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托毒解毒饮治疗中耳炎

陈秀芳,女,31岁。初诊日期:1970年7月3日。
1个月前下河游泳,耳内进水,2天后左耳内疼痛难忍,因家庭困难,仅服消炎药2天,病情虽有好转,未能彻底治愈。七月天气暑湿甚重,居住环境潮湿闷热,通风十分不良,半月来耳内疼痛虽不甚剧烈,但开始流出黄色脓水,时清时浊,或多或少,且耳内窒塞鸣响,听力明显下降,头目眩晕沉重如裹如蒙,身困而重,无力懒言,情绪十分郁闷,常感寒热往来,脘腹痞满。大便数日未解,小便或浊或清,食欲不好。舌淡白、苔腻而泛黄,脉沉细模糊,细按微弦。五官科查见左侧鼓膜松弛,穿孔且积脓较多。此痰湿郁热脓耳,当化湿清热,益气解毒。
处方:生黄芪12g,酒炒黄连4.5g,连翘9g,柴胡12g,甘草6g,车前子15g,熟大黄9g,木通6g,公英15g。水煎,日分3服。
二诊:服药1剂,解出较多垢腻大便,胸腹顿感轻松舒适,得微汗,小便稍多,尿色反较前混浊,觉有热下行,全身寒热即退,身困稍觉舒展。去熟大黄,再服2剂。
三诊:耳内疼痛窒塞感减轻,流脓有所减少,听力有所恢复,头部稍觉清爽,食欲仍然较差,口淡无味,去柴胡,减黄连为3g,加藿香9g、砂仁6g,继服3剂。
四诊:耳内疼痛流脓诸证完全消失,头目无晕痛沉重,身体一般情况较好,复查耳膜穿孔处干燥,无红肿,无积脓积液。
【评按】
本例因内外湿邪与热毒交相郁蒸,上蒙耳内曲折隐微处,渐酿成脓,壅滞耳道,故疼痛流脓,可按疮痈治之。
中耳炎虽系热毒炎症,但凡成脓者,久难愈者,必有湿邪之纠合。湿热为病,非仅一端,所谓热蒸湿动,湿动热郁,且时日稍长,必然伤及元气,气化无力,湿热郁滞,病变愈期最缓。本例除耳痛流脓主症外,其头晕头重、寒热身困、小便时浊时清,终系湿热内郁不能下行外泄。
托毒消毒饮为玉书公治疗痈疮肿毒之通用剂,本例略有加味。生黄芪补气升阳通九窍,鼓舞卫气则经脉通畅,血脉湿气不凝以助诸药解毒消炎,肿胀疼痛痈脓则易清除。玉书公谓:“肿疡初起,黄芪即可用之无疑,若系久败之疮,气虚而湿困者,则必然用之。”
车前子不唯利下焦水气,尤能化中上焦湿热痰痹,其性甘平,用量可稍大;黄连燥湿解毒,主一般痈疽疮毒,酒炒之最能上行解五官内郁湿毒,唯其苦寒用量宜小,一般6g以内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