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新掘地见母:庄公的地道

【典故卡】

掘地见母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后,东周的前一阶段——春秋时期开始。周王室衰落,诸侯崛起,东周列国疆域形成,争霸征战连年不断。“春秋三小霸”“春秋五霸”等乱世枭雄相继登上历史舞台。关于“春秋五霸”,历史上有过多种说法,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版本——《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与此同时,业内还有“春秋三小霸”的提法,分别为春秋早期的三位君主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郑庄公之母与小儿子段密谋造反。庄公曾对段作出“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谶语,成为千古名句。而后,“郑伯克段于鄢”,对母亲说:“不到黄泉,不相见”,然又后悔。颍考叔劝谏庄公掘地见泉,母子于地道相见,和好如初。易中天称郑庄公为“春秋最早的牛人”“一位雄霸天下的政治家”。在其掌权的四十余年间,郑崛起为中原第一大国。公元前707年,郑庄公率军在繻葛(今河南高官葛市北)大败周室联军。战后,周天子的威严一落千丈,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

***

“有本出班早奏,无本卷帘退朝!”

宦官刚喊完这句连说梦话都能顺嘴秃噜出来的台词,就见郑庄公一手撑着歪斜的脑袋,坐在龙椅上打起了瞌睡。他实在是太累了,国家大事繁杂不说,家庭内部矛盾也让他心力交瘁。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况且这家事国事都是他的事,只有他自己独自硬扛,弄得他每天像是打了公鸡血,三天三夜不睡觉也是常有的事。

“有本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臣有本!”

宦官当是何人,原来是大夫祭仲(zhài zhòng)出班启奏。祭仲作揖下拜,停了半晌,不见动静,抬头一瞧,庄公依然酣睡如初,哈喇子顺嘴淌了一地。宦官捂着鼻子皱着眉用龙帕替他擦拭,但依然不敢叫醒他。

祭仲看没有反应,突然高声大喊:“我王万岁,邓曼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一喊不打紧,庄公一个激灵惊醒过来:“邓曼娘娘何在?”

宦官吓了一跳,赶紧说道:“王上,邓曼娘娘不在,是祭仲大人闲着无聊逗您玩呢!”

庄公脸上有了愠色,说:“祭仲,你是不是嫌脖子上扛个脑袋挺沉呀!要不要给你卸下来轻快轻快?敢戏弄寡人,信不信寡人把你这个祭仲变成菜粽放到祭坛上供起来!”

祭仲道:“臣是尊重娘娘,即使娘娘不在也如娘娘亲临,必须加上一句娘娘千岁才心安。臣是忠心耿耿,表里如一,您不但不能判臣有罪,还要封赏才行,王上您也不易,别给多喽,十五两黄金就行!”

“给你十五巴掌,谁说要赏你了?巧舌如簧!别说,这话听了心里倒是怪痒痒的。说,有什么本奏,快快讲来!”

祭仲奏道:“您掘地见母的工程有进展了……”

“快说,挖到哪了?”庄公急切地问道。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先听好消息。”

“不到三个月功夫,地道已经挖了三百里路。”

“这帮家伙没白吃窝窝,真能干,赶上掘地鼠了,那坏消息是?”

“施工大臣把图纸拿反了,把地道挖进了宋国的领地。工匠被人抓住,人家说咱们偷袭他们,背地里干苟且之事,要来攻打我们呢!”

庄公大怒:“一群废物,施工大臣是个豆腐脑啊?去,加点葱沫香菜,把他给我凉拌喽!你去宋国解释解释,把这事平息。再说,不就是挖个隧道吗?至于这样大惊小怪?”

祭仲说:“关键是,把人家国库给挖开了!那满屋子的黄金哟,跟牧场里的牛粪一样多,晃得人眼睛疼!咱们的人被治以偷盗国库罪。王上,这都是颍考叔出的馊主意。什么掘地见母,母没见到,祸倒是先挖出来了!”

庄公说:“我知道你一直不赞成我见母后。她虽有罪,也不喜欢我,但主要责任在我,谁让我脑袋大脖子粗,出生时害她难产呢?让母亲受了大罪,即使雷劈我三次也不能解恨,况且宋国一直对我们虎视眈眈,就是不掘地见母,早晚也必有一战!他们……想怎么解决?”

