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新二子乘舟:三公子

【典故卡】

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是《诗经·邶(bèi)风》第19篇、先秦时代邶地华夏族民歌。全诗通过对飘飘远逝的二子和船影等画面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春秋时期卫国人民对“二子”之间感情的欣赏与感动。诗歌中的“二子”是指卫宣公的两个儿子伋和寿。他们为兄弟情谊,争先赴死。卫国人感其精神,编写了这首诗歌。《列女传·卷之七·孽嬖传》提到公子寿的母亲宣姜,认为她是导致这一悲剧的主要因素。宣姜是“春秋三小霸”之一齐僖公的女儿、“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姐妹,因其绝世之姿而闻名于世。

***

金翠耀日,罗绮飘香,郑国集市热闹非凡,满眼的珠光宝气。就是侏儒穿着平底鞋坐在地上,也能将绵延百里的青楼画阁、绣户珠帘尽收眼底。

这时,从衣冠楚楚的人群中,挤出两个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年轻小伙子。乍看以为是乞丐,但眼尖的人会发现,其中一个长得眉目清秀,身上披的是值钱的丝绸,只是已经被撕成了网状,头上戴的是象征贵族身份的礼冠,虽然已经被折弯了,像乌鸦的尾巴一般耷拉在脑后。他身后跟着一个半大小子,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一看两人就不是一起讨饭的,而是后面那个在服侍前面那个。

“公子,郑国人真富有啊……”随从感叹道。

“真正的富有在于心灵。钱乃身外之物,德才是无价之宝。”被称作公子的那个人,慢条斯理地答道。

“都落魄成乞丐了,还尽说些冠冕堂皇的玩意儿。”随从在心里哼唧了一声,转而又问,“公子,咱俩还没见到郑国政要,倒是先见到劫匪了。如今盘缠没了,给郑伯的礼物没了,连身上的衣服都被撕成这样,还怎么去参加高层会晤啊?估计一走到宫门口,就会被当成乞丐赶出来!”

“你放心,腌臜的外表遮掩不了高贵的内心。人只要有德行,自然就会受到别人的尊敬。”

随从无言以对,见公子径直朝宫门方向走去,他一头雾水:“公子,您这是要去哪?”

“当然是依照原定计划,去拜访郑伯。”

“现……现在,就我俩这副德性?能进得了宫门?”随从惊讶得下巴都差点脱臼。

“当然,父王交给我的使命还没完成,见不到郑伯,我怎么有脸回去向父王请命呢?”

“咱还是先去驿馆,或者哪个百姓家借套行头吧,不然就这副尊容,不被乱棍揍一顿就是万幸了。”随从的声音已经开始哆嗦。

“我们是败絮其外,金玉其中,金子总是自带光芒,你就放心跟我走吧。”公子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随从只得灰溜溜地跟在后面。

到了宫门口,公子拱了拱手,走向门官,彬彬有礼地说道:“我乃卫国公子伋,求见……”

“你急我不急,老爷我今儿个高兴,赏你个鸡腿!”说罢,门官从旁边一个土坑里捡起一只被啃得只剩骨头的鸡腿,一把塞进公子伋微张着的,还挂满了笑意的嘴里。

公子伋被堵住了嘴,一时说不出话,正想把鸡腿拔出来,跟门官解释,却见另一个门官凶神恶煞地走过来,劈头盖脸朝他一顿吼:

“臭要饭的,还不滚?走不动了是吧?你这腿要是没用,要不要老爷我做回好事帮你卸下来,把鸡腿给你安上?”说罢,门官举了下手里的刀,威胁道。

公子伋被吓得手抖,鸡腿也拔不出来了。随从见势不妙,生拉活拽把他拖走了。

直走出十几里远,随从才停下步子,从呆若木鸡的公子伋口中拔出鸡腿,忍不住抱怨起来:

