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张先
- 宋词三百首(宋词经典研究系列)
- 诸葛忆兵
- 5013字
- 2021-01-08 10:34:12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与欧阳修同年进士。曾任吴江知县、嘉禾判官等。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二人常相唱和。其后,又曾知渝州、虢州、安陆,人称“张安陆”。嘉祐六年(1061)累官至都官郎中,在汴京与宋祁、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均有往来。致仕后优游杭州、湖州之间,放舟垂钓,吟咏自乐,与歌儿舞女为伍。张先是一位老寿词人,卒年89岁,葬湖州弁山多宝寺。词集名《安陆词》,通称《张子野词》,现存180多首。其词遣词造句,精工新巧,含蓄而有韵味。
千秋岁
数声鹈鴂[1],又报芳菲歇[2]。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3],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4],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5]。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注释
[1]鹈鴂(tíjué提决):鸟名,即子规,杜鹃。《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2]芳菲:芳香的花。
[3]永丰:坊名,在洛阳。白居易《杨柳枝》:“永丰西角花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4]幺弦:声音细小的弦。
[5]“天不老”二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点评
这是一首描写恋情相思的词篇,它通过“芳菲”的被摧残来表达诀别之后的哀怨。词以鹈鴂的哀鸣开篇,说明季节由春到夏,人世由盛变衰。词人之所以折取“残红”,不仅仅是“惜春”,而且也是对被摧残的爱情表示深情惋惜。“雨轻风色暴”是上片中的关键句,它表面上交待“芳菲歇”的原因,实际却暗示爱情遭受外力的无情摧残。下片通过琴弦来表达相思与怨恨之情。“天不老,情难绝”,表达情深似海、矢志不二的坚贞,是全诗的主题句,它是针对上片“雨轻风色暴”而发的。“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设想奇特,比喻生新。结尾以鲜明的形象暗示:这强烈的相思之情,夜以继日,永无绝灭之期。
附录
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菩萨蛮
哀筝一弄《湘江曲》[1],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2],细将幽恨传[3]。
当筵秋水慢[4],玉柱斜飞雁[5]。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6]。
注释
[1]弄:奏乐一曲。湘江曲:所弹奏的是与投湘江自尽的舜之二妃有关的歌曲,是一种曲调哀怨的曲子。
[2]十三弦:古代筝为十三弦。
[3]幽恨:深埋心底的绵长愁恨。
[4]秋水:形容眼波之婉媚。
[5]玉柱:玉制的筝柱。斜飞雁:筝柱的排列犹如一排斜飞的大雁。[6]春山:指歌女修饰成山形的眉毛。
辑评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断肠’二句俊极,与‘一一春莺语’比美。”
清·黄苏《蓼园词选》:“写筝耶?寄托耶?意致却极凄惋。末句意浓而韵远,妙在能蕴藉。”
点评
这首词描述聆听歌伎演奏秦筝时的感受。词的开篇就点明这是一首与湘江二妃有关的悲哀的曲调。舜游历南方,客死他乡。舜之二妃追赶到湘江,投江而亡。秦筝今日演奏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其基调必然是凄苦悲哀、伤心欲绝的。演奏者技艺之高,与呜咽流淌、凄绿悲苦的湘江水融为一体,似天地间的自然音响。美人内心深藏的苦恨随之细细传达出来。上片主要是描述曲调的声情内容。下片转写演奏者的容颜与神态,这成为乐曲的很好陪衬。不仅仅是乐声传情,歌伎的神态也随乐曲声变化。她的眼波缓慢流转,似乎有无限的哀伤从这心灵的窗户中流出。曲调演奏到“断肠”高潮时,歌伎眉头紧锁,一脸的沉重。这是到了忘情处,人与筝已经合而为一。从“秋水”、“春山”的形容中,又可以感觉到歌伎姣好的面容。演奏者自身深深被乐曲感动了,词人同时也被乐曲声与歌伎的神态所打动了。至此,奏者、听者、江水,已经融为一个整体。
醉垂鞭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1]。
注释
[1]“昨日”二句:用巫山云雨故事,暗示与歌伎今晚的色情交易。战国宋玉《高唐赋》载:楚王游玩高唐,曾遇见巫山神女,自献其身。离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点评
张先写了许多酒宴间的赠妓词,这是其中比较出色的一首。词写一位清丽秀雅、婀娜娇媚的女子。上阕通过穿着打扮写歌伎的美丽。在“东池宴”上初次见到这位歌伎的时候,她穿着有美丽图案装饰的“绣罗裙”,淡施“朱粉”,如春日“闲花”,清雅脱俗,淡淡中别饶情致。下阕写女子的杨柳细腰,歌伎动人的体态如在眼前。结尾是色情的暗示,用巫山云雨的典故。通过曲笔描写,显得非常含蓄隐约。歌词表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狎妓的诗酒风流生活。
附录
清·叶申芗《本事词》卷上:“张子野风流潇洒,尤擅歌词,灯筵舞席赠妓之作绝多。其有名可考者,《谢池春慢》为谢媚卿作也。词云:‘缭墙重院,时闻有流莺到。绣被掩余寒,画阁明新晓。朱槛连空阔,飞絮无多少。迳莎平,池水渺。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秀丽过施粉,多媚生轻笑。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韵,都入相思调。’又《南乡子》听二玉鼓胡琴也。词云:‘相并细腰身,时样宫妆一样新。曲项胡琴鱼尾拨,离人。入塞弦声水上闻。天碧染衣巾,血色轻罗碎摺裙。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又《望江南》赠龙靓也。词云:‘青楼宴,靓女荐银杯。一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人物误瑶台。醺醺醉,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标格外风埃。’他如赠年十二琵琶娘者,有《醉垂鞭》云:‘朱粉不须施。花枝小,春偏好。娇妙近胜衣,轻罗红雾垂。琵琶金画凤。双绦重,倦眉低。啄木细声迟,黄蜂花上飞。’又听九人鼓胡琴者,有《定西番》云:‘焊拨紫檀金衬,双秀萼、两回鸾。齐学汉宫妆样,竞婵娟。三十六弦弹闹,小弦蜂作团。听尽昭君幽怨,莫重弹。’又舟中闻双琵琶者,有《剪牡丹》云:‘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瞑。彩縚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唱双槽,弹出古今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媚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而咏吹笛、咏舞、赠善歌诸作,又不胜枚举矣。”