“他们提出非赔偿五万担小米不可。”

“既然这样,那就灭了它!黄金那么多,咱们拿来用也是可以的,小米就不要来回搬运了,怪费事的。给你拨点残兵剩勇,利用业余时间把宋国解决了就行了,去办吧!”

“是。”祭仲领命出宫。

“有本出班早奏,无本卷帘退朝!”宦官嘶哑的嗓子又喊了一遍,心想:你们可别没事找事了,赶紧让我回去睡个回笼觉吧!

“臣等无本。”

下朝后,庄公来到御花园游玩,见邓曼带着几个宫女在假山石上晒腊肉。庄公心喜,穿庭越院,快步走到爱妃跟前,笑着问道:“晒些什么?”

邓曼道:“您一不高兴,三下五除二把人家虢(guó)国给灭了。这不,一大堆战利品我只挑了这些个腊肉。早听说是他们那儿的特产,不曾吃过,山珍海味都吃腻了,今天拿来晒晒存起来享用。”

庄公听完,一脸惆怅,一言不发,只是翻弄假山上黑如木炭的腊肉。邓曼道:“王上,您这是怎么了?”

“倘若母亲能吃上该多好,不知她现在的伙食怎样?胃口可好?”

“您的心胸开阔得连月亮都能在里面绕十圈,您难道忘了母后是怎么暗害您的了?先帝在时她就横扒竖挡不让立您为太子,您当上大王以后,她又得寸进尺,替叔段要东要西,建立的城垣比都城的还要雄伟壮大,不臣之心世人皆知。虽说你们是同胞弟兄,但性格、能力、脾性迥异。您心胸宽广,他呢,一天不沾光就算吃亏,和别人握手能趁机顺走人家的指环,自己放个屁也要赶紧闻,生怕别人提前闻到。瓷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般的人物,能成大事?您这么忍让他,他居然还死心不改,妄图弑君篡位推翻您,您轻而易举便把他剿灭,这是民心所向,而母后却甘愿做他的内应!您舍不得杀她,把她软禁在城颍,发誓不再与她见面,这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可您如今又后悔,难道忘了君无戏言吗?偏偏这时跑出来个大马猴颍考叔,抛出个掘地见母的馊主意,这人真是浑身上下净心眼,筛子都甘拜下风……”

“娘娘……”一个宫女轻轻拽了一下邓曼的衣角,“娘娘别自言自语了,大王早走掉了。”

邓曼回头一看,可不吗?一个人也没有了,只留下一串长长的脚印烙在地面上。

“娘娘,大王把咱的腊肉顺走了一大半。”宫女小声说。

“真符合他的德行,他这是准备地道通了之后给那个恶毒的母后送去呢!多好的见面礼呀,虽然卖相和那个老太婆的脸一样难看!”

庄公对邓曼的一番论调不甚心烦,偷偷溜出去后,便让宦官传令下去:“以后宫中再有关于母后武姜的议论,一概格杀勿论!”

“遵命!”

这时大夫祭仲从宫门外匆匆赶来,正遇见扛着腊肉疾步如飞的庄公等人,忙驻足侧立,作揖下拜道:“王上,多日不见,甚是想念。”

庄公道:“屁话,咱们不是早朝刚刚见完了吗?”

祭仲笑道:“一时不见王上,如隔三秋也。”

“别学那些肉麻的蠢话,拿高帽子在寡人这里换不来赏赐,只有两个巴掌和一记闷棍。说,又缺什么?”

“我王圣明!您让我率兵攻打宋国,臣回去后权衡利弊,想来想去还是有困难。如果只是我们一家之兵力是不可能将宋国击溃的,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只恐到后来偷鸡不成蚀把米,我特此来请您的旨意。”

庄公回头对宦官说:“把腊肉先摆到龙床上,抬出来放到宫檐底下晾晒。快去,一天一点正经事不干,老让我操心!”宦官赶紧将肉背起,向深宫走去。

祭仲说:“王上,我说了半天您听见了吗?”

“听见了,你刚才说什么?”

“……”

“噢,想起来了!的确,咱们单独行动确实力不从心,不如联合鲁国和齐国一起结成同盟攻打,就说事成之后必有分红,谁还嫌钱多咬手呀!他们必然会同意,到时我们来个三面夹击,将宋国迎头痛扁,紧接着它会腹背受敌,咱来个瓮中抓耗子,手到擒来,宋国彻底瓦解是瞬间的事!”

