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行业报告一
新闻出版传媒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金 鑫[1]

2014年中国出版业继续稳步发展,其中不乏亮点:受政策利好因素刺激,出版板块呈现出了更加旺盛的活力;主题出版持续火热,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传统出版单位继续向数字领域进军,展现出了传统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魅力;集团、强社纷纷通过并购、上市等方式寻求资本层面上的扩张,做大做强;同时,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稳健,各种展会、交流都不乏中国元素,海外并购也不再是天方夜谭。

一、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2014年1月3日至4日,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会议在京举行。这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建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工作会议。大会提出要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行业利好政策频繁出台,明确引导方向[2]

2014年3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对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作出全面部署,以拓展我国文化发展空间、提高对外贸易发展质量。

3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和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作为重点任务来抓。

3月25日,在江苏无锡召开的首届全国文化金融合作会议上,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从促进文化与金融的对接与合作角度对今后工作提出指引,并着力在文化金融合作的瓶颈环节、薄弱领域下工夫,为金融与文化两大产业融合再添一把火。

继2013年国家先后出台实体书店扶持资金试点和税收减免两大政策后,实体书店再迎发展利好。2014年4月1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在上海联合召开实体书店发展推进会,进一步研究推动实体书店长期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2014年扶持试点从此前的12个城市扩大至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陕西12个省市,并重点支持小微和民营文化企业。受益于上述鼓励政策,24小时书店在多地开花,成为今年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2014年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涵盖财政税收、投资融资、资产管理、土地处置、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员安置、工商管理等多方面的政策。

今年以来,贵州、浙江、山西、北京、陕西、山东、安徽、河南、四川、广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相继成立,取消和下放了一批审批职能,并在加强著作权保护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新增和加强了职能。

(二)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包括新闻出版业在内的文化行业改革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正如蒋建国同志在2014年1月3日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所阐述的,要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信心,要在深化改革中实现“两个转变”,建设“两个体系”,开拓“两个市场”,激发“两个活力”。

2014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2014年4月9日印发通知,对外公布了2014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八项工作要点。这八项要点分别为:着力完善新闻出版管理体制、稳步推进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新闻出版企业兼并重组、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新闻出版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加快推进新闻出版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出版经营活动、构建和完善新闻出版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新闻出版开放水平。[3]

通知提出,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工作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推进新闻出版改革发展。

(三)传媒业资本运作高潮迭起,媒介融合速度加快,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4]

随着国家针对文化与金融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2014年,资本的激情再次加速迸发。国内文化传媒业并购事件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并购步入“加速期”,已连续掀起多次高潮,并购金额也接连登上新台阶。出版企业不断加大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力度,并取得了重要进展。继2013年中国出版集团等企业与多家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之后,2014年出版企业与银行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出版企业上市也实现了新突破。

出版传媒跨界融合在2014年的表现同样抢眼。2014年8月,中央发布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传统出版与新型出版融合指明了方向。2014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财政部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则对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做出了具体指导。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的融合,集团之间的合作,传统出版企业整合外在出版资源,跨界跨区域的合作结盟,立足出版的同时,延伸了文化产业链,提升了产业附加值,推动了其他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5]

目前,传统出版与新型出版的融合正在显现成效,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开展出版业务,和以京东商城、当当网、亚马逊为代表的网商合作销售出版物、在线教育等成为各种资金投资热点。二是投资建立新媒体平台取得新进展。三是并购新媒体公司实现优势互补,传统出版企业并购新媒体公司后需要在发展战略、管理制度、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整合。传统出版企业通过并购新媒体公司引入互联网基因,在坚持传统出版优势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传统出版业的变革,形成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新格局,正在成为不少传统出版企业的自主选择。四是与新媒体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二、新闻出版业发展概况