“公子,请恕小人直言,您所崇尚的那些仁义道德过时了!现如今,郑伯把周天子都打败了,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周王朝制定的那些礼仪规范,诸侯们早就不放在眼里了。各个诸侯不再是亲如一家,而是势同水火,要么相互征伐,要么相互拉拢,都是为了争权夺利。别说今天阁下这副尊容,即便门官相信您是卫国来的公子,也未必肯放您进去,还得看看郑伯瞧不瞧得起我们这些小国来的使者。”

公子伋想反驳几句,却发现鸡腿把自己的嘴都塞麻了。他保持着半张嘴的表情,说不出话。

“公子,咱们还是赶紧回国吧。我总觉得这次卫侯派咱们出使郑国,事有蹊跷。早不派,晚不派,偏偏宣姜公主刚从齐国来到卫国,你们都还来不及成亲,就给您安排了这件差事。而且,拜访郑伯这号人物,就给您派了我这一个随从加车夫,带来的礼物也是寒酸得无法见人。幸好刚刚一到郑国,咱们就遇到了劫匪,把东西全抢走了,省得您带着这礼物去郑伯面前丢人……”

公子伋麻木的嘴此时有了知觉,随从一席话说得他恼怒不已,口齿不清地怒斥道:

“你……多嘴!”

“啥?您是说……我说得对?哎呀,真不枉我苦心相劝,公子您总算开窍了。快走吧,咱们赶紧去街上找辆车,早点回家吧!”

随从归心似箭,急不可耐地朝着街上奔去,公子伋气呼呼地小跑着跟在后面。就在两人穿过一处集市时,忽听有人在大声吆喝,吸引着路人纷纷驻足围观。

“天上冷飕飕,地下滚绣球。有馅的是包子,没馅的是窝头。”一个老头子的声音喊道。

“唉!这才是好色风流,不是冤家不聚头,只为淫人妇,难保妻儿否,嬉戏眼前谋,孽满身后,报应从头,万恶淫为首,因此上美色邪淫一笔勾。”一个老婆子与他一唱一和。

“请你往下听,好戏在后头!”一个稚嫩、清甜的声音附和道。

原来是一对老夫妇和一个稚气未脱,却已生得娇艳动人的大辫子丫头。

“好!”人群中开始有人叫好和鼓掌,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几个说书艺人请来的托儿。

公子伋和随从急着赶路,虽然心生好奇,也并未停下脚步。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卫侯那些不得不说的艳事!”老头大喝一声,敲响了手中的惊堂木,惊得公子伋和随从撞到了一起,两人“哎哟”一声后,停下步伐,耳朵都竖了起来。

“哇,坐等吃瓜!”姑娘用手指捻着辫子,眼神里充满期待。

“话说这位卫侯可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情圣,他的媳妇儿各个国色天香,她们最大的特点不是美貌,而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他现在的夫人,是他爹以前的爱妃。听说最近他又娶了新媳妇,是位美若天仙的齐国公主。而这位公主,原本是他的儿媳。”老太婆接着说。

“咦,岂不是三代同堂?”辫子姑娘故意夸张地补充了一句,围观人群顿时爆出阵阵狂笑。

公子伋怒不可遏,正要往围观人群那边冲,被随从紧紧抱住,“公子,千万别自己往坑里跳!还是赶紧回国,和齐国公主成亲吧。那时谣言就会不攻自破的。您若是现在自报家门,只会给人留下更多话柄。”

公子伋一想,随从说得有道理,再说,吵架也不是自己的专长,弄不好反被别人羞辱一番。压了压火气,愤愤地离开了。

“这些小人胆敢玷污我父王、母后和夫人的名声,我必须回去澄清这件事。”

这下,公子伋是真急了。他和随从找遍大街小巷,好说歹说,总算说服一台牛车的主人,同意让他们赊账搭车,还提供干粮。于是,老牛拉着破车,哼哧哼哧走在返程的路上,这一折腾,又耽搁了好几个月。两人出发的时候还是爽爽的初秋,回到家时,已是寒冷的深冬了。

