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礼仪更要讲

礼节要举止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现过于做作,那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为举止言谈优美本身就包括自然和纯真。

——培根

餐饮礼仪源远流长,它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人类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曾言,“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通过“吃”可以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礼仪传统,而礼仪传统正是文化的一个表现方面。“吃”已经成了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一种精致的文化现象。

女人在餐桌上的礼仪可以反映出她的修养和气质,在餐桌上最能观察出一个人是否有涵养,尤其是一群人围坐一起吃饭时,很多细节都是少不了要注意到的,不然就会给人留下一个“没有修养”的坏影响。所以,女生吃饭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地域差异的原因,其餐桌礼仪和风俗习惯也千差万别。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餐桌礼仪,对于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以及增进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农夫和赌徒走进同一家餐馆,每人挑一张桌子坐下来。

赌徒点了一桌子菜,要了一瓶酒和一笼蒸包。一瓶酒喝光了,一笼蒸包吃了两个,一桌菜,有的动了几筷子,有的一筷头也没动。

小故事大道理

赌徒的肚子撑得像个大西瓜,他把几张百元钞票往服务小姐的盘子里一放,起身就走。

服务小姐叫住他:“先生,请稍候,还要找你10元呢!”

赌徒打了一响指,说:“不用找了。就算你的辛苦费吧!”

农夫点了一菜一汤一碗米饭。菜吃光了,汤喝光了,最后剩下一团米饭,他把它倒进菜盘里,盘子里的油被蘸得干干净净。

把最后一粒米送进嘴里,农夫叫道:“小姐,两分钱您还没找我呢。”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学生说:“这个农夫太小气了。瞧,那位先生多大方!”

苏格拉底说:“农夫的钱里有血汗,那个人的钱里有什么?”

【哈佛女孩教养手札】

要成为一个气质高雅的女性,除了合宜的穿着打扮、得体的举止之外,在用餐时一些餐桌上的礼仪也能展现淑女风范。在用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反映了每个人的教养。

从进门、用餐到结束,每一个环节都有必须注意的地方,虽然有些繁琐但也不至于太困难,只要利用机会练习,就可以轻轻松松当一个气质美女。

如果是以主人的身份举办宴会,则男女主人应该分别坐在长餐桌的中间、面对面而坐。身为女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请所有宾客入坐,而关于邀请入坐的顺序方面,第一位安排入坐的应该是贵宾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边,贵宾则坐在女主人的右手边。

如果没有特别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长辈在场,必须礼让他们,否则女士们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个有礼貌的绅士也应该等女生坐定之后,再行入坐。

有服务生或男伴代为拉开坐椅那当然是最方便的,但如果遇到需要自己动手的情况,就要注意避免发出刮地板的声音。

外出用餐时,女孩子免不了会随身携带包包,这时候应该将包包放在背部与椅背间,而不是随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坐定之后要维持端正坐姿,但也不必僵硬到像个木头人,并且注意与餐桌保持适当的距离。

遇到需要中途离席时,跟同桌的人招呼一声是绝对必要的,而男士也应该起身表示礼貌,甚至如离开的是隔座的长辈或女士,还必须帮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毕之后,必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的人才能开始离座。

有关餐巾的使用问题,必须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可开始使用。餐巾摊开后,应该摊平放在大腿上,千万不要放进领口,因为三岁小女孩这样做或许很可爱,但十三岁以后的成熟女士这样做就有点不太好了。

另外,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弄脏衣服,以及擦掉嘴唇与手的油渍,请不要在忘记带面纸的情况下,拿来擦鼻子,因为这样既不典雅也不卫生。

有些人或许会担心餐具的卫生问题,因而用餐巾来擦拭餐具,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举动,会造成餐厅或主人的难堪。用餐完毕之后,应该将餐巾折好,置放在餐桌上再离开。

关于餐桌上的这些规矩,都是从小便应该熟知的,它就像音乐或艺术,是一种非语言的交流方式。掌握这种技能,就犹如让女孩子瞬间拥有了好的歌喉或神奇的画笔,无论是在金发碧眼的国度,还是在我们古典的东方,都可以顺利与人交往。文明的礼仪,实际上是一本全球免签的护照,能帮女孩们走得更高、更远。

美国一位叫鲍尔的老师说:“文明礼貌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极有帮助。大的商业交易或爱情往往是从餐桌上开始。”

在美国,人们常常把礼仪教育看作是品德教育的入门课,他们认为理想的楷模就是英式的绅士。美国儿童的礼仪教育始于餐桌。美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他进行了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帮助孩子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当孩子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父母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1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勺喝汤吃菜。绝大多数美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

在进餐时,小孩受到的第一课礼仪教育就是要杜绝偏食、挑食。一个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孩子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此,家长应特别重视孩子期的偏食、挑食。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还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控制等人见人厌的性格。更为重要的是,偏食、挑食行为和这些性格,是人际关系中最缺乏礼貌的表现。

美国孩子一般2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4岁时就学到用餐的所有礼仪;稍大一些,5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餐前摆好所有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对于礼仪教育来说,这更使他们学到了一些接待客人的餐桌礼。