(一)主要出版物

2014年新闻出版业销售额总体呈增长趋势,传统出版业处于低增长阶段,而数字出版继续呈迅猛增长态势。2014年上半年,全国有21家出版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7.12亿元,较2013年同期增加55.52亿元,增长15.35%;实现利润总额32.72亿元,较2013年同期增加5.92亿元,增长22.07%;销售利润率7.84%,提高0.43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2.15%。其中数字出版产业继续高歌猛进,产业规模攀升明显,收入规模已达2540.35亿元,同比增长31.25%。

2014年1~3季度图书出版总量为227666种,比去年同期减少3170种。据2014统计快报显示,2014年期刊总印数虽呈下降趋势,而期刊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却有所增加。报业经济效益持续走低,发展正面临空前困境,报纸品种只减不增情况堪忧。

(二)印刷复制业

2014年对于印刷复制业来说经历了转型之痛,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印刷包装人抱团取暖,直面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挑战,在绿色印刷、按需印刷、模式转型等方面频出实招,实现了一次次跨越……[6]

图1-1-1 印刷复制业营业收入(单位:亿元)[7]

2014年10月1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公布2014年认定的国家印刷示范企业的通知》,最新一批30家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出炉,他们积极通过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以及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打造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转型升级中的印刷业产生了极强的示范效应。

2014年也是印刷业绿色环保工作硕果累累的一年。这一年,全国11亿册秋季学期中小学教科书已基本实现绿色印刷全覆盖;我国获得绿色印刷认证的企业数量超过700家;全国三分之一的出版社已采用绿色印刷方式出版图书。

数字印刷已经成为工业化印刷生产中短版印刷的有益补充。2014年,向出版界提供按需印刷服务成为印刷业探索的重要方向。

(三)出版物发行情况

2015年1月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公布了《2014中国出版物发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根据《报告》显示,在市场需求日趋旺盛和宏观政策利好的刺激下,发行业内一批重点企业加快壮大,行业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实体书店积极探索转型发展,多元经营和特色经营方兴未艾;网上书店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线上线下加快发展融合;发行网点数量再创新高,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物流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逐步由传统出版物流向现代综合物流转变……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4年10月10日至11日召开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会议公布数据表明,“从整体情况看,40家出版发行集团上半年整体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主要指标保持10%以上的增速;经济效益快速提升,利润总额增速超过27%。”

图1-1-2 出版物发行业营业收入情况(亿元)[8]

(四)出版物进出口情况

“走出去”是2014年版权产业的一大重点,从整体情况来看,2014年中国出版“走出去”除了数量上的提升,在内涵、外延上也得到不断升级。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大型书企都将国际化战略作为重要经营策略,除了单纯的版权输出,并购、研讨会、战略结盟等举措让“走出去”形式更多样,内涵更深刻——国际化大型书企呼之欲出。

三、新闻出版业年度重点

(一)“中国梦”主题出版呈体系化规模化发展态势[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何阐述13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怎样让它生动、透彻、精彩地入脑入心,近两年来全国出版界精心策划并推出了一大批宣传阐释中国梦的图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同志在2014年年初的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弘扬中国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创作生产的中心任务。要加强组织,完善措施,从立项、资金、人才、宣传等方面提供支持,集中优势资源,努力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

中国出版集团以“六大丛书+1个多媒体项目”为重点,策划“中国梦”主题出版选题百余种,即中国文化丛书、中国国际战略丛书、中国发展道路丛书、中国复兴之路丛书、中国道路丛书、丝绸之路文化与经济丛书和影像中国多媒体项目。目前,该集团“中国梦”主题出版成体系创规模,发出中国出版“国家队”的嘹亮声音。

1.读者层面多样化。

2014年5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2014年全国青少年推荐阅读的优秀书目,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机构的100种书目获殊荣,这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连续第11年发起“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活动”,本次推荐中与“中国梦”有关的图书成为一大亮点。接力出版社策划推出的“中国梦之歌校园朗诵诗”丛书就是专为少年儿童读者创作、编选的校园朗诵诗集。由黄山书社出版的《中国梦 我的梦——青春励志故事》,则是一套写给青少年看的故事书,分为爱国求是、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创业求实五篇。该书取材自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网主办的“劳动·创造·奋斗——青春励志故事”大型网络文化活动,通过135位优秀人物令人热血沸腾的励志故事,引领广大青少年焕发热情与能量。