洗澡更衣之后,公子伋又变回了那位俊秀的翩翩公子。他现在最想见到的人,就是他心心念念的妻子——宣姜。然而,当他赶到宣姜的寝宫,却只撞见一脸尴尬的父亲,和一位郁郁寡欢、身怀六甲的少妇。没有多话,一向孝顺的公子伋简单向父亲和王妃请安后,静静离开了。

失魂落魄的公子伋去拜见母亲,此时,母亲是他唯一可以倾诉衷肠的人了。当他在母亲寝宫门口等待丫鬟进去通报,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传来,他赶紧追了过去,却看见了令他痛不欲生的一幕——

他的生母夷姜,因为失宠而伤心过度,悬梁自尽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十余年过去。那个温文尔雅的翩翩公子因为常常借酒浇愁,变得沧桑而萎靡。

这日傍晚,后花园荷塘边一处僻静的角落。

月光清冷,如流水一般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透过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随风摇曳,仿佛魔鬼的舞蹈。

公子伋又喝了不少酒,摇摇晃晃地往寝宫走去,路过这片荷塘的时候,正遇见躲在树影下暗自垂泪的宣姜。

见公子伋朝这边走来,宣姜睁着含泪的大眼睛,温情脉脉地看着他。虽然已是两个儿子的母亲,这位昔日名冠一时的绝色美人,依旧是身段婀娜美艳绝伦,只是眉宇间添了一抹忧伤,却使得她更加楚楚动人。

“伋……伋子。”宣姜柔声唤道。公子伋只觉得自己脸上身上在发烧,他站住了脚,摒住了呼吸。

宣姜擦拭了一下眼泪,朝公子伋走过来,公子伋却吓得后退了好几步,酒也醒了大半。他别过脸去,施礼道:“拜见娘娘。”

“不要喊我娘娘,我本该是你的妻子。”宣姜有些恼怒,气呼呼地又朝公子伋走近了几步。公子伋吓得又后退了几步。

宣姜恨恨地说:“当年,是你向我父王提亲,他才同意了这门婚事,我也才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谁知,我到了卫国,你却躲去了郑国,原本美好的洞房花烛夜,我以为揭开盖头的是你,当我满心期待望着我的夫君,却看见一张扭曲狰狞的老家伙的脸……”

公子伋曾经无数次在脑海里模拟过那一晚的情景,画面中的人,有时是自己和宣姜,有时是父亲和宣姜,每当这时,他的心都会一阵阵地抽痛。

“你一走,就是数月。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盼回来了。你看我时痴痴又伤感的样子,让我感受到,你心里是有我的,于是我又有了盼头。谁知,此后你一直躲着我,见你一面比登天还难。你明明可以据理力争,把我要回去,可你没有。你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妻子在火坑里煎熬,却无动于衷……”宣姜说到这里,又落泪了,闪闪泪光刺得公子伋心痛不已,可他又后退了两步,拱手说道,“娘娘别说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您是国母,是我父亲的妻子,我若轻薄于您,就是对国不忠,对父不孝,那是不可饶恕的罪过,请您不要让我背上不忠不孝的名声。”

“名声,名声!你们这些男人就只重视自己的名声,根本不顾女人死活。在这个世上,我最爱的两个男人,一个是你,一个是我父王。你为了名声抛弃我,而我父王,身为齐国国君,完全有能力救我于水火,却也为了名声弃我于不顾。当我将卫侯偷梁换柱的丑事告诉父王,他却反过来劝我,让我将错就错,反正当初让我嫁过来,也是为了将来当太子妃,现在,我倒是提前当上了王妃,简直是因祸得福、一步登天,他说我应该高兴才是……你们这些利欲熏心的男人,把女人当作实现自己政治利益的筹码,随随便便就把我们的幸福牺牲掉,自私自利冷酷无情……”说到这里,宣姜已是泣不成声。

公子伋很想上前安慰一下宣姜,很想温柔地替她擦拭掉粘在面颊和睫毛上的泪水,然而,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忠孝”两个大字又浮现在眼前。

“娘娘,亏欠您的情意,唯有来生再报。孩儿告退。”公子伋冷冷地说完这几个字,便快步离开,回到了自己的寝宫。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又开始喝酒。

