接受父母的安排之后,父母就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实际上,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父母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知道,对于读初一的孩子而言,他是有权利选择自己早上吃什么的。父母为孩子做早饭虽然很辛苦,但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强求孩子必须吃什么。
很多父母都不能分清楚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界限,他们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的时间、财力和物力,将孩子抚养长大,因而就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可以掌控孩子的一切。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虽然孩子是因为父母才能降临人世,也要靠着父母的悉心照顾才能健康成长,但是他们并不是父母的私有物,也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明智的父母会把孩子看成独立的生命个体,发自内心地尊重和平等地对待孩子,这样才能与日渐长大的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从两岁开始,自我意识就已经开始萌芽,所以父母要跟随孩子成长的脚步,不断地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理性地对待孩子。有些父母总是强求孩子凡事都要听从自己,那么试问,父母养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希望孩子永远成为父母的应声虫,或者是父母的傀儡,还是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将来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呢?相信每一个父母都会选择后者。因此我们不但要在思想上达到这样的高度,更要在行为上坚持这么去做。当父母能够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平等地对待孩子,这时就会发现像刺猬一样的孩子瞬间会变得柔软,也不会再对父母怀有抵触心理。
父母与孩子能够成为一家人,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代替孩子去做决定,也不意味着父母可以安排孩子的一切。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说的,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就是父母看着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也许父母在看着孩子渐渐地走向独立时,心里面会感到有些失落,但这不正是作为父母所盼望看到的吗?每一个孩子终究会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随着他们升入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毕业,他们最终也将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父母要做的是送孩子一程,力所能及地为孩子铺垫更高的起点,而不是把孩子捆绑在自己身边,让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完全失去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给孩子适度的自由
初一暑假,乐乐一直在跟妈妈商量一件事情。他不想再让爸爸接送他,而是想要自己骑自行车。但妈妈担心路上汽车很多,骑自行车不安全,所以一直没有答应乐乐的请求。眼看着暑假已经过半,距离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乐乐着急地请求妈妈给他买自行车。
对于乐乐买自行车这件事情,爸爸是表示赞同的。每当妈妈表示担忧的时候,爸爸就会说:“孩子长大了,他能够骑车了,而且他自己也会注意安全,你不要这么焦虑。”但妈妈对爸爸的话不以为然,总是以安全为由拒绝乐乐的请求。
一天,乐乐又苦苦地哀求妈妈,但还是没有得到妈妈的同意,便忍不住和妈妈爆发了争吵。乐乐问妈妈:“我都已经13岁了,难道还不能自己骑自行车吗?”妈妈说:“你当然可以骑自行车,但不应该是在上学和放学的时候,因为上学和放学的时候你会很着急,我是在担心你的安全问题。”乐乐说:“你可以去问爸爸,我骑自行车骑得很好,在小学的时候我就和爸爸一起骑自行车去逛街。我一定会注意安全的。”爸爸也当即为乐乐帮腔,对妈妈点点头说:“他的确骑得比较稳当。”妈妈还是沉默不语,乐乐不满地说:“班级里,有好几个同学都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我为什么不能骑呢?”听到乐乐的话明显带着埋怨,妈妈想了想,问乐乐说:“你能够一直坚持骑自行车上学吗?还是只是3分钟热度?爸爸送你只需要10分钟就能到学校,但是你骑自行车至少得需要25分钟才能到学校,所以你至少要提前20分钟出门,这样路上的时间才相对宽裕。你愿意每天少睡20分钟吗?”乐乐对妈妈的提问频频点头,说:“这些事情我都会做到的。”妈妈又问:“骑自行车放学,不能和同学在一起玩,而是要尽快回家写作业。你以前经常不接电话,如果骑自行车,必须保持手机畅通,随时能够接通电话。尤其是在没有按时到家的情况下,你要主动打电话汇报你的行踪,你能做到吗?”乐乐也毫不迟疑地答应了。接下来,妈妈似乎没有可担忧的事情了,只好勉强同意了乐乐的请求。
乐乐高兴极了,当即在网上选购自行车。几天之后,自行车邮寄到家,乐乐和爸爸一起把自行车组装起来。组装完之后,他连午饭都没吃,就直接骑着自行车去遛弯儿了。看到乐乐对自行车这么充满热情,妈妈撇了撇嘴对爸爸说:“要是我不答应给他买自行车,他还不知道要耍出什么花招,又要缠着我多长时间呢。”爸爸淡然地说:“孩子这么大了,骑自行车也是可以的,还能锻炼身体呢!”在爸爸的安抚下,妈妈的心终于踏实下来,由于乐乐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放学,爸爸早晨也不用那么忙碌早起送乐乐了。
有些父母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那就是不管孩子要做什么事情,他们先不思考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而是第一时间下意识地拒绝孩子的请求。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父母不信任孩子,他们打心底里怀疑孩子自立的能力,所以不愿意给孩子自由,生怕孩子会发生危险。可是孩子不是一出生就会做很多事情的,而是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坚持去练习,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把一些事情从做得不好到做得越来越好,这对孩子而言是非常宝贵的成长经历。
作为父母,也许在孩子小时候要亦步亦趋地看护着孩子,甚至连眼睛都不眨地盯着孩子,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孩子,保证孩子的安全。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接触的人和经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父母要认识到孩子成长的特点,从而准确地把握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
在有些家庭里,父母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习惯了对孩子发号施令,习惯了掌控孩子的所有事情,这往往会使孩子感觉压抑,家对于他们而言不是一个温暖有爱的地方,而是如同囚牢。当自己的家给他们这样的感受,孩子当然也就不愿意回家,更不想面对父母了。
其实,给孩子适度的自由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在生活中面对一些选择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项,或者在决定一些与孩子相关的事情时,父母不要代替孩子去做决定,而是要让孩子自主决定。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加明智地进行思考,更加理性地做出抉择,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分析不同选项的利弊,让孩子在独立思考之后再做出选择,这对孩子而言将是很重要的成长经历。有人说,人生就是由一个个选择组成的。如果孩子不会做选择,那么将来他要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呢?
