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2飞机与冷战时期美国高空越境侦察
- 葛腾飞 肖杰
- 5111字
- 2020-08-29 04:10:26
抵近侦察
冷战开始后,美国和英国情报机关希望获取苏联方面的一些确凿的信息,例如苏联的战斗序列,核武发展,坦克、舰船、飞机和人员的调遣,军事基地、通讯中心、工厂、高速公路、机场等的设置,等等。美国中情局,英国秘密情报局以及西方其他军事情报机关使用间谍和其他的传统情报方法以刺探苏联秘密,但所得到的信息很零碎、很含糊。例如1949年9月,在西方知悉苏联已经爆炸了第一颗核装置后不久,一架未标志的美国飞机从东南方向飞入乌克兰上空,机降了两名乌克兰人间谍,以向西方发回情报。苏联社会的封闭性,给美国对苏联的传统间谍活动(即通过间谍收集情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当时进入苏联的几个美国情报官员的行动都受到严重的限制与严密的监视。苏联国内严密的安全系统使得间谍的收买与传统的秘密情报行动难以进行。(2)而且,20世纪40年代后期,打入西方情报机构内部的苏联间谍破坏了在苏联的西方间谍网络,要重建这一间谍网极其困难。苏联境内已经背叛的西方间谍还会传送一些不真实的苏联情报。(3)因此美国和西方情报机构不得不想出各种新的招式,求助于各种新的手段。为了对苏联境内进行照像侦察,美国军方还试图利用气球来完成这一任务。在中情局的帮助下,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军方每年将携带高空照像机的上百只气球从西欧飘向苏联。一旦它们能够幸运地到达日本,地面无线信号装置能够使其设备包分离,并通过降落伞,使其安全地飘落地面。但它们经常落入苏联人手里,苏联人因而常在莫斯科进行展示,揭露西方的间谍行为。
当隐蔽行动的成果越来越无法满足决策的需求时,美国人开始采取一些公开的蛮横的搜情手段,这就是由美国军方执行的抵近侦察。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开始沿苏联及其阵营国家的边界地区进行抵近空中侦察。1946年,一架来自46/72战略侦察中队的RB-29侦察机从位于阿拉斯加的莱德空军基地(Ladd Air Base)起飞,抵近苏联楚克齐半岛外围,执行空中侦察任务,旨在收集雷达信息并对苏联进行拍照。
这被认为是美国对苏联最早的抵近侦察飞行。(4)
1947年4月9日的美军参联会2150/29号文件正式授权军方进行各种侦察行动。该文件指出在共产党国家领土的外围进行侦察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这可能导致被击落的风险。因此,该文件强调,需要以一种尽量避免事故的方式进行这种侦察行动。为此,文件强调了飞行需遵守的一些原则:“飞行仅在友好国家领土或国际水域上空进行;飞机不以挑衅的方式飞行;飞行员要明确接触规则;一旦出事立即报告。”(5)
美军参联会文件显示出美军一开始进行这类侦察情报活动时的矛盾心理,既要进行蛮横和公开的侦察,又需要尽量不招致苏联的敌对行动。依据参联会的这一指示,飞行员在每次任务执行之前,都会受到特别叮嘱,避免出事。另外,飞行员还要熟知飞行区域需要遵守的详细限制和程序。
但是,美国侦察飞机对苏联的抵近侦察飞行必然引起苏联为维护国家安全而采取的反制行动。为了使空军能够进行快速反应,迅速派出飞机升空拦截,苏联也将其米格战斗机部署到沿海沿边地区——从西边的科拉半岛,到东边的楚科奇半岛,再到南边的太平洋沿岸。实际上从1949年下半年开始,苏联开始针对这种行动进行军事反应。1949年10月22日,苏联空防部队的战斗机据称第一次对美国飞机进行了警告性开火,但并没有打算击落美国飞机。(6)1950年开始,苏联政策有了巨大改变。空防部队在防卫领空时变得极为强势,他们对所有接近苏联边界的飞机进行还击。1950年4月8日,苏联战斗机击落了在波罗的海上空飞行的一架美国海军“私掠者”(Privateer)巡逻机。这被认为是苏联转向新的强势空防政策的标志性事件。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将其强势空防政策延伸至远东地区。1951年11月,苏联飞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击落了一架美国海军的“海王星”(Neptune)双引擎轰炸机。1952年6月13日,美国还在日本海损失过一架RB-29,被认为也可能是被苏联战斗机击落。苏联这种强势空防政策,不仅仅影响美国,英国和土耳其都有飞机被攻击过的报告。(7)到1952年8月,苏联空防政策变得越来越强硬。1952年10月7日,美国一架载有8名机组人员的RB-29在日本北海道附近被苏联战斗机击落,美国国务院承认该机可能潜入苏联领空。(8)美国在靠近苏联边境区域的空中侦察正变得越发危险。(9)
