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财富通过交换在社会中的形成

上面我们叙述过单个人的财富是怎样形成、保存和使用的。形成社会的人们的财富,也同样是以同样的步骤、同样的方式和同样的目的形成、保存和使用的;唯一的区别是:前者只是考虑自己,而且当他创造财富的时候,从来也没有忘掉使用的目的。也就是说,从没有忘掉自己的享受和休息。至于后者,生活在多数人聚居的社会里的人,必须和这个社会的人进行不断的变工,他的劳动要能供别人享受和休息,同时他也依靠别人的劳动来求得自己的享受和休息。

人一旦成为社会的成员,即抽象的存在,它的财富和需要都是假定的,他再也不能一直亲眼看到自己的劳动变成劳动果实被消费的时候了,他再也不能自己规定他所该供应需要,以及他应该休息的时间了,他必须为装满公共的仓库进行不懈的劳动,而由社会决定怎样使用他所创造的东西。

两个进行劳动并产生准备自己消费的财富的人之间所进行的交换也是一样,这种交换首先是由于有剩余的产品而产生的。交换的一方对另一方说:把你不用的那件东西给我吧,我需要它,我把我用不着的、而你却需要的东西给你吧。然而,当时的用途并不是交换物品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要估计一下自己生产自己所提供的那件物品花去多少劳动和时间,这就是售价的基础;他也要把自己要给别人的物品所需要的劳动和时间与自己需要的物品所付出的劳动和时间作比较,这是确定买价的计算根据。只有进行交换的双方经过计算,每个人都认为用这种方式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比自己亲自去作更方便的时候,交换才能实现。

但是,交换根本改变不了财富的性质;财富永远是通过劳动创造出来、为日后需要而保存起来的东西,而且只是由于这种未来的需要,财富才有价值。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仍然是由另外一个人替生产者消费。人们可以不考虑把生产品当成对象而进行的任何交换,因为一个人从事创造,另一个人把它保存起来,又由于有一个人需要它,就把它消费掉;不管这几次连续交换的人是不是同一个人,都不过是使最后一个人代替第一个人罢了。

交换并不是专以物品为对象的,它也可以扩大到生产一切物品的劳动。有存粮的人给粮仓中空无所有的人供应食粮,只要后者为他劳动,这种交换劳动的费用叫做工资。

交换不能改变产品的性质,同样也不能改变劳动的性质。对于社会或个人来说,都可能有无益的劳动和非生产性的劳动。尽管前者和后者都获得一笔工资,它们仍然保持原来的性质,尽管前者不符合雇佣劳动者的希望和需要,后者不能有任何果实的积累。不论前者或后者,所获得的工资,都不会使我们产生这样的幻想:付工资的人就是使工人代替自己劳动;我们所假设的一个人所完成的任务由两个人或者更多的人来完成,其结果总是一样。为主人种上橄榄果的短工,只不过是进行了一项无益的劳动,可是对他本人,一旦得到这项劳动报酬,还是有利的。保护主人不受狗熊危害或保护社会不受敌人攻击的人,照料他人的健康或照顾他人生活的人,给别人奏乐、演剧、跳舞以供娱乐的人,完全和那位离群索居的人一样,都被认为是有益的劳动,因为这种劳动能使人愉快,而对他本人来说也是有利可图的,因为他从这里获得一项工资,同时他也为出钱的人牺牲了自己的享受。然而,这种劳动是非生产性的劳动,因为它既不能节约,也不能积累。事实上,支付工资的本人已经花了线,并没得到支出的工资所换来的那种东西。

劳动和节约对于全社会成员和单个人一样,都永远是正确的,并且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前者和后者都能够得到同样的好处。不过,由于社会的形成以及随之而来的商业和交换,使生产力通过劳动的分工提高了,或使节约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或者财富所创造的享受增加了,因而便促进了财富的发展。因此,社会成员集体生产的东西要比个体劳动所生产的东西多,他们所生产的东西也保存得较好,这是因为他们对于劳动的价值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两个具有同等劳动能力和购买能力的人,由于在交换自己不直接需要的产品过程中意外的获益,便立刻发现:他们在交换中可以得到经常的好处,只要自己把自己的精致的东西拿出来,就可能换到别人制作得比自己更精致的东西。这是因为经常制作一件东西,会制得更好;凡是偶尔制作一次的东西,往往做得又慢又粗糙。他们越专心进行一种劳动就越能学到更高的技巧,也就能发现做得更简便、更迅速的方法。这种经验使各行各业开始了分工。农夫立即明白:他用一个月的时间,也做不出铁匠用一天给他制作的一些农具。

起初只是农民、牧人、铁匠和织布工之间的分工,同样的原理,后来这些行业又细分成无数部门;每个人都认识到,简化自己所负担的工序,便可以作得更快、更完善。织布工不再作纺纱工和染色工的工作;纺麻工、纺棉工、纺毛工以及纺丝工等等彼此又进行分工;织布工也根据用途和布的纤维又细分出许多工序;在每一个工序里,每一个工人都集中精力专门做一件工作,于是工人的生产力提高了。这种分工在每一个工厂里又不断增加,它们同样收到相同的效果。二十个工人共同作一件东西,每个人担任一个不同的工序,这二十个工人的集体劳动要比他们单独劳动提高二十倍。

由于劳动的分工而产生了机器。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自然力,它比人的力量不知要大多少倍,但是它还完全没有被利用起来。把自然力发动起来,使它听从人们的指挥,是工业方面的一大胜利:自从人类能使自然力为人类服务时起,这些力量就用远远超过人类用自己力量进行了更迅速、更大规模的工作。水、风和火,本来不能担负复杂的工作,可是劳动的分工把各种工作简化了。从每个工人在工厂里只负担一个工序之后,不久就发现完成工作的一致动作;接着,又发现使用一个自然代理者的办法,也就是说,使这个自然代理者不用人力去帮助就能完成这种动作。于是,水被用来推动磨谷物,带动大锯,推动大铁锤;甚至有些用几千人也办不到的工作,都被这些没有知觉、没有任何需要的工人完成了。

劳动的分工还由另一种方式提高了人类原来的生产能力。许多社会成员放弃了手工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他们研究自然和自然的特征,动力学和动力定律,机器学和机器的使用,他们研究出几乎可以无限地增加人类生产能力的方法。这些生产方法就是我们今天用科学力量这个名词所概括的一切,这样的生产方法通过比人力大得多的代理者,完成人类单靠自己的力量永远不能完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