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对衰老原因的认识

随着科技发展而兴起的现代医学,试图从微观角度去寻找衰老的根源。西医也提出了许多衰老学说,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基因调控说、磨损伤害说、自由基学说、端粒—端粒酶学说、内分泌功能失调说和脂褐素蓄积说。

1.基因与衰老。基因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通过它的控制,父母的特征都可以遗传给下一代。比如人肤色的黑白、身材的高矮、耳垂的大小等,都与遗传有关,它们由相应的基因所控制。

研究显示,每一物种的平均寿命与最高寿命都基本恒定,子女的寿命与双亲的寿命有关。成人早衰症患者平均在39岁时出现衰老,47岁生命结束;而婴幼儿早衰症的患者在1岁时就出现衰老,12~18岁即过早死去。根据这一现象,有人提出了衰老的基因调控说。这一学说认为,生物细胞核内存在着与寿命有关的各种基因。衰老基因起作用时会缩短个体寿命,如果它发生了变化不再起作用,则可使生物体寿命延长。长寿基因起作用时有助于延长生物体寿命,如果其发生变化不再起作用,则使寿命缩短。上述两种基因相互作用决定了个体寿命的长短。这很像是一场拔河比赛。目前,科学家已经在人类身上发现了数种长寿基因和衰老基因。

按照这一学说,一个拥有较多长寿基因和较少衰老基因的人,即使生活习惯不良,生活环境较差,寿命也不会太短。而一个具有较多衰老基因和较少长寿基因的人,即使生活习惯良好,生活环境也较好,寿命也不会很长。不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还是有助于延长寿命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这一学说而放弃了自身的努力。

2.磨损伤害说。我们都知道,不管是自行车还是汽车,使用时如果爱惜一点,它的寿命就比较长;反之,如果老是走凹凸不平的路面,又爱踩刹车,就容易过早报废。人体也一样,如果不加保护地过度使用,就会因磨损或伤害而过早衰老。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暴饮暴食、熬夜,等等,都会对身体器官造成伤害。如暴饮暴食容易伤肝、胃、大小肠等消化系统的器官;长期精神压力大,又喜欢饮酒,神经系统就容易受到损伤;过多地接受太阳的紫外线照射会损伤皮肤;空气污染和吸烟可损伤人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

磨损伤害学说认为,衰老不局限于器官水平,还发生在细胞上。就像不管你如何爱惜地使用汽车,到了时间它依然会报废一样,即使你从未吸过一支烟,未喝过一杯酒,从不进行劳作;即使你避开阳光,住进没有污染的山区,只吃天然食品以及最低限度地使用器官,最终人体还是会损耗的。但是,如果不恰当地使用,损耗的速度就会加快。

与汽车不同的是,人体有自身修复系统。年轻时,人体的器官功能和修复系统功能都很好,故能够抵御正常甚至过度的消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器官不断地磨损,功能逐渐下降,而人体的修复能力也在不断下降,因此许多老年人死于年轻时本来就能够抵抗的疾病。

虽然人体在不断地磨损,从而走向衰老,但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的营养补充及合理的运动可以提高器官和细胞的再生或修复能力,从而延缓这一进程,帮助人们获得健康和长寿。

3.自由基与衰老。在我们这个由原子组成的世界中,有一个有趣的“潜规则”,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它的外围电子就一定要配对。如果不配对,它们就要去寻找另一个电子,使自己变得稳定。科学家把这种有着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叫作自由基。

人体内自由基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自由基具有杀菌作用,可以清除体内异物或抵抗微生物的侵害。它还参与胶原蛋白和激素的合成,负责有关信号的传导,帮助传递维持生命活力的能量,这是自由基有利的一面。另一方面,自由基非常活跃,非常不安分。它们就像不甘寂寞的单身汉,如果总找不到理想伴侣,就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它们会去抢夺“别人”的电子,破坏“别人”的婚姻,从而触发连锁反应,产生大量新的自由基。这种现象就叫作“氧化”。人体衰老的过程是氧化的过程。就好比坚硬光滑的铁块,在空气中长时间与氧发生反应,便会氧化生锈。原本健康的人体,长时间遭受自由基的攻击,细胞和组织也会慢慢地损伤,人体就会生病或衰老。