来自西伯利亚和科拉半岛的苏联轰炸机的威胁,又使美国军方寻求总统批准进行进一步的侦察飞行,以获知苏联的轰炸机部署态势。当时的美军参联会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将军便极力要求对苏联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飞越领空的侦察。50年代初,美国空军已使用装有照相机和电子侦探装备的RB-47侦察机对苏联进行侦察,其照相设备可以对苏联相关目标进行拍照,电子侦探设备能够侦测到苏联雷达的追踪。1952年8月12日,国防部长罗伯特·洛维尔就向杜鲁门总统提交了一份来自布雷德利和中情局局长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将军的备忘录,要求在苏联西伯利亚地区进行越境飞行侦察任务。杜鲁门批准了这项任务,1952年10月15日,美国侦察机RB-47等分别沿着西伯利亚北部海岸地区和东部海岸地区进行了飞行侦察。
战后初期苏联还没有完成对其边界雷达的全面部署,西方飞行员在进行沿边界的侦察飞行时,常常会冲过边界以测试苏联的雷达、无线通讯和空中防御能力。其中的一些侦探活动是美国空军新型扁鼻子喷气式战斗机F-86“佩刀”(Sabre)的侦察机改装版RF-86战术侦察机所为。这种飞机由B-29拖曳(10),沿着边界被送到预先指定的目的地,然后快速飞向其目标,再迅速返回安全地带。由于RF-86航程、升限有限,所以需要快进快出。后来50年代初,由战略轰炸机B-47改装的战略侦察机RB-47逐渐投入使用后,独立进行较长时间的侦察飞行任务成为可能。当RB-47侦察机发现苏联空中预警网尚有缺口时,便迅速潜入苏联境内进行较长时间的渗透式拍照。这种“渗透式拍照”(penetration photography)飞行(当时称为“敏感情报任务”)即是后来越境侦察飞行的初始。一架RB-47飞机甚至成功地潜入苏联边界,在苏联境内飞行了450英里,对西伯利亚边疆地区城市伊加尔卡(Igarka)进行了拍照。这些侵入行动虽然招致苏联抗议,但并没有遭遇到苏联的军事反击。(11)
当时,这些冷战初期的飞行侦察任务系参联会授权,由美国空军或海军指挥,统称为和平时期飞行侦察项目(Peacetime Airborne Reconnaissance Program,或简称PARPRO)。(12)在欧洲地区,英国皇家空军也执行了类似的飞行侦察项目,并与美国的空中侦察活动整合在一起,共享情报。根据参联会授权,战略空军司令部特种分队,太平洋空军和美国驻欧洲空军均可在与共产党国家领土接近的所有地区进行侦察活动,以收集电子情报、通信情报、照相情报,偶尔也通过使用高分辨率雷达和红外装置等其他传感器获取情报。这些由军方从事的对苏抵近情报侦察活动,构成了冷战初期美国获知苏联情报的重要信息来源。电子情报任务主要是收集敌方雷达的详细信息。通信情报是指对通信信号进行侦察、分析、处理所获得的通信信息内容(包括语音、数据和图像等)和技术信息。
照相侦察情报,本来主要是对在国际水域和友好国家领空飞行的飞机通过航空照相而获得的情报,美国和西方在冷战中逐渐将照相侦察情报发展成对苏抵近侦察和越境侦察时的一种主要情报活动。这是因为,照相侦察活动可以使美国在对苏联侦察时获取更为直观的情报产品。通过照相情报,可以定位和确定新的苏联设施,这在冷战对抗中是极其重要的,同时通过照相情报可对其他渠道获得的情报进行确证。因此,在越境飞行还无法进行时,这种在苏联边境外围进行的照相侦察便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13)
到1953年夏,美国空军和海军的侦察行动沿着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外围进行,当然主要是沿苏联北冰洋海岸,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海岸,从白令海峡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美军抵近侦察行动一年四季从不间断,而且通常每天持续达10个小时。仅仅是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地,美军每个星期的侦察行动就多达三次。(14)
当时战略空军司令部有两个联队进行这种外围抵近侦察行动。一是第55战略侦察联队,位于堪萨斯的福布斯空军基地(Forbes AFB)。另一个联队是第4080南部侦察联队,位于得克萨斯的劳夫林空军基地(Laughlin AFB)。
美国驻欧空军司令部驻在德国莱茵-美因空军基地(15)的第7499支持机组,也在巴伦支海、沿东西德边界、亚德里亚海和黑海等地执行通信情报任务。该支持机组进行的侦察活动还有,在柏林走廊使用装有特殊装备的运输机进行秘密照相侦察,沿东西德边界和南斯拉夫空中航线进行电子情报侦察,以及在波罗的海和亚德里亚海进行照相侦察。此外,美国海军航空部队还在欧洲和远东分别进行通信情报和电子情报窃获行动。