给孩子适度的自由,这意味着父母要对孩子放手。孩子小时候总是喜欢跑来跑去,每当出门的时候父母就会紧紧地拉着孩子的手,不让孩子离开自己身边半步。但是这只能对年幼的孩子起作用,对于升入初中、高中的孩子而言父母还这样约束着他们,他们一定会觉得难以接受。常言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虽然父母并没有去压迫孩子,但是父母束缚了孩子,也会给孩子带来压迫感,这就有可能引起孩子做出激烈的抗拒行为。有些孩子为了争取自由,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让父母感到非常懊悔。其实,真正的好孩子都不是靠着严格管教出来的,而是在自由的环境中激发出内部的驱动力,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最终成为自我的主宰,轻松地驾驭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如果父母总是不相信孩子,非要把孩子捆绑在自己身边,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尝试,那么孩子就会出现成长滞后的情况。俗话说,不经历无以成经验。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哪怕是撞得头破血流,也是需要他们自己去亲身经历的,没有任何人能够取代。但现实中偏偏有太多的父母都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直接灌输给孩子,让孩子从自己的人生经验中得到教训,这又怎么可能呢?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不可能省略任何的成长阶段,对于孩子而言也同样如此。父母要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也要接纳孩子的成长方式。不可否认,有些事情,父母必须要禁止孩子去做;而有些事情,父母则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大胆尝试。至于这中间的尺度如何去把握,父母要根据孩子成长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孩子的成长需要内部驱动力。这种内部驱动力是发自孩子内心的,会产生更为持续的效果。与内部驱动力相对应的是外部驱动力。外部驱动力来自外部,产生的效果比较短暂。父母不要仅仅依靠外部驱动力来管教孩子,而是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借助于各种机会来激发孩子的内部驱动力,提高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这样孩子才能顺利度过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在面对人生中各种突然的变故时,只有得到历练的孩子,才能从容应对。
正如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爱和自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要真正的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长远考虑,而不是只盯着孩子眼前的一粥一饭。只有给孩子适度的自由,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会管理自己,学会控制自己,孩子的内心才会更强大,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更稳。
教育孩子需要与配偶达成共识
晚上十点钟,乐乐还没有睡觉,妈妈忍不住生气地提醒乐乐:“不是说好了十点关灯的吗?现在已经十点了,你为什么还坐在这里?你在干什么呢?”乐乐抬起头对妈妈说:“我马上就写完作业了,还有一道题。”在此之前,妈妈已经和乐乐约定,放学回家吃完饭,马上就要开始写作业。但是今天吃完饭之后,乐乐看了半个小时的课外书,所以才会导致直到十点也没有完成作业。为了给乐乐一个教训,妈妈不由分说地关了灯,对乐乐说:“现在,立刻,马上,上床睡觉。至于没写完的作业,明天你就准备好接受老师的批评吧!这就是教训。你以后放学回家不要先看课外书,而要先写作业。因为你把课外书放到最后看,随时都可以关灯睡觉,而你把作业放在最后,写不完作业,你就必须承担后果。”说完,妈妈就离开了。
看到妈妈气鼓鼓地回到卧室,爸爸不明所以,问妈妈:“乐乐睡觉了吗?”妈妈没好气地说:“没睡,和你一样,喜欢拖延。明明说好了十点关灯睡觉,到现在还没有写完作业呢。”爸爸无辜躺枪,也没有生气,耐心地对妈妈说:“其实,就算十点没有关灯睡觉也没关系,孩子现在已经上初一了,我觉得十点半之前睡觉都属于正常的。”妈妈听后马上柳眉倒竖,呵斥爸爸:“你这个人怎么回事,平日里从来不管孩子,一旦逮着机会就和我唱反调。你喜欢管孩子,以后就由你来管教吧!”这么说着,妈妈的声音忍不住提高了八度。
这个时候,乐乐突然跑过来喊道:“我觉得爸爸说的对。我都上初中了,怎么能十点就睡觉呢?怎么着也得十点半呀!我们班还有很多同学都是十一点才睡觉的!”听到乐乐的话,妈妈狠狠地瞪了爸爸一眼,爸爸赶紧对乐乐说:“乐乐,你跟妈妈说好了十点关灯睡觉,说到就要做到,否则可不是男子汉的作为呀。”但是乐乐明显不着急,他慢吞吞地写完剩下的作业,又去洗漱,直到十点半还没熄灯睡觉。直到在爸爸的催促下,他才关了灯休息。
在这个事例中,乐乐原本和妈妈约定十点钟关灯睡觉,却食言了。其实,乐乐听到妈妈的催促是有些心虚的,所以对于妈妈的批评,他没有反驳。但是在听到爸爸说也可以十点半睡觉之后,乐乐的态度明显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觉得自己有了支持者,因而抗拒妈妈也就有了底气。实际上,爸爸说的也有道理,毕竟对于初一的孩子而言,不可能像小学阶段那样每天晚上九点多钟就睡觉。初中的课程是非常重的,孩子十点半睡觉也属于正常,但是爸爸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不应该当着乐乐的面说妈妈要求乐乐十点睡觉太早了。孩子是很会钻空子的,尤其是初一的孩子,他们已经学会察言观色,也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智商大大提升,所以很容易找到父母对自己教育上的漏洞。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即使不能达成统一战线,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说出分歧,否则对孩子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对教育孩子方面没有达成共识,那么要先针对教育孩子的某一个问题进行沟通。父母可以选择孩子不在家的时候,进行深入的讨论,直到能够意见统一。当着孩子的面,父母一定不要进行这样的讨论。父母只有达成统一战线,给孩子一致的观点,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该听父母的话,努力争取做到更好。反之,如果父母各说各的道理,那么孩子即使想听某一个人的话,也会无从选择。父母就像是孩子的两个领导,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下属,如果领导之间发生了分歧,下属就会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可想而知有多么张皇失措。如果下属别有用心,还会利用领导之间的矛盾趁机挑拨离间呢。所以,父母可不要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呀!
