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四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题为《古诗》。这些古诗非一人一时之作,大多作于东汉末建安之前几十年间,作者大都为中下层文人,由于这些作品风格意味略同,因此后人往往将它看成一个整体,用“古诗十九首”的名称加以欣赏、研究。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或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或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痛苦,或表现对个体生命的唯物认识和新的人生选择,更多的是表现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苦,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感伤色彩。艺术上浑然天成,语言含蓄蕴籍,善用比兴寄托,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1],阿阁三重阶[2]。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3]。清商随风发[4],中曲正徘徊[5]。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6]。不惜歌者苦[7],但伤知音稀[8]。愿为双鸿鹄[9],奋翅起高飞[10]

【注释】

[1]疏:透刻。绮:有花纹的细绫。这句是说窗上透刻着像细绫花纹一样的格子。[2]阿阁:四面有曲檐的楼阁。这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3]无乃:是“莫非”“大概”的意思。杞梁妻: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后来许多书都有记载。据说齐国大夫杞梁,出征莒国,战死在莒国城下。其妻临尸痛哭,一连哭了十个日夜,连城也被她哭塌了。《琴曲》有《杞梁妻叹》,《琴操》说是杞梁妻作,《古今注》说是杞梁妻妹朝日所作。这两句是说,楼上谁在弹唱如此凄惋的歌曲呢?莫非是像杞梁妻那样的人吗?[4]清商:乐曲名。清商曲音清越,宜于表现哀怨的情绪。[5]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6]慷慨:《说文》:“壮士不得志于心也。”[7]惜:痛。[8]知音:识曲的人,借指知心的人。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这两句是说,我难过的不只是歌者心有痛苦,而是她内心的痛苦没有人理解。[9]鸿鹄: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凡鸿鹄连文者即鹄。”鹄,就是“天鹅”。一作“鸣鹤”。[10]高飞:远飞。这二句是说愿我们象一双鸿鹄,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提示与练习

一、本诗写听曲感心、知音难遇。诗从高楼写起,以记飞作结,当中交错描绘弦歌之声及听者感受,弦歌者之悲与听曲者的共鸣。此诗的作者,应是一位报国无门,彷徨中路的失意人,这失意当然是政治上的。反映了一种带有广泛社会性的被压抑的苦闷、悲伤和期待。

二、本诗空中送情,弦歌者处于若隐若现之间,而听者的情感也真挚微妙,因而写得缥缈空灵。全诗风格虽朴素浑厚,但已用典故,带有文人之作的特点。

三、请举出知音难求的典故。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1]。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2]!文彩双鸳鸯[3],裁为合欢被[4]。著以长相思[5],缘以结不解[6]。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7]

【注释】

[1]端:犹“匹”。古人以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匹”。[2]故人:古时习用于朋友,此指久别的“丈夫”。尔:如此。这两句是说尽管相隔万里,丈夫的心仍然一如既往。[3]鸳鸯:匹鸟。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夫妇。这句是说缔上织有双鸳鸯的图案。[4]合欢被:被上绣有合欢的图案。[5]合欢被取“同欢”,“丝”谐音“思”,故云“著以长相思”。[6]缘:饰边,镶边。这句是说被的四边缀以丝缕,使连而不解。缘与“姻缘”的“缘”音、义并同,故云“缘以结不解”。[7]别离:分开。这两句是说,我们的爱情犹如胶和漆粘在一起,任谁也无法将我们拆散。

提示与练习

一、此诗以奇妙的思致,抒写了一位思妇的意外喜悦和痴情的浮想。

这首诗极有章法。它既不写独守空闺的孤苦,也不写对“故人”的痴念,而是巧妙地截取了“客来遗绮”这一生活片断来描写思妇的心理活动。全诗以“端绮”为出发点,以“故人心尚尔”为情感的策源,以思妇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以物写情,以事写人,一气流走,首尾贯穿,结构严谨,略无松懈。

二、此诗的立意很有特色。它不写相思的悲苦,却充分抒写“客来遗绮”的欢乐,把这一短暂的欢乐反复渲染,编织成对重逢的热切期待,以此来扫荡离愁别绪的阴霾。然而,“客来遗绮”所激起的惊喜之光是不可能持久的,这一小朵喜悦的火花很快会在“相去万余里”的现实面前熄灭。其情之悲之苦,自在不言之中了。

