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如水
老于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若众人之新悉,故凡于道奖。居善地,心善满,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放无光。
【译文】
人世间最有智慧的圣人,就好像水一样。水具有种种美德,它滋嗣万物有利于它们生成,面又不和万物相争保持平静,处在人人都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善人居处如水一样顺乎自然、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如水一样静默深远、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如水一样润泽万物、善于效法上天,说话如水一样堵止开流、善于遵守信用,从政如水一样净化污秽、善于理政治国,处事如水一样随物成形、善于发挥才能,行动如水一样润溢随时、善于随顺天时,因为他具备七善面成为上善,与万物无争,所以没有怨咎。
宠辱不惊
老于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并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惠?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
【译文】
以受宠为尊荣,以受辱为卑贱,以至于为此担惊害怕,重视大忧患就像重视自身一样。什么叫宠辱若惊?因为所尊宠的居于下位,得到它会惊喜不安,失掉它会惊恐不安,这就叫宠辱若惊。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大忧患,是因为我有这个身躯,等到我没有身体时,还有什么忧患呢?所以,崇尚献身于治理天下的人,才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不愿舍身治理天下的人,你怎么可以将天下寄托给他呢?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老于
【原文】
曲则全,枉则正,盈,鼓则新,夕测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式。不自是故章,不自见敢明,不自伐故有功,敢能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面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
【译文】
处世之道:委曲反面能保全,弯屈反面能正直,低洼反而能积满,陈旧反而能出新,少取反面能有得,贪多反而会迷惑。因此,圣人遵守着“道”原则行事,已为天下的典范。不自以为是,所以才声名显扬;不自我显露,所以才能自明;不自我夺耀,所以才能见功;不自以为贤能,所以才能领导。正因为人与无争,所以没有一个人能和他相争。古人所说的“委曲反能保全”,是与此意义相近的话啊!确实能把保全的效验归于“无为”面为的“道”。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
老子
【原文】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诗,而民称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昏;民多智能,而奇物滋起;法些溢彰,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盲日: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歌不欲,而民自格。
【译文】
用光明正大的道理来治理国家,用奇特诡诈的战术对外用兵,用清静无为的策略来掌握天下。我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根据是天下的禁忌越多,百姓就越贫穷;市场图利的器具越多,国家就越混乱;人的技巧心窍越多,邪风怪事就越发生;法律制度越严明,盗贼反面更多。所以有道的人说:我顺其自然,百姓自会潜移默化;我喜好清静,百姓自会走上正轨;我不抗民生事,百姓自会富福;我没有贪欲,百姓自会淳朴。
善战者不怒
老子
【原文】
故善为士者不武,善钱者不怒,菩益散者非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调不争之德,是请用人,是请肥天,古之极也。
【译文】
所以善于作战的人,不逞其勇武;善于统兵打仗的人,不被激怒拼命;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对斗而胜;善于用人的,对别人很派虚。这叫做与人无争的美德,这叫做能利用的人的力量,这叫做壮大天“道”,这是自古以来的准则。
柔弱胜刚强
老子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也,柔之胜刚,天下莫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数圣人之言云日:受国之诟,是谓社主;受国不样,是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水是普天下最柔弱的东西,但是当攻击坚强事物的时候,没有能胜过水的,因为它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得了的呀。柔之所以能够胜过刚,弱之所以能够胜过强,普天下没有哪个不知道,但是没有哪个能照此实行。所以圣人的话这样说:“能承担国家這遇到屈辱的责任,这才配称国家的君主;能承担国家发生祸难的责任,这才配做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原文】
仲弓问仁:子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架。已所不歌,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日:“雍虽不敏,请事斯语夹。”
【译文】
仲弓向孔子请教,仁爱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孔“平常出门要像去见贵宾一样庄重,役使百姓子说:要像承当大祭典一般严肃,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他人。在诸侯国中没有人对自己怨恨,在大夫的封地没有人对自己怨最。”
仲弓说:“我虽然不才,也要按先生这香话切实去做。”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孔于
[原文】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日:司马牛忧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商闻之买:与人而有礼。四海之内,音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
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惟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生或死都由命运主宰,荣华富贵也是上天安排。’君子只要做事认真严肃,不出差错,对待别人恭敬而有礼就是了,那天下的人都是你的兄弟了啊!君子为什么要忧虑自己没有兄弟呢?”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孔子
【原文】
子日:“南人有言日:‘人而无恒,不可以作至医。’善夫!”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己矣。”
【译文】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做人如果没有恒心,是不可以做巫医的’!这句话说得好啊!”
