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质疏松居家康复指导
- 冯珍
- 1434字
- 2020-11-21 19:15:48
第二节 女性骨质疏松的特点
一、女性更需要关注骨质疏松的原因
在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中,性别是重要因素之一。女性的峰值骨量明显低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骨量丢失的速度明显高于男性。女性在达峰值骨量后每年骨量丢失量为男性的2~3倍。研究表明,女性骨质疏松好发于中年(49岁左右),主要与女性生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雌激素分泌水平)有关。所以,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注骨质疏松。
二、女性特殊阶段的生理特点
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变化规律,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会出现4个阶段容易发生缺钙,即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
(一)青春期
青春期前后是女性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该期由于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具备了女性的特有体征,乳房开始发育、骨盆变得宽大、身体开始长高、月经初潮启动。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此阶段骨骼生长速度最快,钙、磷、镁等矿物质需求量大。所以,此时期女性对钙的需求量明显增高,每日达1200毫克,但她们日常生活中每日钙摄入量仅360~500毫克,因此容易出现缺钙现象。如果在青春期钙摄入不足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资料显示,女性在青春早期至青春中期骨量获得迅速,青春晚期开始减退。所以,女性在青少年时期提高峰值骨量是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此期首选食补,建议多喝牛奶及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同时适当参加户外运动。
(二)妊娠期
钙是胎儿骨骼发育的重要原料之一,随着孕期进展,钙的需要量逐渐增加,如果不能及时摄入足量的钙,就会动员母体骨钙以满足胎儿所需,使母体骨钙丢失,骨密度明显下降。因此,女性孕期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自身健康。专家推荐,女性孕期每日需要摄入钙量1500毫克。然而,有关孕期营养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孕妇日常饮食钙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的差异较大,城市居民平均每日钙摄入量约为推荐量的53.3%,农村仅为47.1%。所以,母体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钙丢失,引起下肢抽筋等不适。缺钙除了对母体产生危害外,还会影响婴儿骨骼发育,严重者出现先天性佝偻病。所以,孕期除了从食物中摄取钙外,还需要适当补充钙剂。
(三)哺乳期
众所周知,孕妇需要补钙,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产后哺乳期更需要补钙。其实,母乳喂养的产妇每天钙丢失量达300~400毫克,这意味着若母乳喂养3个月产妇将丢失25~30克钙,占全身钙量的3%,若母乳喂养6个月产妇将丢失全身钙量的6%。在母乳喂养前6个月,这些钙剂的5%~10%主要来源于中轴骨(如椎骨、肋骨等)。乳汁中的钙含量并不完全依赖母体吸收钙量的多少,而是以骨小梁中钙储存来维持乳汁中的足够钙量。所以,当饮食中钙摄取低于骨钙丢失时,母体会出现骨密度下降,甚至骨质疏松。建议母乳喂养的产妇每天至少补充钙剂1500毫克。如果产妇缺钙不及时补充会影响乳汁的质量,进而导致婴儿发育障碍。
(四)更年期
更年期(绝经期)是指女性正式月经停止后的一段时间,由于个体差异,此阶段通常发生在40~60岁。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影响钙吸收,使骨钙丢失增加。所以,在此阶段女性缺钙特别明显且严重,每日需要补充钙量1000~1200毫克。但是,中老年女性保健意识不强,未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平时摄入钙量严重不足。因此,钙摄入不足也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之一。
三、女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特点
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病年龄一般在49岁之后,大约比男性早10~15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身高缩短、驼背、腰背痛、四肢关节痛等症状明显,甚至影响生活质量;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易发生骨折,轻微摔倒可能发生尾骨骨折。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通过骨密度测定即可诊断,应及早发现问题,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