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注释】

《诗·蒹葭》:即《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风人:原意是指古代采集民歌、风俗的官员。这里有诗人之意。

晏同叔:即晏殊。北宋初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又因其子晏几道在文学上的成就与其齐名,世称“二晏”。晏殊自幼冰雪聪明,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的美誉。他最擅长的是小令,风格雅丽、含蓄,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政治上,他十四岁时入仕,后期所历皆为要职。担任地方官时,他十分重视教育,曾大办学校,培养人才。而且他知人善任,门下有范仲淹、欧阳修等名士。

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诗经·蒹葭》是一篇最能表现出诗人深远情致、最具感发力量的诗。晏殊的那一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描述的意境与之较为接近,只是《诗经·蒹葭》的风格洒落,而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风格较为悲壮。

【赏析】

《诗经·蒹葭》全诗共分为三段,作者运用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艺术手法,为读者营造出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意境:初秋时分,河畔烟雾袅袅,风从芦苇间穿过,使得白露颗颗滴落水面。一位少年为了寻找心目中的“伊人”,沿着河堤逆流而上,未果,又顺流而下,回环往复。那位“伊人”仿佛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令少年无比失落、痛苦。

《蒹葭》的意境苍茫凄迷,风格隽永、出尘。王国维称之为“洒落”,只因整篇诗中没有一丝哀怨、仇恨的情绪,那反复的吟唱只让人对少年的真挚情感与执着追求感同身受。后世的读者也能从诗中营造的审美空间品味出无穷的意味和情愫。

婉约派词人多以“伤离怀远”为主题,其中晏殊的这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颇为著名。它具有婉约词情致深婉、哀思动人的特点,却又别有一番辽阔高远的意境。

“昨夜西风凋碧树”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原本郁郁葱葱的大树在肃杀西风的摧残下变得面目全非。主人公一夜未眠,早起见到树叶飘落一地的场景,更感孤独。

至此,词人似乎已经写尽了主人公心里那股无可言喻的惆怅与痛苦,但他突然笔锋一转,用一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将全词的境界骤然拔高。读者也随主人公一起,从狭窄庭院的忧伤、愁苦中脱身而出,登高远眺,对“天涯”生起无限渴望。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一句流传千古的佳句。尽管此句中包含着伤离意绪,但整体氛围是悲壮的,语言也干净爽利的,没有丝毫绮丽颓靡的气息。王国维认为洒落的《蒹葭》与悲壮的《蝶恋花》最得“风人深致”,这一说法赢得了后世无数文人、学者的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