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绿水情深 难忘老区人民——追忆于若木同志对临江和白山老区人民的关爱

侯振才

2019年4月15日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夫人于若木诞辰100周年。让我们来缅怀她的家国情怀和革命业绩,缅怀这位情牵白山和临江革命老区的慈祥老人,宣传弘扬她的革命情操和崇高品德。“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是于老一生的真实写照。她晚年为革命老区的建设与发展付出了慈母般的心血,让老区人民永志难忘。

于若木生前曾5次来到临江。我和于若木相识20多年,她先后5次来过临江(从1947年到2002年),当时我作为临江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有幸3次全程陪同。

当人们还沉浸在欢庆“四保临江”战役大捷的喜庆时候,于若木带着她的两个孩子(陈伟力、陈元)平生第一次来到了这座位于长白山下鸭绿江畔的东北边城——临江,也是平生第一次走进白山绿水这方热土。

时隔39年,1986年的8月,于若木第二次踏上长白山下临江这片有着悠久革命历史传统的土地。旧地重游,于若木百感交集。站在当年住过的这幢日式小平房(陈云旧居)前,想起在这里生活的情景,亲眼见到临江的老百姓还没有完全富裕起来,她觉得,制约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临江的建制问题。

1946年到1947年临江是地级县,1959年5月,临江县撤销,成立了浑江市,临江就变成了乡级镇。1989年4月,临江区人大常委会曾致信给陈云,要求恢复县制。陈云了解情况之后,就委派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于若木到革命老区临江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当时,她在临江最大的感觉,临江发展慢了,就和当时的浑江市委书记时广仁交谈,认为制约临江革命老区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体制问题,应该尽快地恢复县制。

1992年3月,时任全国政协文史办巡视员侯玉珍起草了题为《关于尽快恢复历史名城临江原县制名称的建议》,就是一份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建议草案。3月14日,于若木同志对这份草案逐字逐句进行修改。3月21日,侯玉珍按于老意见又找到几位曾经在临江生活和战斗过的老同志,将这份提案与时任中共中央研究室研究员于若木、教育部部长高沂、中宣部副部长兼文化部部长刘忠德、北京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兼政协主席白介夫、农业部部长刘培植、副部长左叶六位全国政协委员签字后,联名正式提交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正是这份提案,临江恢复历史名城得以顺利实现。1992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临江正式撤区设县,恢复了1902年名称临江县。

也正是在于若木的热切关怀下,临江的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先是撤区建县,然后撤县建市。

于若木关心着白山和临江的交通建设,她给时任国家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写了一封信,让其关心老区贫困县的公路建设,希望从白山市到靖宇县开通二级公路建设。她在信中写道:“从支援革命老区根据地靖宇贫困县的角度,希望能得到交通部的关怀和支援。”在1991年白山市到靖宇县的二级公路建成。

1997年,在认真查看市领导带去的矿泉水化验单后,于若木给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写了一封亲笔信,使得靖宇县的这个项目由娃哈哈集团投入资金建设,现在该县以生产农夫山泉而闻名全国。

1997年4月3日,白山市暨临江市隆重举行纪念“四保临江”战役胜利50周年大会,于若木带着长女陈伟力和朱佳木(原陈云秘书、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与肖劲光子女肖继龙、肖伯鹰,肖华女儿肖霜等应邀前来参加大会。这是于老第三次来到这片让她牵挂的土地上。

纪念大会结束后,于若木和与会的同志一道来到了四保临江烈士陵园,缅怀长眠在这里的革命烈士。在这座始建于1947年的陵园内,安息着483位在四保临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在这里,于若木老人久久不语,凝视着陈云亲笔题词的“人民烈士浩气长存”的纪念碑,仿佛又回到了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