家庭是社会上最小的单位。虽然只有几个人,但是家庭成员却并不简单,这是因为,作为顶梁柱的爸爸妈妈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各自从小在不同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也接受着不同的家庭文化的熏陶,长大后的他们又接受了不同的教育,有了不同的人生经历,这一切都使爸爸妈妈成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个体,但是他们却因为爱而走在一起,勇敢地为孩子支撑起一片天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不仅是灵魂的伴侣,也是一个团队。对于孩子而言,拥有幸福稳定的家庭就是最大的幸运。如果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里,父母之间总是发生争吵,彼此抱怨,没有爱情,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一场噩梦。
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就必须达成一致,形成共识。父母作为教育孩子的主要执行者,如果彼此之间都不能形成共同的观念,那么他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就会产生分歧。如此一来,就会让孩子感到迷茫和困惑。有些孩子还非常狡黠,他们很善于钻父母的空子,当发现父母之间意见分歧的时候,他们会借助这个机会让自己逃避很多责任,这种情况当然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
在很多家庭里,父母常常会分工明确,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们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很多父母觉得这样的做法很高明,既可以教育孩子,也有人来安抚孩子。实际上,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完全错误的。这么做的父母明显低估了孩子的智商。其实,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和初高中的孩子来说,他们很容易看透父母的心思。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本着真诚的原则,坦率地对待孩子,不要合起伙来演一出戏给孩子看。因为一旦被孩子识破,再次演戏的时候,非但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导致事与愿违。
对于父母而言,在遇到教育上的重大问题时,也可以邀请孩子参与并提出意见,毕竟孩子是教育的对象。除了遇到教育问题让孩子发表意见,当家庭生活中发生一些问题时,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发表意见,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得到了父母的平等对待。而且,对于自己和父母一起商讨出来的很多决定,孩子会更愿意去执行,也愿意主动地完成。所以看起来商量的过程是非常麻烦的,每个人各抒己见,需要经过反复的沟通才能达成一致,但实际上一旦商量出结果来,后续的执行就会水到渠成。
总而言之,统一的家庭教育观念才是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对家庭教育的观念不管是否有分歧,都要想办法达成一致,而不是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讨论。虽然父母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但是孩子是父母共同所有的,所以本着为孩子负责的态度,当父母在教育上有不同意见时,一定要耐心地沟通,细致地商讨,这样才是真心为孩子好的表现。
爸爸爱妈妈,孩子更幸福
晨晨是初二年级的一名普通学生。最近他在学习上的表现特别不好,上课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有好几次,老师让他起来回答问题,他都不知道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如何回答。每天回到家里写作业,他也是敷衍潦草,只用很短的时间就草草地把作业写完了,数学题的错误率很高,语文作业也是写得非常凌乱。看到原本在班级里学习成绩处于中上等水平的晨晨快速滑落到中下等的水平,老师非常担心,为此专门打电话联系了晨晨妈妈。老师对晨晨妈妈说:“最近,晨晨在学习上的波动很大,我想问问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晨晨妈妈听后沉思良久才说:“也许是因为最近我和晨晨爸爸要离婚,所以他才不能集中精神学习。”听到晨晨妈妈的回答,老师不由得叹息道:“班级里有好几个孩子的父母都离婚了,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我倒是建议你们,只要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尽量给孩子一个安定的家。”老师和妈妈沟通了很长时间,才知道是晨晨爸爸对妈妈不太满意,觉得晨晨妈妈一直在家里当家庭主妇,已经与社会脱轨,还嫌弃晨晨妈妈是个不折不扣的黄脸婆,所以才坚持要求离婚。得知这个原因,老师决定做一下晨晨爸爸的工作,并且建议晨晨妈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一个独立的女性。
老师把晨晨爸爸约到学校,询问了晨晨爸爸对晨晨的学习情况是否了解,但是晨晨爸爸已经从家里搬出去一段时间了,所以对老师的提问,他一问三不知,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和老师聊了一段时间之后,晨晨爸爸才说出了他要和晨晨妈妈离婚的事情,也表示对晨晨非常愧疚。老师对晨晨爸爸说:“其实,在家庭教育中,最好的老师就是爸爸爱妈妈。只有爸爸爱妈妈,孩子才能感到幸福。虽然现在的孩子不缺吃不缺穿,物质上的要求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当孩子面临家庭解体的时候,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往往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所以我们要更加理性,切勿因为冲动而做出后悔的事情。你也知道,现在孩子放学时间都很早,如果家里没有专门的人负责接送孩子,孩子放学之后就没有地方可去。虽然您在外面打拼很辛苦,但是晨晨妈妈在家里做家务,照顾孩子,也是很辛苦的。我也是女性,我知道女性照顾家庭有多么辛苦。毕竟为了带晨晨,她已经有十年没有出去工作了,您也要理解她的付出,也要知道她为了家庭牺牲的是什么。父母真心为了孩子好,就要给孩子一个安稳的家。”在老师的一番开导下,晨晨爸爸终于意识到,晨晨妈妈为了这个家在十年的时间里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他不由得感到后悔,对老师说:“老师,您不但是晨晨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您今天的这番话让我如同醍醐灌顶,我想我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后来,晨晨爸爸和晨晨妈妈和好如初,爸爸意识到妈妈在这十年间为家庭付出了所有,所以不再苛求妈妈一定要像职场女性一样独立自主。而晨晨妈妈呢,也意识到构建美满的家庭,需要父母一起努力。所以她走出了家庭,开了一家花店,不仅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还能够兼顾晨晨,可谓两全其美。看到爸爸妈妈从形同陌路,到又在一起,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晨晨的学习状态终于回归正常了。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父母更爱孩子。父母都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条件,都想为孩子创造更高的起点。然而,有很多因素都会让父母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没有一个家庭是完全相同的。有的家庭非常富裕,有的家庭比较贫穷,有的家庭生活在社会的上层,有的家庭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是在不同的家庭里,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只有爸爸妈妈相亲相爱,才能给孩子一个幸福美满、安安稳稳的家。
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经济也越来越发达,这使很多家庭中父母的感情不那么稳固。有些父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了分开,殊不知,在父母离婚的情况下,受到伤害最大的却是孩子。父母都是成年人,都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而孩子却是一个未成年人,他需要依赖父母的照顾才能生存。如果他感觉到家很不安定,就会觉得非常恐惧。作为父母,要想给予孩子最好的爱,要想让孩子觉得幸福,就要彼此相亲相爱。尤其是爸爸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更是要爱妈妈,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的责任和担当,才能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家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社会,虽然只有几个成员,但是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在家庭生活中,很多成员之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在出现矛盾的时候,不要逃避,而是要积极面对,也要想方设法地化解。没有哪个家庭是从来不会有任何问题的,所以父母们既要端正心态,也要在处理好夫妻关系的同时,顾及孩子的感受。
近些年来,离婚率节节攀升,就是因为夫妻之间的感情越来越不稳定,这导致家庭也面临分崩解体的困局。夫妻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组建成家庭,一定是因为有感情基础的,至少彼此是有好感的,也相互喜欢的。在有了孩子之后,对于婚姻生活中的很多决定更不能草率。虽然夫妻双方在离开彼此之后都可以继续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但是孩子却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对于孩子而言,真正的幸福就是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那么,父母要如何做才能经营好感情,给孩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呢?
