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酱香之魂:历久弥香酒更浓(第一部)
- 陈孟强
- 2311字
- 2021-02-07 11:00:21
序二:岁月如歌 人生如酒
人的眼睛就像一台摄影机。对于出生在仁怀美酒河畔的马桑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陈孟强来说,他的眼睛所记录下的,是祖国的腾飞、家乡的变迁、茅台的发展。如果说这些画面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汇聚成了一首美妙动听的歌,那他几十年如一日,用理想与智慧握手,为酿酒事业拼搏、奋斗的人生,就如一杯醇厚的美酒,回味悠长。今天的茅台故事,让我们和陈孟强老人一起来听听这首美妙的歌,品品这杯美味的酒。
这里,就是陈孟强老人的家乡。位于美酒河镇的马桑坪,曾经作为仁岸盐运通道的周转站而一度繁荣了两百年之久。
【“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这句诗所描述的是清朝时仁怀酒业兴旺、盐运发达的盛况。很荣幸的是,小时候,我也曾经目睹了这一繁华景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了打通蜈蚣岩,在马桑成立了河道工程局,经过整治和疏通,我们能够见到载重十吨左右的木船从河道上通过,很多赤水、土城等地的木船逆流而上到马桑、茅台,原本就繁荣的马桑坪更加繁华。20世纪50年代初,马桑坪就设有邮局,到处都是百货商店,而且这里还有仁怀贮存量最大的仓库,特别是一到秋季交公粮入库的时候,整个马桑坪通宵达旦,灯火通明,人山人海。】
如今的马桑坪,街道明亮整洁,建筑古色古香,居民生活惬意,虽然那个因盐运兴旺带来的商业繁荣时代早已时过境迁,但是陈孟强仿佛还能看到赤水河上往来的商船队伍,盐夫们辛勤背盐的身影。
【以前马桑坪很多人都靠背盐为生,盐夫们背着几十斤盐翻山越岭,穿跃崎岖的山路运盐的情形还历历在目。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家乡的变化,我们现在吃盐根本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大费周折,超市里面随处都可以买得到盐。】
说起祖国和家乡的变化,70岁的陈孟强脑海中有太多的画面。除了盐运时期家乡的繁华让陈孟强记忆犹新外,7年的知青生涯也让他难以忘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他们这一代人特有的经历,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上山下乡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歌,我是1968年去到仁怀最偏远的生产队开始了我的知青生涯,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当时我担任的是生产队队长……带着乡亲们种花生、棉花、甘蔗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一晃,就是7年的光景。】
一个人的命运总是和一个时代的命运紧紧相连的。知青生涯让陈孟强明白一个道理: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想把事情干好,人必须肯学习、有文化。也正是这一段艰难的岁月,让陈孟强学会了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拼搏,这对开启他的酿酒人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1974年,陈孟强进入了茅台酒厂工作,也迎来了他人生的另一个新纪元。
【小时候,听父辈讲了太多关于酒的故事,我从小就对酒十分感兴趣,想去探索,去研究怎么才能酿出优质的美酒。可以说,当时能够到茅台酒厂工作,算是圆了我小时候的梦。】
追梦的路上,勤奋的态度和无悔的付出是必不可少的。陈孟强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虚心向老工人学习。当时的茅台酒的酿造工艺,没有书面文字,全靠老酒师言传身教,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大家又道不出所以然来,反正就是跟着老师傅干。
【和多数工人比起来,我这个“老三届”算有文化的了,加上我爱探索一些老酒师们解释不了的问题,比如“同样的窖池为何产量有差距”之类的,慢慢地,开始归纳出来一些茅台酒生产的操作规律。】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在酿酒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二次酒淖排不出酒的情况,这是一个困扰茅台酒生产顺利进行的重大问题。许多班组往往一次酒产量还正常,但二轮次就不如一轮次。当时,作为生产技术处处长的陈孟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决心要找出问题的原因。
【经过长时间的分析和检测,我们发现一次酒的生产时期是全年生产气温最低的时期,当时做了很多尝试,关闭门窗,堆积时给堆子盖上麻袋,可是单单注重气候因素并没有有效地解决问题。后来我们发现酿酒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新鲜空气,要增大糟醅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并保持一定的时间,才可以更好地网罗微生物。之后把两方面的因素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后,问题才得以解决了。】
在此之中,陈孟强还提出,对投料的水分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不准超过工艺规定的上限。而随着茅台酒质量的不断提高,大家也认识到了合理工艺控制水分投料的重要性。
严格意义上来讲,茅台的规模逐年扩大,生产工艺和设备设施逐步完善,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特别是“七五”期间的800吨扩建工程,是茅台规模发展的基础和一个新的起点。而在陈孟强的回忆里,这个时间节点非常清晰,因为他就是800吨扩建工程的指挥者。
【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茅台酒生产停滞不前,乃至完不成国家生产计划的严峻局面,1988年,厂领导安排我去主持茅台酒年产800吨扩建项目,至今我都记得领导对我说的话:“有什么困难都必须攻克,我全力支持你!”】
接过重任,陈孟强顶着压力和同事们奋战在筹备一线。既要继承茅台酒传统工艺,又要确保投产质量,没有一条现成的道路可以遵循,所以,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
【茅台酒生产以前一直用的是泥窖、碎石窖,在试验过程中,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大胆改进了窖池的砌筑结构和筑窖方法,在800吨扩建工程中将全厂所有的窖池都改造成了条石窖,并对每个窖的长、宽、深作了统一规定。经过投产后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800吨的成功扩建,让陈孟强如释重负,也为探出一条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子积累了经验,为之后的2000吨甚至万吨工程作了铺垫。
在茅台工作的40年间,陈孟强始终致力于茅台酒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为优质、高产、低耗探索出道路,为茅台酒的酿造创造有利条件。他在工作中的突出业绩,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肯定,得到了酿酒行业的认可。
看到茅台今天的发展和影响力,陈孟强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而他自己踏踏实实一路走来的每一个脚印和成功背后的每一次付出,都化作了一坛时间的美酒,历久弥香。
马竞文
2019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