《易经》上说:
“三心二意,不坚守自己的德操,就会承受羞辱。”孔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无恒心的人,不要去占卦罢了。”
言忠信,行笃敬
孔子
【原文】
子张同行。子日:“言忠信,行笃敏,虽查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手?立,则见其参于菌也,在與,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
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主张到处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老实,做事忠厚严肃,即使走到少数民族的偏鲜国家,也行得通。但如果说话虚伪欺瞒,做事马马虎虎,就是在本乡本土,又怎能行得通呢?如果站立的时候,就好像看见‘忠信笃敏’这几个字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车上则好似看见这几个字呈现在前面的横木上,这样牢记它们才能使自己的主张到处行得通。”子张将孔子的这些话记在衣服的带子上了。
敬之敬之
《诗经》
【原文】
敬之之,天维显思,命不易截!无日高高在上,陟降士,日蓝在兹。维子小子,不羁敬止。日就月,学有缉黑于光明。佛时仔,示我显德行。
【译文】
为人处事须要时刻警惕,天理晰彰不容稍加欺骗,人生在世多么不容易!别说苍天高高在上,升降我土没有形迹,每日监视在此地。我刚即位年纪轻,不明不白受蒙蔽。日积月累常学习,发扬光大明事理。众臣辅我担重任,美德向我多启迪。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原文】
孟子告齐宜王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便君如腹心;君之视巨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巨如土芥,臣视君如寇仇。”
王日:“礼:为田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奖?”
日:“谅行言听,青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君使人导之出,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课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页去,别君搏执之,又板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速收其田里。此之庭仇。寇仇,何原之有?”
【译文】
“君主看待臣子如同手足,孟子告诉齐宣王说: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待如同腹心;君主看待臣子如同犬马,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待如同常人,君主看待巨子如同尘土、草芥,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待如同强盗、仇敌。”
宣王说:“礼制规定,要为以往事奉过的君主服丧,君主怎样做才能使人为之服丧呢?”
孟子说:“如果臣子劝谏被接纳、进言被听取,因面恩惠下达到百姓;臣子因故耍离去,君主派人引导他离开国境,并派人事先前往他所要去的地方进行妥善安排;离国后三年不回来,才收回他的采地和房屋。这叫做三有礼。君主能做到这样,臣子就会为他服孝,现今做臣子的,劝谏不被接纳,进言不被听从,因此思惠到不了百姓;臣子因故离国去,君主就派人拘捕他的亲族,并故意到他所要去的地方为难他,离开的当天就没收他的禄田和房屋:这就叫做强查、仇敌。对于强盗、仇敌有什么孝可服呢?”
与民同乐,和谐安定
孟子
【原文】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日:“好乐何如?”
孟子日:“王之好乐甚,财齐国其座几手!”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子色,日:“塞人零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日:“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应几手,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日:“可得闻与?”
日:“独系乐,与人乐乐,款乐?”
日:“不若与人。”
日:“与夕乐乐,与众乐乐,取乐?”
日:“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备之音,手疾首额而相告日:吾王之好鼓承,夫何使我至于此板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最。今王田猛于此,百姓王车马之音,见羽施之美,辛疾首受额而相告日:吾王之好田,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王钟鼓之声,管簧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日:“吾王庄儿无疾病与,何以能鼓禾?”令王田猛于此,百姓王车马之音,见羽施之美,季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底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指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译文】
庄暴见到孟子,说:“我朝见齐王,齐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我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庄暴接着向孟子问道:“作为国君,却喜好音乐,到底应不应该呢?”
孟子说:“齐王要是非常喜好音乐,那么,齐国差不多就可治理好了啊!”