于若木说:“年轻一代人,如果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们不知道新中国是怎么诞生的,艰苦的历程他们没有经过,如果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们就不知道过去。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有责任来对年轻的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也是今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我想,通过革命传统教育,年轻一代会更加热爱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更热情地从事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于若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得知吉林省委呈报中共中央在临江筹建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后,她立即拿起笔来,在2004年3月,分别给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国家发改委马凯主任写信。当她得知中央办公厅批准了这个项目之后,特别是国家发改委又下达了专项补助资金800万元,她非常高兴,亲笔给临江市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写道:“希望临江市委、市政府认真地组织好、实施好这个纪念馆的项目建设。届时,拟请陈元行长代表我出席并剪彩。”

在于若木的关心和支持下,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不仅被国家列为全国红色旅游100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而且也成为吉林省纪念馆项目中第一个在中央争取来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2009年8月18日,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隆重举行了开馆仪式。时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儒林、副书记竺延风、陈元及肖华子女肖霜、肖露、肖雨等领导同志亲临开馆仪式,并为纪念馆剪彩。陈元代表家人,也代表肖劲光、肖华等同志的家人讲话,在开馆仪式上向各位领导、社会各界对纪念馆建设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作为陈云长子的陈元,这是他第三次来到临江。他在参加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七集电视剧《陈云在临江》开机仪式的时候,带着他的儿子陈小欣来过临江,并参观了陈云旧居。

也正是在于若木的耳濡目染下,她的子女们也和她一样,心系老区,情牵老区。陈云女儿陈伟力回忆说:“我母亲去世以后那段时间,我们就想过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当时就想捐一笔钱。这个钱放在哪儿?全国哪好?后来想来想去,还是在东北,就放在临江吧,再加上我父亲说过那句话,东北是我的第二故乡,那么,这笔钱还是放在这儿最合适。”

在陈云诞辰105周年之际,于若木和陈云的5个子女捐资80万元,临江市出资120万元,在临江民政局注册成立了陈云教育基金。在2010年陈云教育基金已募捐到2010万元,在白山市成立了陈云教育基金理事会,陈伟力当选为理事长。

目前,陈云教育基金可以说在中国是有影响力和知名度(香港网、教育网、天津网、吉林网等网站都有报道),主要是资助白山市县区的困难优秀大学生完成学业。到2018年为止,已经捐助了1358名贫困优秀大学生,资助金额1450万元。

于若木对老区人民的情怀,就这样在她的子女身上得以传承。陈伟力在陈云教育基金成立大会上说,建立陈云教育基金,为老区人民子孙后代做点工作,加快老区的建设发展,既是弘扬革命传统,又是告慰他老人家的最好方式。

1998年吉林省总工会呈报全国总工会,建设临江职工之家活动基地,于若木致信尉健行主席:“为促进革命老区工会和边境经济建设发展,希望予以支持。”7月6日全国总工会无偿拨款50万元,建立职工之家。

于老了解到当年参加四保临江战役幸存的老干部、老战士和支前模范人员没有活动场所,于1999年8月12日给中央组织部部长曾庆红写信,曾庆红8月18日批示:“由国家计划无偿拨款140万元建成了临江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刚刚度过80岁生日的于若木,她主动要去临江,并邀请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南开大学物理理研室主任蔡载熙教授及夫人汪宝锋教授,第四次来到让她牵挂的临江革命老区。这次来临江,是她在得知临江正在发展人参产业后,出于对老区产业发展的关心,专程来到临江的。

在临江市的桦树镇,她视察了这里的人参栽培情况,详细了解了人参栽培技术,并和专家一起,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鼓励临江人要把人参产业做大,推向全国。同时临江市政府还捐赠南开大学蔡载熙教授10万元作为研发项目资金。

于若木不仅关心临江的经济发展,对临江人民的身心健康也时刻挂在心上。在建国小学,她详细了解孩子们的日常营养后,觉得营养还不够,然后,对身边陪同人员说:“我们这个地方生产大豆,而且还是优质的东北大豆,应该让学生每天都能喝上一杯新鲜的豆奶。”事后,她还无偿为建国小学捐赠一台价值近万元的豆浆机。