从宣姜身旁走过的一瞬间,公子伋没有瞥见,那凝望着自己充满期待的眼神,转而变成了惊讶,随之又浮现出恨意。

宣姜也准备回宫,却忽然瞥见阴暗的角落里站着一个挺拔的身影。

“看来娘亲还是忘不了他。”那个黑影冷冷地说道。

“朔,是你?”宣姜大吃一惊,原来是她的小儿子公子朔。

“娘亲是看到父王身体不好,而伋子就要被封为太子,所以才向他示好,以便以后继续当王后,是吗?”

宣姜很想反驳一句:“女人的心你们不懂,我们才不像男人那样追名逐利,我不是权利的机器,我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女人!”

可她没敢说出来,想和伋子重修旧好已是无望,此时她对伋子只剩下恨了。既然儿子这样理解她的行为,她不如就坡下驴,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还是我儿懂我啊。”宣姜收起一脸忧伤,换上一抹令人胆寒的诡笑,“我这还不是,为你们哥俩的将来做打算,母亲我地位牢靠了,你们才有好日子过啊。”

“不是,娘,你根本就没有为我们考虑过!”公子朔冷冷地说,“如果伋子当上太子,就是未来的卫国国君,他一旦上任,说不定会把你和我们兄弟都赶出卫国。到时候,还想跟着他吃香喝辣?哼!说不定流落大街当乞丐!”

公子朔的话让宣姜心里一懔,她还真的从未考虑过这一层,之前只是满心希望与伋子再续前缘,却从未想过,一旦他以后翻脸,自己和两个孩子的命运……

宣姜低着头,心里翻江倒海。

第二天夜里,卫宣公看见心爱的美人儿扑进自己怀中,哭得梨花带雨:“夫君,伋子刚才喝醉了,对我非礼,还口口声声说‘你本来应该是我妻子’!”

“什么?他……逆子,逆子……”

这句话戳到了卫宣公的痛点,他原本心脏就不太好,气得捂住胸口直喘粗气。

宣姜看到计谋得逞,继续添油加醋,“伋子他,他还说……”

“他说什么?”卫宣公瞪着血红的双眼问道。

“他说……说反正父王身体虚弱,即将不久于人世了,等他即位当了国君,就让我当王后!”

“什么!”卫宣公愤怒地嘶吼道,“逆子,逆子!他这是诅咒我死,还是在做弑君篡位的打算呢?找死!”

几天后,公子伋接到父亲让他出使齐国的命令。临走前,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宣姜的大儿子公子寿为他践行。两人举杯痛饮,越聊越开心。酒酣耳热之际,公子寿忽然凑到公子伋耳边,轻声说道:“哥,你不能去!我听到母亲和弟弟谈话,这是他们的阴谋。他们已经派刺客埋伏在半路,打算刺杀你!父亲受了蒙蔽,正在气头上,所以才会拿你撒气。你就先在我这休息几日,等危险过去,我们再一起跟父亲解释。父子连心,等他想通了,就会断了这个念头。”

谁知,公子伋丝毫没有显出吃惊和害怕的样子,而是一脸漠然:“父王交给我的使命还没完成,如果不去齐国,我怎么有脸回来向父王请命呢?”

“命都没了,要脸何用?”

“如果父王给我的使命是让我去死,那我就去死吧。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见哥哥态度如此坚决,公子寿不再说话了,脑海里浮现出自己的童年时光:

他从出生起就没怎么见过母亲笑,他总觉得母亲不爱他,甚至有些恨他。母亲常常冷不丁地冒出一句:“你长得真像你父亲!”在母亲身边,他胆战心惊小心翼翼,连哭鼻子都成了一种奢侈。而那个看起来十分忧愁的哥哥伋子,却很愿意对他笑。同病相怜的兄弟俩,互相舔舐着彼此的伤口,孤独清冷的生活也因为彼此而变得温暖美好起来。受哥哥影响,公子寿逐渐长成了一位知书达理、宅心仁厚的翩翩君子。而他那位长得像母亲一样漂亮的弟弟公子朔,却是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的,刁蛮任性。公子寿和亲弟渐行渐远,却与同父异母的哥哥情同手足。

公子寿频频端酒敬哥哥。三杯两盏下去,公子伋酣然大醉。等他醒来,才发现自己光溜溜地躺在床上!