三、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双关及比喻等手法来表达思妇的感情。比如,利用“思”与“丝”谐音,把绵绵不断的相思比作绵长的蚕丝;又如用缝被所结的“死结”来象征夫妻不可分离。篇末“以胶投漆中”的比喻具有以一当十之妙。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1],绿叶发华滋[2]。攀条折其荣[3],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4],路远莫致之[5]。此物何足贡[6],但感别经时[7]

【注释】

[1]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2]滋:当“繁”解。“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3]荣:犹“花”。[4]馨香:香气。[5]致:送达。[6]贡:献。一作“贵”。[7]最后二句是说,这枝花本不值得远寄给你,不过离别久了,借以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提示与练习

一、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八句,可分作两段。前四句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后四句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深深地沉入冥想之中。

二、本诗暗用比兴,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象征主人公的遭遇。

三、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贡”,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更加无法解脱相思之苦。

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1],结根泰山阿[2]。与君为新婚[3],兔丝附女萝[4]。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5]。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6]。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7]!伤彼蕙兰花[8],含英扬光辉[9];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10]。君亮执高节[11],贱妾亦何为[12]

【注释】

[1]冉冉:柔弱貌。[2]泰山:即“太山”,犹言“大山”,“高山”。阿:山坳。这两句是说,柔弱的孤竹生长在荒僻的山坳里,借喻女子的孤独无依。[3]为新婚:刚出嫁婚娶。[4]菟丝:一种旋花科的蔓生植物,女子自比。女萝:一说即“松萝”,一种缘松而生的蔓生植物;以比女子的丈夫。这句是说二人都是弱者。[5]宜:适当的时间。这两句是说,菟丝及时而生,夫妇亦当及时相会。[6]悠悠:遥远貌。山陂:泛指山和水。《吕向》注:“陂,水也。”。这二句是说路途遥远,结婚不易。[7]轩车:有篷的车。这里指迎娶的车。这二句是说,路远婚迟,使她容颜憔悴。[8]蕙、兰:两种同类香草。女子自比。[9]含英扬光辉:花含苞待放。英,犹“花”。[10]萎:枯萎,凋谢。这四句是说,蕙兰过时不采,它将随着秋草一同枯萎了。这是对婚迟的怨语。[11]亮:同“谅”,料想。[12]贱妾:女子谦称。这两句是说,君想必守志不渝,我又何苦自艾自怨。这是自慰之词。(古诗十九首中四首选自《文选》南朝萧统编)

提示与练习

一、这首诗写新婚后久别的思妇之怨。诗的抒情主人公是少妇,她先回顾了自己的身份,表现出了新婚后对丈夫的依恋。然而丈夫远出不归,给她带来无穷的烦恼,她只能反复地叹惜着自己的身世,希望丈夫能对自己忠贞不渝。

二、古诗中,描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很多,但以新婚离别为题材的,这是首篇。离别相思是人间常情,但新婚即离别,其别情又非一般离别可比。此诗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将新婚离别那种复杂的痛苦的感情,微妙的矛盾心理,作了深入细致的描绘,使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这是一篇抒情诗,但其中却有大量的心理描绘。一个艳丽而哀伤的新婚少妇就通过心灵世界的揭示,生动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诗前八句是新妇对自己婚前意愿的回忆。她忆起婚前的美好愿望,“结根泰山阿”,但婚后理想破灭。因为是回忆,所以她婑婑陈叙,迂缓曲折。后八句是对新婚离别心理的直接描述。新婚别离,思夫不至,便产生迟暮之感,这是新婚女子感受最深刻、最强烈的部分。诗人抓住重点,不惜笔力进行细致刻画。这里的心理描写是直抒胸臆,炽热强烈。

四、比喻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显著的艺术特色。首二句即以比兴开篇,用孤生竹结根大山喻婚前之愿,接着又以菟丝附于女萝为比,道出婚后无所依之实。下用蕙兰花作喻,更是比中之比,这里既有新婚少妇青春艳丽的丰采,又有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感慨。其变化无穷,深沉含蓄,令人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