几天后,孟子在进见齐宜王时间道:“大王曾告诉过庄暴您喜好音乐,有这回事吗?”宜王听了之后,脸色变得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的古乐,只不过喜好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要是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就会治理得差不多了,时下流行的音乐和古代遗留下来的音乐都一样殊,”齐宣王说:“可以把这个道理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独自一人娱乐,和别人一起娱乐,哪种更快乐?”宜王说:“不如跟别人一起娱乐更快乐。”
孟子说:“和几个人娱乐与和众人娱乐,哪种更快乐?”宜王说:“和众人一起更快乐。”
孟子接着说:“那就让我来为大王讲讲娱乐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乐声曲调,大家都愁眉苦脸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光顾自己喜好音乐,为什么要把我们弄到这般穷困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假如大王在打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见到旗帜的华丽,大家都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光顾打猎开心,怎么把我们弄得这般穷困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由于不和老百姓一同娱乐的缘故。”
“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乐声曲词,大家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打,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见到旗我们大帜的华丽,大家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打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由于和老百姓一同娱乐的缘故。倘若大王您能跟老百姓一同娱乐,那么就会受到天下人的拥戴,天下就会得到统一了。”
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曾子
【原文】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与。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萏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
只有那有仁德的统治者,才会把这种嫉贤妒能的人给以流放,驱逐到四夷居住的边远地方。不许他与贤能的人同住在中原大地。这就是说,只有具有仁德的人,才懂得该爱什么样的人,该恨什么样的人。
如果发现了贤才,却不能把他们推荐到更高的职位;或者虽然推荐了却不能尽早地重用他,这是以怠慢的态度对待贤才。发现了不贤的人却不能立即罢退他,或者即便罢退了,但不能把他放逐到边远的地方去,这是政治上的过错喜爱人们所憎恶的东西,憎恶人们所喜爱的事情,这就是说违背了人的本性,灾祸就一定会降落到自己的身上。
所以,国君要具有在道德上起示范作用的大道理,就必须以忠诚仁义的态度去获得它。反之,如果态度骄恣放纵,那就会失掉它。
中庸和谐,天下之道
子思
【原文】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人们的感情主要有喜怒哀乐,这些没有表露出来的时候(这时人的内心处于虚静淡然、不偏不倚的境界)称为“中”。表露出来以后符合自然常理、社会法度(做到这一点,情感中正和谐)称为“和”。“中”是天下人们的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人们共行的普遍原则。达到了“中和”的境地,天地便各在其位而运行不息,万物便各得其所生长发育了。
执其两端,而用其中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译文】
孔子说:“舜帝称得上是一个极其有智慧的人了吧!他喜欢向别人求教,而且善于对那些浅近的话进行仔细审察。听到不合理的恶言便包涵起来,听到合理的善言便加以表扬,他度量人们认识上两个极端的偏向,而用中庸之道去引导他们。这就是虞舜之所以能成为舜帝的原因啊!”
和而不流,中立不倚
【原文】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娇!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译文】
子路向孔子请教:“怎样才称得上是刚强呢?”孔子回答说:“你问的是南方的强呢,还是北方的强呢?或者还是你认为的强呢?用宽容温和的方法去教化别人,对于蛮横无理的人也不加以报复,这是南方人的强,君子就属于这一类;经常枕着刀枪、穿着盔甲席地睡觉,上战场毫不惧怕,拼杀而死也不后悔,这是北方人的‘强’,性格强悍勇武有力的人属于这类。所以,君子善于在人际间协调,又决不随波逐流,那才算得是‘刚强’!君子信守中庸,独立而不偏不倚,那才算得是‘刚强’!国家政治清明,遇艰难不变志向,那才算得是‘刚强’!国家混乱,社会动荡,君子到死不改变品德和信念,那才算得是‘刚强’!”
