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①造口:即皂口。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皂口溪与赣江汇合处。

②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西南。《赣州府志》载:“郁孤台,一名贺兰山。隆阜郁然孤寺,故名。唐李勉为刺史,登台北望,慨然曰:‘予虽不及子牟,心在魏阙一也。郁孤岂令名乎。’乃易匾为‘望阙’。”清江:江西袁江与赣江合流处,旧称清江,这里指赣江。

③西北句:出自杜甫《小寒食舟中作》:“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此以汉唐旧都长安指代北宋故都汴京。

④愁余:使我发愁。《楚辞·九歌》有“目眇眇兮愁予”句。

⑤鹧鸪:鸟名。俗像其声曰:“行不得也哥哥。”晋崔豹《古今注·鸟兽》载:“南山有鸟,名鹧鸪,自呼其名,常向日而飞。畏霜露,早晚希出。”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二、三年(1175或1176),在江西提刑任上。时年三十六、七。

这是一首题壁词。即于江西造口,望水望山,有所感发而将之题写于壁。

具体地说,作者所即之景,只水与山二项。水,即为清江水,由袁江与赣江汇合而成。造口及郁孤台,均在其上。作者任江西提刑,官署在赣州,距造口六十里。此水与山,即为游造口、登郁孤台所见之清江水及江上之青山。而所谓即景传情,便是就此水与山,传达心中情。

那么,此所谓“传”,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据周济所说,其实现方法,即为“借水怨山”(《宋四家词选》)。我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谓“借水怨山”,就是肯定水、否定山,以一正一反的方式,表现其情志。上下片所写皆如此。

上片谓奔流不断的清江水,中间不知包含着多少逃亡百姓的辛酸泪,可知江水有情。而江上之无数青山,却将视线挡住,让人望不见长安。有如杜甫诗所云:“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小寒食舟中作》)可知青山无义。一正一反,可见作者意愿。

下片谓江水冲破重重障碍,毕竟东流而去;深山鹧鸪,却增添自己的愁思。一正一反,可见其内心矛盾。即既以为无论多少艰难险阻,都改变不了自己的意愿,又因为环境复杂,产生种种忧虑。

因此,一正一反,往返回复,其情志也就明显地表露出来。这就是所谓即景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