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章 不知有之

太上a,不知有之b。其次,亲而誉之c。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d其贵言e。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f

◤注释

a太上:最好的统治者,指最好的政治。b不知有之:不知有君王的存在。c亲而誉之:亲近并且赞扬。d悠兮:悠闲。e贵言:以言为贵。轻易不发号施令。f自然:自己如此,本来就是那样。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让人民觉察不到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赞美他;再次一等的统治者,人民对他有所畏惧;更次一等的统治者,人民轻慢他,侮辱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对他不信任。

最好的统治者悠然自得,不会轻易地发号施令。事情办成了,百姓都说:“我们本来自己就是这样。”

相处之道

“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统治者,不轻易发布政令,人们感受不到他的存在。

对于国家社会,老子主张“无为之治”,与此对应的是“有为之治”。“有为”是过分干扰人民,使人民不能安居乐业。比如,发布繁多的政令,又朝令夕改,前后矛盾。这都是不善于统治的行为。

“不知有之”是对“无为之治”的最好诠释。好的领导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设定细致全面的制度,宽严相济,以人为本,给予员工充分的空间,并解除后顾之忧,既没用漏洞可钻,也不会炫耀争功。好的领导就像是“隐形管理”,人们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勤恳工作默默前行,在“不知有之”的境界里,各自贡献一份力量。

这是一种最佳的状态,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模式,做到了这些,就会得到最好的效益,健康向上发展。

“其次,亲而誉之。”再次一点的统治者,不高高在上,能够和人们打成一片,从而得到人们的亲近、赞扬。他们的思想贴近生活,贴近人们的心灵需求,从而获得广泛的感叹和赞美。关系和谐团结,深入了解信息,通过亲身参与形成凝聚力,达成管理目标。

“其次,畏之。”再次一点的统治者,使人们畏惧。如果出了问题,赏罚分明,大家就会畏惧。在领导关系上,和员工之间保持距离,相互疏远,相互畏惧,相互尊敬。领导居高临下,员工唯命是从,不敢有不同意见,不敢有所违抗,不管向前一步。这样的关系,缺乏了主动性,缺乏了创造力,并不是和谐发展,不利于事业的发展。

“其次,侮之。”再次的统治者,只会得到人们的轻慢。发号施令人民根本不听,或阳奉阴违,一点威信也没有。这是人与人相处的最差境界。领导和员工相互不信任,甚至谩骂侮辱,根本没有合作,产生不了正能量。这样的相处之道,只会带来倒退。

“信不足,有不信。”统治者的威信不足,就不会得到人们足够的信任。“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等于说,最好的统治者不轻易发号施令,悠然自得默默无闻,即使功成事遂,从不自我炫耀。等到事情都办妥了,人们就说“本来就应该这样的”,有所成就也习惯成自然,说这本来就合于自然之道。

这一章讲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相处之道,分为上面所说的四个等级。其中,“不知有之”是人与人相处的最高境界,也是“无为而治”的最佳效果。当然,这种“无为”是有基础的,首先需要统治者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其次是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让大家自觉遵守,形成习惯,达到良性循环,最后达到无为而治。

就企业的管理而言,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或是同事之间。大家在一起相处,不知对方存在,似无似有,互不干涉,永远保持一种恰当的、合适的距离和默契,进而可以促进事业的最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