然而,这一次临江之行,给于若木老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当她乘坐的车辆途经老岭山脉时,亲身感受到了老岭这“十八弯”坡陡弯急的险峻。在路上,她就对同行的人员说,应在此处修一条隧道。

2000年2月26日,81岁的于老因病住院,卧病在床的于老时刻挂念临江的交通发展。病房中的于老,手颤抖着执笔,给时任吉林省交通厅厅长的刘克志写信,一张不足400字的信她足足用了30分钟的时间才写完。于老是在用“心”写信,她在信中写道:“临江是陈云同志的第二故乡,我曾先后四次路经老岭到临江。老岭为国防公路的险要段,成为沈长公路的最大瓶颈,制约了老区的经济发展。因此,修建老岭隧道非常必要。恳请刘克志厅长关怀老区,希望老岭隧道今年能够立项,争取明年开工,结果盼告。”当时我们的心情是既激动又不安,于老在病中,我们打扰了老人家休养。

刘克志厅长接到信后说:“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夫人于若木同志,情系吉林,情系交通,情系临江。于老这么高年龄还想着我省的公路建设,我们年轻干部更应该好好干。”临江老岭隧道工程建设项目,在2001年10月吉林省计划委员会立项,并顺利通过了老岭隧道工程可行性报告,付诸实施。但资金落实又成了大问题。项目总投资需3.6亿元,省交通厅只给解决0.75亿,临江自筹0.5亿,其余的2.35亿元靠临江自己贷款解决。天文数字般的巨额缺口资金,在临江建设史上是头一次。2001年11月8日,于老饱含着对临江革命老区的关切之情,分别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副总理温家宝写信:“临江是陈云同志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曾与肖劲光、肖华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那里指挥了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为东北解放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修建老岭隧道对革命老区、国防公路、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非常必要,恳请温家宝副总理、吴邦国副总理关怀老区建设,在安排2001年度地方财政债券时,给予帮助解决老岭隧道建设资金。”为此,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很快有了回音。2002年1月4日,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吉林省沈长线老岭隧道项目建设问题复函于若木同志:“考虑到该项目所处革命老区的特殊性,我委将视今年国债资金情况给予必要补助。”2002年5月17日,国家计委给临江老岭隧道安排了0.5亿元无偿国债资金。2003年4月国家交通部为老岭隧道工程建设项目补助0.7亿元。

于老始终挂念着老岭隧道工程建设,考虑到临江老区的财力和偿还借贷的困难,2002年11月13日,于老又给刘克志厅长写信,要求省交通厅出面,解决老岭隧道贷款2.35亿元,并委派陈云秘书顾宗宏到长春送交于老给省交通厅厅长刘克志的信,刘克志被于老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情谊和做事认真负责的精神深深感动,当即表态:“请顾秘书转告于老,请老人家放心。再次感谢于老对吉林省交通事业的无比关怀,我们一定把这件事情办好!”近2.4亿元贷款事宜很快安排妥当。

2003年6月,于老还是放心不下,又派顾宗宏代表她,赴临江革命老区察看老岭隧道工程进度和资金落实情况。在于老亲切关怀下,该工程没有要临江老区人民借贷一分钱,这在吉林省公路建设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2005年国庆前夕,老岭隧道(全长2.77公里)顺利建成通车,从临江到白山缩短了1个半小时,临江人民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在于老的关怀下变成现实。于老还为隧道题写了“临江隧道”。

于老看到临江多年来缺乏为青少年提供传统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活动基地,而又愁于没有建设资金时,于2001年4月19日,又亲自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写信,恳请国家给予投资建设。在于老的亲自关心过问下,中央为吉林省追加了一个青少年宫,国家财政部资助建设资金180万元用于临江市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以解决青少年宫建设资金的缺口。2001年10月14日,于老又给时任吉林省省长的洪虎写信,省财政又给解决了40万元的资金。临江市青少年宫很快建成使用,于若木为临江青少年宫题名。

