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的内心是崩溃的
中国历史上,堪称国之重宝的器物不在少数,但恐怕没有一件比得上传国玉玺。它是野心家梦寐以求追逐的目标,又是史学家浓墨重彩描绘的对象。香港《文汇报》刊文称,笼罩在它身边的,是重重的刀光剑影,低沉的鼓角铮鸣,它的出现和消失,甚至成为王朝更替、江山易帜的象征。
传国玉玺来历非凡,其实,用来制作传国玉玺的和氏璧,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
据《韩非子·和氏篇》记载:春秋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名叫卞和,虽出身贫贱,却有一双慧眼,善于识玉。为了找到稀世宝玉,他经常在野外探寻,希望能用自己的学识为家人带来荣华富贵。有一天晚上,卞和做梦,梦见有只凤凰落在荆山鸣叫不止。自那以后,卞和便认定荆山有奇宝。
此后,卞和更勤于在荆山翻看碎石头,他似乎经常能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在呼唤他,那种神秘的空灵的声音不断撞击他的心门。有一天,卞和环顾四周,看到了一堆刚被他人翻看过没几天的乱石,里面有一个不规则的石头引起了他的注意。卞和拿起这个石头一检视,竟然是一块玉璞(未经打磨的石头,可能含玉,也可能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这个玉璞显然是被其他采石玉匠随手丢弃的,从外表看,确实是个很普通的石头,似乎完全没有打磨的价值。卞和是个非常细心的人,他掂量这个玉璞,觉得身心有一种灵动,就和这段时间以来心里常常出现的那种感觉一样,他断定这一定是一块不平凡的玉璞。
卞和捧着玉璞来到河边,仔细清洗,然后对着阳光端详,足足看了一天才回家。自此后,卞和天天抱着玉璞把玩,村里人都说他傻了。终于有一天,卞和对天大笑,和家人告别,带着玉璞前往都城献宝。
卞和决定把这块玉璞献给喜爱玉器的楚厉王。楚厉王听说有人来进献绝世宝玉,顿时大喜,宣卞和上殿。卞和捧着玉璞自信满满地走进朝堂。楚厉王看到玉璞之后,便命令相玉专家进行鉴定。相玉专家反复端详后,认为它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没有什么价值,不值得切开、打磨。楚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戏弄自己,他不顾卞和的争辩,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足,并把卞和逐出都城。
为什么玉璞会被认为是顽石,楚厉王和相玉专家又为什么不破开玉璞一探究竟呢?这里面有这样一个鉴玉行规。一块毛玉石表面往往有一层皮壳,由于氧化作用,皮壳多成褐红、褐黑或其他各种杂色,一般仅从外表,并不能一眼看出其庐山真面目。即使到了科学发达的今天,也没有一种仪器能通过这层外壳很快判出其内部是“宝玉”(包括其种类、成色、大小、形状等)还是“败絮”。
有玉石的人一般都是出售玉石的原石,这时常人很难看出其中的含玉量,购买者在购买之前也不被允许将玉原石切开察看,当购买者购买后可以切开,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继续对所购玉原石进行出售再次谋取利润,这种独特的玉原石的交易方式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赌玉”。到目前为止,赌玉(也叫赌石)依然是玉原石的一种交易方式。
“赌玉”通常是在玉器行门前摆着一长溜的矿石坯,坯里可能藏着价值连城的玉,也可能什么都没有。盛产玉石的东南亚,就流行“赌玉”。有些富豪以重金买卖可能含玉的矿石,成交以后,一刀下去,有可能出现成色极好的翡翠,买家由此暴富;或者是血本无归。对于赌玉的人来说,赌的是他们的眼光和运气。即便是现在,东南亚的玉石商人赌石后,当真正切开加工时,一般不敢亲自在场,而是在附近烧香、求神保佑。如果切开的赌石内有许多水灵剔透的翠绿,一夜之间便可成为富翁;如果切开赌石后其本质是一块外绿内白,俗称“冬瓜瓤”,一夜之间就会倾家荡产。
玉璞
玉璞本来就是一种天然玉料,如果不经锯割,外表看来和普通的石块没什么区别。卞和拿来的玉璞太寻常了,连相玉专家都不屑切开,被楚厉王斩腿也确实冤枉。有人会说,卞和自己切开不就行了吗?这是个误解,玉石切割是个技巧,切开后打磨、雕琢更是技巧,如果没有金刚钻,自己切开玉璞,很有可能毁了这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