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省剧团师承黄桂珠
- 当代岭南文化名家·梁素珍
- 梁素珍 王琴编著
- 2278字
- 2020-10-28 09:48:16
在梅县艺光汉剧团时期,是梁素珍的艺术启蒙期,这个时期她在舞台上演了很多戏,奠定了其汉剧艺术基础,也奠定了梁素珍在剧团的艺术位置。艺光汉剧团对梁素珍的培养、重视、拔苗,使梁素珍很早在艺术上、在观众当中就有比较高的声望。在梅县艺光汉剧团一年多的时间,梁素珍演出了十多个剧目。边练功,边学习,边演戏,边排戏,实践的机会多,艺术上成长很快。师父钟熙懿(1955年去世)传授了梁素珍汉剧的四功五法,规范其汉剧的表演及唱腔,传授了一些传统剧目。福建木偶剧团时期则为梁素珍奠定了唱功基础。树有根,水有源,这样点点滴滴积累,才汇聚成艺术的长河。
1956年7月,由广东省委决定,以原粤东民声汉剧团为基础成立“广东汉剧团”。9月,艺光汉剧团并入,经调整,分设一团、二团。
民声汉剧团,原名大埔湖寮民声汉剧社,是1950年7月由老艺人自力更生创建的职业性汉剧团体。首任社长丘优,副社长邬庆访、丘均香。1953年春,经中共大埔县委决定将民声社改为大埔民声汉剧团。主要领导和主要业务人员有:团长张选,业务负责人罗恒报,编剧杨启祥,舞美设计何萍,主要乐手饶叔枢、罗旋、罗亨诏、罗九香、饶从举、罗琏、管石銮、陈德魁。主要演员黄桂珠、黄粦传、罗恒报、刘绍粦、刘千万、黄崇德、范思湘、罗纯生。
剧团以老艺人为主体组成。他们当中有不少在二三十年代就是四大班和“同艺国乐社”的名演员和名乐手,他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着手抓好两件实事:一是挖掘整理传统剧目,二是培养新生力量。在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工作方面,在建社的第二年,遵循大埔县人民政府县长黄光正的指示,邀请了原“新梅花”班和“新老福顺”细子班(科班)部分艺人一起,在内部演出一百多连(折)传统剧目,并有不少经整理改编成为传统保留剧目。如《百里奚认妻》《齐王求将》《打洞结拜》《林昭德》《击鼓骂曹》《红书宝剑》等。在培养新生力量方面,建社伊始,就积极招收一批男女青少年进行培训,教学方法上采用科班教法,和提倡新的师生关系相结合,尊师爱徒等,使其快出人才。黄芹、唐开兰、罗兴荣、黄顺太、刘飞雄、蓝志元、余耿新等就是这时期培育出来的有成就的新一辈。他们已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广东汉剧承前启后的骨干力量。1956年7月经广东省文化局决定转为广东汉剧团。
艺光汉剧团原是1950年秋成立的“梅县业余汉剧研究会汉剧组”当时隶属于汕头专区文联。1951年改名为“梅县文联汉剧实验剧团”。1952年春,又把实验剧团改为“梅县艺光汉剧团”,1953年春,粤东行署批准转为专业剧团。1956年4月,汕头专区李国瑶副专员来梅宣布把艺光汉剧团转为“汕头专区地方国营艺光汉剧团”。于1956年9月间并入广东汉剧团,为二团。团长汤明哲,副团长钟普光、巫玉基、陈星照,编剧钟普光、黄伟济、刘兴集。导演黄育秀,舞美曾然、黄倾秀。主要演员有肖雪梅、肖霜梅、郑汝光、巫玉基、陈星照、李荣娇、杨棉盛、龚秀珍、梁秀珍、李炳元、李艺添等。
1956年大埔民声汉剧团与梅县艺光汉剧团合并,9月,梁素珍与小生曾谋因其出色的表演才能调入广东汉剧团一团任主要演员。来到新的院团,需要一个调整、磨合适应期。在艺光汉剧团,梁素珍有非常多的演出机会,练功、排戏、演戏,很多新的角色去实践,经常活跃在舞台上,与观众经常见面。来到省一团,为了准备去北京汇报演出,主要是练功,在艺光汉剧团积累了十多个戏没有机会演出,通通丢了,有点失落,不太习惯。梁素珍总想返回二团(原艺光汉剧团),因为与剧团里的头弦师、乐队都熟悉,配合默契。二团失去了梁素珍、曾谋两位主演,实力明显下降,经常请梁素珍、曾谋回去支持他们的演出。
到了省剧团,梁素珍作为团里的四大台柱之一(黄粦传、黄桂珠、梁素珍、曾谋),在艺术上要有新的突破和追求,这是一种艺术上的责任感。在唱腔、表演上得到黄桂珠老师的亲炙指导。梅县艺光剧团和大埔民声汉剧团合并成“广东汉剧团”,一部分人有地域偏见。黄桂珠老师来自大埔民声剧团,而梁素珍来自于梅县艺光汉剧团,开始时还担心桂珠老师也会存有此偏见,接触之后,发现桂珠老师平易近人,为人正直、善良,爱惜人才。黄桂珠老师是梁素珍的师辈,唱腔、表演俱佳,梁素珍要找到和她的差距,吸取营养。经常听她唱,看她的表演,看她排戏,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她。梁素珍从桂珠老师处获益最大的是唱腔上的指导,学习其科学的发声、行腔运气的方法。黄桂珠指出梁素珍唱腔优美,中气足,但开口音发得不好,是因为没有掌握运用好丹田之气,黄桂珠亲自示范、指导、示唱,纠正其开口音发音的不足,使其嗓音有了较大幅度的穿透力,行腔流畅、字正腔圆,在唱功上得到一个大的飞跃性提高。
桂珠老师的表演端庄、古朴,梁素珍学习桂珠老师,但同时不丢掉自己的艺术特色,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对角色有独特的认识,对人物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如在《秦香莲》的《闯宫》《宴会》两折中,秦香莲是贤妻良母的形象,举止稳重,到了《杀庙》一折,陈世美抛妻弃子,将其赶出城门,为了高官厚禄,还要杀妻灭子,韩琦舍生取义,此处的表演,梁素珍体现出一种情感的升华,较之桂珠老师扮演的秦香莲温柔平和,在唱腔、表演上的处理上体现出一种情感的强烈爆发。戏曲表演要演行当,但不能为行当而行当,更重要的是从人物、从情感出发去演绎行当中的人物。
黄桂珠指导梁素珍排演《二度梅》《花灯案》《蓝继子》《女审》《血掌印》等戏,言传身教,直接在学习、模仿中领会汉剧旦角表演艺术的特点。《盘夫》作为晋京演出的剧目,黄桂珠老师悉心指导,《盘夫》中的西皮、二黄唱段,已成为梁素珍的传承经典剧目。与此同时,黄桂珠正派、朴实的为人也使梁素珍耳濡目染,不仅艺术上,在人品上梁素珍也受到了很好的熏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