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面管教
  • 蜀倩
  • 1629字
  • 2020-11-18 16:14:42

第一章 尊重是爱的基础

尊重是爱的真谛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张梅玲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谈不到爱。”尊重孩子是爱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是爱孩子的真正内涵。

离开了尊重的爱,是一种不全面的爱,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畸形的爱,它会影响孩子正常心智的发展,难以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一位母亲曾哭诉了她孩子的故事:本来是一个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父亲是高工,母亲是主任医师,儿子聪明伶俐。父亲对儿子寄予很高期望,要求严格,每次考试必须是前三名。一旦考试低于前三名,就要受到父亲的打骂。由此导致孩子除了学习成绩还不错之外,心理极其压抑,甚至自闭,综合素质很差。

最终,孩子总算不负父望,考上了大学,父亲扬扬得意,颇为自己教子成功而沾沾自喜。可不幸正在暗中酝酿,孩子在大二时突然患了精神分裂症,拿刀要砍他的父亲。在孩子的日记里就明白地写着:我恨父亲!父亲终因无法承受如此严重的打击,中风瘫痪了,一个原本幸福之家被错误的教育理念给毁了。

父母好心,孩子无辜,为什么却造成了这样的家庭悲剧?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反省自己——教育孩子一定要尊重孩子,顺应孩子的天性,没有尊重,变质的爱只会收获苦果。

现实中有一些孩子确实就是被父母逼着走向成功的,但有关专家指出,这种教育方法是很危险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做父母的,假如只是一个劲地要求孩子达到他们为孩子确定的目标,而不研究孩子成长的环境,不了解目标是否顺应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那么即使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取得了所谓的成功,却可能因此影响了孩子本可以取得的另一种更大的成功,或者这种已经取得的成功只能是一种暂时的表面现象,缺乏持久性。

其二,被父母逼着走向成功的孩子,由于未顺应孩子的天赋和爱好,必然会影响其独立人格的发展,即使孩子取得了成功,也存在着一种很大的缺陷,致使心智的发展受到影响而不健全。

因此,逼着孩子成功的教育方法并不好,尤其是对那些独立性较强的孩子来说,这种教育方法存在着产生反抗心理的危险,而这种被压抑太久的反抗心理一旦爆发,后果一般相对严重。

正如专家所说:“在双方欠缺尊重和沟通的情况下,只一味施压,其结局,不是使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导致人间至亲至爱的亲子关系成为互相残害的双方,就是使父母的期望被子女片面理解,无限放大,当子女无法承受时,便会导致心理崩溃,走向自绝。”

这种观点也完全符合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理论,他在“自我实现论”中强调,自我实现者的成就与童年情感等因素的发展关系很密切。童年情感的正常发展如遇到障碍,失去爱、安全感和尊重,长大后他就很难向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这一点是家长必须深刻认识和反思的。

当然,教育孩子与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但这种严格必须以给予尊重为前提,以不妨碍孩子的性格健全发展为标准。严格要求是爱的合理内核,而尊重则是爱的真谛。在家庭教育中强调这一原则有它特殊的意义。

没有尊重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育就谈不上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似乎铸就了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我是家长(老师),是权威的化身,是权力的实施者。而尊重教育则要求家长和教师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即体罚代替不了教育,更无法建立威信。相反,尊重则是对一个完整生命的理解和认同,更是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积极负责。只有把孩子视为和自己一样处在同一条水平线的两个生命个体,才能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

正确的爱应该是有理智、有原则的爱。正确的爱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而畸形的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心态是西瓜,成绩是芝麻,拥有良好的心态是根本,学习成绩只是附加产品。父母不要过分操心孩子的学习,而是要培养热爱生命、积极生活的孩子。孩子成长是立体的,各方面都均衡发展的孩子才是优秀的孩子。

我们可以像训练动物一样训练孩子,强迫他达到我们的要求,但是,缺乏人道关怀的训练,是人性的扭曲,不是教育。用尊重孩子的态度进行教育,虽然不像以命令的方式进行教育那样简捷便当,但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乃至一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