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海姆素岛居民》(1887) 瑞典斯德哥尔摩群岛,克莫门多

August Strindberg,Hemsöborna,Kymmendö,Stockholm Archipelago,Sweden

《海姆素岛居民》是一部滑稽却美妙的作品,没有斯特林堡作品中一贯的悲剧色彩。主人公卡尔松作为一个岛外人,蒙混进岛上的捕鱼社区,诱骗了一位可怜寡妇,最后因为过于自信,卡尔松身败名裂。

我既难过又疲惫,心情烦躁,还像一头野兽一样被四处追捕,于是去年8月,我在书桌前坐了下来,想给自己找点乐子。我写道:一个农夫的故事——我在斯德哥尔摩群岛度过的难忘的夏日时光(因为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愉快的经历)。我把女人的问题扔到脑后,把一切社会主义、政治和其他各种蠢话忘得一干二净,并且决定写一本属于瑞典的、离奇又搞笑的书,来告诉大家一个精神健全的好脾气农夫如何心胸宽广地过他的日子。是他的,他就欣然接受;不是他的,他也毫不计较。[36]

上面这封信是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在1887年秋天写的,它道出了被誉为滑稽小说典范的《海姆素岛居民》背后的创作动机。对于熟悉斯特林堡的暗黑自然主义风格的人来说,这部小说与《死魂舞》和《朱莉小姐》这些戏剧作品相比,基调可能会有点儿出乎意料。斯特林堡曾在德国和法国过了一段近乎流放般漫长而艰难的日子,他在这期间创作了《海姆素岛居民》。海姆素岛的原型是克莫门多岛。克莫门多岛位于斯德哥尔摩群岛南部,那里有一片散落在海里的小岛,或者说是碎礁,斯特林堡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就经常在那里过夏天。不过,故事中的人物特点过于写实,以致岛民们因为他写的故事中虚构成分太少而愤愤不平,使他再也无法踏足这片避难天堂。“海湾、岛屿、海湾、岛屿……一直延伸到无穷无尽的远方。”斯特林堡在自传中回忆道。在1884年的一系列文章里,他写道,当他望着窗外广阔的地中海时,内心向往的景观却是“粗砺的片麻岩小山丘,上面长着刺手的云杉和冷杉树,点缀着红色小房子”。

作为一部不含任何悲剧元素的娱乐作品,《海姆素岛居民》讲述了一个外来人卡尔松的故事。卡尔松受雇于一位还算富裕的中年寡妇安娜·伊娃·福洛德太太,帮她打理岛上小渔村附近一座快要破产的农庄。她的儿子和继承人古斯滕怀疑卡尔松的动机,对这个经验不足的欧洲大陆人卡尔松心怀鄙夷,而且他不想经营农场,只想享受捕鱼的乐趣;当地人都是水手和渔民,他们对外来者怀有天然的敌意。大家都抱有一个疑问:卡尔松到底是个心怀鬼胎的大骗子,还是真诚的好人?卡尔松很快就变成了福洛德夫人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和感情依托,还吸引了年轻厨师伊达的注意力。伊达是一位教授家里的随从,有一年夏天,她作为租客住进了农场。

农舍的客厅里烧着炉火,白色木桌上铺了一块干净的布。桌布上立着一瓶杜松子酒,酒瓶中间收窄,像一只沙漏,四周摆着画了玫瑰花和勿忘我图案的古斯塔夫斯堡牌瓷制咖啡器具。桌上还摆了一条新烤的面包、几块脆饼干、一碟黄油、糖罐和奶壶,这个场景在卡尔松看来显得还挺阔气,他可没指望天涯海角还能有这些。[37]

《海姆素岛居民》是斯特林堡的作品中写作风格最传统、最不带个人色彩的一部,它喜剧效果十足、滑稽可笑,充满了各种生动的岛民生活场景。斯特林堡本人和他的目标读者对以上这些都感到亲切和熟悉——很多读者每年夏天都会去“海姆素岛”类似的地方度3个月的假。斯特林堡称《海姆素岛居民》是他“精神最正常”的作品。这部小说描写的对象包括与世隔绝的乡下生活、大自然,以及那些从大陆和大城市来到这里、试图混迹岛中为自己谋利的人。故事的时间跨度为三年,在这个故事里,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岛上的动植物。深冬的冰原迅速融化,7月的极昼正是晒干草和举办舞会的好时机,卡尔松正是在一场舞会上第一次牵起了伊达的手。小说的语言细致而准确,无论是描述某处特定的景观,还是室内的装潢结构,都弥漫着繁盛而富足的生命力:“鲷鱼产卵,刺柏撒下花粉,稠李花朵盛放,卡尔松在冰冻的秋谷上面撒下了春天的麦种。”

卡尔松是个实用主义者,也是个流氓,斯特林堡称他为“一个上进的小伙子。他如同4月夜晚的暴风雪一样席卷了海姆素岛……不靠谱,但是能量十足”。小说结尾,我们看到他在追求财产和稳定的生活时制定了无法企及的目标,最后以失败告终。他的尝试与失利的过程正好符合季节的轮换:春季初来乍到,夏季运势红火,秋季一团混乱,冬季遭到致命打击,他从未真正理解大海,而最后大海完胜了他。不过,生活必须继续。在小说结尾,斯特林堡让古斯滕回到了本就属于他的地方。“他(卡尔松)得到了应得的,一分也不多,”古斯滕说道,“重新掌舵的海姆素岛新主人被他的仆人送回了家,他指挥着自己的船,历经生活的风浪,穿过绿荫蔽日的狭窄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