首先,夫妻双方应该列举对方身上值得自己欣赏的优点。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夫妻也正是因为被对方的优点所吸引,才能与对方走到一起组建家庭。但是在长期琐碎的生活中,夫妻之间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误解,这样就掩盖了优点。为了维系婚姻,夫妻双方要时时“擦拭”婚姻这面镜子,要时刻想着对方的优点,经常想到对方的好处,这样才能唤起心底里已经被灰尘掩没的对对方的爱。婚姻是需要维护的,如果总是任由婚姻随意地发展下去,当发现婚姻出现问题时也不积极地去解决,那么这段婚姻就会令人担忧。
其次,要学会倾听。在家庭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琐碎的事情。作为夫妻,如果每个人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只关心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而不关心对方,那么彼此之间的关系就会渐渐疏远。夫妻要学会倾听对方的心声,才能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和真实感受。所谓倾听,就是认真地听对方讲述各种事情而不随意加以判断和提出建议,这样的倾听方式会让对方感到非常轻松。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向对方敞开心扉,向对方进行倾诉,这样就像是对心灵进行了一次洗涤,会让整个婚姻的状态都变得焕然一新。
再次,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多年轻人在结婚有了孩子之后,全身心扑在家庭生活上失去了自我,也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整日忙忙碌碌,不是在忙着为这个家操劳,就是在忙着照顾孩子,或者是在忙着工作,长此以往,任谁都会感到心力交瘁,情绪状态也会非常糟糕。所以,建议夫妻都应该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独处,或者一起出去吃顿饭,或者是一起去看场电影,这对夫妻关系都是非常好的调剂,还能够增进夫妻感情。
最后,夫妻之间也要保有隐私。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夫妻之间没有隐私,不管什么事情都要求对方说个清楚。能够做到彼此坦诚相待,当然是很好的。但是,谁会没有隐私呢?谁会不需要个人空间呢?如果总是把自己挤压得无处可逃,那么夫妻相处就会出现大问题。所以夫妻之间一定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既要经常做出亲密的举动,在心理上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也要给予对方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独处,这才是最好的婚姻生活状态。
夫妻不仅是生活中的陪伴,也是心灵上的伴侣。夫妻关系需要彼此用心地去维护。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家庭生活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糟糕的事情发生,有的时候生活就像一团乱麻,让人无法整理出头绪。因此,当遇到麻烦事的时候,遇到坎坷和挫折的时候,父母要学会关注孩子,积极地表达情绪。不管心里多么生气,都不要出口成“脏”,而是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尊重对方。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家庭构建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彼此相爱,家庭氛围和谐融洽,才能让孩子拥有安全感。所以父母要把夫妻关系优于亲子关系去处理,要在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之前,先构建良好的夫妻关系作为亲子关系的基础,这样才能让家庭教育的大厦更加坚固。
如何对待老人的隔代疼爱
乐乐从小就是由姥姥姥爷带大的。爸爸妈妈每天都要上班,工作非常忙,乐乐和姥姥姥爷相处的时间最长。转眼之间,乐乐已经上初一了。期中考试,乐乐考得很好,是全班第一名。他不免骄傲起来,心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也就不把其他同学看在眼里。对于下半个学期的学习,乐乐有些松懈,不但上课听讲三心二意,而且课后作业也完成得马马虎虎。看到乐乐这样的表现,妈妈很着急,几次三番想要教训乐乐,但都被姥姥姥爷制止了。
整个周末,乐乐都在玩,没有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周一到了学校之后,乐乐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老师还把乐乐最近的学习情况告诉了妈妈,让妈妈一定要督促乐乐认真学习。回到家里,妈妈严肃地教训乐乐。看到妈妈如此严肃的态度,乐乐哭得稀里哗啦,姥姥姥爷马上跑过来制止妈妈:“孩子还小,你对孩子这么严厉干什么呀!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说呢,学习不是最重要的,孩子健康平安才是最重要的。”听到姥姥姥爷的话,乐乐哭得更厉害了,还一边哭一边偷瞄着姥姥姥爷。妈妈对姥姥姥爷的话很不赞成,生气地说:“爸妈,你们干嘛呀!孩子不教,能成人吗?”就这样,妈妈和姥姥姥爷之间闹得不欢而散。果然,在期末考试中,乐乐的学习成绩下滑了很多。
