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这回事

我想和你聊一聊我的妈妈,这还要从几年前我和我爸的一场酒后畅谈说起。

我爸来我生活的城市看我,我请他吃云南汽锅鸡。几杯酒下肚后,我突然问起:“爸,你当年喜欢我妈哪一点?”

我爸喝了一口酒,咂一下嘴,停顿几秒,感觉他的思绪已经回到很多年前。果然,他眨了下眼睛回到现实,对身边的女儿说:“这个啊,你妈是当时我们村最爱干净的人。她喜欢穿白衬衣。”

我心想,在那样的年代,一个农村女人每天下地干活,却穿最不耐脏的白衬衣。每天干农活会把衬衫弄脏吧,那就得经常洗。那时候可没有洗衣机,洗衣粉都没有,我小时候还用过皂角呢。物质匮乏,妈妈并没有很多白衬衣吧,那么仅有的两三件白衬衣一定洗得好柔软,面料表层磨出淡淡的绒毛……

嗯,妈妈是个爱美、勤劳、用心过日子的女人,虽然她脾气不太好,嗓门大,但这多半也是爸爸惯出来的。一个爱干净、穿白衬衣的女人,无论日子多艰难,生活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吧,因为她的内里总在向上、向美,渴望过一种清清白白的人生。

金子光晴有首诗叫《樱花》,是在哲学家鹫田清一的书里读到的,每次读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即使凋零
也不要忘记
作为女人的骄傲
作为女人的快乐
莫去扶起梯子,莫去提起水桶
莫穿脏了的裤子

我以为:用点心思把自己变美是一种礼貌,你有责任营造一个美的环境和自身,这是你自己的需要,也是世界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美是责任,美是尊重,美也是道德。

我知道哪些服装适合我,我也知道自己通过服装想传达什么信息。服装是我最好的朋友,有时候它帮助我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有时候它让我在某个角落身心安定,得以从容做自己。

了解自己的需要,了解自己的风格,懂得用服装表达内在。只要找对方向,就不必把潮流放在心上,因为潮流只是片刻浮云。

在穿衣服上,我们为什么不能跟别人一样呢?放下一定要将自己变得不一样的负担。衣服里的和平、民主以及为他人考虑的心,做到了,同样能带来美感。

有时候我们为自己穿衣服,有时候为他人穿衣服。那些用心聆听他人而不是只顾自己说个不停的人有不露声色的好心意,也许当时你不觉得她有什么了不起,可是事后想想,和一个这样的人做朋友,是很珍贵的事情呢。

所以,我们说追求风格,表面看来是在设计自己的外表。事实上,风格有更多的底层逻辑。追求风格,绝不单单是为了彰显自我。从装点他人视线的思路出发设计的衣服一定很美。去茶室喝茶的时候,我们会想到茶室的环境、茶器的颜色和质感、桌上的插花……以此来考虑应该搭配的衣服,让衣服和环境搭配,也是一种有公益心的“普通美”。

总而言之,简单、随意、慵懒与“不在乎”只隔了一层窗户纸。花点心思在穿衣服这件事上,一个人的风格就体现在他与周遭环境的协调和细微的差异中。

在穿衣服这件事上,我还真是挺“以貌取人”的,并不是要穿得多好看、多华丽。我觉得一定要定义的话,这里的“貌”是一个人认真对待自己后呈现在他人面前的那份耐心和从容。

我见过最有风格的女人都比较年长,岁月如果是一把刀,那也是一把雕刻刀。经历让一个人丰富,时间使一张脸呈现内在的精神长相。生来就有风格这想法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风格需要练习,你应该去实践、去玩儿、去犯错,这能让你更轻松地驾驭穿衣服这件事。

今年夏天的西藏行,我认识了一个叫“嫣”的姑娘。见面没多久,她给我展示她的网站购物记录,是一长串远家衣服的购买记录。她说:“已经好多年了,衣柜里有数不清的你家的衣服。”

她身上穿着的白裙子是去年夏天出的,有腰线但不收腰的宽松款,搭配黑色打底裤和马丁靴,背一个牛皮双肩包,长发飘飘,温柔又帅气。

我问她:“为什么喜欢我家衣服呢?”

“你家衣服第一眼看不觉得惊艳,但买回家特别适合穿,不是那种特别休闲的,周末穿没问题,上班穿也不觉得奇怪,但又和日常通勤装不一样。”

“还有,你家的模特有好几个,每个人都不一样,她们让我觉得我也可以。”

我被这深深的“懂得”感动。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这样的衣服呀。

做衣服给别人穿,当然也给自己穿。我们想穿什么就做什么,然后凭这件衣服去找到和我们一样的人。对于“给自己做衣服”这件事,当然会怀着满心的热爱。而面对喜欢远家衣服的这份“懂得”,我们想要把感谢和珍惜都缝进衣服里。

远家“模特”都不是专业的模特,我们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不完美但足够鲜活。做模特最多的小鱼,本职工作是远家产品经理,领唱是视觉部负责人,李慧是设计助理,贝壳是小个子的远家掌柜。这期新品我们出男装了,穿着蓝染T恤站在镜头前的小伙子,是新来的办公室主任。

每次上新,团队都认真拍照,定外景、想主题、找灵感……但我们总在避免精致和光滑,那种特别“生”的东西希望一直保持下去,我们希望表达出衣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有的样子。

是的,我们做的是“日常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