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小哥不好惹

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依旧没有死心,他仍然认为这个玉璞能够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富贵,于是他又去献宝。这一次,相玉专家仍鉴定为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足。又过了20多年,武王之子文王继位。这时的卞和还想去献宝,无奈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又被砍掉了双脚,行动很不方便。眼看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卞和便怀抱玉璞来到楚山下痛哭三天三夜不止,眼泪都流尽了,眼睛通红犹如滴血。

南来北往的客商见到此事,都来安慰他,劝他不要再执着献宝一事。这件事终于传到了朝堂,楚文王听说这件事,派人把卞和带到大殿,问:“天下被砍足的人很多,你为何哭得如此悲伤呢?”

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为被砍掉双脚而痛哭,而是因为明明是宝玉却被误认为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我是为先王哭泣,他们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啊!”

楚文王听后,怜悯之心顿起,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让玉工切开玉璞,果然得到一块光润晶莹的宝玉。楚文王大喜,重重赏赐了卞和。然后,楚文王命玉工将宝玉雕琢成玉璧,作为传国之宝。因为宝玉是卞和所献,便取名“和氏璧”。后人遂用“楚玉、荆玉、卞玉、卞宝”等代称和氏璧,也用这些词称誉人的才德之美。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交往,往往以玉为使臣信物,而玉中极品和氏璧更是国家高贵的象征。就这样,“和氏璧”自诞生后,就被楚国奉为国宝收藏着,然而“和氏璧”究竟高贵到何种程度呢?各诸侯国的国君都想亲眼看看这件玉璧。

和氏璧想象图

公元前333年,楚国吞灭越国,楚威王因为宰相昭阳在消灭越国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于是将和氏璧赐给昭阳把玩几日。昭阳大宴宾客,在席间,他拿出和氏璧让宾客观赏。这是和氏璧首次在民间出现,举座皆惊。人们无不惊艳和氏璧的优美、神秘,陶醉于和氏璧带来的心灵上的那种安详。昭阳得意非凡,一边口述自己的战功,一边夸耀和氏璧举世无双,是“玉中之王”。众人轰然赞叹,举杯同庆。不料,散席时,和氏璧却不翼而飞。虽然昭阳闭门搜查,众宾客也脱衣验身证明清白。但是,和氏璧毫无踪迹。昭阳派人飞报楚王,楚王也急令全国范围内搜寻这件价值连城的宝物,但是最终没有结果。

张仪画像

最后,人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张仪。张仪是魏国人,曾经师从于鬼谷子,学习纵横游学。张仪学业期满,回到魏国,因为家境贫寒,求事于魏惠王不得,远去楚国,投奔在楚相国昭阳门下。因为张仪当日曾与昭阳一起饮酒。虽然张仪满腹才华,却一贫如洗。昭阳便认为是穷困潦倒的张仪偷窃了和氏璧。昭阳命人对张仪逼问,甚至严刑拷打,张仪始终表示不清楚和氏璧的去向。昭阳无奈,只好将张仪无罪释放。

张仪回到家,问妻子:“我的舌头还在吗?”

妻子告诉他还在,张仪苦笑着说:“只要舌头在,我的本钱就在,我会出人头地的。”

受此大辱,张仪毅然离开楚国,辗转到了秦国,后来成为秦国的宰相,并全力辅佐秦惠文王开创强国强军的伟业,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楚国为一件国宝损失了一个人才,并伤及自身,这是他们所没预料到的。张仪后来果然报复楚国,在公元前312年,秦齐联军与楚国大战于丹阳,楚国有爵位的将领共七十余人被俘,八万楚军被消灭,汉中郡也被秦夺走。楚国自此一蹶不振。

功成名就的张仪向众人表示,自己是个光明磊落的男子,绝不会做偷窃和氏璧的勾当。和氏璧依然销声匿迹,到底是谁从昭阳府中偷走了和氏璧?又把它藏在哪里?却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