在有老人帮忙带养孩子的家庭中,关系总是很复杂的。和一些家庭里父母亲自教育孩子不同,在有老人帮忙的情况下,每当父母要教训孩子,老人总是拦在中间,成为教育孩子的阻力。很多老人的教育观念难免会有些迂腐陈旧,再加上“隔代亲”,所以他们更加疼爱孙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被老人阻拦,作为父母要体谅老人对孩子的疼爱之情,也要顾及到老人每天照顾孩子的辛苦之处。特别是在发生冲突时,尤其要注意尊重长辈,维持家庭氛围的和谐。只有梳理好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让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要建立稳定的家庭秩序,才能让家庭生活井然有序。具体操作上,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要与老人分工明确,确定各自的职责。通常情况下,老人对孩子会照顾得更加周到,也有耐心陪伴孩子,那么父母可以和老人约定,由父母负责孩子的教育问题,由老人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带着孩子玩耍。这样一来,彼此都能遵守自己的行为边界,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职责来对孩子行使权利,从而让教育更加高效,也能避免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家庭矛盾和冲突。
其次,父母要告诉孩子,在被父母教育或者批评的时候,不要试图向老人求助。很多孩子很会察言观色,意识到长辈更疼爱自己,所以每当被父母严厉训斥,他们就会向老人寻求庇护。因此父母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如果孩子向老人寻求庇护,那么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最后,家庭成员之间要达成一致,即不管谁正在教育孩子,其他人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出来。因为在有些家庭里,家人之间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能达成一致时,就当着孩子的面相互拆台,这是万万要不得的。一则会损害家长在孩子面前的权威,二则也会让孩子感到困惑,不知道在家里应该听谁的话。家庭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不管家里有多少人,都不要多头管理,否则非但对孩子的教育无益,反而对孩子的教育有害。
总之,不管采取哪种策略对待溺爱孩子的老人和寻求保护的孩子,父母都要坚持一个原则,即家和万事兴。任何家庭教育,都要建立在幸福和睦的家庭氛围之上,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家庭气氛不好,家庭成员之间总是发生各种矛盾和冲突,那么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掌控家庭生活的节奏,从容育儿
每天早晨起床,娜娜都是手忙脚乱的。她本来就喜欢睡懒觉,常常要等到闹钟响好几遍才会起床。往往等到她起床的时候,距离出发去上学已经只剩下十几分钟了。这个时候,娜娜只好飞快地穿衣服,洗漱,然后三口两口就把妈妈准备的早餐吞到肚子里,最后飞快地背起书包跑出门去。看到娜娜这样,妈妈不由得感到担心,对娜娜说:“明年你就读初三了,初三可是要努力冲刺的一年,你总是这样睡到最后一刻才起床,将来初三早读课的时间会提前,看你怎么办?”娜娜对妈妈的话不以为然,说:“我还不是随你嘛,你看我们家乱的。你上班时间不能收拾家务,你下班休息的时候呢,又累得不想动弹。你看看人家琴琴家里,琴琴妈妈也上班呀,但是家里收拾得干净利索,跟咱们家真是天壤之别。”听了娜娜的反驳,妈妈无话可说。的确,妈妈没有把家务活安排好,也难怪娜娜会这样说。
每到周末,别人家里都是享受悠闲自得的时光,但是娜娜家里却过得如同在打仗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娜娜到了周末要去上好几个课外班,因为时间紧迫,妈妈必须争分夺秒地把她从一个地点送到另外一个地点,再送到下一个地点,一天下来至少要换三个地方。这让妈妈根本没有时间做其他事情。看到妈妈焦头烂额的样子,娜娜也常常感到无奈,她多想像琴琴一样带着妈妈做的美味便当去上课呀,但是妈妈只是按时送她去课外班就已经把时间分得零碎了,又哪里有时间给她做美味的便当呢?
有一个星期天,暴雨如注。妈妈和娜娜被暴雨拦在外面,没法回家。正好琴琴和妈妈也在,她们就一起在附近的餐馆里吃饭,顺便等着大雨停。在吃饭的过程中,娜娜妈妈突然想起来娜娜说过的话,因而向琴琴的妈妈取经:“琴琴妈妈,我家娜娜经常说你做事情有条有理,家里也收拾得很干净。你有什么秘诀可以传授给我吗?我每天上班还要照顾家里,真觉得焦头烂额,精疲力尽,感觉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听到娜娜妈妈的话,琴琴妈妈忍不住笑起来,说:“我以前也和你一样,事情做得没有头绪,自己特别累,效果还不好。不过后来我发现了,只要能够调整好节奏,就会非常轻松。”娜娜妈妈很奇怪:“节奏?生活的节奏?可为什么我总是觉得我家的生活就是一地鸡毛呢?”
