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不同阶段记忆力培养重点
1~3个月:教宝宝指认事物
3个月大的宝宝不会说话,但宝宝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和接受能力,父母要根据宝宝认识事物的特点进行潜移默化地训练,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通过“对牛弹琴”式的方法教宝宝认识事物。宝宝在会说话之前,就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父母不能认为宝宝不会说就不懂,比如拿一个苹果在宝宝眼前,告诉宝宝:“这是苹果”,反复多次,虽然宝宝看似没有反应,但苹果的印象和名字慢慢会留在宝宝记忆中。
利用玩具让宝宝认识事物。宝宝一般比较喜欢各种色彩鲜艳、能发出响声、形象生动逼真的玩具,如各种形象的小动物、娃娃、各种交通工具、日常生活用品等。利用各种形象玩具,让宝宝认识事物,在宝宝玩小动物玩具时,可以告诉他小动物的名称,逗引新生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如“汪汪”“喵喵”;在玩娃娃时,可以教新生儿认识五官的名称,如认识娃娃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玩各种交通工具玩具时,可告诉他这些交通工具的名称、用途、特征及发动的声音。
4~6个月:认识日常事物
教宝宝认知日常用品
宝宝早上睡醒能很快清醒过来,并且就要立即起床,好像新的一天有很多事等待他去做。的确,由于感知觉的提高,爸爸妈妈可以随时随地见到什么就对他说什么。并且在这时还要有计划地教宝宝认识他周围的日常事物。实际上,宝宝最先学会的是在眼前变化的东西,如能发光的、音调高的或会动的东西,像灯、收音机、机动玩具、猫等。
刚一开始,爸爸妈妈在指给宝宝看东西时,宝宝可能东张西望,但要想办法吸引他的注意力,坚持下去,每天至少5~6次。
通常,宝宝学会认知第一种东西时要用15~20天,学会认知第二种东西时要用12~18天,学会认知第三种东西用10~16天。但也有1~2天就学会认识一件东西的。这要看你是否敏锐地发现他对什么东西最感兴趣。
其实,宝宝越感兴趣的东西,认得就越快。因此,要一件一件地学,不要同时认好几样东西,以免延长学习时间。只要教的得法,宝宝5个半月时就能认灯,6个月时能认其他2~3种物品。7~8个月时,如果你问:“鼻子呢?”他就会笑眯眯地指着自己的小鼻子了。
认知周围环境
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爸爸妈妈平时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宝宝边做边说,特别是他日常接触的事物和经常看到的物体,都用语言强调,如“奶瓶”“水”“电视机”等,训练宝宝逐渐听并熟悉这些名称,或教他看和指这些东西,通过让宝宝观察周围环境来发展宝宝的认识能力。
7~9个月:认识几何图形
此时可以让宝宝认识几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可以给宝宝许多不同形状的图片,或薄片的几何图形,让宝宝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这些比较规则的图形,虽然此时的宝宝还不能知道这些图形对应的名字,但是此时的宝宝可以看出图形有几个角、几个边,知道怎么把图形摆放在一起组合成新的图形。
在选择玩具材质时,最好选用五颜六色的泡沫材质,这样既不会伤到宝宝,还可以引起宝宝的兴趣。家长也可以在一些商店买到类似的玩具给宝宝玩。
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可以促进宝宝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发育,促进宝宝逻辑思维的发展,并且对宝宝的大脑发育也有很大的帮助。
10~12个月:通过敲打东西感知物体
敲打东西,是宝宝正常的行为发育,请爸爸妈妈理解宝宝。这同样也是宝宝在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探索行为。
一般这个时期的宝宝要了解各种各样的物体,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他的动作所能产生的结果,通过敲打不同的物体,使他知道这样做就能产生不同的声响,而且会发现自己用力强弱如果不同,产生音响的效果也不同。比如,宝宝用木块敲打桌子,会发出“啪啪”的声音;而他敲打铁锅则发出“当当”声;甩手拿起来对着敲,声音似乎更为奇妙。于是,宝宝很快就学会选择敲打物品,学会控制敲打的力量,发展了动作的协调性。
这时,如果爸爸妈妈能理解宝宝为什么爱敲打东西的原因,就会积极地帮助宝宝发展这一探索性活动。其实,对这个年龄的宝宝来说,爸爸妈妈没有必要去购买高档的新玩具,只需找一些玩具锤子、玩具小铁锅、纸盒之类的东西就足够了,这就能够使宝宝的个性与成长发育得到很好的开发。
12个月的宝宝认知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认知和记忆能力良好,将逐渐知道所有的东西不仅有名字,而且也有不同的用途。宝宝已经能认识四五处身体部位,可以通过口令让宝宝指自己或别人的身体部位;能听吩咐指出动物、水果、用品等五六张图片;能认识家庭主要成员,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姑姑、叔叔等,而且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家人喊宝宝乳名时,能够做出反应;能认识4种以上家庭日常用品,如灯、电视、碗、小勺等。此时宝宝仍然非常爱动,他将这种新的认知行为与游戏融合,产生一种新的迷恋,例如他不再将玩具电话作为一个敲打玩具,而会模仿父母打电话的动作。
这时期父母要扩大宝宝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向他介绍更多的新物品,经常带他到外面认识更多的事物,同时可教他认识简单的图片汉字。
1~2岁:记忆事物更精细
注意到更细节处
