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肝、胆、胰疾病
- 丛文铭 郑建明
- 902字
- 2021-03-26 18:00:48
第三节 立克次体和衣原体感染
立克次体和衣原体(rickettsial and chlamydial infection)同属于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在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其代谢能力差,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原核生物。
一、立克次体病
【概念】
立克次体病是由一组立克次体(rickettsiosis)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我国的立克次体病主要有流行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恙虫病和Q热。
【病理特点】
主要在血管系统,表现为广泛的或者局部的血管周围炎和血栓性血管炎。
1.流行性斑疹伤寒
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持续高热、头痛、瘀点样皮疹(或斑丘疹)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自然病程为2~3周。显微镜下可见肝细胞灶状坏死及淋巴细胞浸润,一般无肉芽肿,汇管区炎症一般不明显。立克次体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及人虱肠壁上皮细胞内,免疫组化可见肝窦内皮细胞的立克次体抗原。
2.地方性斑疹伤寒
亦称蚤型或鼠型斑疹伤寒,由莫氏立克次体以鼠蚤为媒介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极低。
3.Q热
柯克斯体属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除了起病急,高热,多为弛张热伴寒战、严重头痛及全身肌肉酸痛,最常见的特征是累及肝脏。肝脏典型的病理改变是纤维环状肉芽肿,具有上皮样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和少量朗汉斯细胞环绕在周边,中央是纤维素样物质。一些纤维环状肉芽肿的中心是一个大脂泡大小的空白区,具有特征性。
二、衣原体感染
衣原体感染是由各种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组感染性疾病,致病衣原体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肺炎衣原体,可引起动物和人类的子宫感染、早产、流产、尿道感染、肺炎等多种疾病。偶可累及肝脏,可见于鹦鹉热和生殖系感染。
鹦鹉热又称鸟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这些衣原体主要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偶然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通常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特征。鹦鹉热可有黄疸和肝大,肝脏表现为灶状肝细胞坏死和肝巨噬细胞增生活跃。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生殖器感染可能会出现汇管区周围炎(Fitz-Hugh-Curtis综合征)。Fitz-Hugh-Curtis综合征:急性盆腔炎性疾病过程中合并的肝、肾、脾周围炎,以及升结肠-腹壁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