中国梦成为时代热词后,“航天梦”“科技梦”“强军梦”等随之升温,各行各业都找到了梦的注脚。专业类出版社适时推出了一大批主题图书,如,吉林出版集团的《中国梦航天梦——中国载人航天历程》,长征出版社的“强军梦系列丛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辉煌中国——科技强国梦》。

2.多语传播,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

2014年6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由外文出版社以英、法、西、日、俄、阿6种文字正式出版发行。在8月底举行的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就该书英文电子版版权,外文出版社与美国圣智学习集团达成版权输出协议,推动该书在国际上更广泛地传播。此外,在北京图博会上,由《中国道路与中国梦》等组成的中国梦多语种系列图书输出阿尔巴尼亚语版权,也开创了外文出版社阿尔巴尼亚语版权贸易的先例。9月,外文出版社出版《中国梦与世界软实力竞争》一书,社科文献出版社的“中国梦与中国发展道路研究”丛书将与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合作推出英文版……出版界同仁正在为向世界更好地传播中国梦而携手同行。

(二)建立新制度,配套推动全民阅读活动[10]

2014年“两会”期间,“倡导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过多种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2014年4月19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4·书香中国”系列阅读活动暨“书香中国·第四届北京阅读季”启动。“书香中国·第十届江苏读书节暨第十九届南京市读书节”“书香岭南”全民阅读活动、“大众喜爱的30种桂版书”等在各地火热展开,“4·23”阅读日概念深入人心。不仅如此,各地还从制度层面加大对全民阅读的推动和保障。江苏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1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书香江苏建设的意见》,标志书香江苏建设有了系统的指导性文件。湖北省政府法制办公布《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征求意见稿)》,设立初始规模为1亿元的全省阅读基金,并逐年增加。

4月23日前后,各地丰富的阅读活动纷纷展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发起并携手全国百家重要大书城、两百余家重点出版机构、百家图书馆,以及重要行业协会、主要电商、知名媒体、名人明星、阅读推广机构联手打造的首届中国读友读品节,受到广泛关注。知名作家、浙江省作协主席麦家,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知名作家杨红樱,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央视主持人张泽群作为读友节活动代言人,全力助推阅读。随着六一儿童节的来临,以童书为主打的第二波随之开启。同时,在原有208种读品名单(含童书48种)的基础上,增加61种儿童书单,以满足小读者的需求。

(三)开展“出版物质量专项年”活动

为了推动出版业从以数量规模增长为主向以质量效益提高为主转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4年3月10日发布《关于开展2014年出版物质量专项年活动的通知》,活动重点检查群众反映强烈的少儿出版物、教辅类读物、低俗类出版物和跟风炒作的出版物,并承诺公开曝光处理一批质量不合格的出版物和出版单位。3月至6月,重点检查少儿读物;7月至9月,重点检查教辅读物;10月至12月,重点检查低俗类和跟风炒作的出版物。同时,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将重点检查重大选题备案制度、“三审三校”制度等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一步加强教辅读物、辞书、地图、养生保健类读物等专业性较强的出版物的资质管理,完善资质准入和退出机制,定期对上述出版物进行抽查。

2014年6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京召开2014年“出版物质量专项年”少儿图书质量检查情况通报会,公布十种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少儿图书。这些不合格少儿图书,主要存在的差错包括一般性字词差错、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文字差错、知识性和逻辑性及语法性差错等。总局依据相关规定,对出版不合格图书的十家出版社分别处以警告的行政处罚,同时责令十家出版社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三十天内,全部收回不合格少儿图书。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2014年少儿类报刊专项质检情况向社会进行通报。对检查不合格的《少年时代报》《岭南少年报》《青少年书法报》《小作家报》等四种报纸和《哈博士》《读写月报》《文学少年》等16种期刊提出通报批评,要求相关省局责令上述二十种报刊进行整改。对8种编校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报刊予以行政处罚。[11]