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子思
【原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穿。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
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间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间,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眀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
凡事预先进行认真的规划,就有成功的可能;不进行预先的策划,就很有可能导致失败。说话预先想好,就不会语塞中断;做事预先想好,就不会感到困难。行动之前预先想定就不会内心不安。执行规则预先想定就不会陷入绝境。
处在下位的人得不到上级的信任,百姓就不可能治理好了。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道理的,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道理的,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是有道理的,自己心不诚就不能孝顺父母。心诚是有道理的,不明晓善就不能使自身心诚了。
诚实是天道的法则;诚实是人道的法则。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为人处事合理,不必思索言语行动得当。从容不迫地达到中庸之道,这种人就是圣人。诚实的人,必须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要坚定不渝地实行它才行。
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清晰地辨别,要忠实地贯彻。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就不中止。要么不问,问了还是不明白就不中止。
要么不思考,思考了没有收获就不中止。要么不辨别,辨别了不清楚就不中止。要么不实行,实行了不到忠实程度就不中止。别人一次能做到的,我用百倍的功夫,别人十次能做到的,我用千倍的功夫。如果真能这样做,即使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会变得刚强。
君子处世,贵能有益
颜之推
【原文】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于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办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译文】
仁人君子处在世上,可贵之处在于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不是一味地高谈阔论,左琴右书,浪费君主给他的俸禄官位啊!国家使用人材,大体不外六个方面:一是朝廷的臣子,用他能通晓治理国家的体制纲要,经纶博雅;二是文史的臣子,用他能撰写典章,不忘古先;三是军旅的臣子,用他能决断有谋,强干习事;四是藩屏的臣子,用他能熟悉风俗,清白爱民五是使命的臣子,用他的随机应变,不辱君命;六是兴造的臣子,用他能考核工程节省费用,多出主意;这都是勤奋学习、认真工作的人所能办到的。只是人的秉性各有短长,怎可以一定要求这六个方面都做好呢?只要对这些都通晓大意,而做好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无所惭愧了。
世有痴人,不识仁义,不知富贵
颜之推
【原文】
世有痴人,不识仁义,不知富贵并由天命。为子娶妇,恨其生资不足,倚作舅姑之尊,蛇虺其性,毒口加诬,不识忌讳,骂辱妇之父母,却成教妇不孝已身,不顾他恨。但怜己之子女,不爱已之儿妇。如此之人,阴纪其过,鬼夺其算。慎不可与为邻,何况交结乎?避之哉!
【译文世间上有一种愚痴的人,不懂得仁义道德,也不知道富贵皆由天命。为儿子娶媳妇,恨媳妇的嫁妆太少,仗着自己当公婆的尊贵身份,怀着毒蛇般的心性,对媳妇恶意辱骂,不懂得忌讳,甚至谩骂侮辱媳妇的父母,这反而是教媳妇不孝自己,也不顾她的怨恨。
只知道疼爱自己的子女,不知道爱护自己的儿媳。像这种人,阴间地府会把他的罪过记录下来,鬼神也会减掉他的寿命。千万不可与这种人为邻居,更不可与这种人交朋友,还是躲他远点吧!
对于变乱的心态
【元】许名奎
【原文】
志不慑者,得于预备;胆易夺者,惊于猝至。
勇者能搏猛兽,過蜂虿而却走;怒者能破和璧,闻釜破而失色。
桓温一来,坦之手板颠倒;爱有谢安,从容与之谈笑。
郭晞一动,孝德彷徨无措;亦有秀实,单骑入其部伍。
中书失印,裴度端坐;三军山呼,张泳下马。噫可不忍欤!
