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别人家的孩子”并不存在

曾有一个热帖在微博、论坛、新闻里处处可见,标题是“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猛然间红遍大江南北。跟着这些热帖的,却是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中的孩子们。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对于此事都怎么看?

罗晓丽:从上小学开始,爸爸妈妈就总是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每当我学习放松、退步,或者他们对我有什么新要求的时候,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就会出现,让我觉得心里空落落的,非常失落。

刘妈妈:我觉得这是家长“刺激”孩子上进的一种方式。得知别人家的孩子成绩更好时,我们就想教育自己的孩子一番,希望激励自己的孩子更加努力,下次超过别人家的孩子,这样做也是为了孩子好。

邓爸爸:作为家长,我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为我实现我未能实现的某些愿望。有时候,我搬出的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并不存在,只是我愿望的“影子”。教育他时,我也是把自己过去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他把这个“影子”变成现实。

周老师:很多家长爱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但事实上,这样做不仅难以起到激励的作用,还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甚至影响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度。我觉得,家长应该让孩子“和自己比”,而不是“和别人比”。

孙校长:我认为,家长在提及“别人家的孩子”时要注意方式。最好先对自己孩子表现好的方面给予表扬和肯定,然后再客观分析别人家的孩子表现比较好的方面,之后才在此基础上建议孩子如何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孩子的心里会更容易接受。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经常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并希望他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听话、学习好、有礼貌等。毋庸置疑,这些家长是出于对孩子的迫切希望,希望孩子能以别的孩子为榜样,多学习他人的优点,从而在自省自知中不断进步。然而,他们只注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却忽略了“人比人,气死人”所带给孩子的伤害。

如果家长经常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尤其是拿他的缺点与其他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就会使孩子无法正确认识、评价自己,还会使他对被我们所表扬的孩子产生嫉妒、憎恨心理。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消极、沉沦。

因此,若想让孩子的感受快乐,有一个活泼的性格,则需要帮助孩子选择适宜的比较对象。那么,什么样才算是理想的比较对象呢?

通常来讲,较理想的比较对象是与自己相近并略微好于自己的人,这样,孩子的心理压力不是太大,还找到了可以学习的榜样,有利于孩子较为轻松、自信地取得进步。然而,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质、性格、能力,这类“理想的榜样”并不容易找到。

一个上三年级的孩子发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总是拿我和别人比,特别是开完家长会之后。他们既然认为别人好,那就让别人做他们的儿子呗!再说了,我也不是不想学好,我也在努力,可是他们都看不到。”

家长在为孩子苦苦寻找所谓的“理想的榜样”时,往往会忽略孩子的努力。的确,当家长这样比来比去,为孩子寻找理想的比较对象时,又怎么会看到孩子的努力呢?所以,若想让孩子取得进步,家长首先要把眼睛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而不是别人的孩子身上。

如此看来,孩子最理想的比较对象便是“昨天的自己”了。孩子需要在比较中获取前进的动力,家长不妨引导他学会与自己比,拿自己的今天与昨天比。当孩子真的这样去做的时候,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经过长时间积累,就会获得巨大的进步。

当孩子的今天比昨天有进步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如果孩子的今天比昨天退步了,让他知道就好,家长也不要指责、批评他,因为他成长的脚步就是呈螺旋状前进的。更何况,一个不经历挫折、失败的孩子是不会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