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拟图示

一、一线教研

一线教研是班级管理的模式之一。学校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学生的管理,班级是学校组织的最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所以研究班级管理的不同图式和类型,找出适合自己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无疑对学生的教育和班级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班级管理目标的预设

目标是做一件事的最终方向。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个优秀的班级,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发展目标和管理方向。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把初一阶段的班级管理目标确定为人文素养的养成期;初二阶段的班级管理目标确定为文化与能力素养的拓展期;重要的初三阶段可以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发展期。根据不同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性和管理目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中就可以规划出一系列相关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的校本管理课程、班级管理工作程序和系列主题班会设计。所以,针对班级实际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应该从组班开始制定出详细的班级发展的三年管理实施模拟路线图,然后对学生的发展目标、班级工作的细节以及整体发展的方向做出一定的预测和评价,然后以此为导引,把班级管理真正地纳入到系统化、规范化、体系化的轨道上来。

三、班级管理的模拟图式

任何一种图式的建立都要有全面的实践基础和深刻的理论背景。如果没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将很难将之付诸应用。本文提出的几种模拟图式只是基于预设环境下的一种思考,主要体现由实践认识到理论分析的某种思路。模拟图式的真正意义在于可以随着实践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本文试图通过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结构和重要影响通道提出四种班级管理模拟图式。

树状图式。这种图式的主要结构是把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干。班主任并不直接参与对全体学生的管理,而是对班委会进行管理,再通过班委会具体参与班级管理,由班委会将学校、班主任的管理意图逐渐渗透到学生中去。在这种图式中,班主任主要扮演着一个“导演”的角色。导演的地位在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特点是管理结构层次分明、程序明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管理图式可能不利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的反馈。树状图式的操作要点是先行培养班委会成员的管理能力,正确发挥班委会的中介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主角”。

网状图式。在这种图式结构中,班主任起着一种担纲作用,学生处在整体的管理网络中。这种网状的管理模式非常常见。它的实质是:班主任充分调动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理转变成主动参与管理,由此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影响的管理关系的网络,最终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其主要特征是:把班主任作为纲要,以班委会为骨干。这种结构是一种动态的整体,在这个大大的网络里每个学生的位置、角色在一直变化。例如,在课外体育活动中,那些具有体育才干又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就总是处在管理者的地位;在班会活动中,那些表达能力强或者是具备艺术能力的学生也可处在管理者的位置。由此可见这种图式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自主性,从而使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在集体互动中得到充分表现。网状图式的关键在于班主任要认真研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别特征,要注重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中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不同作用。

交叉图式。这是指在管理班级过程中班级里的学生要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而这些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例如,在学习、课余活动和生活中常常要受到来自班主任、教务处、政教处、团委等各个方面的管理。这种图式是把班级管理放到学校整体环境中考虑,因为班级是不可能脱离学校环境而独立存在的。交叉图式的重要特征是:结构倾向于开放,有利于学生接受全方位的管理和多方面规范化的教育。

轴辐图式。这种图式是以班主任为活动的中心,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都围绕班主任的中心想法开展运作。在结构上,以班主任为中心将管理影响辐射到每个学生身上,从而形成明确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班主任直接负责每个学生、每个事件的管理,班级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直截了当地反馈到班主任这里。这样,班主任就能够清晰地知道学生的情况。其特点是:图式结构呈圆周式,带有闭合倾向。这种管理比较细致,可以及时掌握班集体发展的相关动态,其控制性较好。但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达到更高层次的管理要求。其操作要领是:班主任要真正关心学生,以情感交流作为联系学生的一条纽带,切忌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四、建立优化图式的“质性材料”

每个不同的班级所处的环境中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影响因素,一些具有确定性的或量化的影响材料不需要关注。这里之所以把另一些因素称为“质性材料”,是由于这些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这些“材料”需要一个开发、利用、组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环环相扣,紧密相关的。“质性材料”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确立管理关系、赋予基本形态。班级内存在多种关系。班级中的那些基本关系可以从多角度来看待,如组织关系、教学关系、交往关系,还有正式关系、非正式关系,团体关系、个人关系等等。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成员与环境的关系、运作过程中的主从关系等。班主任指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确立班级内部的组织结构、目标结构、角色结构、管理关系以后,班级的基本形态才能形成,管理图式才能够形成操作的内在机制。

营造班级氛围,充分体现管理者人格魅力。良好的班级氛围彰显着班级中各种成员共同的心理特点或倾向性,它在形成集体意识和班级特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班级气氛形成的凝聚点就是每个成员都有非常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高级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向更高管理目标迈进的群体动力。很多学者认为,教师的领导方式也影响着班级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意向。这种想法是正确的。教师的理智的(如劝诫、指导、说教等)、情感方面的(如关心、热爱等)、个性方面的(如风度、气质等)因素融入管理的影响通道中,也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班主任要采取民主式的领导模式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愿意为班集体贡献力量的精神,监督、调节并逐渐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努力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班级管理的终极目的是要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学生。一个完善的班级管理机制能够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既具有共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独立的个体。这些都需要班主任进行一种系统的、有指导性的管理。

班级管理并不是随意的。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成功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应该立足班级实际,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班级的管理途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机制,真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五、班级管理的过程与方法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如果你愿意潜心研究,大有文章可做。班主任和车间主任不同,因为他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主体,他们有自己人格。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更多地去研究他们的心理。很多管理者都是善于把握他人心理的。

要知道,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人格魅力是不同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让自己的人格获得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不是依靠权威,而是在相互理解、彼此沟通的基础上产生的信赖。他们之间是朋友,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朋友,这种友情指的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与晚辈对长辈的信任和依赖。

第一,把学生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学生是管理的主要对象。班主任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深刻了解班级里的每一个个体,去读懂他们。我们对潜能学生常常都特别头痛,但如果我们能把他们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也许他们就会给你带来许多惊喜。

第二,以“热爱学生”为工作的出发点,耐心处理一切学生的问题。只有真正地关爱学生,他们才会越来越亲近老师。作为班主任,对学生中的不良行为,就应该刨根问底,“严”字当头。人非圣贤,更何况是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学生一次小小的错误也不犯,那他就成了一个没有思想的木头人了。我们教师的任务不是去指责,而是去引导,让他们走出人生的误区。

第三,我们的教育应该是“给以希望的教育”。希望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只有充满希望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积极的人生。潜能生听惯了批评,对批评已经没有感觉。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活着就有自己的期望。很多潜能生在父母、教师的批评和指责下绝望了,他们常常感到在父母、教师的眼里,自己什么都不是,这种教育堪称一种“给人以绝望的教育”,学生不喜欢这种教育。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只不过是我们缺少发现。

教育是重要的。教育是社会性的,单纯靠教师、学校只不过仅仅是杯水车薪,作为班主任要紧密联系家庭、社会,时常家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