【译文】
面对变乱,为什么能够做到意志坚定,不轻易动摇?是因为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而那些胆量容易丧失的人,在突然来临的变故面前只能惊慌失措。
有勇之人能够和猛兽相斗,但遇到蜂蝎而逃跑;蔺相如有勇气让自己的头与和氏璧同碎,却在锅被打破的时候吃惊不小。这说明充分的心理准备能使人勇气倍增,而意外的变故会使人胆小如鼠,风度尽失。
西晋大司马桓温来朝见皇帝,孝武帝下令谢安与王坦之前往新亭迎接。当时到处都是流言汹汹,说桓温这一来,就会杀王坦之、谢安。因此王坦之害怕极了,见桓温时吓得汗流浃背,连上朝的手板也拿倒了。
而谢安态度从容,言语机智,令桓温大为敬佩。
唐朝元帅郭子仪的儿子郭晞在邠州,放纵士卒,残害百姓。节度使白孝德敢怒不敢言,都虞侯段秀实捕捉了为恶士兵,单骑前往郭晞军营痛陈利害,最后郭晞请求谢罪改过。
唐代斐度听说官印丢失,安坐不动,照样喝酒,会儿有人报告官印复得,裴度依旧如故。别人问他为什么不着急,他说:“官印必定是手下吏僚拿去盗印书券,追急了他会把官印销毁,追查不紧他就会把官印还回来。”裴度的胸怀、度量和冷静令人佩服。宋朝张泳阅兵时,军士大声起哄,三次高呼。张泳下马也同样高呼三声,再骑马阅兵,起哄的军士被镇住了。
面对变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聪明的智慧、沉着的心态去应付,否则就会措手不及。
许公感叹:噫,当意外变故来临时,怎能不忍一忍心中的胆怯和惊慌呢!
与其练达,不若朴鲁
【明】洪应明
【原文】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译文】
一个刚刚涉足社会的人,阅历不深,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也少;而阅历丰富的人,具备的各种应对处事技巧也就多了起来。所以,一个坚守道德准则的君子,与其过于精明圆滑,不妨朴实笃厚;与其谨小慎微、曲意迎合,不如坦荡大度,“君子坦荡荡”。
登高思危,少言无躁
【明】洪应明
【原文】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露,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过躁。
【译文】
我们到了低矮的地方观察,才知道向高处攀登充满着巨大的危险;我们到了黑暗的地方,才知道当初的光亮过于耀眼;我们持有宁静的心情,才知道四处奔波的辛苦;我们保持沉默,才知道过多的言语,将会带来多么大的烦躁不安。
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
【明】洪应明
【原文】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译文】
如果我们不能站在更高的境界来立身,就如同在灰尘中抖衣服,在泥水中洗脚一样,怎么能够做到超凡脱俗呢?如果我们为人处世,不退一步着想,就像飞蛾投入烛火中、公羊用角去抵藩蓠一样,怎么会有安乐的生活呢?
花铺好色,人行好事
【明】洪应明
【原文】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译文】
春天到来的时候,风和日丽,花草树木都会争奇斗艳,为大自然铺上一道美丽的风景,林间的鸟儿也会婉转啼鸣出美妙的乐章。读书人如果能通过努力学习,有幸出人头地,又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如果不善思考留下不朽的篇章,或者为世间多做几件善事,那么他即使能活到一百岁,也如同没有在世上活过一天。
居安思危,天亦无用
【明】洪应明
【原文】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顛倒豪杰处。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译文】
上天的变化不可把握,有时先让人陷人困境,然后再进人顺境;有时又让人先得意而后失意。不论是处于何种境地,都是上天有意在捉弄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英雄豪杰。因此,一个真正的君子,如果能够坚忍地面对外来的困厄和挫折,平安之时不忘危难,那么就连上天也没有办法对他施加任何伎俩了。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明】洪应明
【原文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译文】
在闲暇时不让时光轻易流过,抓紧时间做些准备到了忙的时候自然会用得着;在平静时不让心灵空虚,在遇到变化的时候自然能够应付自如;在无人知道的时候不做邪恶明暗的事,在大庭广众之下自然会受到尊敬。
聪明不露,才华不逞
【明】洪应明
【原文】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取乌噬人手段处。
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译文】
老鹰站立时,双眼半开半闭,仿佛处于睡态;老虎行走时,慵懒无力,仿佛处于病态。实际上,这些表现,正是它们准备取食的高明手段。所以有德行的君子要做到不炫耀自己的聪明,不显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才能够有力量担任艰巨的任务。
要担当,又要善摆脱
【明】陈继儒
【原文】宇宙内事,要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