对于幼童,在一餐一饭的日常生活中培养的礼仪,并不仅仅是这些规矩本身,而是通过这些细小的行为方式,告诉他们一种与人、与世界相处的模式,并通过这些获得自信和他人的尊重。英女王皇室家庭总管Alexandra?Messervy女士这样诠释礼仪——拥有好的礼仪的全部目的,是为了建立自信。因为它可以使其他人感到舒服、自然。

同样,对于女孩子餐桌礼仪的教育和培养,也并非一个粗鲁的命令和强加式过程,而是在尊重她们,为她们着想的基础上,让她们从懵懂的模仿,到能体会出其中的美好的真谛。让她们感受到吃饭是一个享受愉悦的过程。那些懂得享受用餐乐趣的孩子总能在举手投足间恰到好处,而缺乏用餐礼仪的小孩更多时候甚至不知道他们为何会出现在餐桌前,为何总在这种时候被父母教训?更不知道他们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食物或周围环境?

女孩子懂得餐桌礼仪的目的,不是在外出吃饭时做给别人看,也不是在家里拿着游标卡尺规范餐桌上的一言一行。餐桌礼仪不是桎梏,不是戴着脚镣的舞蹈,而是灰姑娘的水晶鞋,把孩子最天真美好的部分连同他们古灵精怪的热情一起安放其中,用最自然最舒服的方式展现出他们闪闪发亮的一面。

教养要合乎道理,这是非常重要的事。烦琐而不得要领的教养,是最差的。教给孩子之前,自己要深谙其中的道理,即使像不能抖腿斜眼、筷子不能插在米饭上、不能敲盘子敲碗这些要求,虽然尽可以大喝一声,少废话,这就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但其实,这一切也是和社会文化与心理学之间有着扯不完的关联和典故的。

被好好尊重和礼貌对待的小孩,才会以同样的礼貌待人。同样,在日常生活中不被随意打扰的孩子,才能够懂得安静和专心。从儿童心理学上讲,专注力是幼儿发展的第一要素,成人过多指令和频繁的干扰会阻碍专注力的发展;不能懂得他们内心的需求,错误的教育手法和无效的沟通方式,都会让孩子因为无路可走而变得焦躁——他们除了以发脾气和搞破坏的方式发泄和引起关注外,别无他法。

人的生活品位随着他的成长一旦形成之后,一般不再会发生大的改变,即使经由有意识的熏陶和训练似乎也收效甚微。如今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父母会格外看重下一代的教养养成,希望他们的孩子可以在餐桌上举止优雅,在社交场合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成长为社会中的“新贵族”。但这一切又真的急不得,比如我们讨论的餐桌礼仪,说白了,实际上都是日常的教养,它们并不独立存在,也不会像餐巾布一样,只短暂地展示于餐桌之上,而是整个家庭生活水平、成员教育程度和教养综合熏陶的呈现。

因而餐桌礼仪的培养,不应该仅仅限于在餐桌之上。一言一行具体的身教,胜于空洞乏味的言传。就像简单的请、谢谢、对不起,每个成年人都会教给孩子,但小孩更直观地感受到的不是这些词汇的应用,而是父母对待服务人员的态度;为他人着想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降低了嗓门、打喷嚏知道遮住嘴巴后,在餐桌上是否会倾听配合别人的谈话则是潜移默化中教养的体现。筷子刀叉的使用方法可以通过严格的管教来传授,但吃相中的贪相和贫相则是更细微之处的流露。

趣味小测试

不管是在家里用餐,还是应邀去参加宴会,餐桌上的礼仪都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如果在餐桌上,你看到了一道爱吃的菜,偏偏距离太远。你会怎么办?

甲:忍住口腹之欲,不吃了

乙:请接近的人帮你舀

丙:请接近的人整盘递过来,换一下

丁:自己站起来去夹

选择甲:对你来说,关键是缺乏勇气和行动

想要的不敢拿,喜欢的不敢追求。你虽然经常博得厚道、儒雅的名声,但失去的也太多了。

选择乙:你是个老谋深算、城府颇深的人

你的优点在于凡事小心谨慎,任何事情都在你的预料之中,你的男友或女友无不被你的魅力莫名其妙地征服。不过,物极必反,小心为好。

选择丙:你自以为成熟、高超的计划,有时不一定成功

你自以为成熟、高超的计谋,在爱情的竞争中,偶尔也会弄巧成拙。虽然你行动干脆利落,凡事有主见,但是者遇上死硬脾气的对象,你就没办法了。另外,事事都依赖外援,必定有受骗之时,因为你的大脑在靠别人出主意时会慢慢退化,你的主见在依赖中会逐渐消亡。

选择丁:你具有进取性,但有时会冲动得过了头

你是绝对不会请别人替你传情书、替你约心仪对象的人。你若喜欢一个人,会不顾一切地去主动追求,即使对方一开始想拒绝,但在你百折不挠的攻势下,多半也会软化,半推半就。但你要注意,不要热情有余、谨慎不足,有时候做事还是事先安排一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