宝宝到1岁半时,认知能力的发展就有了很大的飞跃。比如:宝宝在不到1岁时,那只“汪汪”叫的小毛狗和那只“喵喵”叫的小花猫看起来几乎是一样的,到1岁半之后,宝宝就能够分辨狗和猫的差异,卡车和公共汽车的差异,这说明宝宝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
随着日渐增强的记忆力,在宝宝生命的第二年里为宝宝的各项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包括说话、模仿、假想游戏等,这时的小家伙已经能够记忆更多的内容,记忆的内容也能够保存比较长的时间。
这时的宝宝能够根据物品的用途来给物品配对,比如水杯和水杯盖是放在一起的,洋娃娃和项链是放在一起的,这些都是宝宝认知能力发展的表现,说明宝宝开始为周围世界中的不同物品分类,并根据它们的用途来理解其相互关系。父母可以根据宝宝认知能力的发育特点,进行合理的培养训练。
词汇更丰富
家长要引导宝宝多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在扩大眼界的基础上,让宝宝多看、多听、多说。还可通过给宝宝讲故事、和宝宝多交流、跟宝宝一起阅读各种图书或观看动画片,让宝宝多看、多听、多说,促进宝宝对词汇的掌握。
这时宝宝已经能区分物品的一些显著特征,爸爸妈妈应该多引导宝宝观察事物,教宝宝识别物体的各种形状和特性。父母可以指着具体物体,告诉宝宝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反复多次地进行,最后引导宝宝自己说出。这一时期,宝宝记忆力与观察力大大增长,爸爸妈妈要注重宝宝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
2~3岁:学习数学儿歌
以背儿歌的形式让宝宝学习背数。平时喊口令1、2、3,宝宝很容易就学会了。再加上4和5,背会1~5并不困难,重点在6~10上,可以只学习背6~10,然后再从头背到10。有些宝宝特别喜欢押韵背诵,可以让他背1~7的韵歌,一面背,一面拍手,每三个数拍一下,这种正数和倒数的歌诀对宝宝将来学习加减法都十分有用。
在学背诵的同时,也可以随时让宝宝记住任何两个数,以锻炼他的短时记忆能力。
3~4岁:接触大自然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简便易行的培养宝宝智力发育的方法,如:让宝宝尽早地接触大自然,使其尽多地认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多让宝宝和小朋友交往,学着招待客人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拿一幅图画让宝宝注视几分钟,告诉宝宝画里有什么,几分钟后围绕着这幅图画问他一些问题,以培养宝宝的注意力;善待宝宝的“为什么”,对于宝宝听似滑稽可笑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带宝宝去博物馆参观、到郊区游览等,丰富宝宝的生活。
总之,只要父母用心,生活中有无数的事物可用来帮助开发宝宝的智力,有时候这些生活细节和小游戏比知识性东西更容易让宝宝接受。
4~5岁:部分系统化记忆
4岁宝宝的记忆范围已扩大到形象或词语的记忆,而且能将部分知识系统化,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然而,其记忆的范围随着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际目的的理解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从记忆广度来看,4岁宝宝的记忆广度相当于6岁宝宝的一半,但发展迅速,要稍快一些。
4岁宝宝记忆力在质的方面有了一定发展。宝宝对那些鲜明、生动的事物,能满足他们需要的事物,或成为他们活动对象的事物,他们容易记住,而且效果较好。对于同样兴趣的事物,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同时有意记忆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也就是说,对那些要求他们完成任务的材料记忆效果好,而对那些不感兴趣、无任务的材料记忆效果差。从记忆方法上看,4岁以后的宝宝在记忆过程中能够对识记材料进行明显的理解性改造。例如,宝宝在复述自己熟悉的故事时,往往不是逐字逐句地死背,而是经常进行或多或少的逻辑加工,有时用自己熟悉的词代替较生疏的词,有时则可能省略或加入某些情节,或对细节程序作更加生动的表达。许多研究表明,到了4岁,宝宝识记理解的材料要比识记无意义的或不理解的材料效果好。
5~6岁:进一步发展记忆能力
这时期宝宝的有意记忆和追忆能力逐步发展起来。儿童能够根据成人的要求有意识地复述故事、回想问题,同时,儿童的理解记忆能力也在逐步发展起来,这时儿童的记忆不只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还能通过逻辑推理来进行识记。
例如,儿童在复述他所熟悉的故事时,不再是一字一句地照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或多或少地进行逻辑加工,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复述出来。
这时期宝宝记忆的持久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他们感到有趣的、印象很深的或与情绪有关的事情,能记住很长时间。但这时期儿童记忆的精确性还较差,他们对简单熟悉的事情较容易记得精确些,而对复杂的事情的复述就容易有遗漏和歪曲,因而常常被成人误解为故意撒谎,其实这是不对的。
5~6岁儿童的记忆力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较之学龄儿童仍有较大差距。而且,儿童的记忆能力也不是自然而然地发展的,而是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此,父母应善于按照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