琴琴妈妈笑着说:“是啊,如果我们心里把生活当成一首歌,那么就可以把生活过成一首歌;如果我们认为生活是一地鸡毛,那么生活就会成为一地鸡毛;如果我们把生活当成是战场,每天都像冲锋打仗一样,那么生活就会充满了火药味。我也是在和生活较劲了很长时间之后,才想明白这个道理的。其实有很多事情都可以交给孩子爸爸去做,这样我们就会觉得轻松一些。虽然说为母则刚,但是我们也不可能做完家里所有的事情,所以要学会放手。例如,你可以让爸爸送她一次。或者,你可以让爸爸在家里打扫卫生,买菜做饭。也许他第一次做饭可能不好吃,但是练习的次数多了,做出来的饭菜就会越来越好吃。退一步而言,吃家里的饭菜总比吃外卖好吧,外卖吃多了对身体健康有害。”听了琴琴妈妈的话,娜娜妈妈恍然大悟,当即说道:“哎呀,你这么一说,我觉得真是有道理。我怎么就没有想过要给爸爸也安排一些任务呢?我再累再忙,总是自己做所有的事情,爸爸只负责上班,日子清闲得很。”
琴琴妈妈说:“对呀,我们要把这个家当成一个整体看,要把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调动起来,这样才能把时间安排得更加合理。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也就不至于手忙脚乱了。生活真的就像唱歌,当你找准节奏的时候,唱起来就优美动听,否则就会跑了调,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这次吃饭,娜娜妈妈可没少向琴琴妈妈取经。后来,娜娜妈妈也模仿琴琴妈妈的样子,对家里进行了大整顿,把家里的很多事情都进行了分工,而且要求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必须密切合作,各司其职。不久,娜娜家里就变得井然有序起来,虽然还不能达到琴琴家里那样完美的状态,但是相比以前已经好多了。娜娜相信妈妈在找到了这么有效的方法之后,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当然,她也要向妈妈看齐,把学习和生活安排得更有条理,更加高效。
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里,父母都会觉得非常忙乱,这是因为孩子无论是处于小学阶段、中学阶段、还是大学阶段都需要父母花费时间去关注。尤其是在孩子上学之后,父母更是需要挤出很多时间来陪着孩子去上各种课外班。如果家里总是乱糟糟的,那么对孩子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当父母不能顾及所有事情时,孩子还会因此而被忽视、被冷落。所以父母有必要调整好生活的节奏,从容地教育孩子。
为什么说是生活的节奏,而不说是生活的日程表呢?这是因为节奏和日程表是不同的。生活的日程表是严格的时间表,一旦制订了,就意味着每件事情都要分秒不差地按照日程表上规定的进行。但是节奏却不同。节奏是一种日常的流程,不需要把时间弄得分秒不差,但是却可以让人们在大概的时间段里做计划内的事情,能够保持一种相对的秩序。
在孩子周一到周五去学校上课的日子里,父母觉得时间还是相对有规律的,这是因为孩子去学校的时间是固定的,无形中就有了节奏。到了周末,孩子要上各种课外班补习班,有些孩子还需要,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父母都要陪伴在孩子身边,所以不仅孩子非常累,父母也特别忙乱。父母在为孩子安排日程的时候,不要贪多。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会给孩子报特别多的课外班,恨不得孩子在学习完这些课程之后,马上就能成人成才。实际上,这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而已。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父母不要奢求孩子一蹴而就获得成功。
为孩子寻找生活节奏的时候,除了要理性地为孩子报名各种课外班之外,还要让孩子参与安排日常流程。孩子作为参与者,就会主动去执行,也才能把相应的事情都圆满地完成。当然,孩子处于不同的年龄段,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不同的。有些小孩子,例如一两岁的孩子,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穿什么衣服;有些已经进入了初中、高中的孩子,父母就要给他们更多的自由,让他们对于日常流程的安排有更大的控制权。父母要学会对孩子放手,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对孩子加以援手,这么做,能够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也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安排做到心中有数。
在寻找生活节奏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每天大概需要做些什么事情。如果父母和孩子都不知道这一天之中要做哪些事情,而只会等到事到临头的时候才仓促地应对,那么根本就不可能找到节奏。节奏就像是韵律,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让人感觉很舒服的流程。通常情况下,上午要做的就是起床穿衣洗漱,然后去上学。等到下午孩子放学之后,就是写作业,吃晚饭,进行娱乐活动,睡前洗漱,等等。这些流程是孩子每天都需要做的,所以父母安排这些流程的时候要考虑到节奏性,也要在进行这些流程的时候形成节奏。
当然,每个人的节奏感是不同的。同样的生活流程,有人觉得非常合理,有人可能就觉得无法接受。作为父母,我们要找到让全家人都觉得舒服的节奏,也就是说这个节奏能够满足全家人的心理需求。这样一来,全家就能够作为一个小团队采取统一行动,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既然是为了从容地教育孩子才寻找家庭生活的节奏,那么父母就要以教育孩子为主线,以孩子的生活流程为主体节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说到这里,父母一定会反思自己的家庭目前有没有节奏。如果有节奏,那么这个节奏的效果如何?哪里需要改进?例如,每天早晨,妈妈都会起床为全家人做早餐,孩子起床洗漱吃饭爸爸送孩子去上学。这样一来,紧张的早晨就会忙中有序地顺利度过。再如,下午孩子回到家里,妈妈要为孩子准备晚餐,等到爸爸下班之后,全家人一起吃晚餐。在此期间,孩子可以完成一部分作业,还可以在晚餐之后休息片刻,阅读课外书,等到六点半或者七点时,继续写作业,直到完成作业。在睡觉之前半个小时洗漱,有多余的时间可以读课外书,或者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在这样的节奏中,全家人都会觉得很舒服,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每个时间段应该做什么。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节奏,是有很大的弹性的。如果在特定的时间里没有做某一件事情,那么可以随机变通,灵活安排,这样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压迫感。
如果家里现在并没有非常好的节奏,那么,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把孩子带入良好的节奏中。家庭生活一旦找到了节奏,那么忙乱就会消散于无形,因为在良好的节奏中,父母会知道哪些事情需要优先去做,哪些事情可以略微放一放。孩子也会渐渐地感知到事情有不同的轻重缓急程度,从而用有限的时间把更多的事情都做好。显而易见,家庭生活的一个至高境界,就是有节奏生活。在找到生活的节奏之后,原本紧张忙碌的生活,就会忙中有序,就会秩序井然,当然这会带给全家人更好的生活体验,也能减少亲子间的矛盾和冲突。
仪式感,让孩子深刻感受爱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周日是母亲节。在佳佳小的时候,妈妈并没有庆祝母亲节的概念,因为孩子还小,还不会为她过节。但是现在佳佳已经上初二了,到了母亲节,妈妈未免有些憧憬,她会想:佳佳会不会送给我礼物呢?说不定他放学回家的时候会给我一个惊喜。带着这样的憧憬,妈妈一天都在盼着佳佳放学,但是佳佳放学回到家里之后,连一句“母亲节快乐”都没有对妈妈说,妈妈感到非常失望,也很生气。她一声不吭地为佳佳准备晚餐,吃完晚饭之后,她再也忍不住了,愤愤不平地对佳佳说:“今天是什么日子,你知道吗?”佳佳摇摇头。妈妈又说:“那你仔细地想一想,今天是什么日子?”佳佳想来想去,说:“今天也不是我的生日呀!”妈妈更生气了,质问佳佳:“难道你心里只有你自己吗?你不知道今天是母亲节吗?满大街都在宣传母亲节,商家都在借此机会来做促销,你就一点没有感觉到今天是母亲节吗?”佳佳恍然大悟,说:“难怪!我今天看到学校门口的超市在卖康乃馨呢!”妈妈哭笑不得地说:“是啊,学校门口的超市在卖康乃馨,康乃馨的花语是母亲节,你就不知道买一朵花回来送给我?我记得你身上是有零花钱的吧,难道连一枝花也舍不得给我买?”佳佳有些委屈,说:“咱们家从来也没有买过鲜花呀,我怎么知道过节要买鲜花呢?”