(四)数字化转型升级步入实质性建设阶段[12]

2014年4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用3年时间,支持一批新闻出版企业、实施一批转型升级项目,带动和加快新闻出版业整体转型升级步伐。《意见》明确了四方面任务:研制企业标准、提升技术装备、加强人才建设、探索模式升级,一出台便引起行业热议。

传统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业务遇到的关键性问题,除了挖掘、整合有独特价值的内容资源和业务流程重构因传统生产方式和习惯迟迟无法开展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行业标准,使得各出版企业“单兵作战”,不能实现正版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建立行业的战略同盟,加高了数字出版转型的门槛。《意见》中提到的支持企业应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支持企业对国家标准开展应用,二是支持企业制定适于自身的标准或规范,通过政府牵头汇集行业新技术、新思想,结合具体国情提出了转型的方向,同时具体描述了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和主要任务,同时在资金、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给予了很多实际帮助以及优惠实惠,使出版企业得到支持。

一直以来,技术推动和引领着新闻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此次《意见》也将提升数字化转型升级技术装备水平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意见》指出,支持企业采购用于出版资源深度加工的设备及软件系统。支持企业采购用于出版业务流程改造、复合出版产品生产与投送的软件及系统,支持企业采购版权资产管理工具与系统。

在转型环境下,具有IT和互联网背景的跨领域、跨行业综合性人才是最缺少的。《意见》提出要加强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出版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开展基础人才培养、开展定向培养,支持相关技术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开展数字出版业务高级人才培养。业内已经出现了这种联合培养模式的尝试,北京印刷学院作为国内首批开设数字出版专业的学校,不仅支持学生走出校门实习,还引进了一些出版社建立了数字出版基地,人民邮电出版社也与北京印刷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作联合培养数字出版人才。

数字出版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内生型工程。由于每家出版单位的情况各不相同,其转型升级战略规划、转型升级方向和途径也不尽相同,其本质就是要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计划,带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双向整合,进而带动出版社产品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出版企业的转型升级有三种模式:其一,在学术出版领域,国外学术出版巨头早在上世纪末就布局数字化领域,在本世纪初就已实现转型升级,其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数据库产品和基于数据库的服务产品;其二,在教育出版领域,国外知名教育出版集团也已经抓住技术发展趋势与在线教育市场需求,依托自身优质资源向教学过程服务延伸,实现了内容、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紧密结合;此外,在大众出版领域,绝大多数国内外出版社也在出版纸质书的同时,在不同的电子书平台中发布了电子图书。2014年11月17日,中国文史出版社在北京召开“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验收会”,并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标志着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全面进入验收阶段。

(五)新闻出版走出去格局发生根本变化,迎重要机遇年[13]

2014年是新闻出版走出去的重要机遇年。一方面国家对走出去更加重视,党的十八大,把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走出去的体制;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在2014年实行三项“普惠”政策:在版权输出上实行普遍奖励制度,以调动民营企业和个体作者的积极性;“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全方位向外国出版企业和译者开放,以调动外国出版企业和译者的积极性;延伸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的资助链条,调动海外渠道商销售中国图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中国的优异表现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使得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欲望正在进一步提高。他们希望能够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奇迹的背后原因,探寻到支撑这一奇迹的深层次文化基因。对新闻出版企业来说,经历了多年摸爬滚打,也已经摸索出了有效走出去的方式方法,内部机制不断完善,经验更多了,底气更足了,对走出去重要性的认识也进一步提高了。伴随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和出版国际化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走出去能做好的最大保证。

四、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一)新媒体带来用户阅读需求的变化,对出版业内容生产提出更高要求

新媒体带来了新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需求,主要表现在阅读终端的多屏化、阅读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形式的多元化。用户需求互换市场供给,传统出版企业要推出满足新型需求的内容与产品,继续延续自身的产业发展优势,就必须以新媒体环境为立足点,对用户进行重新定位,对阅读需要重新把握,对阅读产品和服务重新规划。这对于出版业来说,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根据第1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表明在新媒体影响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同时手机成为中国第一上网终端,成为中国读者用户,尤其是青年一代阅读的重要方式。如何在坚持出版品质的同时,提升用户对自身内容和产品的注意力和关注度,进而留住用户,是对出版业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不小挑战。[14]