“王上果然英明,可我们出师无名,怕让天下人耻笑,说我们以众欺寡。”

“就说宋国国君不朝见周天子,以天子之名伐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呀?往他裤裆里糊一块黄泥巴,不是屎也是屎。”

“高,实在是高。”祭仲由衷赞道,一面辞别庄公,办差去了。

过了大概两个多月的功夫,这日天刚蒙蒙亮,郑庄公便在宦官搀扶下,早早上朝了。

“有本出班早奏,无本卷帘退朝!”

这话刚从宦官那干瘪无牙的嘴里喊出,只听有人立马应道:

“臣有本!”

宦官往下一看,是大夫颍考叔,心想:怪不得娘娘叫他大马猴呢。整天上蹿下跳的!

郑庄公说:“爱卿何事要奏?”

颍考叔道:“我王大喜……”

“同喜同喜,我又要大婚了吗?哪家的姑娘?还是哪个好爱卿家的千金小姐?”

“大王别急,姑娘有的是!我今天说的大喜是地道终于挖通了,您可以与您的母后见面了。”

郑庄公虽然听到不是娶媳妇后有些失望,但还是喜形于色,因为终于可以和朝思暮想的母亲见面了。他急忙走下龙椅往地道那边走,被祭仲拦下来了:“王上,您先别着急,臣也有本要奏。”

“我看你是欠揍,没见寡人思母心切吗?一点眼力都没有!”

祭仲道:“王上,您听我说完再见也不迟,咱们的军队昨天下午已经把宋国歼灭了。”

“呦,双喜临门呐!要大摆筵席,举国同庆,犒劳那些将士们!”

“王上,您先别走……这功劳可不光是咱们郑国的,您忘了,还有鲁国,齐国呢!要是不把他们安抚好了,恐怕……”

庄公说:“寡人不是那贪图富贵之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将宋国国土送给鲁国,掠来的财物辎重尽归齐国,寡人掘地见母的伟大工程胜利完工,今天高兴,钱财乃身外之物,散尽又何妨?”

祭仲作揖下拜,赞叹道:“我王真乃千古圣君。郑国有此君王,国家之大幸,百姓之大福呀!”

庄公笑道:“这顶高帽子寡人戴了,谁让它这么合身呢?”又吩咐宦官道,“令百官列队,随寡人一同进入地道,拜见我的母后大人。哎,对了,叫上邓曼娘娘,还有,别忘了带上那些晾好的腊肉!”

“是!”

只用了蒸完一锅窝窝的功夫,仪仗队便列队完毕,整装待发。郑庄公带领着邓曼娘娘、文武百官一同前往地道。到了地道口,郑庄公又觉不妥,改变主意,令大部队及百官守护道口,自己只带了邓曼及几个宦官进入。母子相见,一时相拥而泣,冰释前嫌,说不尽的牵挂与思念。以至于那天晚宴上的腊肉居然吃出了龙肉味。

***

【赏析】

百善孝为先

陈瑜

《庄公的地道》讲述了“春秋三小霸”之一郑庄公掘地见母的典故。

开头这一段的描写,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有声有色,仿佛看到君臣二人在“舌战”,并因为太熟而无敌意。笔者因祭仲的巧舌如簧笑得“花枝乱颤”——简直太形象了!结合现实社会,这类善拍、会舔、献媚之流并非少数。

本章对于祭仲的人设是符合历史的。他是五朝老臣,在郑国的地位可以用“根深蒂固”四个字来形容,其精于权术、见风使舵的本领可见一斑。在郑庄公时期深得宠幸,郑庄公去世后,祭仲亲自导演了弟篡兄位的戏码并取得成功。等到政权稳固,斋仲便开始横行霸道、目无主君。《左传·桓公十五年》记载:祭仲专(专权)。以至于郑厉公处心积虑想要除掉他,结果失败,反而自己逃走避祸。这段小插曲很有意思,是“人尽可夫”这个成语的来由,在此笔者不再赘述。

