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眼科防护手册
- 万修华 陶芳标
- 1806字
- 2021-03-26 17:37:19
第四节 眼科相关检查防护措施
目前新冠病毒对于眼部的影响和传染途径尚未明确,但由于部分眼科检查仪器与眼表或者泪液接触,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疫情期间可暂参照2003年SARS期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对做好一些眼科检查器具消毒工作的推荐意见》执行,重视一人一用一消毒以及使用前后的手消毒。
一、眼科检查器具消毒
根据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所述,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以上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60分钟可有效杀灭病毒。可用紫外线消毒医疗场所,持续30~60分钟,250~270nm短波紫外线消毒效果最佳。
1.非接触类眼科检查设备:
裂隙灯、OCT、视野机、角膜内皮镜检查等,使用前后均应使用75%乙醇棉球擦拭患者下颏、额头、手接触的区域(图4-11),以及接近患者角膜的检查仪器头。
非接触眼压计使用喷气式的非接触方式。有研究表明非接触眼压计在测量眼压的瞬间,荧光照相机下可见眼表泪液在气压的冲击下,形成大片气溶胶粒子,而这些气溶胶粒子随着测量人数持续增加,仪器在半封闭状态下,测量口附近的气溶胶粒子浓度持续增加且有累积效应。
图4-11 患者接触过的检查仪器要消毒
由于测试时患者的呼吸也可产生少量气溶胶,如果受检者不戴口罩,产生的气溶胶浓度会明显高于戴口罩。尤其在疫情期间,使得患者及医护人员面临交叉感染风险。
有研究发现,气溶胶颗粒随着空气流通而很快消失。所以从理论上,建议非接触式眼压计需放置在相对通风的地方,增加环境空气的流通,并适当延长检测的时间间隔,尽量缩短患者在医院和检查室内的停留时间;减少测量频次,减少气溶胶粒子的产生和累积。
建议每次测量患者眼压后应用75%乙醇或3%过氧化氢棉球擦拭测量头表面及患者接触区;疫情期间每测量一个病人都应该将非接触眼压计消毒一次,室内通风一次,防止检查室内气溶胶浓度越来越大造成交叉感染。
2.接触类眼科检查设备:
如Goldmann压平眼压计的测压头、前房角镜、三面镜、各种眼科激光接触镜、眼部A/B超探头、UBM等在检查时直接接触患者的眼表和泪液,均应经过有效消毒,方能再次使用。
(1)在使用前应当首先清洗器具,再以75%乙醇或3%过氧化氢棉球仔细擦拭至少3次后方可使用。
(2)也可将器具放入10%次氯酸钠(家用漂白粉)、3%过氧化氢或70%异丙基醇中浸泡5分钟,用消毒棉球揩干后使用。
(3)不论采用何种消毒方法,在使用这些器具前均应使用生理盐水仔细清除消毒剂,以免引起角膜损伤。
(4)超声检查仪器的消毒:由于检查过程中超声探头直接接触患者的眼表与泪液,为防止交叉感染,在每位患者检查前后,应用75%乙醇或消毒湿巾纸对探头及线缆进行擦拭消毒,或采用超声探头消毒机对探头实施消毒,将探头放入消毒机探头卡槽内,自动消毒30秒后方可使用;超声仪器及电脑等设备,应采用75%乙醇或3%过氧化氢消毒液等擦拭消毒,每日1~2次。
3.神经眼科特殊检查注意事项
(1)叩诊锤的消毒:
使用前应当先清洗器具,再以75%乙醇或3%过氧化氢棉球仔细擦拭至少3次后方可使用;或将器具放入10%次氯酸钠、3%过氧化氢或70%异丙基醇中浸泡5分钟后,用消毒棉球揩干后使用。
(2)抗体检测:
抽血者与检测者均要严格做好自我防护,血样需要单独存储,检测完严格处理,避免样本之间的交叉污染和实验室感染。
(3)腰椎穿刺术:
在疫情防控期间,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尽量用其他检查代替。术者与检测者应严格做好防护,脑脊液标本应单独存储,检测完严格处理,避免污染。
二、检查时眼科医护人员防护措施
1. 检查者应穿着工作服,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乳胶手套,有条件的提倡戴头面部防护屏(图4-12)或护目镜;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尤其在进行接触类眼科检查时更应注意(图4-13)。
图4-12 医务人员自制头面部防护屏
图4-13 护理临检人员为患者检查时防护措施
2. 检查应当在通风良好或负压环境内进行,应尽量减少检查室内检查频次,防止交叉感染,检查室内人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3. 重视一人一用一消毒以及检查前后的手消毒。
4. 当个人防护用品破损或被血液、分泌物等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三、检查时患者防护措施
1. 戴外科口罩在检查室外等候呼叫,远离人群。
2. 提前了解检查流程及检查配合动作。
3. 进入检查室后,避免触碰检查室内检查器械、设备。
4. 听从医务工作人员指导。
5. 离开诊室后,避免用手揉眼睛、接触面部,做到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在医院内尽量远离人群,把院内感染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