佳佳的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妈妈,这个时候,妈妈把战火的苗头转到爸爸身上,对爸爸说:“你看看你给孩子做的好榜样,不管是我的生日,还是结婚纪念日,还是情人节,你连一枝玫瑰花都舍不得给我买。这下子好了,你儿子继承了你的优良传统,连一枝康乃馨都不舍得给我买。看来,以后什么节都不用过了,会成为我们家的传统。我看,索性连你们的生日也都不要过了,因为也没有人记得我的生日!”
妈妈如同连珠炮一样地说了很多话,爸爸非常羞愧。他对妈妈说:“抱歉抱歉!这不是没有养成习惯吗?我下次一定改正。要不我明天给你补过一个母亲节,好不好?佳佳,咱们一起给妈妈过个母亲节,行吗?”佳佳连连点头,说:“那可太好了,咱们要去饭店吃饭吗?”爸爸责怪佳佳:“你这个吃货!过母亲节难道就是为了满足你的口腹之欲吗?现在,你马上去买一件礼物送给妈妈,一定要能够表达你对妈妈的爱。”佳佳也不示弱,对爸爸说:“那你也要送一件特别的礼物给妈妈,表达你对妈妈的爱。咱们俩就比赛一下吧!你这么多年都没送过礼物给妈妈,我倒是要看看你能送一个什么礼物给妈妈,能不能给妈妈惊喜。”就这样,爸爸和佳佳达成了一致。妈妈听到爸爸和佳佳的话,又忍不住破涕为笑,说:“真是没有一点儿情趣啊,过母亲节!我还得张嘴跟你们要礼物。过节应有的仪式,还得等过了母亲节后再补。”
在即将到来的母亲节中,一定会有人欢喜有人愁。这是因为有的家庭里习惯举行各种仪式来庆祝不同的节日或者纪念日,而有的家庭则没有这样的习惯。如果父母很注重仪式,那么孩子无形中就会受到父母的影响,也很注重仪式。相比之下,有的家庭对于仪式感并不那么重视,甚至会取消一些不必要的仪式。当父母缺乏仪式感,也不注重仪式,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父母的影响,觉得并没有必要举行仪式。那么,仪式是否重要呢?对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人们基本上分为两派,有人觉得仪式是很重要的,在很多特别的时刻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情感,也有人觉得仪式无关紧要,而更注重本质和内容。例如有人结婚,大张旗鼓,花费重金,恨不得昭告全世界,而有人结婚却悄无声息,两个人拿了结婚证下顿馆子,再买一束鲜花,就算结婚了。甚至还有的人更简单,只是去民政部门领个结婚证。那么,人们为什么要举行隆重的结婚典礼呢?因为他们觉得举行盛大的婚礼,是把婚姻看得更加神圣。而有些人则觉得婚姻更看重本质,不需要仪式来提升神圣感,而是需要发自内心地崇尚婚姻。这两种做法都没有问题。举行怎样的婚礼仪式甚至是办不办婚礼都是每个人的选择。但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应该重视仪式,多一些仪式感,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爱。
生活中的每一天如果都过得一模一样,那么我们又如何区别那些与众不同的日子呢?只有在举行仪式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记住那些特别的日子。例如结婚纪念日,如果父母每年都过结婚纪念日,举行仪式,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婚姻很神圣很美好,也会在仪式中感受到父母之间深深的爱意。再如,很多家庭里甚至不给孩子过生日,也不会在孩子生日那天感谢妈妈的辛苦付出。这对于培养孩子对妈妈的感恩之心是没有好处的。俗话说,孩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如果能够在孩子生日这天,让孩子表达对母亲的感谢,并且每年生日都坚持这么去做,那么孩子对母亲就会充满感恩之心。
仪式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能够让原本各自忙碌的家人,找一个正当的理由聚集在一起。在举行仪式的过程中,还会引起情感的共鸣,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很多父母误以为仪式就必须是非常隆重的,还要惊动很多人。其实并非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仪式可以非常简单。例如和孩子坐在一起喝下午茶,或者每天晚上都和孩子一起下几盘五子棋。这样的内容固定下来之后,就会让孩子觉得很有趣。再如,在孩子生日的时候,即使不买蛋糕,也可以为孩子准备一碗带荷包蛋的长寿面。仪式能够把生活中那些值得记忆的点滴固化下来。当孩子再次看到相似的场景,或者经历相同的事情时,马上就会想起自己曾经的回忆。
现代社会中,有一些父母工作非常忙,而且工作的时间不固定,这就使得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都成为了一种奢望。为了培养全家人在一起吃饭的仪式感,可以在每周或者是每个月固定的日子里举行全家聚餐的仪式。如果每天晚上不能在一起吃饭,那么也可以把早餐作为全家聚餐的仪式。这样的仪式渗透在生活的每一天之中,对于培养孩子的仪式感,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温暖和爱,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当孩子内心充满了爱,充满了温情,与父母相处一定会更加和谐融洽。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全家人一起吃早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帮助,而且能够让孩子更加满足,更加积极向上。仪式既可以在固定的日子里举行,也可以在每一天固定的时间点进行,还可以是随机的。例如孩子结婚要举行仪式,那么这个仪式就是根据孩子结婚的时间点决定的。再如,每天一起吃早餐,这是每天都可以进行的仪式,也可以作为家里常规的仪式。生活中,总有一些惊喜,当惊喜发生的时候,可以随机地举行仪式,也可以根据需要隆重地庆祝。
孩子每天放学的时候,父母也可以问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里过得是否开心,有没有什么收获。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问题,但是在一问一答中,父母既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也可以使其成为一个小小的仪式。渐渐地,孩子每天放学回到家里,都会主动和父母进行沟通,孩子也很乐意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讲给父母听,这样的仪式不是更加积极且有意义吗?很多父母虽然和孩子在一起生活,但是他们真正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却很少,也可以说是他们用来和孩子沟通的时间少之又少。既然如此,父母就要抓住这些和孩子沟通的机会,这对于促近亲子关系,培养亲子感情都大有裨益。