【译文】
世间的事,既要能够承担重任,又要善于解脱羁绊。不能承担重任,就不能从事改造世界的雄伟事业;不善于解脱,就没有超出世间的宽广襟怀。
必出世者,方能入世
【明】陈继儒
【原文】
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则世缘易堕。
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则空趣难持。
【译文】
定要有超出世间的胸怀,才能深人世间做事。
否则,在尘世中便易受种种世俗影响而堕落。一定要有深入世间做事困难的准备,才能面对困难,思想真正地超出世间,否则,就不容易真正保持理想境界。
信是立身之本
【清】王永彬
【原文】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译文】
一个“信”字,是在世上立身的根本,所以人不可没有信用;一个“恕”字,是待人接物最重要的品德,所以人应该终生奉行。
人生不可安闲
【清】王永彬
【原文】
人生不可安闲,有恒业,才足心放心;日用必须简省,杜奢端,即以昭检德。
【译文】
人活在世上,不能够只满足于安逸闲淡,有了长久经营的事业,才能够将遗失的本心收回。平常花费必须简单节省,杜绝奢侈的习性,方可以显示出勤俭的美德。
何谓幸福
【清】张潮
【原文】
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
【译文】
幸福是什么?有的人以获得金钱名利为幸福,有的人以美人相伴为幸福,有的人以高官厚禄为幸福,也有的人以悠闲恬静的生活为幸福,这是几种人生的大幸福。朋友是幸福的源泉,友人之间相互帮助,在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自己不仅能在助人过程中得到快乐,还能够收获友情,多一些正直、聪明、胸怀宽广的朋友,真可谓福在其中。书籍是人类的瑰宝,有时间和先哲圣贤在书中对话、增添智慧,自然是人生一大幸事。读书有所得,思考有所得,然后落笔成书,著作等身,这是写作、抒发的乐趣,幸福蕴涵在著作中。不招惹是非,不理会闲言碎语,这是耳根清净的幸福。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都不同,追求幸福是人之常情,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不破坏法纪,都无可非议。
有时间阅读书籍,是一件幸福的事;有能力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学问渊博能够著书立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没有闲言碎语烦扰,耳根清净,是一件幸福的事;有朋友见闻广博,正直可信,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酒、剑
【清】张潮
【原文】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
【译文】
如何面对不平之事呢?对于个人来说,当受到不公平的对待、饱受委屈的时候,心中积满怨愁而无可发泄。个人的力量如此渺小,以至于在蒙受冤屈的时候甚至无法替自己申辩,有若不能言,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这个时候,只好斟酒独饮,把酸甜苦辣合着酒一起吞进肚里,什么都不再去想,只想一醉到天明。酒醒之后,生活还要继续,以前的烦恼大概能消失,轻装迎接新生活的到来。倘若放眼社会,广阔天地里定然有更多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存在。贫富不均,贵贱悬殊,老弱病残者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反而遭受欺凌;劳动者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反而遭受剥削,如此等等,社会被腐蚀得千疮百孔。如此严重的问题是无法用酒精来麻痹神经以求忘掉的,应当拔剑而起,找准造成社会毒瘤的源头,一剑斩落,毫不留情。
个人胸中的愤愤不平是小事,可以通过饮酒消解掉;人世间的不公平是大事,只有用武力才能彻底解决。
傲气与傲骨
【清】张潮
【原文】
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得为君子。
【译文】
所谓傲骨,是指具有高傲不屈的品格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所以才能面对权贵的威逼和金钱的利诱时,不会低下高昂的头。无论出身如何,他们都拥有一颗高贵的心和不凡的气节。那些没有傲骨的人,在权贵面前就好像永远站不直似的,总是奴颜婢膝毫无立场,丧失了为人的起码尊严。傲骨是一回事字之差的傲心是另一回事。一个人要是有了骄傲自满之心,容易浅尝辄止停步不前,满足于一时的成就,再难进步。而且这样的人看不起身边的人,嫉妒才华高于他的人,只会招来人们的厌恶最后落得孤独一世难以成为君子。真正的君子除了具有才华,还具有谦逊和善的品德,对待事物宽大包容,从而得到众人的赞赏和爱戴。
做人不能没有高傲不屈的脊骨,不可以有骄傲自大的心态。没有傲骨的人与粗鄙的人没什么区别;有傲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得才兼备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