于老对临江的关心是全方位的。2001年8月1日,她给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写信,为纪念“四保临江”战役胜利55周年,促成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于2002年8月27日赴临江慰问演出。这是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首次在全国县级市演出,大大提高了临江人在改革开放中的美誉度。

2002年8月26日,于老已经是83岁高龄的老人了,她第五次来临江参加庆祝四保临江胜利55周年活动。8月27日,她参加了庆祝四保临江胜利纪念大会。第二天,安排于老休息,她却提出要看看她从北京植物园无偿引进3000株的“京优、京秀、京早晶”葡萄长势情况。当时我们谁也没想到她事过三年还记得这件小事,非要亲自到临江卧虎山果农苗锡久葡萄园,当时上山没有公路,全是狭窄的山间小道,83岁高龄的她看到葡萄长势很好,抚摸着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连声道:不错、不错。欣慰之情溢于言表,高兴得像个年轻人。

吉林省人民政府原拟定在延边州安图县二道白河新建一个机场,于老在得知白山、临江老区没有机场后,亲自打电话给国务院领导,动情地说:“老区群众盼建飞机场都盼了几十年了,无论如何也要圆了老区人民盼发展、求发展的梦想。”她还给洪虎省长打电话:“希望机场建设在白山市,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帮助。”最后,机场改建在白山市抚松县松江河,建成了长白山国际机场。

2003年3月1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呈报国务院《关于将临江市列入国家二类艰苦边远地区的请示》,于若木致信时任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副总理黄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及人事部部长张柏林等领导,经国务院批准将临江市列入二类艰苦边远地区并享受津贴,每年由中央财政转移资金800万元,同时,白山市浑江区、江源区均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2004年2月12日春节刚过,时任交通部部长的张春贤在吉林调研与吉林省领导交换意见时强调指出:“临江是陈云同志工作、战斗过的地方,为改善吉林省临江革命老区的交通条件,同意将老岭隧道及相连接的项目纳入‘十五’计划。”2004年5月12日于老得知这个信息后很高兴。当即给张春贤部长写了一封感谢信:“张春贤部长关怀革命老区的公路交通建设……以我个人名义并代表临江老区人民向您和交通部全体同志对临江革命老区公路建设的关怀表示衷心的感谢!”事后,国家交通部给临江拨款1.2亿元。

2005年年底,于若木患重病住进了医院,2006年于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关心着白山的发展情况。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她,得知老区在争取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但国家发改委未获批准时,她顾不上病痛,亲笔致信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她在信里这样写道:“作为一名党员、老同志,我有责任和义务将白山的情况向你反映,恳请您一如既往地给予革命老区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这是于若木一生中写的最后一封信,字里行间,无不倾注着她对革命老区的深情厚谊,这一封信解决了白山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这一天是2006年的1月18日,1月20日,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振兴东北办认真予以考虑。在于老的关怀下,国家发改委到白山考察后,经国务院批准白山市为资源性城市经济转型,每年由中央财政专项转移资金给白山1000万元。41天后的2006年2月28日,这位慈怀关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与革命老区人民结下深情厚谊的老人走完了光辉的87载人生岁月,与世长辞……

“白山绿水情深,难忘老区人民”,这是于老为临江老区写下的饱含深情的题词,也是于老对老区人民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于老对临江、白山老区人民的情谊,比泰山还重,比大海还深!

她对老区的伟绩写在蓝天,

朵朵白云是老区人民向她敬献的花环;

她对老区的伟绩刻在大地,

座座高山是老区人民为她塑立的丰碑;

她对老区的佳绩印在江河,

滔滔江水是老区人民对她不尽的诉说。

如今老人已经走远,

山水间凝固了那殷切的慈祥;

还有那灿烂的音容,

她真的走了;

在安详和欣慰的春天里,

鲜花静静地绽放。


作者简介

侯振才:时任陈云教育基金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吉林省白山市政府经济顾问、中共临江市委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