“一定是弟弟穿着我的衣服,替我赴死去了!”

公子伋大哭着快马加鞭追了过去……

假扮成哥哥的公子寿行至半路,果然跳出来一群蒙面黑衣人。

“你是谁?”蒙面带头大哥问。

“我……是我哥!”公子寿答。

“啥?”

“哦,不不,我就是我!”

“我去,还不一样的烟火呢!能好好说话啵?”

“我是……伋子!”

“等的就是你!”

……

当伋子追了过来,却只看见弟弟的尸体,和几个正在尸体上补刀的杀手。

伋子哭喊道:“你们杀错人了!我才是我,快来杀我!”

“我来了,杀了我!”刺客们咿咿呀呀叫嚷着冲上去一顿乱砍……

当刺客高高兴兴提着兄弟俩的头颅前来领赏,宣姜和卫宣公一眼就看出,盒子比想象中的大了一号。当盒子的盖子被揭开,宣姜和卫宣公哀嚎一声,双双昏厥过去。

数日过后,在郑国一个热闹的集市上,出现了一位梳着大辫子、穿着孝服的说书女子。她一改往日诙谐调侃的风格,而是一脸沉痛,低声朗诵着一段悼词,像是在为一位已故的亲人送行。

“你俩坐船走了,撇下亲人凄凉。小桥流水桂花香,说不尽千思万想。哎呀呀!说不尽千思万想……”

女子天上一脚,地上一脚,冷一句,热一句,令闻者无不发懵。

***

【赏析】

掩没在封建礼教下的人性光芒

毕丽

《三公子》的创作背景,源于《诗经》中的一首诗歌《二子成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朗朗上口的诗句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笑李飞叨版《新二子乘舟》,为我们展现了当传统礼教遭遇时代变局时,那些在乱世中生存的人们的思想波动与命运悲欢,引人深思。

故事从卫国公子伋和随从跨越千山万水奔赴郑国,遭遇了劫匪、门官等一系列小人物的欺侮和凌辱,一心只为完成父王交予的使命说起。开篇欢乐搞逗、荒诞不经,公子伋“老古董”般不合时宜的言行令人忍俊不禁。而后,在集市上与说书三人组遭遇的情景也妙趣横生。老奶奶的那句“这才是好色风流,不是冤家不聚头,只为淫人妇,难保妻儿否,嬉戏眼前谋,孽满身后,报应从头,万恶淫为首,因此上美色邪淫一笔勾”韵味深长,实则将《三公子》的故事梗概和中心思想都囊括其中,堪称神来之笔。

经过说书人的“剧透”,我们知道了公子伋来到郑国的前因后果。原来,在他与齐国公主宣姜即将成婚之际,他的父王卫宣公由于觊觎未来儿媳的美色,有意支走儿子,自己将儿媳据为己有。宣姜姿容绝世,应两国之交,与公子伋定下婚约,不远千里嫁到卫国,结果发现公公成了老公,老公成了儿子(在权势地位至上的特定历史时期,别说自由恋爱是种奢望,连人伦纲常也乱了套)。对爱情充满憧憬的翩翩佳人,一朝变作公公的妃子,满心欢喜成了噩梦,而一心只为攻破谣言,维护父王和未婚妻形象的公子伋回国后,却看到心爱之人身怀六甲的模样,瞬间心如死灰。

十多年后,宣姜与公子伋相逢时的那段哭诉令人动容。遭遇如此骇人听闻的人生变故,她最爱的两个男人,一个选择隐忍,另一个,她的父王齐僖公,不仅不为女儿声张正义,反而拍手叫好。两个可以帮助她改变命运的男人都对她的生死喜怒置若罔闻,怎能不令这位只能依附着男人生存的乱世佳人寒入骨髓?