4.端粒—端粒酶与衰老。人体的细胞是通过分裂进行增殖的,但大多数人体正常细胞都不能进行无限的分裂增殖,它们的分裂次数存在一个“极限值”,也就是最大分裂次数。比如人的细胞可分裂50~60次,以后就不再分裂,开始衰老并逐渐死亡。这是因为细胞在分裂之前都要首先复制染色体,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各自都分配到一套完整染色体。但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复制的特定方式,染色体顶端部分无法复制出来,因此每次分裂后复制品总比原来的要略短一些。长此以往,当DNA缩短到一定程度,危及染色体复制时,细胞就会被迫停止分裂。

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的次数与细胞最初的端粒长度成正比。如果染色体一次又一次地被复制,端粒就会越来越短。一般认为,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正常人的双倍体细胞就不能再进行分裂,细胞开始衰老和死亡。因此,端粒被称为决定细胞衰老的“生物钟”。如果细胞要维持其正常分裂,那么就必须阻止端粒的进一步丢失,并激活端粒酶,使细胞能够进行正常的染色体复制。对于绝大多数细胞来说,它们无法激活端粒酶,因此便停止分裂而最终衰亡。不过人体也有极少数细胞能在端粒缩短时同时激活端粒酶,弥补端粒缺损并且恢复端粒功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从而避免死亡,发展成为“永生细胞”。

端粒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端粒长度的增减,而端粒长短直接影响到细胞的分裂次数。正常人体内唯有生殖细胞能使已经缩短的端粒有限延长,各种内、外因素通过调节端粒酶活性改变端粒缩短速度,从而影响人体寿命。在人类细胞中,研究者还发现,端粒缩短的速率与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相关。容易遭受氧化损害的细胞,其端粒缩短更快;而那些能够抵抗这种损伤的细胞,端粒缩短得较慢。如果减少细胞损伤,则有助于延缓人类的衰老进程。

5.内分泌与衰老。内分泌与我们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精神状态等都密切相关。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各种激素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着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的分泌平衡时,人体就健康。如果分泌平衡遭到破坏,使激素的分泌量过多或过少,就会造成内分泌失调,会引起相应的不健康症状。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出现内分泌失调。在所有与衰老有关的内分泌激素中,生长素和褪黑素较受人们关注。生长素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在胎儿至青少年时期分泌旺盛,30岁以后分泌迅速减少,到了老年时期则完全停止分泌。生长素的生长作用源于它可以直接促进骨、软骨、肌肉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分裂增殖,并使蛋白质合成增加。它还能诱导肝脏产生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氨基酸进入软骨细胞,增强DNA、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刺激软骨组织增殖与骨化。此外,它能直接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抑制外周组织摄取与利用葡萄糖,减少葡萄糖的消耗,提高血糖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生长素分泌减少,衰老便悄然而至。

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胺类激素。人在出生3个月后褪黑素开始分泌,6岁左右达到高峰,青春发育期后随年龄增长逐年下降,45岁时分泌量仅为幼儿期的50%,到80岁时降至极低水平。褪黑素对人体的作用极其广泛,涉及生物节律、激素分泌、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应激反应、衰老过程等多个方面。研究发现,褪黑素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内源性自由基清除剂,能够参与抗氧化反应,防止氧化损伤,因而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6.脂褐素蓄积说。有些老年人的皮肤上会长出一些褐色的斑块,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老年斑,这便是脂褐素。研究发现,人体细胞中的脂褐素颗粒最早在9岁时就已出现,以后逐年增加。随着年龄增长,脂褐素在细胞内更为密集,体积增大,含量不断增多。脂褐素的产生与体内自由基的作用和大分子的交联有关。随着年龄增长以及环境中理化因素的影响,人体内产生大量自由基,可诱导脂质过氧化。脂质过氧化物在分解时产生醛类,醛类可与蛋白质、磷脂、核酸发生交联而形成脂褐素。此外,细胞器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的膜,膜的脂类成分可与自由基反应而过氧化,产生醛类或羟基,引起生物大分子的交联,形成不溶性的脂褐素。随着脂褐素逐渐增多,正常细胞器受到排挤,功能下降,影响细胞正常的物质交换以及信号转导,最终导致细胞衰老。打个比方,如果细胞是一座城市的话,脂褐素就相当于城市中的垃圾,不及时清除,它便不断侵占城市空间,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转,最终导致城市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