回到《庄公的地道》这一章,逗乐搞笑的片段,我们且一笑而过。至于庄公为什么掘地道,才是值得读者深思的,也就是本章所推崇的一个“孝”字。

因为庄公出生时脑袋大脖子粗,害母亲难产,让母亲遭了大罪,他始终认为是自己的罪过——“即使雷劈我三次也不能解恨”。《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记载:庄公寤生(倒着出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在母后做同胞弟兄段的内应,妄图弑君篡位暗害他,庄公“克段于鄢”之后,仍以宽广的胸怀谅解母后,没有杀她,只是把她软禁在城颍。尽管心中也曾有恨,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但心地善良的他终究思母心切,决定听取大孝子颍考叔“阙地及泉”的建议,挖地道见母后。

当祭仲奏道:“您掘地见母的工程有进展了……”

庄公的反应很急切:“快说,挖到哪了?”你也一定听出他对母后朝思暮想的心情。

还有一个情节令人印象深刻:下朝后,庄公来到御花园游玩,见邓曼带着几个宫女在假山石上晒腊肉,想到的竟是“倘若母亲能吃上该多好,不知她现在的伙食怎样?胃口可好?”临走还把腊肉顺走了一大半,以孝敬负罪在身的母亲。

用邓曼的话来说,庄公的心胸真是“开阔得连月亮都能在里面绕十圈”。

地道通了,庄公带领着邓曼娘娘、文武百官一同前往,还带上那些晾好的腊肉。真是孝心可鉴!

母子相见,相拥而泣,自然冰释前嫌,说不尽的牵挂与思念。看到这里,读者的心也跟着释然了——母子连心,感天动地!让人领悟道:一位君王尚且能不计前嫌,善待有罪的母亲,我们作为晚辈,更应当尊敬长辈,弘扬并传承以“百善孝为先”为传统的中华美德。

对于郑庄公的人设,历史上有争议。有人认为他对于母亲和弟弟一味纵容,是因为念及骨肉之情,也有人认为他如此“姑息养奸”,其实是在酝酿一个长远的复仇计划。因为从小缺失母爱,他对弟弟实则“羡慕嫉妒恨”,看到弟弟在母亲的纵容下一步步走向毁灭,他不动声色,像蜘蛛一样,等待着猎物走进自己布下的大网,只在最后一刻,他才骤然出击,而且一招致命。他不怕段谋反,就怕段不谋反。因为只有坐实段的谋反之罪,他才能将其置于死地。否则,在这个仁义至上的春秋时期,贸然对亲弟弟动手,社会舆论将对他不利。如果这个推论成立,那这位城府颇深的腹黑男,着实令人脊背发凉。

那后来的“掘地见母”又是否完全源于孝心呢?笔者以为,不能排除庄公打心里边对母亲仍有深厚的感情,但更多是政治上的考虑。民意调查显示,当时全国上下对于国君流放母亲的做法一边倒地表示反对,庄公的支持率急剧下降至历史新低。而且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其他国家也知道了这事,对此纷纷发表谴责。如果不及时作出补救措施,势必动摇政权的统治基础。

问题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何况是堂堂国君?狠话既然说出去,想要收回就没那么容易了,庄公很伤脑筋。

贵人总是适时地出现。颖谷地方的小领主颖考叔前来朝觐国君。按照礼节,庄公请他吃了顿饭。每上一道菜,颖考叔都会先用荷叶将最好的一部分包起来,放在怀里。庄公白了他一眼:“还没开吃呢,就打包了?”颖考叔诚惶诚恐地说:“您有所不知,小人的老母亲年纪大了,这辈子只吃过小人领地的食物,还没尝过国君赏赐的食物,我想带回去给她尝尝,让她也享受享受您的恩泽。”庄公听了长叹一声:“你还有老母亲可以服侍,我如今却没那个福气。”接着把自己的烦恼向颖考叔倾诉了一番。颖考叔听了便“出了个掘地见母的馊主意”:派人挖个隧道,一直挖到有泉水的地方,把母亲接到隧道中,再由庄公亲自驾车将她接回来,这样也就算是黄泉相见了。

于是庄公一切照办,这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掘地见母”的故事。庄公还在洞室之中颇为煽情地作了首诗:“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武姜和了一首:“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后人把其乐融融当作一句成语来用,就出于此。这场走秀获得圆满成功,一夜之间,庄公的支持率又恢复到百分百……

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这个深埋在郑庄公心里的答案也早已随历史的尘烟散去。无论如何,《庄公的地道》一文所呈现的那份赤诚孝心,还是令人动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