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扶贫:中国电商扶贫新实践
- 魏延安
- 1447字
- 2021-01-05 18:44:18
第一部分 电商扶贫的概念、内涵、模式
1.1 电商扶贫如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把力?
实现乡村振兴,首先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电商扶贫是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和路径。在今后的电商扶贫中,如何发挥优势,补足短板,进一步推进电商扶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值得我们思考。
一、关于电商扶贫的优势
电商扶贫作为一种创新性扶贫措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通过互联网搭建了网上大市场,突破了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的销售半径,让其从“养在深闺人未知”变成了“凤凰一飞冲千里”。如成县的核桃、砀山的黄桃罐头、阿克苏糖心苹果都从互联网火了起来。
二是通过电商下乡开展了便民服务,让老百姓享受到了信息化发展的红利。网货下乡,弥补了农村商品市场的不足,让产品更丰富,价格更优惠;村上有了电商站点,老百姓交电话费、看病挂号、买火车票更方便了。
三是为农民工特别是大量青年返乡创业提供了舞台。因为农村电商从业门槛低,操作便捷,也满足了年轻人职业体面的心理诉求,促进了农村人口回流,为乡村振兴奠定了人才基础。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农村电商的网店达到1300多万家,从业人员达3000万人。
四是通过电商的大数据倒推,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方向更明确了。现在产业扶贫最大的困难是如何避免“多收了三五斗”式的悲剧,而电商积累的大数据有利于贫困地区有针对性地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江苏沭阳县的花卉苗木从7万亩增加到60多万亩,大多得益于电商的带动。
二、关于电商扶贫的短板
电商作为互联网经济的典型代表,是从城市和工业品开始的,农村及贫困地区相对滞后,短板大体有以下方面:
首先是贫困地区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群众在理念上难以接受和理解,初期难以跟进。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很多都存在这些问题,也包括当地的传统生产经营主体。
其次是农村电商基础设施薄弱,突出表现在网络不通,网速不快,物流不通或时效太低、费用太高,加工仓储包装和电商服务业跟不上等方面。
再次是人才十分短缺,贫困地区的很多人想从事电商却不具备相应能力,外来的人才留不住,对本地的人才缺乏有效的扶持和配套服务,成长较慢。
最后是产业基础不配套,特别是标准化、品牌化、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不健全,供应链达不到电商的要求。
三、如何进一步推进电商扶贫?
首先,要放宽视野,不能把电商扶贫片面地理解为培训几个贫困户在网上开店,而是要定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上,发挥政府、平台、网商和传统企业等的作用,协同发力,在互联网上推广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使贫困地区的农民生活便利化,使贫困地区的产业网络化。
其次,要大力培养人才,每个地方都应培养一批懂电商的领导,培养一批会干电商的干部,培养一批愿意从事电商的人,特别是注意培养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留守妇女、残疾人等。
再次,加快电商生态构建。继续引进电商平台和经营主体,加快推进传统企业电商转型,注重发展电商服务业、快递物流业及加工仓储包装等配套产业,让贫困地区的电商生态“丰满”起来,支撑电商快速发展。
最后,发挥好消费扶贫的积极作用。借助互联网,城市消费者和农村生产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变为可能,一些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定向采购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还有的企业开展了基于社交电商的农产品众筹、预售、领养等产销对接和城乡互助项目,让电商扶贫的形式丰富起来,让扶贫变得人人可为。当前应该总结阿里巴巴“乡甜”频道、京东“跑步鸡”、苏宁“查干湖冬捕”、中国银行“公益中国”等好的活动经验,扩大示范推广范围,既让人们吃上放心的农产品,又让贫困地区的农民钱袋鼓起来,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