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书东流村壁①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②,一夜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③。 闻道绮陌④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⑤。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⑥。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⑦。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①东流:旧县名,在池州(今安徽贵池县一带)西南,近长江,今与至德合并为东至县。东流村,“乃指东流县境内之某村,非村以东流名也”(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此谓其于江行途中,题词村壁之上。
②刬地:可解为无端端、平白无故,或只是、依然。
③楼空二句:用张建封、关盼盼事。苏轼《永遇乐》(夜宿燕子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④绮陌:即清真“愔愔坊陌人家”之坊陌,亦“大堤花艳惊郎目”之大堤及“花开陌上”之陌(参见吴世昌《罗音室词札》)。
⑤纤纤月:泛指女子。陶渊明《拟古诗》:“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同上)亦有谓喻美人足者(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可供参考。
⑥旧恨二句:谓旧恨、新恨皆无法了断。
⑦尊前二句:谓已别有所欢,不能再亲近她。此从黄庭坚《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化出。参见吴世昌《罗音室词札》。另解为“旧欢红颜必已衰老,残花不堪重折”,见常国武《辛稼轩词集导读》。二说供参考。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自江西帅召为大理少卿途中。时年三十九。
这是一首怀旧词。“词中有人,呼之欲出”(吴世昌《罗音室词札》)。而且,有关时间、地点及事件,也交代得很清楚。这是说自己的故事。尽管不愿明白说,不像曾布《水调歌头》说冯燕故事和赵令畤《蝶恋花》说莺莺故事那么直截了当,但其所怀情事之有关来龙去脉,基本上也还能够弄明白。
总的看来,这是一位旧情人,即其于数年前经过东流某村所结识的一位女子。结识过程未说明,只说分手情景。谓清明时节于“此地”,在曲岸旁、垂杨下,系马、持觞,殷勤饯别。而今,时间、地点依旧——同样是清明时节,同样是“此地”,但人事已非。这是因为旧地重游,旧梦难圆,所勾起的一段记忆。其中的有关种种,均未细叙,只以“飞燕能说”加以概括。这是上片,说寻艳未遇。
下片,进一步追寻其踪迹。谓“行人曾见”,此行人,未必即作者,即未必其亲眼所见,却将旧情人之身份及样貌作了补充说明。即其旧情人,当住在绮陌东头。此绮陌即清真“愔愔坊陌人家”之坊陌(吴世昌语),亦即章台路上之坊陌。因此,其旧情人可能就是清真词中所说旧家秋娘一类人物。但此绮陌,也可解作“花开陌上”之陌,即其旧情人又未必就是青楼人物。这是有迹可循的。而“帘底纤纤月”,与“亭亭似月”(沈约《丽人赋》)一样,同为赞颂女子之奇丽,这是容易理解的。经此一追寻,应该说,这位旧情人之形象,已比较完整。于是,所谓旧恨、新恨之难以了断,即进一步将其未遇时之种种复杂心境揭示出来。一方面,谓“楼空人去”,这是对于往事的追念,属于旧恨;另一方面,谓镜花难折,这是对于未来的设想,属于新恨。二者皆用比喻加以描述。吴世昌指出:“‘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连用三个比喻,一个比一个大,亦即越比越多,越是无可奈何,辛之‘不断’‘千叠’,亦此意也。”但是,有关新恨之理解,注文所列二说——“谓已别有所欢,不能再亲近她”及“旧欢红颜必已衰老,残花不堪重折”,我看后者较为合理。即其设想未来,即使重见,也将为双方带来惊讶。不但对方衰老,而且我方也已衰老。这才是最可怨恨的。这是下片,说相遇不如不遇。
上下两片,一怨恨未见,似盼望相见;一设想相见,却害怕相见。两相对照,下片所说似乎为对于上片的否定,实际上,此肯定与否定的结合,才深刻道出作者的心思。这说明其所谓怀旧,并非真的为着寻找到伊人,而是为着追寻旧时的感觉。这才是心底里对于伊人的永远怀念。重游旧地,书此词于壁上,其用意大概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