一丛花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1],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2]。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3]。
注释
[1]嘶骑:嘶叫的马匹。
[2]小桡:小船。桡,船桨。
[3]解:懂得。李贺《南园》:“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辑评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唐李益诗曰:‘嫁得瞿唐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吾亦不敢定为所见略同。然较之‘寒鸦数点’,则略无痕迹矣。”
点评
这首词写独居闺中女子的相思寂寞情怀。自从心上人离去之后,每日只能登高望远,伤心愁苦。春日里柳丝飘拂,如同女子内心的纷乱离愁。这离愁又如濛濛飞絮,弥漫无边,纠缠不休。伤怀的女子想象,“嘶骑”越行越远,那就更加无处寻觅“郎踪”,相见无日了。下阕女子回到房中,时间已经是黄昏,缭绕的愁绪却依然无法摆脱。愁苦极了,居然被逼出一句“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相思之苦痛,独居之寂寞,怨愁之深沉,皆化解在这句形象的诗句之中。
附录
宋·杨湜《古今词话》:“张先字子野,尝与一尼私约。其老尼性严。每卧于池岛中一小阁上,俟夜深人静,其尼潜下梯,俾子野登阁相遇。临别,子野不胜惓惓,作《一丛花》词以道其怀,曰:(词略)。”
宋·范公偁《过庭录》:“子野郎中《一丛花》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时盛传,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乃“桃杏嫁东风”郎中。’”
天仙子
时为嘉禾小倅[1],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2],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3],往事后期空记省[4]。沙上并禽池上暝[5],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释
[1]嘉禾:宋代秀州的别称,治所在今浙江嘉兴。倅(cuì翠):副职。
[2]《水调》:曲调名,相传为隋炀帝游江南时所制。
[3]流景:流逝的美好景色。
[4]记省(xǐng醒):清楚记得。
[5]暝:苍茫的暮色。
辑评
明·卓人月《词统》:“张先以‘三影’名者,因其词中有三‘影’字,故自誉也。然以‘云破月来花弄影’为最,余二‘影’字不及。”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云破月来’句,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脍炙。”
清·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张三影’已胜称人口矣,尚有一词云:‘无数杨花过无影’,合之应名‘四影’。”
简评
这首词写的是伤春自伤之情,词人通过直接抒情与客观景物的描写,把这种感情表达得细腻传神。上片写伤春之情。持酒听歌,《水调》悲怨,难怪词人“午醉醒来愁未醒”了。“几时回”问的不仅仅是春天,还是在向自己的青春发问。当词人临镜自照,便痛感年华永逝,于是便产生了往事成空、后期难凭的感叹。下片写景,通过景物来烘托词人伤春亦复自伤的心情。“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但是,读者之所以欣赏这一名句,还在于句中有一“影”字。当暮色笼罩整个池塘之际,天上浮云掩月,突然,微风吹拂,浮云飘散,那即将凋残的春花,把自己的身影投向水面,仿佛在搔首弄姿。对此,词人禁不住想到,连即将凋谢的残花,面对春去的现实,还要弄影自怜,这对“往事后期空记省”的词人来说,不更加引起他对春天的留恋,对生活的热爱吗?
附录
宋·陈师道《后山诗话》:“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诵云‘张三影’。王介甫谓‘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如李冠‘朦胧淡月云来去’也。”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古今诗话》:“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轻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
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1],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2],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注释
[1]中(zhòng种)酒:饮酒过量。
[2]画角:古乐器名。据说传自羌族,形如竹筒,以竹木或皮制成,也有用铜制成的。
辑评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清·先著《词洁辑评》卷一:“子野淡雅处,便疑是后来姜尧章出蓝之助。”清·黄苏《蓼园词选》:“落寞情怀,写来幽隽无匹。不得志于时者,往往借闺情以写其幽思。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至末句‘那堪送影’,真是神描之笔,极细微窅渺之致。”
点评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用笔曲折而又含蓄,词人善于从气候的冷暖、风云的变幻来反映人的内心活动。例如,用乍暖还寒来烘托心绪不宁;用花残人醉、年复一年来形容怀人的强烈而又持久;本来醉意被角声惊醒,却只说“隔墙送过秋千影”。可见,这首词在构思上、表现手法上都较新颖别致,耐人咀嚼。
附录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生查子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1],一一春莺语。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2]?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注释
[1]雁柱:筝柱的排列犹如一排斜飞的大雁。十三弦:古代筝为十三弦。
[2]“娇云”二句:用巫山神女云雨典故。
点评
这首词作者是欧阳修,《类编草堂诗余》卷一误作张先词。《宋词三百首》第一稿入选,第二稿被删除。词咏歌伎当筵弹筝。上阕将女子的情态与音乐声相映衬,人美、乐声美相映成辉。下阕写演奏的效果,同时也在写歌筵结束后的冷落,暗示着艳情相思。
附录
宋·晏几道《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