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与旅游:东巴文化的旅游展演及活态保护
- 光映炯
- 2220字
- 2021-03-15 17:51:54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的经济、文化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正在经历着重要的变革。2012年,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1.2亿人次。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测算:中国旅游产业对GDP 综合贡献10.1%,超过教育、银行、汽车产业。[1]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大众化的旅游业、旅游的产业化发展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特别对于民族地区来说,旅游业发展是社区社会变迁的重要动力和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据悉,近五年来国家旅游发展基金补助贫困地区项目资金达11.5亿元,目前中国已有超过800多万人口通过发展旅游实现脱贫。[2]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民族文化的“旅游化”生存和发展也关系着地方民族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发展中文化的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是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内核,同时旅游也成为文化发展甚至变迁的重要载体。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现代化”“城镇化”等因素的推动过程中发生着必然的变迁,而“旅游化”尤其对旅游目的地的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并使民族文化变迁呈现一种显性现象。在旅游发展的大浪潮下,特别是民族文化总被率先搬上旅游舞台,既有静态的博物馆式的展示,也有动态的文化展演,不同类型的旅游展演对民族文化的本真传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民族文化处于现代语境下的新的文化生境之中,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传统与现代等诸多两难性问题也随之而来。
现在,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已触及社会的各个层面,有生态影响、经济影响、文化影响、政治影响等全方位的,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在充分体现旅游给民族地区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特别为减少旅游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从国家层面到省级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对文化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如《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2011年)、《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2012年),等等。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中第19条规定:“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文物等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相衔接”,特别强调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保护意义和作用,特别是旅游对文化的保护。同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全面关注。2015年,国家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大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刺激旅游市场的消费,民族文化的商业化发展更给旅游开发中文化保护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尽管如此,在民族旅游地旅游开发的日常化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市场化、商品化乃至旅游化使其发生了很多负面的效应,民族文化的传承空间、传承主体、传承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大规模变迁,为了使民族文化在传统向现代的良性、可持续沿袭过程中平稳过渡,对民族文化的保护特别是活态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传承空间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场已从村落的传统状态走向旅游市场,走向现代社会;传承主体不再是单一的地方群体而是有游客及诸多外来者渗入和参与的社会共同体;传承方式也不再是口耳相传而是在主要的旅游传播方式中兼及现代的网络、触屏等现代方式;民族地区在大肆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遭受着诸多难题。
本研究关注于当下这一既热门又棘手的问题展开调查、分析和研究。目前,大部分的民族地区都在进行着一场全国上下的旅游化发展,民族旅游确实能给民族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良的负面影响。该研究关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尤其是旅游展演现状,同时也关注民族文化的保护现状和保护系统,并在旅游展演和文化保护的互动关系基础上探求良性的活态保护机制。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和发展有关民族文化保护理论,有益于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并为政府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和传承对策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1. 现实意义
滇川地区尤其是丽江的纳西族文化被大规模旅游开发,对东巴文化所处的文化生境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纳西东巴文化拥有很多耀眼的头衔和光环,同时也处在极其脆弱的文化生境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去世、世界文化遗产被亮黄牌、旅游展演使民族文化被旅游化等,因此,对东巴文化的旅游展演与活态保护问题进行的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式的研究,不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对现实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唤起现阶段民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保护意识,也有助于促进西部地区合理地利用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而具有示范效应;对理论的研究不仅是文化保护研究理论发展的必然,也是在面临旅游经济发展时所急需研究的新课题。
2. 理论意义
在文化生境的背景理论下,在对旅游场景中文化展演进行全新定义、阐释以及对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进行再整理、再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层次分析来研究文化的变迁与保护,同时结合管理学的视角来探讨文化保护的机制,不仅开拓了民族文化研究的深入层次,丰富了旅游人类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更为管理学领域的活态机制构建研究加深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