情节一步步推进,进展之迅速令人目不暇接。宣姜的长篇自述,她看公子伋时眼神的变化,她与小儿子对话时的判若两人,以及她在卫宣公面前挑拨是非的一系列举动,展现了一个身心饱受摧残的可怜女子精神的变形记。宣姜从一个被动的受害者(被伤害),发展到被动的受虐者(忍受伤害),进而发展为主动的施虐者(伤害别人)。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原本遵循自己内心、用情至深的弱女子,变成了一个精于权术、心狠手辣的毒妇人。她的这种变化是被动的,却也是必然的。

在与公子伋再续前缘的幻想破灭后,宣姜彻底走上了黑化的道路。正可谓从前有多少柔情,今后就有多少狠辣。她在为儿子谋求君主之位的道路上未雨绸缪,机关算尽,甚至不惜对昔日所爱痛下杀手,以至错杀爱子,彻底地酿成一生悲剧。自古红颜多薄命。上天赋予宣姜美貌和尊荣的同时,似乎要同时为她安排悲惨的命运才显得公平。宣姜本是身份尊贵、千娇百媚的绝代佳人,可惜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男尊女卑的混乱时代,沦为父亲的政治外交筹码。她逃不出命运的囚笼,只能任由权利摆布,最终成为了利益斗争的牺牲品。

再说回公子伋。宣姜本是他钟爱之人,却被自己的父亲占有。此时,他虽然郁闷伤怀,奈何因饱受封建礼教浸染,他近乎偏执地固守着自己内心的道德观与价值观,选择默默忍受一切,能做的唯有借酒浇愁平复心中失意。甚至在得知自己即将被人谋害的真相后,为了父子之情、君臣之义,依然面不改色、毅然赴死,最终落得情同手足的弟弟公子寿与他一同殒命的双重悲剧,令人慨叹。

公子伋满口的礼义仁智信,真是单纯得可爱又可恨。在封建礼教的熏陶下,他的男儿血性被彻底掩埋,乃至丧失自我,一句“忠孝大于天”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足以要了他的命,这种固守传统、不知变通的性格弱点,为他的一生谱下了悲剧式的乐章。

故事看完后,我在想,如果主人公们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时代,可以选择走自己的路,宣姜和公子伋定会收获公主和王子童话般的爱情。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说完故事及人物命运,再说回对本章的阅读感受。总体而言,全文结构严谨,几遍读下来,感觉整个作品亮点很多,总结如下:

首先是语言艺术。“天上冷飕飕,地下滚绣球。有馅的是包子,没馅的是窝头”等等诸如此类简练活泼、生动形象、充满现代感艺术活力的语言不胜枚举,轻松地将读者带入故事情景中,并为之深深吸引。

其次是情节引人入胜。通过生动的描述和紧凑的故事衔接,将人物命运轨迹清晰地勾勒出来。以宣姜、公子伋的悲剧人生为引子,揭露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丧失公良秩序等诸多顽疾,以及女人沦为政治工具,不能自主掌控命运,只能随波逐流的悲哀,引发读者在学习重温历史时的思考。

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子伋和公子寿的兄弟情,两人为了救彼此欣然赴死的壮举感动了所有人。文章末尾说到一位梳着大辫子、穿着孝服的说书姑娘沉痛念着悼词(应该就是前文提到的那名说书少女,老爷爷老奶奶不见踪影,她悼念的究竟是爷爷奶奶还是两位公子,这里作者刻意留下了一个悬念):“你俩坐船走了,撇下亲人凄凉。小桥流水桂花香,说不尽千思万想。哎呀呀!说不尽千思万想……”正是对《二子成舟》一诗的致敬,让读者仿佛真的看到公子伋和公子寿坐船离去的背影。

之所以死无可惧,无非情之所至。公子伋和公子寿的兄弟情,仿佛乱世中的一股清流,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感天动地,令人久久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