在抵近侦察活动中,美军发现,密切的行动协调对于预防事故发生是很必要的。当两架飞机同时在同一地区进行这种侦察情报活动时,出事故的可能性比较高。因此,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欧洲司令部、阿拉斯加司令部(ALCOM)内部,遵守同样的程序以便进行相互行动的协调,避免相互干扰。相关的行动部门每个月都对将要执行的所有行动项目进行一次整合。在欧洲,参加这种会议的代表分别来自美国海军、陆军、战略空军司令部、美国驻欧洲空军司令部,以及英国皇家空军,这些代表们每个月对飞行计划进行一次整合安排,通过相互协商取消可能存在冲突的任务。
美国空军还在五角大楼设有一个特别活动组,以作为这些抵近侦察活动的监视中心。空军建立该监视中心的目的:一是从华盛顿的全局层面,监视世界范围内所有敏感的空军行动,并在必要时对这些行动进行建议,预防事故的发生;二是确保一旦出事能够立即报告;三是在全局层面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实际上,每个月空军所有想要进行的抵近侦察活动都要在该监视中心内接受检查。每次任务开始前,行动人员要提交具体的起飞时间、飞行路径等信息。飞行结束后,还要提交落地报告。一旦出事,程序要求从战场最快速地通过安全通讯报告给华盛顿五角大楼的监视中心,然后由监视中心立即告知空军参谋长、参联会主席、国务院和必要的其他机构。
随着苏联从1950年以后开始实施较为强硬的防空政策,以对付试图接近苏联国境的美国侦察飞机,美军抵近侦察活动具有越来越大的危险性,美国政府的抵近侦察政策和相关活动的管理机制也反映出美国政府和军方对这种抵近侦察活动的担心。从1950年4月到1952年10月,有四架美国侦察机被苏联战斗机击落。而1952年后,随着苏联米格战斗机的发展,特别是米格-17战斗机的研制和服役,苏联的防空能力、对抗美国抵近侦察的能力极大增长。米格-17战斗机于1948年设计,1949年12月开始试飞,1952年进入苏联空军服役,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单座高亚音速歼击机。米格-17有多个改进改型,其中最重要机型是米格-17F型昼间战斗机和装备了机载雷达、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米格-17PF型。1953年7月29日,朝鲜战争停火之后的隔日,两架米格-17首次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击落了一架从日本起飞、执行机密电子监听任务的RB-50G侦察机,导致17名机组人员失踪或死亡,仅有副机长约翰·E.罗奇(John E.Roche)坠海后被美国海军一艘驱逐舰发现而得以获救。(16)1954年5月9日,一架苏联米格-17PF和一架美国B-47在阿尔汉格尔斯克附近发生空战,美机负伤逃脱。1954年9月4日在纳霍德卡一架美国P2海王星被击落。11月7日苏军又在日本北海道附近上空击落一架试图拍摄苏联一处大型空军基地的RB-29。1955年4月18日在堪察加半岛附近击落一架美国空军的RB-47。米格-17还负责阻击用来收集苏联情报的美国侦查气球。
在美苏核对抗相持的情势下,抵近侦察造成的冲突又更进一步刺激双方的对抗情绪,使两国关系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美国人因此开始考虑如何更安全地了解对手,更少风险地获取对手的战略情报,这在美国决策者中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发展对苏情报能力的问题。这一时期,即20世纪50年代初,也是美国情报机构的重要发展时期,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此期间日益壮大。朝鲜战争期间,中央情报局成立秘密行动机构并卷入朝鲜战争,这是促成中情局迅速扩展的重要原因。到1955年,美国中情局的雇员从1950年的不满5000人发展到15000多人。中情局作为一种机构,其人员的扩展也使其拥有越来越强大的行动能力。而行动的极端隐秘性,不同于军方的地方机构身份,这些又使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成为美国总统获取对外决策情报,甚至开展某些秘密行动的主要倚重机构。到50年代中期,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及其下属,以及中情局秘密行动机构头目理查德·比斯尔日益认识到,假如间谍无法胜任的话,那么就得寻求新的途径来收集苏联以及其他共产党国家的情报。中央情报局日益求助于科学技术手段来完成其间谍活动任务。(17)这样,向来崇尚技术因素的美国人,逐渐走上了技术情报的发展之路。U-2项目便成为美国技术情报路线的典型体现。
随着中央情报局主导的U-2飞机项目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正式执行对苏越境侦察的情报搜集任务,原来主要由美国空军进行的对苏抵近侦察任务逐渐退居到次要的地位。从1956年到1960年5月1日,U-2越境侦察成为美国最高决策界获取苏联战略情报的一个最可靠也是最有价值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