仪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是有仪式感的人,就可以在生活中发现特别的时刻,举行很多仪式。反之,一个人如果没有仪式感,那么即使遇到很特别的时刻,他们也不能用心庆祝和纪念。对于人生来说,没有仪式感显然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也是一种欠缺。毕竟没有谁情愿只活在自己的内心里,也没有谁不希望在特别的时刻被关注被祝福。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仪式感,让孩子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灵,父母就要为孩子做好榜样,让家庭生活充满仪式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当孩子成为一个具有仪式感的人,他们就会变得更有情趣,也能够借助于各种机会,为生活创造浪漫和惊喜。
把控自身情绪,给孩子坚定平和的爱
琪琪妈妈是一个脾气非常急躁的人。在家庭生活中,每当看到爸爸或者琪琪做的事情不能让她满意,她就会大喊大叫。渐渐地,琪琪的脾气也变得越来越糟糕,常常像妈妈一样大喊大叫。有一次,琪琪冲着妈妈发火,叫声比妈妈的声音还大,这让妈妈感到特别纳闷,不知道琪琪的火气为什么会这么大。爸爸温言细语地对妈妈说:“其实,你也不要怪孩子脾气不好,因为咱们自己的脾气就不太好。”
爸爸的话说得很委婉,妈妈当即想到都是因为自己脾气不好,经常对琪琪大喊大叫,所以琪琪才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妈妈开始改正自己的坏脾气,也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一个家庭中,妈妈的形象对孩子会起到很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孩子非常信任和依赖妈妈,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就在模仿妈妈的行为。如果妈妈能够谨言慎行,给孩子树立好榜样,那么孩子就会模仿妈妈,成为一个很自制的人。相反,如果妈妈总是带给孩子负面的影响,那么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就会越来越糟糕。
人是拥有感性的一面的,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有的时候,情绪的产生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我们并不能控制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成为情绪的奴隶,假如情绪一旦失控,后果就会非常糟糕。为了让孩子处事淡定平和,妈妈应该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为孩子树立控制情绪的好榜样,这样孩子才能模仿妈妈,成为情绪的主人。当然,爸爸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也要和妈妈一起给予孩子正面的影响力。
对于父母而言,要想控制情绪,或者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好的事情。因为现代社会生存的压力很大,父母既要做好工作,又要兼顾家庭,尤其是要处理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始终保持情绪愉悦是很难的,因此父母就要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情绪。
首先,父母要拥有充足的睡眠。很多父母既要忙于工作,又要照顾家庭,每天就如同陀螺一样转个不停,连片刻也不能停息,这使他们严重缺乏睡眠。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如果长期处于缺乏睡眠的状态,情绪就会变得越来越暴躁。父母要学会调节生活节奏,平衡好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做到“忙里偷闲”,让自己获得充足的睡眠。例如,有些妈妈为了照顾孩子,晚上睡得比较晚,那么,可以在吃完午饭之后小憩片刻,尽管只能睡很短的时间,但是却能够让妈妈恢复精力。
其次,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每天都忙忙碌碌,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更是把自己的爱好与兴趣完全忘记了,这对于保持情绪的愉悦是没有好处的。越是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越是应该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在感到压力巨大,或者是在生活和工作非常紧张之余,通过做喜欢的事情来让自己紧张的神经得到缓解,让情绪得到放松。兴趣爱好最好不要带有功利性,而是要完全遵循自己的本心,做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好,也才能对舒缓情绪起到更好的效果。
再次,坚持运动。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由此可见,运动对于维持生命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从情绪的角度来说,运动还可以缓解烦躁不安,消除负面情绪,让身体充满活力,从而保持情绪健康。当然,运动的方式因人而异,有人体力非常好,那么可以从事一些剧烈的运动,有人体力比较差,那么可以选择散步,或者是和朋友一起远足,这些比较舒缓的运动方式同样有益身体健康。也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的运动,例如瑜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抽出短暂的时间做瑜伽,不但可以舒展身体,也可以舒缓心灵,有益身心健康。
最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也会产生形形色色的烦恼,所以要学会为自己寻找一些真心的好朋友,这样在感到心力交瘁的时候,可以向好朋友倾诉,从好朋友那里得到安慰。有的时候,好朋友的话就像涓涓细流流入我们的心间,滋润我们的心田,这对于我们的成长而言是非常有好处的。为人父母者在和好朋友进行沟通的时候,还可以彼此取经,学习对方成功的经验,更好地教育孩子,更好地经营家庭,可谓是好处多多。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应该被情绪奴役。只有成为情绪的主人,我们才能保持情绪健康,也才能在情绪出现问题的时候,更加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当父母能够主宰自身的情绪时,就可以更从容平静地面对孩子。即使在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父母也不会歇斯底里,更不会怨声载道,而是能够积极的想出各种办法,用爱来包容孩子,从而会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拉近亲子关系,增进亲子感情,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