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溟

 

 

学界青年才俊张勇耀、韩兵强新著《孔天胤评传》数易其稿,终于杀青了。在创作伊始,二位便一再邀我作序,而我心惴惴,实是愧不敢当。但二位坚称非我莫属,理由是我比较早地涉足孔天胤研究,也最了解此书创作的缘起和经过。话说至此,我也只好不揣谫陋,勉为其难了。

我从十几年前开始关注乡贤孔天胤,引起我重视并着手研究孔天胤的原因,是已故北京师范大学赵擎寰教授生前的一再鼓励和提携。赵老里籍山西汾阳,是我国工程制图界杰出的学者、教育家。赵老对乡邦文献和人物情有独钟,举凡北宋名将狄青、明代大算术家王文素、明代理学家孔天胤等,均率先发掘并不遗余力撰文推介。在给我的致函中,对孔天胤更是备加推崇,赞誉孔天胤是嘉隆了时期“北方学界领袖”。受老先生影响,我从2001年开始对孔天胤进行了筚路蓝缕的研究。从孔天胤文献资料的调查收集,到孔天胤诗文集的校勘整理,经过长时间的翻检、思考,我对孔天胤有了不断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此后随着中国科学院常佩雨博士的加入,特别是以张勇耀、韩兵强《孔天胤传》《孔天胤评传》《孔天胤年谱》写作目标的确立为标志,我们可以说已初步形成了孔氏研究小团队。我们还共同点校整理了《孔天胤全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令人欣慰的是,研究越深入,越觉得孔天胤像一颗被历史尘封了的明珠,擦拭越久越是光彩照人。

孔天胤首先是一位廉能兼备的疆臣。孔天胤(1505~1581),字汝锡,汾州文同里百金堡村(今属山西文水县)人。他出生于皇戚之家,幼承庭训,属意仕进。嘉靖十年中乡试第六名,次年以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初授陕西按察司佥事提调学校,历官直隶祁州知州,河南按察司佥事兵备颍州,河南布政使司左参议,浙江提学副使,陕西左参政、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等职。孔天胤一生为官清廉,以能著称。他不论是提调学校考选士子,还是参知军务强兵御虏,抑或是持宪一方兴学救荒,均多有善政,广为士农所称道,可称得上是一位颇具家国情怀、刚健有为的循吏。

其次,孔天胤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理学家。孔天胤学养深厚,儒、释、道贯通,对六经及孔、孟之学皆有创见,尤以精研理学名世。他的学说继承了王阳明的“心学”,融汇众说,认为“圣人之学”的本义就是心、性、理、道四位一体。他赞同王阳明“圣人可学而至”的观点,认为“人人皆可成尧舜”,进而反对朱熹对王通《中说》不公正的看法。孔天胤的学说在儒学思想史特别是在河汾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其三,孔天胤是一位注重实学的教育家。孔天胤为官重实德实绩,轻浮名虚誉,无论两任提学,还是主政一方,他都实实在在地从教育的基础工作做起,修庙学,建书院,正学风,选士子,事关教育的每一项举措都尽心尽力。他还倡导为学要先正心,“一正心,而德明矣”。他进一步提出,“先行实而后文艺”。孔天胤的实学教育思想至今都有现实意义。

其四,孔天胤是一位成果丰硕的著作家、诗学理论家。孔天胤在从政之暇及退归之后,勤于著述,先后有《孔文谷文集》《孔文谷诗集》《渔嬉稿》《霞海编》《汾州志》等多种著作问世。孔著不仅在学术史、文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他所写的各类碑传序跋、地方志乘中,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可以弥补一些正史的不足。与此同时,孔天胤还是一位杰出的诗学理论家,他首提“神韵”,后被王士禛发展为“神韵说”,今人钱锺书在《管锥编》中对孔说有较为中肯的评价。孔天胤还有文话若干,惜大多没有保存下来。

其五,孔天胤是一位卓越的出版家。作为一位有担当的博学鸿儒,孔天胤不仅自己深钻精研,还特别注重通过典籍的刊刻印行,扩大正统文化的传播。他先后主持刊刻了《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考异》《集录真西山〈文章正宗〉》《西京杂记》等书籍,为保存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典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为我国文献学和版本学界所珍视。

综观孔天胤的一生,其成就和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实事求是地讲,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像孔天胤一样的人物数不胜数。如此说来,对孔天胤的研究还有意义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就拿张勇耀、韩兵强所著《孔天胤评传》来说,作者以孔天胤的一生经历为经,以他的诗文创作及理论、图书刊刻、理学思想、交游考述等为纬,妙手编织,一气呵成。在材料的使用上,所本皆是孔天胤的诗文、各地志书的记载以及与孔天胤有交集的同时代人的互动文献和史料。殊为难得的是,作者对传主更多从精神层面进行了解读和研究,严谨的写作态度,确保了这完全是一部可入于史、可传于世的人物评传。

因此,读者朋友通过阅读《孔天胤评传》至少可以获得如下裨益:一是通过作者对孔天胤一生命运的独到解读,我们可以很直观地了解明中期的社会、政治、教育、文化等状况,比照于全球化、现代化下今日之中国,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二是通过作者对孔天胤人生际遇的叙述及其学术思想的概况,可以让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家士君子文化在我国传统社会治理结构中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三是通过作者对孔天胤仕进的铺陈和考证,我们可以对明代的科举、吏治、宗藩管理等制度有更具体的认识,从而对僵化的古代集权政治有更清醒的批判性思考;四是通过作者对孔天胤在山西的文化建树的展示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乡绅落叶归根后对于地方文化的带动和影响作用,从而促使我们思考在当今乡村凋敝、优秀农家子弟挂冠远去的情况下,乡村建设应该如何兴盛和繁荣;五是通过作者对孔天胤的宦历、交游十分详尽的考证,我们可以对明中期儒学文化的重要支脉——河汾学的发展有个大概的了解,进一步厘清河汾学的脉络走向,提高对河汾学文化价值的再认识,进而思考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应该如何对这一文化源流及其学术精神进行承续和创新等。

读《孔天胤评传》让我们获益良多,但有谁知道在成功的背后作者付出了怎样的辛劳与心血!令我感到敬佩和惊奇的是,二位作者均非历史或文献学专家,张勇耀是一位纸媒杂志主编,韩兵强是一位大学工科教授,尽管他们二人此前已经有文史类著作面世,但当确定评传写作的时候,面对传主资料缺乏、研究尚属处女地等诸多困难,对作者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然而,后生可畏,他们利用互联网优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搜遍天下;他们跑国家及省图书馆,跑地方文史单位,遍查遍访,来来回回,不厌其烦;他们夜以继日,通力协作,勇于承担,甘于奉献,其精神堪称典范。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因为他们难以想象的付出,才使本著立意宏阔,史识高明,考证严谨,叙述精当,不失为一部难得的力作。

至此,我满怀期待的《孔天胤评传》终于可以付梓了,这对于一位有“孔天胤情结”的研究者来说,是一件多么值得额手称庆的大事、喜事!当然,不仅是对我,对众多读者来说,这也是看到的第一本关于孔天胤的评传作品。开山之作,首创之功,其意义想来读者诸君自会掂量。

是为序。

 

2017年5月于集虚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