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暑燥疫(流行性出血热)治验
石小晖,男,29岁。会诊日期:1991年5月16日。
患者素体健壮,因出差贵州开阳地区,遂染此疾。5月14日晨起恶寒发热,数小时后体温急剧上升至40.0℃,寒战,全身疼痛异常,呕吐,腹泻稀水样便,口渴,颜面潮红,急送省医住院,次日会诊。
症见:体温39.0℃,寒战,烦躁不安,时而谵语,全身酸软,腰痛,腹部不适,颜面及胸部潮红,四肢及胸背部有红色斑疹,眼结合膜明显充血,鼻衄,牙龈渗血较多,舌质红绛,苔薄黄干,脉细数弦。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5g%,白细胞14500/mm 3,中性85%,淋巴15%,血小板计数60000/mm 3。
尿常规:色黄,蛋白(+++),白细胞管型0~4个。
诊断:流行性出血热(暑燥疫)。
辨证:疫毒外窜,内陷营血。
治法:清气解毒,清营凉血。
处方:生石膏45g,蝉衣9g,丹皮9g,生地12g,黄连4.5g,栀子9g,僵蚕9g,制大黄9g,赤芍9g,紫花地丁15g,蚤休9g,黄芩9g,藕节18g,元参9g,甘草9g。2剂。
5月18日二诊:病情未趋恶化,体温38.8℃,血压90/ 60mmHg,神情烦躁,牙龈渗血减少,仍有鼻衄,出冷汗甚多,尿量较少,口渴,舌红绛干,脉细数,邪势太盛,气阴已伤,当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紫花地丁15g,丹参12g,竹叶9g,赤芍9g,麦冬12g,北沙参15g,金银花18g,生地12g,滑石18g,甘草9g,西洋参9g,生石膏45g。2剂。
5月20日三诊:病情稳定,血压95/60mmHg,体温37.5℃,精神差,嗜睡,冷汗较多,尿量400ml/d,尿检有大量蛋白质及红细胞。肾功能:肌酐3.4mg%,二氧化碳结合力16毫当量/升。大便3日未解,舌红绛干,脉细弦数。气阴大伤,毒邪内聚。
西洋参9g,山萸肉9g,芦根15g,元参12g,金银花18g,益母草15g,滑石18g,石斛15g,白茅根30g,生地12g,制大黄9g,竹叶9g,丹参9g,甘草9g。2剂。
5月22日四诊:病情稳定,尿量渐增,仍用上方2剂。
5月24日五诊:体温正常,尿量1000ml/d,精神倦怠,嗜睡,舌质稍淡而干,脉细数,将进入多尿期,予益气固摄,养阴解毒。
西洋参9g,山萸肉9g,石斛15g,紫花地丁15g,生地15g,怀山药12g,玉竹12g,蒲公英15g,甘草9g,竹叶9g。3剂。
5月28日六诊:尿量渐增至3500ml/d,口渴,疲乏,无力走动,腰酸软,体温37.8℃,手足不自觉抽动,舌淡干,脉弱而数,邪气将尽,肾精不足,虚风内动。应益肾固摄,滋阴息风。
生牡蛎30g,山萸肉9g,枸杞12g,生地15g,桑椹15g,龟板15g,生白芍15g,地骨皮12g,西洋参9g,炙甘草12g。
6月8日七诊:服上方8剂,尿量渐至1300ml/d,精神逐渐振作,可行走数百米,饮食渐增。形体消瘦,较病前体重下降10余千克,头昏耳鸣。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正常。以补中益气汤加生地、石斛、山萸肉、枸杞、桑椹等补益之。
【评按】
本病之流行特点及临床表现,与暑燥疫类似。以短期高热,广泛出血,低血压,肾功能损害为特征。虽有卫气营血之各个阶段,而早期即有耗血动血之营血分证。脏腑则以肾损害最为突出,中期有肾阴枯涸,晚期有肾虚不固之病理特点。
本病传变迅速,邪重伤正为其又一特点。恩权教授除注重解毒凉血之基本治法外,尤其重视既病防变,扶持正气。尚在表分,即予解毒;未入营血,即需凉血散血;下焦尚未闭塞,即佐渗利;邪势未衰,即予益气养阴;尿量始多,即予固肾。虽未必能截断其内传之势,而邪毒之力大受制约,病者可安然度过整个病程。
少尿期为本病之极期,尿量减少,甚或尿闭,见头痛、呕逆、烦躁、谵妄、肺水肿等尿毒症症状。虽为疫毒痼结下焦所致,然肾阴已经枯涸,化源将竭。与水道不利之实证有重要差异。应予滋肾养阴,佐以渗利,兼以活血解毒。
西医在病因治疗上虽缺乏特效药物,而在纠正酸中毒,扩容方面有重要作用,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