(二)外围技术环境的变化,制约了出版业的创新能力

得益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出版业整体信息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出版业面临的外围技术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出版业整体的技术水平,依托新技术的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仍然有限,对新技术的认识和把握程度依然存在不足。内容产品生产与技术的结合程度,标志着出版企业转型的深度。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正在和将要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出版业只有融入新媒体产业环境,提高产品与技术的含金量,才能最终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屹立于不败之地。[15]

(三)产业竞争主体增加,对出版业运营机制带来更严峻的挑战

随着信息传播全媒体化,传统出版企业的市场竞争对手已经不单是原来出版业的同行,而是扩张到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企业,甚至其他行业。传统出版企业的体制机制难以适应新的产业竞争环境,从产业体量和规模上来说,出版企业,包括目前上市的传媒集团与互联网企业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从体制来说,虽然出版企业已经完成了转企改制的任务,但与新兴媒体企业完全适应市场的灵活多变的企业管理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运用灵活的体制机制,以应对新媒体产业格局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企业观念上的根本转变,以及企业结构的全面调整。[16]

(四)新闻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型的投融资体系[17]

自21世纪初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启动以来,新闻出版业投融资体系已经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资金和银行贷款包打天下的格局,但尚未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型的投融资体系。总体来看,新闻出版产业的投融资依旧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身份差异的问题;三是政府驱动与市场驱动不够协调的问题。它们反映了新闻出版业的投融资不仅面临着供不应求的总量矛盾,也面临着各类投融资主体地位不对等、信息不对称、需求不对称等结构问题。

新闻出版业不仅具有鲜明的经济属性和商品属性,还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这决定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制作和销售流程往往不是简单的规模化、批量化、复制化,而是充满个性化、差异化、专属化。因此,新闻出版业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努力建构一个能够满足不同企业需求、不同产品属性、不同生产流程的宽领域、多层次、开放型的投融资体系。这就需要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配套措施;在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前提下,有条件、有步骤地允许民营资本或外资参与内容生产制作和进出口业务;加强金融工具创新,积极探索版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艺术品经营权质押、供应链融资、并购融资、融资租赁等贷款品种,逐步扩大无形资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拓展多层次资金渠道;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完善评估担保机制,分散投资风险;搭建服务平台,培养高端复合人才。

(五)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18]

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加强版权保护。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改革评奖制度,推出更多文化精品。

[1] 金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系讲师。

[2] 穆宏志:《2014中国书业大势大事(上半年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7月9日。

[3] 涂桂林:《2014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确定八项要点》,《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4月9日。

[4] 穆宏志:《2014中国书业大势大事(上半年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7月9日。

[5] 魏玉山:《2014年中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旋律:变革与融合》,《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年2月25日。

[6] 王勤:《2014印刷业:直面挑战 砥砺前行》,《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12月24日。

[7] 图中所示的2014年数据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前十个月的数据预估得出。

[8] 2014年数据根据相关资料整理预估得出。

[9] 《凝聚中国精神 中国梦主题图书综述》,《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9月28日。

[10] 穆宏志:《2014中国书业大势大事(上半年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7月9日。

[11] 《盘点:2014年新闻出版界十件大事》,《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年1月5日。

[12] 孙海悦:《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四面开花”》,《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5月15日。

[13] 《2014新闻出版走出去迎重要机遇年:国内政策利好》,《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2月10日。

[14] 《吴尚之在2014北京国际出版论坛发表主题演讲》,2014年8月20日,http://www.dajianet.com/news/2014/0830/208046.shtml。

[15] 同上。

[16] 同上。

[17] 何奎:《当前新闻出版业投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出版》2014年第6期。

[18]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新华网,2013年11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13-11/25/c_125759611.htm。